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31 08:17:42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3篇(精选)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3篇(精选)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录像。

  (1)商场外景镜头。

  (2)商场物品远景镜头(依次播放食品类、家电类、鞋类、文具类、服装类)。

  (3)商场物品近景镜头。

  ①柜台物品;②售货员正在摆放文具;③显示摆放结果。

  2、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

  3、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录像,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小结(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修订本)“8的认识”(第40~41页,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l.通过数8个物体的实践活动,认识8,会写8。

  2.知道8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8以内数的大小,能准确区分8个和第8个,培养初步的比较能力。

  3.通过数、分的实践活动,掌握8的组成,培养操作技能。

  4.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2)带“8”字说一句话。

  3.布置课外活动题。

  张开想象的翅膀,用8根小棒创造美丽的.世界。

  [总评:本课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在教学的引入阶段为学生创设主动发现8的学习情境;展开阶段通过操作学具的小组合作活动,交流汇报主动发现的8的组成,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合作意识、操作技能以及初步的函数思考能力;总结阶段放手让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培养成功学习的自信心。第二,根据入学不久学生的特点,创设以激趣克服认识抽象数8的学习难点的愉悦情境,以智力源泉的操作实践活动为基本认知手段,组织学生参与操作交流、归纳、练习等数学活动,指导学生人人参与汇报学习成果的学习,全面达到学习目标。这是一节比较好的创造性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掌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板书:规则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

《小学数学教案3篇(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0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7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小学数学教案3篇(精选)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3篇(精选)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录像。

  (1)商场外景镜头。

  (2)商场物品远景镜头(依次播放食品类、家电类、鞋类、文具类、服装类)。

  (3)商场物品近景镜头。

  ①柜台物品;②售货员正在摆放文具;③显示摆放结果。

  2、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

  3、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录像,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小结(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修订本)“8的认识”(第40~41页,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l.通过数8个物体的实践活动,认识8,会写8。

  2.知道8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8以内数的大小,能准确区分8个和第8个,培养初步的比较能力。

  3.通过数、分的实践活动,掌握8的组成,培养操作技能。

  4.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2)带“8”字说一句话。

  3.布置课外活动题。

  张开想象的翅膀,用8根小棒创造美丽的.世界。

  [总评:本课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在教学的引入阶段为学生创设主动发现8的学习情境;展开阶段通过操作学具的小组合作活动,交流汇报主动发现的8的组成,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合作意识、操作技能以及初步的函数思考能力;总结阶段放手让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培养成功学习的自信心。第二,根据入学不久学生的特点,创设以激趣克服认识抽象数8的学习难点的愉悦情境,以智力源泉的操作实践活动为基本认知手段,组织学生参与操作交流、归纳、练习等数学活动,指导学生人人参与汇报学习成果的学习,全面达到学习目标。这是一节比较好的创造性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掌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板书:规则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