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精品8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捡石头、玩石头,比较石头的花纹、颜色、形状、硬度等,让幼儿体验和感知石头的一些特性,尝试区分三峡石。
2、幼儿能相互合作,大胆表现,并在观察、讲述、创意的活动过程中丰富自身经验。
3、扩散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及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前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石头;小提篮(人手一份),易拉罐若干;精美三峡石工艺品,手工材料(彩笔、悬挂吊饰半成品、强力粘合剂……),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有趣的石头。
教师带领幼儿户外捡石头,自由玩石头,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提问设计:
1、看一看,这些石头都是什么形状的?哪块石头上有花纹?石头上的花纹象什么?
2、比一比,哪块石头大?哪块石头小?(自己比、互相比)按大小顺序排列,并准确说出总数。
3、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捏一捏会怎样?
4、用两块石头互相敲击听声音,并用词汇准确描述。
5、用石头自制打击乐器(石头装进易拉罐即成),并演奏一曲。
二、美丽的.三峡石。
1、出示精美的工艺品(三峡石),让幼儿欣赏。感受家乡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萌发浓厚的爱家乡和爱家乡人民的真挚情感。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并自由讲述三峡石的特性,总结归纳后,幼儿认真区分、归类。
三、创意石头:“小小三峡石”。
1、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石头的用处(建筑、铺路、工艺品……)。
2、教师和幼儿一切摆弄石头,寻找创作灵感。(分组进行,幼儿自由选择)
(1)作画:自制三峡工艺品、装饰石头。
(2)拼图:任意造型(神女峰、小动物……)
(3)自制玩具:悬挂吊饰、项链……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黑色水彩笔、装有橙色颜料的颜料盒、面条(邹纹纸做)横纹路与竖纹路粘帖在筷子上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撕面条
师:点心店的面条做完了。想想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做面条?(幼儿表述:撕面条、橡皮泥等)
师总结:对啊,我们还可以用纸来撕面条。(出示纸)
师:那好,让我们一起来撕面条吧?(幼儿撕面条)(第一次撕)
交流评价:你是怎么撕面条的?(幼儿表述)
师:他撕出来的面条是怎么样的?(其他幼儿表述)
将表述幼儿的纸展现出来(视屏投影仪),幼儿观察表述纸的特点:纹路是竖的,朝一个面。
再介绍另一幼儿撕的面条,你是怎么撕的?你撕出来的'面条是怎么样的?
对比发现:两个纸的纹路(视屏投影仪)(一个横、一个竖)
师总结(同时出示撕纸记录纸):按横纹路撕,面条会又细又长;而按竖的来撕,却不容易撕。
师同时边讲边在记录纸上用打勾来表示。
二、幼儿撕面条(第二次撕),体验成功。
师:我们再来按横纹路的方法来撕面条吧,看看能不能撕得又细又长。
三、煮面条
面条撕好了,我们一起来煮面条吧。在煮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纸。
幼儿交流记录纸的意思?
出示用小棒挂起来的面条(一个筷子上粘帖上横纹路与竖纹路的两种面条。)
幼儿猜测表述:哪种纹路的面条放进水里吸水会更快一点?(随幼儿的猜测师记录。用打勾表示)
幼儿操作,观察后放入水中的变化。幼儿5个人一组操作(先猜测记录,后观察后再操作记录)
幼儿煮面条
师幼验证操作,并在视屏投影仪上展示结果。
师:面条吸水后,有什么新发现?(幼儿表述:颜色变红;一样大小的面条,横纹路的变长)
师总结:原来皱纹纸有这么多的秘密,吸水的速度不一样。
四、带好面条,去娃娃家煮面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取米,并能分析结果。
2.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地与同伴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能用合适的词语来描述。
3.幼儿初步了解碾米工具的发展,体验科技进步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活动准备:1.各种工具:剪刀、石臼、石磨、石块等。
2.一张大记录表。
3.稻子若干。
4.古代取米画面,碾米机碾米。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把稻子外面的壳剥开,是什么呢?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的稻子,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怎么样才能让这些稻子变成米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幼儿猜想,提出自己的办法。
三、实验操作,尝试用各种工具取米。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几种工具,用它们能不能把米取出来呢?哪种工具取得又多又好?我们一起去试一试。(提醒幼儿不要浪费稻子)教师指导有些工具的使用。
四、幼儿共同交流。
1.刚才你是用了什么工具取米的?你发现了什么?这个办法取的米怎么样?
2.引导幼儿对工具质疑。(如用石臼取的米不干净,不易把米和稻壳分开。)五、观看录像,引导幼儿感受取米方法从古至今越来越先进的变化。
1.古代的取米方式。
2.现代的碾米机。
六、鼓励小朋友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长大后发明给人类带来方面的东西。
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科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本次活动取材孩子的日常生活,深受孩子的喜欢。首先通过自己猜一猜,说一说怎么把米取出来,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愿望,他们说了很多的方法,对动词的掌握也很好,在操作验证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各种工具更是充满了兴趣,最后了解你碾米的机器也是孩子感兴趣的。总之孩子们在普通的生活事件中发现了科学,收获了经验。
本次活动由于老师的观念、经验和准备的'各种问题,在很多方面需要改进。第一,探索面太多,不利于孩子深入研究,可以把目标压缩,一次活动集中研究一个问题,比如这次就可以集中研究取米的方法,除了老师提供的工具之外,可以让幼儿观察身边的物体,探索可以利用的工具。第二,科学性不强,比如在探索不同工具的优劣的时候,太相信孩子的直觉,没有从科学的角度设计活动,不利于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可以让幼儿用不同的工具取同样量的米,从而得出结论。第三,教师对各环节活动实施太随意,比如多媒体的运用,对孩子的思维产生了干扰。
希望下次改进!
科学教案 篇4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中班找春天的科学教案,我们来看看。
中班社会:找春天
教学目标:
1.感知春天的景象,知道春天来时花、草、树、木、小动物、河水的变化
2.喜欢观察,有好奇心和探索春天变化的欲望。
3.能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找到的春天。
教学活动:
一、通过谈话活动导入,引导幼儿感受春天的温暖气息。
1.提问:
(1)现在是什么季节呀?
(2)春天的天气怎么样?和冬天的天气有什么不一样?
2.组织幼儿讨论回答。
3.师:春天的太阳和风吹在我们的身上很温和,舒服,暖洋洋的。
4.组织幼儿学说温和、舒服、暖洋洋等形容词,感受春天的温暖。
二、结合调查表,感知春天相关事物、景色的变化。
1.师:春天非常的`漂亮,很多人都喜欢春天。那春天到了,我们周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组织幼儿自由讨论,结合调查表,说说自己发现春天的变化。
3.个别幼儿交流自己的调查表。
4.组织幼儿互相交换调查表分享。
5.教师结合对应的图片,小结:春天花草树木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树叶、小草的颜色变绿了;许多漂亮的小花也都开放了,有迎春花、蝴蝶花等;河水也融化了;小动物们也都到户外游戏了;还有蝴蝶、蜜蜂忙着采蜜等。
三、参与户外活动,寻找漂亮的春天,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眼中漂亮的春天。
1.提问: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2.组织幼儿自由讨论回答,说说对春天的感受。
3.师:那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户外寻找漂亮的春天呢?
4.组织幼儿来到户外,感受漂亮的春天,将幼儿外出寻找春天的过程中拍下来,回教室和幼儿一起分享。
5.回教室后,请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将漂亮的春天绘画出来。
6.组织幼儿绘画漂亮的春天,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7.请幼儿互相分享、介绍自己绘画的漂亮的春天。
科学教案 篇5
小班科学活动——小脚真能干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脚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每天的行走、运动都需要脚。对脚的用途,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但较零碎,没有一个整合的概念。幼儿最喜欢赤脚,但经常受到大人、环境的限制。通过提问、体验、延伸等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脚的用途,体验脚踩在不同材料上的感觉。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感官感知、体验小脚踩在不同材料平面上的感觉,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力,让幼儿体验探索的乐趣;
2、初步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帮助幼儿把鞋、袜脱下并组织幼儿到户外(有地砖、草地、沙坑的地方)。
2、红、黄、蓝、绿水粉颜料各二盆;铅画纸二张。录音机、音乐磁带。
3、戏水盆四只,里面放些水;抹布若干块。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注意贯彻"做中学"的思想,引导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且互相交流,取得的效果还不错。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对活动也十分感兴趣,教师在活动中给了孩子充分的探索机会,但孩子们在操作中,对实验结果的记录不是很详细,观察到的现象没有及时的记录到记录纸上。
不过,活动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于在以后的活动中注意改进:没有及时为孩子们创设交流讨论的条件。"做中学"科学活动强调科学教育和语言教育的关系,要求儿童在科学活动中用尽可能多的词语、尽可能准确的语句来表达真实的探究过程。虽然活动持续进行的时间比较长,但交流与讨论活动本应该重视起来并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中,因为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但又不可能集中到一个环节完成。
科学教案 篇8
目标
1、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知道任何物体都有重心,并且只有一个重心。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顶碟子的视频、幼儿人手两套图形纸板、吸管、记号笔,展示板、书、泡沫地垫、牛奶箱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杂技表演引入,激起幼儿尝试的欲望。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个小杂技演员,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表演吧!
(二)、以学习杂技表演的口吻让幼儿初次操作探索:铅笔顶纸板,寻找物体的重心。 师:我为你们准备了铅笔和纸板,你能用铅笔将纸板顶起来吗?我们来学学杂技表演,试一试,顶一顶,把顶起来的那个地方做个记号。
1、幼儿用铅笔顶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并做好记号,贴在展示板上。
2、师幼共同交流:“你将纸板顶起来了吗?你是顶什么图形的?是怎样顶起来的'?还有其它地方能将纸板顶起来吗?”
3、教师小结:标记出来的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只有一个重心。
4、出示另一组材料,提出要求。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试验,知道了“物体只有一个重心”。这里又有一些图案,试一试能不能用铅笔把图案顶起来。
5、师幼共同交流:“你是顶什么?是怎样顶起来的?”还有其它地方能顶起来吗?”
6、教师小结:任何一个物体都有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
(三)、以“杂技表演”的形式,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1、结合自由讨论、个别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说说,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顶东西?
2、师介绍“杂技表演”的辅助材料。书、垫板、牛奶箱和泡沫地垫。
3、在音乐声中,幼儿尝试顶物体进行表演,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自然结束。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科学教案02-22
(精选)科学教案07-27
科学教案[经典]08-02
科学教案12-16
科学教案12-17
[经典]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科学教案【精选】07-31
科学教案(精选)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