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内容:
1、幼儿认识了解火的用处与危害。
2、知道着火时几种自救的方法,并会报火警。
活动准备:录像片、图片、各种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2、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认识火点燃火时,眼中看到的火是红红的,有火焰,火在燃烧时会达到很高的温度。
3、幼儿了解火的益处
火是人类的.好帮手,你知道火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呢?
(火能烧饭、炒菜、取暖、照明……)
4、看录像,幼儿充分了解火的危害
师:小朋友,知道吗,用火不当,火就会造成危害,请看录像
5、知道哪些物品容易燃烧,易造成火灾
烟头、蚊香、火柴、煤气等
教师教育幼儿平时要远离这些火种以免会造成伤害。
6、了解着火时几种自救方法
a:用温毛巾捂住口鼻,身体贴地面行走
b:用湿棉被把门缝堵住,靠近窗户前呼救
c:着火时,不乘坐电梯,要走安全楼梯
请幼儿做模拟练习,报火警
7、幼儿分组动手制作禁火标志,放在幼儿园、班级明显位置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到玩变色游戏的乐趣,产生探索的欲塑;
2、感知颜色的变化,进行三种颜色的分类。
3、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透明饮料瓶若干个,颜色标记,塑料篓子三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探索瓶子的秘密。
1、导人:“小朋友,平时我们常常会喝饮料,饮料瓶有各种各样的。今天我带来的可是神奇的饮料瓶。(揭开遮布)这些瓶子怎么神奇呢?这些瓶子呀都会变魔术!”
2、观察瓶子
“大家快来看看,神奇的瓶子是什么样的?”(都是透明的,身体是细细长长的……装着没有颜色的水。)教师要做准确概括。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呢?
二、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过渡:“瓶子里有秘密噢!下面一个人拿一个,我也拿一个。”(注意:站的位置不要太挤,不要背对大家。)
1、晃瓶子
(1)“拿好你的瓶子,音乐响起来,让我们和瓶子一起跳个舞吧。”
(2)“让瓶子动起来,让瓶子里的水也跳动起来!”
2、找变化
(1)“看看你们的瓶子有没有什么变化啊?”(只有三位幼儿拿的瓶子里的水变颜色了。注意让孩子自己说出颜色。)
(2)“咦,你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他的也变了,变成了什么颜色?我的怎么没有变啊?(感到很奇怪。)
(3)收瓶子:“我们先把瓶子送回去,然后赶快坐到椅子上。”
幼儿讨论:想想会是什么原因呢?”
三、玩变色游戏,进行颜色分类。
过渡:“这儿还有好多神奇的瓶子呢(揭开遮布),一个人拿一个,我们再来试一次吧。”
1、变颜色
“准备好。(音乐开始)动起来吧,让瓶子里的水也跳动起来!”
2、送瓶子
(1)(音乐停止)“你们发现了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这红红的像什么?”
(2)“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数一,二,三,红色和红色站在一起,蓝色站在一起,黄黄站在一起。我要开始数啦,一,二,三。”(检查)
(3)(神秘一点)“嘘!我的瓶子在和我说话呢,他说瓶宝宝想要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儿呢?找找看,在这儿呢,(出示空篓)上面还贴着标记。下面请你们看着瓶子里水的颜色,按标记把瓶子送回家吧。”
(注意:节奏要慢一点,要让孩子都能安静下来才开始说,不要急。)
四、再变颜色,揭示秘密。
1、老师换瓶盖变色。
过渡:“瓶宝宝都回家了,我们也坐到椅子上休息休息吧。”
(1)“刚才我瓶子里的水变成了黄颜色,它说它还会变颜色!”“这次能变出什么颜色呢?我们仔细看看吧。”(边说边换瓶盖,音乐起。如果有孩子说出我换瓶盖了,“我是在换瓶盖,老师为什么要换瓶盖呢,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2)“看,颜色真的又变了,变成了?绿色啦!”
(3)“你们也把瓶宝宝轻轻地请出来。看清楚你拿的瓶子,里面的水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拿瓶子,随音乐的节奏舞动。
(4)“瓶子里的水变色了吗?为什么没变色呢?”
2、小朋友换瓶盖变色。过渡:“原来这里面有一个小秘密呢!想知道的人赶快找一张椅子坐下来。”(幼儿回位置)幼儿猜测。(如幼儿猜测不到,教师启发:细心的小朋友就会发现,刚才魔法师换了一个瓶盖,瓶子里水的颜色就又变了,那么,秘密到底在哪儿呢?)
(1)“秘密真的'在瓶盖里吗?我们拧开瓶盖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对了,盖子里有颜色。看看你瓶子里水的颜色和瓶盖里的颜色是不是一样的啊?”
(3)“请你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和你的颜色是不是一样的。找一个和你颜色不一样的,互相交换一下瓶盖,换好后一定要用力把瓶盖拧紧。”
(4)幼儿换瓶盖(音乐响起来)。
(5)“原来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变成什么颜色了?”两三名幼儿说。
(6)结束语:“噢,不同的颜色碰到一起,就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小朋友们请带上你的瓶宝宝,跟老师来吧!我们再去换个瓶盖,试试看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具有溶解的作用。
2.体验与同伴分享的乐趣。
3.喜欢参加与制作饮料。
活动准备:
准备开水、果汁冲剂、砂糖、盐、杯子、水果粒、冰块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提出口很渴,想喝点饮料,以此引入课题,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2.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饮料。
(1)引发幼儿与同伴说一说自己喜欢喝什么味道的饮料。
(2)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先取喜欢的味道,把冲剂放进杯子里,再加入开水,用勺子搅一搅,它又变成了什么样。
(3)请幼儿加入冰块,做成美味的冰镇饮料,引导幼儿观察冰成在水中的状况。
3.教师与幼儿共同品尝饮料。
(1)启发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制作的饮料。
(2)请幼儿与同伴一起分享品尝自制的.饮料。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提供盐、糖、沙、杯、水等材料,让幼儿进行“能在水里溶解的东西”的科学小实验。
2.引导幼儿用各种办法溶解肥皂,带领幼儿用肥皂水到户外玩吹泡泡的游戏。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看看猜猜,了解常见车辆的特点和用途。
2、重点观察消防车、洒水车的图片,观察比较它们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3、能大胆质疑,并乐意解答同伴的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已阅读了有关的百科全书。
2、介绍车辆的录像或图片,实物投影仪。
3、教学挂图《谜语》。
活动过程:
1、交流阅读百科全书的体会:
说说、看看自己在书中看到的各种车辆。
2、观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常见的.车辆:
完整欣赏录像或图片: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车?它们有什么用?”
“你最喜欢哪辆车,为什么?“
重点观察消防车、洒水车的图片:
----“这是什么车?”
“这两辆车有什么相同处?”
“比较一下,它们有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看看这辆车的用途。”
3、猜谜语:
结合图片、幼儿用书《谜语》进一步了解各种车辆。
共同游戏“猜谜语”:
----“你们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问题?”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经验准备:
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了解幼儿对物品吸水性的理解。
2、幼儿经验准备:
感知水的流动性,在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一些操作材料,会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里灌水,尽量不洒出来。
3、材料的准备:
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每组一盆水;海绵、布、积木、餐巾纸、乒乓球等材料若干。
每人一张记录卡,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一个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3、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3、比一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一条是干的,一条是湿的)得出结论: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4、请幼儿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三)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每位幼儿选择材料进行实验。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水变不见了没有?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五)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等等。
五)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活动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紧紧贯彻《纲要》精神,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幼儿的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新颖、有趣。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了出来,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幼儿进行了两次主动探索尝试活动,认识了物体的吸水性,有的东西能把水吸掉。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一手包办,而是强调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动手能力,发展了幼儿直观思维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为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由于我对每个幼儿的尝试活动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这一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
二、幼儿尝试精神的潜能是存在的,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孩子们就能得到充分发扬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
三、尝试操作提高了幼儿的各种能力,既为幼儿间的互动提供了机会,又使幼儿的主动活动得到了充分体现,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理解了溶解的含义,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_中班科学教案07-05
中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学教案07-19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
中班《夏天》科学教案03-29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02
中班科学教案11-23
中班科学教案08-19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2-1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