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制作泡泡水的兴趣,从中体验探索游戏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观察比较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制作泡泡水的材料,探索制作泡泡水的方法,并从中了解泡泡的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糖、盐、洗衣粉、洗餐净、水、盆、吹泡泡工具(每人两种)、
瓶子(每人一个)、记录表(每组一张)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刚才洗手时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展开
1.出示泡泡水杯和吸管。
教师:小朋友吹过泡泡吗?谁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
2.观察了解泡泡的大小、特征。
教师与幼儿一起吹泡泡,请幼儿说出泡泡有大小和各种形状。
3.操作体验,发现问题。全体幼儿人手一份,观察大小、形状和颜色。
4.选择有阳关的地方吹泡泡,看泡泡颜色。
讨论:为什么泡泡会有颜色?
三、结束
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诵儿歌《吹泡泡》
活动反思:
在进行幼儿的盥洗活动时,肥皂泡泡满手飞的现象,曾经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孩子们非常喜欢看泡泡飞,也非常喜欢捏破一个个的小泡泡。就在这五彩的泡泡世界里蕴藏着很多的科学道理,何不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自制泡泡水”来打开探索泡泡世界的大门呢?在这个活动中,重点是幼儿探索制作泡泡水的方法。活动以幼儿探索、教师发现为主。引导幼儿在尝试多种材料制作的过程中感知材料遇水后的不同现象,由此观察比较出像洗衣粉、餐洗净这样的.洗涤用品可以制成泡泡水。通过感知操作法和观察比较法进行突破。难点是幼儿能够投放适量的材料,吹出泡泡。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运用尝试法一次一次进行试验,直到能达到幼儿满意的效果为止。圆形吹泡泡工具会吹出圆形的泡泡,那不同形状的泡泡工具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呢?在延伸活动中,幼儿将继续探索。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2、能够解释雷电现象,激发关注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愿望。
3、 知道雷电天气自我保护的方法。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幼儿用书第1册第44~45页,雷电的录像、图片。
活动过程:
1、 谜语引出故事:两个乌云小娃娃,见面就吵架、轰隆隆,轰隆隆,一个一个嗓门大,吵呀吵,全哭啦,流出眼泪哗--哗--哗。
2、 教师引导幼儿听故事,一起分析其中的科学道理。
(1) 教师先讲述第一段故事,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以下提问: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事?声音妹妹指的是谁?光姐姐呢?她们为了一个什么问题争论不休?
(2) 引导幼儿讨论:到底谁的传播速度快?你怎么知道的?继续欣赏故事后半部分。
(3) 请幼儿看录像:听其中光与声的传播速度是多少?明白光的传媒速度比声的传播速度快。
3、与幼儿一起回忆生活中的风雨雷电现象,引导幼儿注意雨天的安全,知道怎样躲避雷电。
4、组织幼儿观看幼儿用书,做游戏"光姐姐和声音妹妹",用自己创编的动作感受其传播速度的不同。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空气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但是空气又是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的东西。《纲要》中指出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因此我设计了科学活动《空气的秘密》,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空气的特征和重要作用。
2、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并尝试记录。
3、对空气的秘密感兴趣,乐意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重点:
了解空气的特征和重要作用。
活动难点:
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并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教具:气球一个,记录表一张,吹泡泡玩具一个、PPT《空气的秘密》。
学具:
1、透明塑料袋、吸管每人一个。
2、装水的箱子4个、装有毛巾的水杯2个、记录表3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气球,吸引幼儿注意力。
二、基本部分
(一)了解空气特点。
1、幼儿自由尝试在活动室的任意地方抓空气。
2、交流小结:空气无处不在,到处都有。
3、围绕空气展开讨论:空气是什么颜色?什么气味的?
(二)探索空气的'重要作用
1、人需要空气
(1)小实验:用吸管在水里吹一吹,发现什么?
(2)捂住口鼻,体验没有空气的感觉。
2、哪些东西也需要空气?
3、空气的本领
分组实验:《毛巾湿了吗》
三、结束部分
到户外玩吹泡泡的游戏,进一步探索空气的秘密。
延伸活动
1、将活动材料投放在科学区,进一步探索空气的秘密。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查阅资料,了解空气被污染的情况。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思路:汽车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之一,特别是男孩子对汽车更是情有独钟。他们可以讲述出很多种类型以及作用。因此通过主题活动“交通工具本领大”,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内容。虽然准备的材料很多,但是幼儿能在这么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活动名称:各种各样的汽车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汽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2、使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汽车,知道它们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3、引导幼儿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发挥想象设计车,发展幼儿的独创性思维。
4、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设计的未来的车的优点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活动准备:
1、用积木、插塑玩具搭建立交桥、马路花园等街景。各种汽车玩具、模型若干,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汽车城。
2、各种废旧材料(泡沫、硬纸壳、海棉、木板、小木棍、彩色纸、布、电动车里的.马达、电机、磁轮等)、工具材料以及制作用的笔、纸、刻刀、剪刀(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电池。
3、汽车的内部零件:电机、马达、电瓶。
4、录制的特种车的警笛。
活动过程:
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活动内容(地点在户外的草坪上,教师和幼儿一起围坐在一起)
1、教师:小朋友,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汽车?(幼儿回答)你们知道它对人类的作用吗?(幼儿讨论并回答)
2、教师打开录音机,特种车的警笛响(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洒水车),让幼儿逐一进行交流特种车的作用以及求救电话。
3、教师:小朋友,老师这有特种车的头饰,快快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种车,咱们来进行“我是小小特种车”的游戏。
4、游戏规则:幼儿按特种车的类别站好队,教师说前面有小偷,幼儿就开着警车按着警笛跑来。(依次类推)
5、教师:小朋友,你知道汽车是怎样动起来的吗?你们看,老师今天请来了汽车的内部零件,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出示电瓶、电机、马达,给幼儿进行讲解)让幼儿通过亲自探索、动手尝试来进一步了解。
6、接到小小班老师的请求帮忙运皮球,但要经过一条马路,希望小朋友能遵守交通规则(本班一名教师扮演交警指挥来往的车辆,道路上有各种标志:左拐弯、右拐弯、直走、斑马线、注意安全、小心追尾)。
7、教师:小朋友做的可真棒,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的标志,小朋友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8、教师:老师知道小朋友都非常喜欢汽车,咱们去汽车城参观一下好吗?学开汽车回活动室(在参观的过程中请幼儿互相交流一下各种汽车的名字以及它对人类的作用)
9、教师: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汽车,汽车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同样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小朋友知道要如何来避免这种危害发生吗?(幼儿讨论回答。通过提问这一问题,对幼儿在制作汽车的过程中又提供了想象)
10、教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制作各种各样的汽车(让幼儿分组来进行汽车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之间进行交流讲述,体验成功的快乐)
11、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和幼儿共同来制作一个小小汽车城。
活动自评:幼儿对次节活动特别感兴趣,特别是当幼儿看到这些材料时,特别的兴奋。很快的投入到制作当中。孩子们制作了会唱歌的汽车,原来是在汽车的顶盖上粘上了一张带音乐的贺卡;有的幼儿在汽车上制作上了高尾刹车灯、警示灯。孩子们的创作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认为如果要设计一节好的活动内容,除了教师设计的思路新颖,再就是材料一定要充分。幼儿在玩中获取了知识,在操作中得到了锻炼。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托班宝宝的认知,更多的是通过外部的感知逐步形成的,深秋的到来,形状各异颜色不同的水果,刺激着宝宝的视觉,因此我设计了《水果宝宝回家》这节课,能根据水果的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水果名称进行分类,培养幼儿初步学习分类,体验和同伴一起在故事和游戏中动手动脑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根据3种水果的名称进行分类。
2.通过故事游戏体验动手动脑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塑料筐1个,内放苹果、梨、香蕉各5—6个,带有苹果、梨、香蕉标志的'图片的塑料筐3个。
2.根据故事内容布置场景(漂亮的水果幼儿幼儿园、利用泡沫板制作了漂亮苹果的家、梨的家、香蕉的家。)
3.苹果、梨、香蕉胸饰与幼儿相等。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引出课题。
师:太阳出来了,小鸟要上幼儿园了,那小宝宝们也要干什么呢?太阳落山了,小鸟回家了,幼儿园要放学了,小宝宝们有要干什呢?
幼:上幼儿园。
师:太阳落山了,小鸟回家了,幼儿园要放学了,小宝宝们有要干什呢?
幼:回家。
二、讲故事,引导宝宝分果果。
1.教师简述故事《水果幼儿园》。
2.出示水果和漂亮的水果幼儿园,和带有水果标志的塑料筐。和幼儿一起认识水果并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颜色及特征。
3.教师带领宝宝利用实物水果一起讲故事,学习水果的分类。
“宝宝喜欢漂亮的水果幼儿园吗?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位水果宝宝来上幼儿园了”,“苹果宝宝们来了,请送它们进水果幼儿园吧。”(用同样方法把梨宝宝、香蕉宝宝请进水果幼儿园。)并把水果排好队。
“太阳落山了,小鸟回家找妈妈了,xx帮帮它,把它送回家吧。”(用同样方法把梨宝宝、香蕉宝宝送回家。)
3.让幼儿带上水果胸饰,进一步感知分类。
宝宝们想不想变成水果宝宝到水果幼儿园里玩会,帮宝宝戴上水果胸饰,让它们在表演水果宝宝上幼儿园和回家的简单情节。
“哇!好漂亮的苹果娃娃、梨娃娃、香蕉娃娃呀!我们排好队一起去水果幼儿园好吗?”
“到幼儿园了,苹果宝宝进去吧,梨宝宝进去吧,香蕉宝宝进去吧。我们一起在幼儿园里唱歌做游戏,真高兴。
2.引导宝宝认识苹果的家、梨的家、香蕉的家。太阳要落山了,水果幼儿幼儿园要放学了,水果宝宝要回家了,苹果宝宝回家了,梨宝宝回家了,香蕉宝宝回家了。
3.水果宝宝回家,让幼儿根据胸饰上的水果,回各自的家。
苹果宝宝.梨宝宝.香蕉宝宝都找到各自相应的家。
4.活动结束,和水果宝宝做游戏。
活动延伸:
制作精致的水果卡片投放到发现区,引导宝宝按图片进行分类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科学现象在幼儿的身边时有发生。一天孩子们看到门口排列整齐的自行车一辆接一辆全倒了,他们对这些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为什么碰倒第一辆车,后面所有的车都倒了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在发表自己的想法。看到孩子们充满好奇,又急于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我设计了这次活动。通过观看“多米诺骨牌”表演以及操作积木块,引导幼儿观察力的传递现象,感知力的传递。让抽象的力的传递原理通过直观的现象来感知理解,从而让孩子们懂得用科学的知识去解释周围的.现象,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
【活动目标】
一、仔细观察、初步了解力的传递现象,积极探索木块排列的距离与力传递快慢的关系。
二、学会与同伴合作和交换玩法,分享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已玩过弹珠、打保龄球、打桌球,积累力传递经验。
二、物质准备:排列线路图(1)(2)若干,记录表若干、每人17块木块、铅笔一支,多米诺骨牌表演录像带、轻音乐,投影仪、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木块,请小朋友想想可以用它做什么游戏。
二、观看大型多米诺骨牌表演录像,引导幼儿观察木块是如何排列和倒下的。
(一)引导幼儿观察木块是怎样排列的?
提问:木块是怎样排列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木块是怎样倒下去的?
提问:
1、你看到了什么?木块是怎样倒下去的?
2、怎样让木块一块接着一块地倒下去?
三、幼儿自主探索如何排列木块才会连续倒下。
(一)自由探索
1、请小朋友把木块立在地面上,试一试,怎样排木块,才能让它连续地倒下去。
2、幼儿自由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获得成功。
3、表达交流。提问:成功了吗?怎样做成功的?
(二)探索“距离远、距离适中、没有距离”这三种情况木块倒下的现象。
1、出示观察记录表、路线图并介绍使用方法。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路线图:三行排列图有什么不同?
(2)介绍记录表的使用方法:能连续倒下的(√) 不能连续倒下的 (×)
2、交代游戏规则:每人一张线路示意图,把线路示意图垫在下面,分别按图上画的三种排列方式,把木块一一对应摆放上去,然后,推第一块木块,看看哪种排列方式上的木块能连续的倒下,并做记录。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仔细观察。
4、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交流,知道木块排列和连续是否倒下的关系。
提问:
(1) 你发现了什么?
(2) 哪种摆放方式能让木块一块接一块倒下?为什么?哪种摆放方式不能?为什么?
四、幼儿合作游戏:探索木块排列距离与木块倒下速度的关系。
(一)出示线路排列示意图,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两行线路图有什么不同?
(二)交代游戏规则:
6个人一组,每组选一张线路示意图,把线路示意图垫在下面,每三个人选一条路线,按图上的位置,把木块一一对应的立在线路图上排列。排完后,拿一支铅笔轻轻地同时推两组的第一块木块,仔细观察两条路线的最后一块木块,看看有什么发现,可多试几次。
(三)幼儿合作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引导幼儿表达交流。
提问:
1、你发现了什么?
2、在一样的距离里,木块排列距离近一点和远一点,哪种倒下的速度快?
【活动延伸】
科学区:引导幼儿设计路线,看看还有那些路线能让木块一块接一块的连续倒下,哪些路线能让木块到下的速度更快。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幼儿虽然对几何形体有了基本的感知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对一些现实物体容易混淆,特别是圆柱体的物体,孩子往往和圆形和球体分不清楚。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主动的探索精神。
2、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会自己说出、找出与圆柱体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用各种圆柱体制成的机器人一个。胡萝卜、粉笔、小刀。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浆糊、长方形纸8张、水笔8盒废卫生纸筒8个、各色腊光纸若干、吸管一篮、薯片筒若干、各种空心小形体。
活动过程:
1、通过机器人柱柱激发参观圆柱世界的兴致。
2、听音乐开火车带领幼儿到《柱柱世界》,通过反复尝试初步认识圆柱体,引导幼儿体验圆柱世界的秘密。
(1)玩一玩、想一想引导幼儿第一次游戏尝试,知道圆柱体的名称。
让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自由感知圆柱世界的秘密。
启发提问:你玩的是什么?它像什么形状?你还发现了圆柱世界的什么秘密?鼓励幼儿完整表述自己的经验,重点能说出它像什么形状?
以机器人口吻小结:《柱柱世界》里的每样东西都像柱子一样,这种形体就叫圆柱体。
(2)量一量说一说引导幼儿第二次测量尝试,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启发尝试:你发现圆柱体是什么样的?它跟圆形一样吗?请你再玩一玩,想一想,你是怎么玩的?每个圆柱体摸上去都是什么感觉?能用手,绳子,尺子量一量圆柱体的'两端和中间是否一样?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小结:圆柱体的两端是两个一样大的圆形,中间部分一样粗,放倒了还会滚动。
3、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巩固认识圆柱体,提高幼儿对圆柱世界的辨别能力。
叠一叠,变一变,让幼儿在比较尝试中加深对圆柱体的印象。启发提问:你知道硬币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不能用许多硬币变一个圆柱体?幼儿操作,你是怎么变的?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像什么?
小结:一个一个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像圆柱体。
4、让幼儿想办法,把粉笔、胡萝卜变成圆柱体。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导生活中找出圆柱体的物体,并画出来。
2、体育角内放高跷、圆柱状沙袋、棍、易拉罐、滚筒等,进一步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3、在美工区各种圆柱材料,让幼儿通过小制作延伸幼儿对圆柱世界的想象创造能力。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再看看、玩玩、想想、量量、做做过程中,充分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教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幼儿通过两次探索尝试基本掌握了圆柱体的特征,又通过变一变、削一削进行巩固。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积极探索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削一削,把粉笔、胡萝卜变成圆柱体,孩子们在操作时难度较大。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探索不同物体滚(滑)动的情形。
2、培养幼儿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纸板、小筐、彩笔盒。
2、圆形、圆柱形、方形等各种形状的物品。
[设计思路]
我们小班的孩子年龄小、班额大,共40名幼儿。分组活动又存在缺少配课教师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出发点是,活动设计上要考虑周全,既要避免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使得活动能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又要能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学有所获。因此,我从细节方面着手,注意教师语言的调动性,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实验中虽然以教师操作为主,但鼓励幼儿注意观察、畅所欲言,充分利用生活中幼儿熟悉的.物品,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完成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领幼儿唱歌曲《小老鼠,上灯台》。请小朋友学一学小老鼠滚下来的样子。在此利用任务的简单性,给不善于表现的幼儿多一些机会。
有的孩子学做老师教的动作,而有的孩子则准备模仿头着地滚动的样子。我在此及时的让幼儿认识什么是“滚动”。
二、猜测活动
语言导入:小老鼠说,小朋友们别笑它,其实不仅仅只有小老鼠会滚下来,其实很多东西都会滚下来的。不信大家就来看看吧。出示用彩笔盒垫起纸板组成的斜坡,出示各种物品,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些物品会从斜坡上滚下来,哪些物品不会滚下来。师根据幼儿猜测,将会滚下来及不会滚下来的物品分开放置在两个小筐里。
(活动记录:孩子们开始猜测的时候,先选择的都是圆形的物品。当我发现这对幼儿来说也还是很简单时,就开始请不主动举手的孩子来猜。没想到在原本已没有圆形物体的情况下,这个孩子很快的选择了一个长方体,其结果是后面的孩子也开始毫不犹豫的选择其它形状的物体。直至全部选择为可以滚动的物体。)
在此,我比较注意控制自己不要流露惊讶的语气,怕影响孩子们的猜测。出现这样的结果,我认为还是认识不够。先选择圆形是出于一定的经验认识,但这个经验还不够肯定也不够完善,所以才会随大流的选择其它的形状。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糖和盐能溶解于水的现象,同时发现搅拌能加快溶解。
2、使幼儿知道有的物体在水里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里不能溶解。
3、培养幼儿对溶解这一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激发幼儿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个杯子,一把小勺。
2、每组一个大盆、一把大勺、抹布两条。
3、实验材料:白糖、红糖、盐、奶粉、果汁粉、大米、大豆、石子、温水。
活动过程:
一、情景故事“小鸭子买糖”导入。
1、故事内容:一只小鸭子相帮妈妈做事,妈妈让她帮忙买一袋白糖,小鸭子答应了。小鸭子高高兴兴地买了白糖,到了河边,一不小心,把糖袋子弄破了,糖都撒倒了河里,小鸭子会游泳,连忙到河里去捞,可是她在河里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白糖,小朋友你知道白糖到哪里去了吗?
二、实验操作:溶解现象。
1、教师示范实验
(一)观察糖在水里的溶解现象。
小朋友想一想,小鸭子袋子里的白糖和盐哪儿去呢?(河水里去了)
(1)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里,让幼儿看看杯子里的白糖颜色和形状。(白色的、颗粒状。)
(2)让幼儿尝尝温水的味道,是无味的。再向盛白糖的杯里倒入温水,让幼儿观察白糖在水里,教师用小勺搅拌几下,这时幼儿观察,白糖有啥变化?(白糖不见了)那白糖到哪儿去了呢?(跑到水里了)
(3)让幼儿尝尝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变甜了)
(4)教师小结:白糖在水里过一会不见了,水变甜了,我们就说白糖在水里溶解了。
(二)幼儿操作进行实验。
1、认识操作材料。
教师介绍桌面上的材料。(红糖、果汁粉、大豆、大米、石子、奶粉、温水、杯子、小勺子、盆子、大勺子、抹布等)
2、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进一步探索。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老师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杯子、一把小勺。每组都有好多实验材料放入碗里,一大盆温水,一把大勺。操作实验时自己自由选择一样材料放入杯子里,每组的小朋友所选的材料应不同,在向杯里倒入温水,用小勺搅拌,看这些东西在水里是不是像白糖和盐一样,在水里就不见了,溶解了。操作时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争抢。
(2)教师提醒幼儿把盛有在水里能溶解的东西的碗放在老师桌子的左上角,把盛有在水里不溶解的`东西的碗放在老师桌子的右上角。
(3)每组选两名幼儿,说说各组实验探索结果。(谁在水里溶解,谁在水里不溶解。)
(4)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发现了有的东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东西不能在水里溶解。
三、各种糖的试验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糖呢,你在吃过什么糖?
老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糖,请小朋友来试一试,他们在水里会不会溶解呢?
幼儿实验,说一说做一做,最后请幼儿把糖水喝掉。
四、活动结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糖和盐这样在水里能溶解的东西有好多;像大豆、大米、石子这样在水里不能溶解的东西也有好多。在生活中,请小朋友们观察哪些东西也能在水里溶解,与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8-06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2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科学活动教案08-06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03-26
科学活动教案[优秀]07-30
科学活动教案【精】01-08
【精】科学活动教案01-05
科学观察活动教案02-18
声音科学活动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