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牧童》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牧童》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敢于挑战,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识字,写字,图文结合有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我国现代名画家的作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说说你喜欢什么动物?现在我们来玩个猜谜语的游戏吧!猜一种动物。(出示课件)
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现代画家中,不少人就是以画动物而闻名的。(出示课件)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苦禅画鹰……还有一位画家,他也特别喜欢小动物,他画的是什么呢?(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故事。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
(二)、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家和牧童》这一课,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看看老师的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激趣:是啊!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板书?画家和牧童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翻到95页。听清老师的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自然段。
(三)、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1、小朋友们读书很认真,不过这一节课的生字很多,足足有13个。有没有信心挑战?(课件)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如果同桌有读不准的,请你教教他。
2、检测:谁敢接受挑战?指名一人读一行词语(出现错误随时纠正领读,并领读全班同学,齐读。
3、游戏识字:字音读准了,我们来玩个“给偏旁找朋友”的拼字游戏。听清游戏规则:偏旁和好朋友藏在信封里,你和同桌合作,看看能拼出哪些生字宝宝?拼完以后组个词读一读。(指名两个孩子上讲台拼,老师巡视指导下面的孩子。)
拼完以后,检测台上孩子拼生字的情况:你们拼出了几个生字?来,你组个词领着大家读一读。(一个孩子领读一个,还有三个生字,谁来领着大家读一读?)
4、重点识字:购。小朋友们在给偏旁找朋友的过程中,记牢了生字。现在有个生字宝宝想和你们交朋友。
(1)(出示课件)它是谁?师:“购”是个形声字,左边的贝字旁表示和钱有关,右边的“勾”字表示字的读音。
(2)想想你还在哪里见过购字?(出示课件)这是商场里的广告,一起读一读吧!
师小结:只要留心,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认识很多字。
(3)(出示课件)小朋友们再想想:“哪些字的右边也有勾?老师说,学生猜一猜(课件)有水就是?对,水沟的沟。木字也来凑热闹,这个字读什么?组个词。左边有金还是?对,铁钩的钩。左边有贝能?购买,购物。
小结:形声字多有趣呀!看偏旁就知道它的意思了。来,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一写“购“字。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字会认了,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中,开火车读一读课文。看谁能把生字宝宝记得最准最牢?其余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听,如果他有读错的地方,一会儿请你帮他指出来。
读完了课文,现在你中这位大画家是谁了吗?(出示课件,并配音乐)老师声情并茂讲故事: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他沉思了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只见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又轻笔细描,很快就化成了。围观的看了,纷纷夸赞!
(五)、细读课文,学习运用
1、指名读一读称赞戴嵩的两句话。(出示课件)评价学生的朗读(关注了感叹号,抓住了重点词等)引导学生读出称赞的语气。
2、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这次加上后面的提示语(齐读)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这两个红色字体的词语?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像这样两个意思一样或者相近的词语叫“近义词“。
3、赞扬的近义词你还知道哪个?评价:你们积累的词语真多呀!
4、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你会怎样夸赞戴嵩?
5、真是纷纷夸赞!此情此景,我们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来形容:(出示课件)齐读: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那,戴嵩的画一画好,就……。谁还能用上一……就……说一句话?
(六)、表演朗读,随文识字
过渡:就在大家纷纷称赞戴嵩的时候,一个不同的声音出现了。大家自由朗读5,6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语言和说话的语气。
1、指名两个孩子,分角色读一读戴戴嵩和牧童的对话。(一边读老师一边指导读出戴嵩和蔼的语气,以及牧童问的语气。)
2、如果加上动作读一读就更生动了!再指名两个孩子分角色加上动作读一读。引导学生:想一想加上什么动作会更有趣?
3、现在我们加上动作一起来演一演吧!老师是戴嵩,你们是小牧童。提醒学生加上有趣的动作。
4、小牧童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怎么对牛这么了解呀?
5、我戴嵩真没有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真是惭愧!(老师做拱手的动作):多谢你的指教!
(1)老师做这个是什么动作?用书上的词语说。(贴上画家拱手的图片)介绍拱手:拱手也叫作揖,是从我国古代开始的一种礼节,表示对对方的`一种感谢和敬意。来,加上动作齐读最后一段,读出戴嵩对牧童的感谢和敬意。
(2)现在你们该明白为什么“拱”字是提手旁了吧?来,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一写“拱”字。(拱也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声。)
(七)、总结课文
从我们的朗读和表演中,你感受到戴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牧童呢?(贴小牧童的图片)
师小结:是啊!小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真是了不起!我们可不能小看了他。来,一起把牧童两个字改大一些。再次齐读课题。
(八)、梳理规律,指导写字
学完了小故事,写好字也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1、出示生字:(挤,抹,拱,批,评)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写好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2、除了注意左窄右宽,左右两边的高矮,还应该注意什么呢?(课件)仔细观察这个“挤”字的一撇和一提,你发现了什么?
3、这在书法上叫穿插和避让。“撇”穿插到了“提”的下面,提为了让一让它,刚刚出头。写字的时候注意到穿插和避让,我们的字会更紧凑更美观。(课件)(一起读一读写好字的三看标准)
4、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一写挤字。示范书写(提醒学生;用三看的标准提醒老师)
5、书生在田字格书写两个挤字。(老师提醒坐姿:身正,肩平,足安)
6、展示评价学生的书写,用三看的标准来评价,并奖励小花,对照自己的书写,不满意的修改一下。
7,用刚才学习的写字的方法,书写其余的几个有穿插和避让的生字。(依然提醒学生坐姿:身正,肩平,足安)
(九)、总结本课的收获
学习就要这样,不仅要尝试,还要边学边用!希望以后的每一次学习你们都能有收获!
板书设计:
画家和牧童
购
(画家拱手的图片)拱
挤(牧童的图片)
《牧童》教案2
【教学目的】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认识简谱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简谱的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唱简谱的能力;对于有一定简谱基础的学生,学吹牧童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吹牧童笛。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一、复习《玛利有只小羊羔》、《多年以前》和《友谊地久天长》,请学生上来演奏,其他的学生认真的听。
老师用电子琴伴奏:
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并吹奏了《友谊地久天长》,这是一首受全世界人喜爱的抒情歌曲,今天,老师将教同学们分声部来吹这首歌曲。
1、将第二声部的旋律,由1=F转成1=C,板书到黑板上,请同学们抄下来。
2、教师用竖笛吹《友谊地久天长》;
三、音阶教学
1-│2-│3-│4-│5-│6-│7-│1-‖(上下行)
一个一个的音,慢慢吹,指法要准确、吹奏的方法要对。逐个的检查,逐个的`纠正。
四、请同学们看黑板:
1、我们来学《友谊地久天长》这首乐曲的二声部曲谱。
2、教师用竖笛、电子琴,演奏《友谊地久天长》的二声部,同学们一起演唱。
3、带领学生学吹《友谊地久天长》这首乐曲及其二声部。
注意:这首歌曲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耐心的教学,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学会。
4、在同学们很熟练的前提下,再将全体同学分成两部分,进行双声部的练习。
五、检查学习的效果。
《牧童》教案3
教学内容:表演歌曲《牧童谣》
教授对象:一年级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听唱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音乐课件、教材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学生能够对 “mi,sol,la,re”的音高有所感知。
2、能够风趣、准确的演唱歌曲,唱出湖北民歌的这种味道。
3、通过学习敲击双响筒,加深对音乐以及乐曲强弱的体验与感受。
教学重点:能够用风趣地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对“mi,sol,la,re”四个音的音高有初步的感知,学习“la”的柯尔文手势。 教材分析:歌曲《牧童谣》是一首湖北民歌,4/4拍子,五声商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天上太阳放光明和地上草儿青又青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词中巧妙运用“那斯那斯嗨”的衬词,简单易学,利于传唱。也方便学生编创回答式的歌词。全曲由re 、mi、 sol、 la四个音构成,以生动有趣的问答式的歌唱表演形式来反映牧童在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聆听音乐《牧童短笛》进入教室。
(设计意图:在优美音乐声中进入课堂,创设轻松、自由、惬意的课堂氛围。)
2、发声练习:
(1)唱音阶,复习柯尔文手势。遇到5、3、6、2四个音时教师示范带下手势,让学生重点感觉这几个音的音高。(这里学生不需要做柯尔文手势,教师边弹琴边做手势引导学生唱准音高。)
(2)模唱55556-- 55553-- 33332---
(设计意图: 6是这课要学的柯尔文手势,通过图形谱的辅助与柯尔文手势的结合作用,学生对音高有了初步的、形象地感知。)
二、导入新课:
1、老师展示《牧童短笛》的动画片。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用生动活泼的音乐动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牧童、笛声、晚霞优美、宁静的氛围中。)
生: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
师:哦,原来是一位小牧童。他吹的好不好?笛声美不美?那么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吹的是什么曲子吗?
生:想。
师:那么下面请大家竖起耳朵,我们一起来欣赏小牧童在他放牧时演唱的一首童谣——牧童谣。
(设计意图:先动画片导入,吸引了学生,抓住了低段学生的喜欢生动、形象的事物的年龄特点,再激趣谈话引导,引出歌曲题目,层层递进,循循善诱。)
三、学唱歌曲《牧童谣》:
1、初听歌曲,请学生回答歌曲的'演唱情绪。(活泼欢快/抒情悠扬)。学生听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 旋律把身体动起来。(设计意图:了解歌曲的演唱情绪,为有感情的学唱歌曲打下基础)
2、介绍歌曲:大家知道这位小牧童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吗?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0页,这是一首湖北民歌《牧童谣》。湖北地处江汉平原,每到春夏就会看到草地上、池塘边那一群群的牛羊吃着草儿在悠闲的散步,只见他们的小主人,一个个的小牧童坐在大树下,吹着竹笛,唱着歌曲。这首《牧童谣》就是其中的一首。(设计意图:以儿童话的口语 来介绍歌曲,让学生有听故事的感觉,抓住了学生的兴趣)
2、复听歌曲,请同学们“跟我做”。随老师打强弱拍(拍手、握拳、拍手心、握拳)。 四拍子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教师先喊后号带学生念拍手、握拳、拍手心、握拳,慢慢的再念强、弱、次强、弱,让学生了解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再配上音乐打拍子。(设计意图:通过“跟我做”,让学生动起来,师生互动,了解四拍子的强弱规律,为接下来的学习歌曲铺垫)
3、学生听音乐,看歌词内容体会歌词特点。
师: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接下来请同学认真听音乐,再仔细看歌词,看看哪位同学发现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特点?
(衬词,放牧时的呐喊声;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1)、呐喊声老师演示一次,再带着学生跟琴唱一次,完成前两句歌词的学唱。
(设计意图:教师生动的演示,让学生有强烈的视听感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有节奏的一句一句的念歌词。就把歌曲第三句的乐句念下。再重点讲解下最后一段的歌词讲法,特别注意光明两字的念法。
(设计意图:有节奏感的念歌词,调动学生念歌谣的积极性,一问一答的念歌词,很快就记住了歌词的内容,为歌曲打下基础)
4、同学们想不想唱一唱?老师弹琴带学生唱。教师唱响些,学生轻些。最后一段教师一句一句带学生唱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情况定的教学方法,前面学生的听,念,已经对歌曲有了一定的学唱基础,直接带学生唱,加快进度,让学生的积极性一直调动着,那么最后一段一句一句带学生唱,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5、师生接龙唱歌词,衬词部分老师唱,第三句乐句部分学生一句一句来。最后一段重点跟唱。 (设计意图:前面念歌词时用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脑子里有这样的印象,现在唱歌词也用这样的方式,配合得当,学习效率比较好)
6、男女生对唱,一段一段来。
(设计意图:一段一段唱,有效的学习了这首歌曲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达到了教学目标)
7、解决问题——纠正——演唱巩固。
8、情绪处理:那——要唱清楚;嗨——要保持住。
9、跟伴奏最后来一遍。
四、歌曲的编创与活动:
1、演唱歌曲,衬词部分唱简谱打手势,第三句唱歌词。
2、歌词部分师生对唱。(师问生答)
(设计意图:发声练习时,衬词部分的音已经学习过柯尔文手势,现在放在歌曲里面进行巩固,层层递进,循循善诱,达到教学目标)
五、歌曲的拓展
1、用打击乐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老师先示范正确的演奏方法,并注意打出强弱节奏规律。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适的伴奏音型,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伴奏。其他同学打强弱拍子为歌曲伴奏。
2、小组合作表演:请一组同学演唱,一组用嘴巴模仿双响筒给歌曲伴奏,一组用双响筒伴奏。 (设计意图:认识、学习双响筒,并引导学生用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喉咙发出的声音,为歌曲伴奏,并提示要注意强弱拍的打法,完善了歌曲的学习。)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这位牧童小朋友学习了他们家乡湖北的民歌《牧童谣》,还认识了新朋友“la” 和它的手势,了解了它在音阶上的位置和音高。同学们还能很好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这首歌曲的歌词是牧童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创编的,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采用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创编歌词呢?这是留给同学们课后的一个作业。另外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们也要学习小牧童,做个懂事的好孩子,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说好不好。(设计意图:以儿童话的口吻来总结结束今天的课堂,层层递进,循循善诱,最后还深入德育教育,达到了情感升华)
《牧童》教案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古诗的意思。
2、体会诗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六七里”、“弄”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正经历着童年这一纯真美好的时刻。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哪些事情是令你难忘的呢?(生说)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以前的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牧童》这首古诗。(板书:牧童)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写的这首诗中有没有你的影子。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古诗的朗读情况,指名读古诗,(多叫几个同学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纠错。强调“蓑”的读音。
2、了解诗人:请学生说一说对诗人的了解,(学生对吕岩比较陌生)师简单介绍:吕岩,字洞宾,就是我们常说的“八仙过海”“八仙之一吕洞宾,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爆发了农民起义,他便到终南山学道,后来便不知去向。
3、请学生说一说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生说)
4、请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
三、探究交流:
1、请学生带着出的`问题自己先读古诗,先自己思考。
2、看来同学们用心品味古诗了,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让我们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待会儿一起来交流。
3、小组派代表解决部分疑问(生对“六七里”,“弄”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
四、想想画面,体会诗情
1、生再读全诗,品味意境
诗歌之所以能千古流传,就是因为它的语言凝练而涵义深厚。,而本诗仅有寥寥的28个字就表达了丰富的含义。我们还得通过细细的品读才能把谜团解开。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诗里,看看诗中描绘的是一份怎样的意境。
2、指一生读,其他同学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指几生说想象到的画面,师相机归纳诗意,抓住重点字词。
4、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通过这两句诗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说)
师引导学生说具体,草原怎么样?(广阔)
师:你从哪里知道草地很广阔?
生:铺字,横字。指草地像绿毯一样展开,这里让我感觉到了草地的广阔。
师:是啊,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你看得真准!大家读读前两句,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都使用了数字。
师:那么这草地只有方圆六七里吗?
生:不是,是为了形容草地辽阔。
《牧童》教案5
【学习目标】
1、会认“戴”等13个生字,会写“兄”等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又要谦虚谨慎。
4、培养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生字卡片。
2、老师准备戴嵩的《三牛图》和《归牧图》。
3、学生搜集我国画动物的著名画家的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作品,导入新课
(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小朋友,老师给大家欣赏两幅名画,一幅叫“三牛图”,一幅叫“归牧图”。看了这两幅画,你想说什么呢?
(学生交流)
这两幅名画是我国唐朝一位叫戴嵩的画家画的。
(板书:戴嵩,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强调“嵩”与“高”读音区别)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讲他和牧童的故事。
(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生字的音,读通课文中每一句话。
2、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认读课文中生字、新词,结合正音。
(朗读困难处,老师范读)
3、引导合作朗读。在小组内把自己读得最棒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互相评价。把自己读得还不够好的段落请同学帮一帮。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读了课文,你能简单说说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吗?
2、学生交流。
(老师适时引导,主要是正音)
3、口头填空:戴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初步感悟到:戴嵩是唐朝一个著名的画家;戴嵩是一个非常虚心的画家)
四、朗读感悟,品味语言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来读读课文,课文的哪些语句写出了戴嵩是也是一个虚心的画家呢?请你画出来。
⑴ 学生独立读文,画出有关语句。
⑵ 四人小组交流,派出代表在全班发言。
⑶ 学生交流,朗读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① 朗读感悟戴嵩是一个虚心的画家:
A、学生交流后,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读出戴嵩和蔼的`语气)
“多谢你的指教。”
(读出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语气,并用动作表演来理解“拱手”这个
词语)
B、分角色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② 朗读感悟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
学生交流后,随机指导朗读感悟。
A、读好下面两个句子,并引导用此句式说话: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B、分角色读好下面的内容: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同时引导学生积累称赞、夸赞、赞扬、绝妙等词语)
五、齐读全文,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戴嵩虚心地接受了牧童的意见,从此,他更加注意观察牛的生活习性,在他画笔下的牛,更加栩栩如生了。
(再次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让学生欣赏)
六、布置作业
自读“我知道”、并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美读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家和牧童》这个故事,深深地为大画家戴嵩的虚心好学所感动。现在,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1、老师有激情地范读课文。
2、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二、巩固生字,积累语言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去掉拼音),用各种方式检查学生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2、这些生字、词语你还在哪里见过?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3、在这篇课文中你又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
(并结合完成课后“读读写写”作业)
三、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12个字,并用这些字组成词语。
2、观察字形特点,按结构、偏旁归类。
(如“兄”“呆”都是上下结构,口字旁;“抹”“挤”“拱”“批”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它们都有提手旁,字义与手有关)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提示:“商”的同字框里不是横长,下横短;“批”右边的两个“匕”,大小不同。范写“钱”“购”二字)
5、学生书写。
(注意写字姿势,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四、展示、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
1、小组内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2、派代表在班内交流。
五、课外语文活动
收集中外名人虚心好学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重在学生的多元感悟,学生对画家和牧童有着不同的看法与理解,在教学时不应该让学生死板地停留在一个层面上。
《牧童》教案6
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
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
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
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牧童》教案7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制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的主题就是“培养优秀的品质”,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以读为主,在读中认识生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所以“朗读感悟”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此文要求会认和要求会写的字很多,课文篇幅较长,寓意深刻。在课时分配时把识字写字教学都放在第一课时,目的在于利用第二课时指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书中感悟道理,解决本课难题。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熟读课文进行识字写字教学(略)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课文《画家和牧童》。你们知道是什么事把画家和牧童连在一起的吗?
生: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错误,画家虚心接受的的事。
(二)自读自悟 品读课文1—4自然段
1、 师:戴嵩是一个著名的画家。(板书“著名”)你们知道什么是著名吗?
生:有名,画画得好。
师:从哪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得画家呢?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戴嵩是位著名画家得句子。
2.画好的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这个环节注意,要体现“以学定教”的思想,学生汇报到哪句教师就应引导到哪句,教师要把每句话该怎样指导学生理解后有感情读,做到心中有数。以下为几句重点句的汇报)
汇报A句:“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戴嵩画的画十分好,有许多人观赏。
师:听老师读“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有什么不同吗?
生:老师这么读就听不出来戴嵩的画特别好,也许挂出来好久才有人看,加上“一…就…”说明画刚挂出来就有人观赏。
师:这就是关联词“一…就…”的作用,你能用“一…就…”说一句话吗?
生:班长的作业一交上去,就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学生自由练习说句子)
汇报B句“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戴嵩的画好?
生“没有不点头称赞的”说明看画的人都称赞。
生:“争着”、“花大价钱”也可以看出他的画好,都愿意买。
师:你能把理解到的意思读出来吗?
汇报C句”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画家的技术多高超呀!谁还愿意读?
学生自由读,学生互评
相机鼓励评价:你这样读,我们好象看见了大画家在那儿认真的画画,大家都试着读读。
汇报D句:“围观的人纷纷夸赞”
(1)(请学生读商人的话)
师评价:这样读大家好象看见了这幅画,画得太像了!老师听出来了,你这位商人都要买画了是吗?
这样读才是称赞别人!把这个词画下来(学生画出“称赞”一词)
(2)(请学生读教书先生的话)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心里想些什么?
教师随机评价:听了这位教书先生的话,让我们感到这幅画真的画活了!这样才是赞扬别人!(学生画出“赞扬”一词)
(3)师:你从画下来的两个词发现了什么?
生:是一对近义词
师:文中还有他们的一个兄弟词,你找到了吗?
生:夸赞。
师:这就是作者在用词上的讲究,避免了重复,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推敲用词好吗?
4.说话练习,理解“纷纷夸赞”一词
师:上文说“纷纷夸赞”啊,老师怎么就听见教书先生和商人两个人在夸赞呀?你还能想象出有其他人会怎样夸赞吗?
生:还会有他的家里人夸赞,比如说他父亲会说:“儿子,你的画太好了,我真为有你这样的孩子而骄傲。”
生:还会有朋友来夸赞:“这牛好像活了一样,你真的太牛了!”
生:还有过路的人……
师:对,这才叫纷纷夸赞!
(三)图文结合,品读课文5、6段
1.师:就在人们的纷纷夸赞声中,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出示课文插图)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画错啦!画错啦!”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谁还愿意读牧童的话?
生:读
师指导:牧童“挤”进来“大声喊”,他多么迫不及待呀!谁还想读
生再读互评
师评价:你读得真好,人们都在夸赞他,你这么一读,我们就知道了,人们肯定惊呆了,真像炸雷一样。
生:我看到了有的人瞪起了眼睛,有的人翘起了胡子,有的人还摸着头。
师:你想想,他们会在想什么呢?
生:他们在想“哪画错了呢?”
2.师:面对小牧童的批评,其他人都惊呆了,而大画家戴嵩是怎样做的呢?
生读:他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的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
互评,读出和蔼的语气。
师:你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生:戴嵩很虚心,真心实意地接受批评(板书“虚心”)
3.师:人们都在想“哪错了呢?”大画家戴嵩也急于知道哪错了,你们知道吗?
生读牧童的话──互评──再读
4.你认为牧童是个怎样的孩子?
指导生体会牧童面对大人物直言不讳的勇敢品质,并板书“勇敢”
5.你想对牧童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6.这时,戴嵩听了小牧童的话,他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读最后一段──互评──再读(读出画家的谦虚)
7.这么著名的大画家却这么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多么令人敬佩呀!(板书“虚心”)你想对大画家说些什么吗?
四、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品质
师:现在请小组分角色来读课文,看哪个小组在把握人物上做得最好。
1.小组练习 2.指个别小组读
五、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正是这著名的画家接受了小牧童的批评,最后他才画出了真正的《斗牛图》。你们愿意看吗?(课件展示《斗牛图》)教师讲解,并说明此图收藏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馆。
2.这位虚心的画家戴嵩以画牛为擅长,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观察之精微,技巧之高超。请同学们欣赏他的《三牛图》、《归牧图》。(课件展示)
3.小结:(全文完成板书)同学们,有句话说的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文坛巨匠苏东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谈,孔老夫子也有不能解答“两小儿辩日”的尴尬。可是这些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伟大,今天我们又认识了这样一位谦虚、知错就改的画家戴嵩。无论是戴嵩的虚心、还是小牧童面对大人物直言不讳的勇敢,都是我们做人应具备的优秀品质。老师希望大家学完这篇课文能够有所收获。
情趣盎然的课堂──执教《画家和牧童》公开课随感
《画家和牧童》是一篇感情丰富,形象生动,内涵深刻,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当我在自治区教学能手比赛中抽到这个课题时就想,如果在教学时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那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之中,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巧妙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情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交流时──“情趣”在这里发芽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把握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和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上课前和学生谈谈话,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上公开课前对学生说:“同学们,能和大家在这明朗的早晨一起学习,我非常高兴,一句话说的好,‘一日之计在于晨’,老师相信这节课能带给我们一天的好心情,你们相信吗?”接着我又向学生了解了几天前他们在同一会场上另外一堂公开课的情况,让他们互相说说课上谁表现的最好。听完学生的评价,我富于鼓动性的指出最出色的学生的标准“注意听讲,主动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这样的学生就是最出色的学生,谁有信心做这节课最出色的学生呀?”学生齐刷刷的举起了小手。我及时充满信任的说“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让咱们上完这节课见分晓吧!”接着师生都以饱满的热情进入了课堂。
这一番充满鼓励和信任的谈话使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一定会受到激发,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内趋力。
二、品读感悟时──“情趣”在这里生长
在品读感悟时,激发学生的情趣,使之入情、入境才能有效地品味语言。只有学生真正投入,才能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才能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学生的任知水平有限,有时即使感悟到也不能通过读表达出来,此时教师的渲染、示范就显得尤位重要,能迅速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在教学《画家和牧童》时,学生画出很多能表达画家著名的语句,可是在读的时候不到位。例如:在指导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时”我去掉“一”和“就”来读,让学生感觉意思表达上的不同。学生感悟到“老师读的好象大画家戴嵩的画挂出来并不是马上有人来看,这画不一定好。”接着再让学生去体会读,学生就能抓住重点词读好这句话了。再比如:读商人、教书先生的话时,我引导说:“这是位年轻的教书先生,哪位是留着长胡须的教书先生?”“听了这位商人的话,我感觉到他马上要花大价钱买画了。”这些评价性的语言对学生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在感悟人物品质时,我采用分角色读、教师引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读书时的兴趣经久不衰。
三、创造表达时──“情趣”在这里绽放
从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角度看,他们的情绪不可能始终处于高涨、紧张的状态,总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心理疲劳,这往往是一节课的的平淡之处,如何在这时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创新意识比较强,在教学《画家和牧童》一文时,我设计几处创造性的说话训练,例如“想象一下除了商人和教书先生,还会有什么样的人,怎样称赞戴嵩的画呢?”,“当牧童挤进来大喊‘画错了!’时,刚才纷纷夸赞的人们心理会想些什么呢?”。这些创造性的说话训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课文学到最后,学生已感悟出两个人物的品质。我在这时设计了“你有什么话想对虚心的画家或勇敢的小牧童说吗?”这一创造性说话训练的环节,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情绪又一次被调动了起来。
四、拓展延伸时──“情趣”在这里定格
新课标提倡要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学时我特别注意这一点,不要局限于教材,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把教材用“活”。
在完成《画家和牧童》的各项教学目标后,积极进行教学拓展,把文中提到的《斗牛图》给同学们进行展示,并将唐代画家戴嵩的人物知识和其他两幅闻名的作品进行了简略的讲解,使学生的学习情趣在这里进行了升华,此时此刻结束这节公开课,更有一种“余音绕梁”的效果。
整个一堂课,学生的情趣都很高,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接受知识,教师也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谓一堂成功的公开课。
短评: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语言训练,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尚未解决好的问题。体会言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应该说为阅读教学提供一片广阔的天地。《画家和牧童》的教学设计,在这一点上体现得较为充分。是如何体现的,文中的例子很好,如“一……就……”的教学……。
《牧童》教案8
一、引言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由于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学,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
能否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纠正学生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呢?能否找到一种方法让学生喜欢欣赏音乐,并能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呢?
二、寻找突破口
面前的问题已非常清晰,而要解决此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欣赏音乐。那么,怎样才能激起他们欣赏音乐的主动性呢?新课程明确提出:“音乐与舞蹈、美术等姐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有着许多相似的特征,如对情绪、情感的表现即是各类艺术共同的特点。”何不以姐妹艺术为突破口,找几幅意蕴、主题与音乐表现内容相近的美术作品,借助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欣赏音乐,纠正不良的听觉习惯呢?
三、教学设计
带着创新的激情,我开始新的尝试。
伴着校园歌曲《童年》激情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出示《牧牛图》),画中表现的情趣,你感兴趣吗?”学生眼中新奇的眼神告诉我,他们很喜欢这幅画:“老师,这画里的地方可真美啊!是哪儿?”“你看那牧童,和我们差不多年纪吧,坐在牛背上他都不怕牛发脾气吗?”“好象还在唱歌呢!好羡慕啊!” 显然,他们被牧童的天真,大自然的美景,带到了一个奇妙的境界中。
不少学生已经恨不能到画中的地方一游,我遂简单介绍作品,借机引出曲子:“这幅画是我国著名中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的作品,它表达了李先生对儿时生活的怀念。这幅画不禁让我想起一首钢琴独奏曲。”(展开教学)以《看山图》为背景,学生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思考:
1、这首钢琴曲你听过吗?
2、乐曲分几段,段落与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没有听过,乐曲分三段,第一段有点抒情,又有点欢快,第二段忽然速度加快,跳跃性很强,感觉心情十分的高兴,第三段重复第一段,但似乎又有点变化,最后渐弱、渐慢结束。
通过问题反馈,我发现学生已经被音乐所吸引:“音乐家贺绿汀先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李可染则用绘画来传递自己的情感,两者表现形式不同,但表达的目的是一致的。”在学生颌首称是中,我将课堂推入下一个环节:“分段欣赏《牧童短笛》,在老师出示的《牧牛组图》中,寻找与本段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最相近的一幅作品,并说说两者的联系。”
通过《组图》紧紧抓住学生听音乐的耳朵,不再是以前无意识的听,或“听而不闻”,而是一边听,一边看图,一边思考问题,并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仅仅会听还不够,还必须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耳朵。我遂引借他人的欣赏所感,诱导、激发学生对音乐进行欣赏:“著名作家刘心武在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后,写下了散文《牧童短笛》,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师生有感情的朗读。)
“说到底,人们吟物、吟牛,配之以青草绿柳、溪水湖泊、夕阳微雨,到头来还是表达一种人内心中的呼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个人欣赏,心中有一个牧童形象,一百个人欣赏,就有一百个不同的牧童形象。让我们一起静听《牧童短笛》,寻找心中那童年的趣境吧。”(完整欣赏全曲)。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音乐,学生们竖耳静听,思绪飞扬,看着他们丰富多彩的表情,我心中窃喜:“能否将你们在音乐中见到的牧童或景物向老师描绘一番呢?”
学生纷纷发言,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音乐家贺绿汀先生通过音乐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李可染则用绘画来传递自己的情感,两者表现形式不同,但表达的目的是一致的。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在音乐中的所见所闻吗?那么同学们就在课后将自己的欣赏所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我们下节课展示大家的作品。”
四、教学效果自评
由于教学设计反常规,出乎学生的意料,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效果明显,学生参与的热情较高。最后的作业将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作业反馈显示几乎没有一个同学创作的作品是相同的,没有一个同学对音乐的感受是一样的,他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有绘画作品,有诗歌作品,有雕塑作品,有文学作品(诗歌、散文)……。(部分作品无法收集,这里就不展示)这虽是一节音乐欣赏课,但它结合了美术、文学、诗歌等艺术形式,也可以说是一节艺术课,我市下学期起将实施新教材,这即是一次对艺术课教学的有益的尝试吧。它使学生在知识上扩大视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心灵上相互沟通。
五、收获与反思
1、多数学生还是喜欢听音乐的,只是生活中冲刺了各种音乐,使他们对音乐麻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向学生推荐并且把他们的胃口吊的足足的,不愁学生不喜欢欣赏音乐。
2、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姐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有着许多相似的特征,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性的教学方式为教学服务。本课即运用了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的整合,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音乐教学任务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音乐课课后不布置作业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给课堂教学带来显著的变化,其中之一是课堂教学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必须实现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的开放,而科学合理地设计音乐课后作业就是将封闭的课堂拓展至课外、将封闭的教学时间延伸至课后的一种有效手段。当然,音乐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不能盲目布置而导致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新课程的改革,也是我们教师自身的改革,新课程下的音乐课需要“全才”教师,需要教师在文学、美术、哲学等多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
六、学生作品:
牛背上的童年
童年?童年就像一粒青果子,涩而又甜,但那都是快乐的。摇荡在风中,摇荡在雨中,摇荡在牛背上的欢乐的童年,更别有一番回味。
笛声中,传来牧童欢笑的声音,他们的学问在牛背上:天到底有多高?为什么太阳落到山的那一边?山里有没有住着神仙?牧童也有梦想,梦想在山中,梦想在远方,梦想在未来。
笛声中,传来牧童欢笑的声音,他们的欢乐在牛背上:我那只蟋蟀将军又打赢了!昨天我打了一只鸟!今天我们玩骑牛比赛,好吗?牧童也贪玩,贪玩在山中,贪玩在田野,贪玩在小溪。
笛声中,咦?只是传来草儿的气息,牧童呢?瞧,他躺在草丛中,把斗笠盖在脸上,他在想什么呢?他在想家人?在想朋友?还是在想什么鬼主意?或者只是在打盹?
山的那边红了半边天,笛声中,牧童骑着牛儿,淹没在夕阳中。
乡间的小路
垂柳依依,花香幽幽,池水清清……牛背上牧童的笛声在荡漾。此时,阳光洒满大地,鸟儿们也赶集似的,扒开绿叶,钻了出来,为春天的风景画添上了一笔绚丽的色彩。
放牛娃躺在草地上,仰望着天空,微风亲吻着他的脸颊。牛儿在一旁静静地吃着草,似乎对眼前的一切充满了无限的爱恋。牧童深情地吹起一首曲子,顿时,蝶儿们手拉着手在草地上翩翩起舞;蜜蜂也忘情陶醉在这花香和歌声的海洋里;牛儿似乎也吃饱了,“依偎”着草地,正闭目养神,欣赏着这美妙的曲子,牧童的笛声一曲接一曲,树林里的一切生物,都仿佛是一个个精灵,他们在欢歌跳跃……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春天的黄昏真是格外耀眼,温和的太阳在山那边只露出半个脸庞,天空各种形状的云都在像波涛一样翻滚着。牛背上又响起了一阵清脆的笛声。
《牧童》教案9
一、设计意图:
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重点:
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五、活动难点:
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六、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
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牧童》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理解词语,理解时积累,积累后运用词语说句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的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
教学难点: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导入。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字词情况。
三、品读课文。
(一)、体会“著名”
1、重点句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出示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
通过对比理解关联词“??—??就??”,进行说话练习。
2、重点句2: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读中理解“没有不”的双重否定的意思。
(二)、学故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1)、戴嵩给朋友画了一幅什么画?(2)、戴嵩是怎么画的?(3)、画得怎么样?2、学生反馈。
重点句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借助生动画面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的'意思,从“一会儿,一会儿”里体会画家的高超技艺,并试着用“一会儿??一会儿??”说一句话。
重点句2: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
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作品的著名。理解、积累词语。
重点句3:牧童和画家的对话
从“画错啦,画错啦!”入手,抓住牧童和画家的对话,读议结合,理解画家戴嵩和牧童的品质。
四、拓展升华。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着两位朋友说点什么?五、小结。
板书设计:
21
画家(图)
画家和牧童
指出不足
—————牧童(图)拱手感谢
(勇敢)3
(虚心)
《牧童》教案11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的欢快情绪。
2、 了解作品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和内容。
3、 结合已有的经验,大胆的创编舞蹈动作。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羊、吹笛子的牧童、顽皮小牧童的头饰若干,老山羊头饰一个。
2、音乐磁带。
3、打击乐器:圆舞板、碰铃和铃鼓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随《苹果丰收》的音乐师幼共同舞蹈,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师:你们在跳舞的时候感到快乐吗?为什么?
师:一首欢快的乐曲会让你想到很多事情,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欢快的乐曲,名字叫《多来咪》,它会让你想到什么?
2、倾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幼儿闭上眼睛欣赏后自由讲述欣赏音乐后的感受。
3、听故事理解音乐
师: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和这段音乐也有关系。
问:故事里有谁?牧童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4、分句欣赏,引导幼儿听听乐句音色、节奏的变化,猜想角色出场顺序和情节的`发展,让幼儿运用已有的音乐技能参与创编动作,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并用图谱记录下来。
5、请幼儿自由选择小羊,吹笛子的小牧童,顽皮小牧童的头饰戴好,并分组站好,分角色表演。教师以老山羊的形象介入游戏,交代游戏规则。(第二轮游戏时幼儿互换头饰进行表演。)
随音乐共同表演幼儿自编的律动《牧童和小羊》。
6、幼儿自由选择乐器随音乐演奏。
活动延伸:
把录音机、磁带、头饰及乐器拿放到音乐活动区,幼儿自主地游戏。
活动反思: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我的选题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音乐活泼、欢快、节奏感强,孩子们喜欢。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音乐,理解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活动过程中,主要运用了角色扮演法、实践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整个活动始终贯穿于游戏之中,幼儿参与性强,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活动,达到了教学活动目标。
《牧童》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其乐于和参与电影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和特点。
2、能力培养:聆听《悍牛与牧童》这首动画音乐。能体验、领会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影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电影音乐的主题思想,在乐曲中运用了人的声音和乐器混合在一起的效果,让学生体会其乐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
乐曲的背景简介、分析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短笛等。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动画片《悍牛与牧童》的音乐
1、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人声、笛声、牛叫、打击乐器。)
2、根据对音乐的理解选配画面。
3、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音乐所表现的是什么情景?
思考:(1)壮汉们驯服不了牛时,音乐是如何表现的。(音乐极不协合,旋律出现了半音关系。)
(2)牧童驯服了牛时,音乐又是如何变化的。(音乐平稳流畅,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音乐的表现选择画面,讲解音乐表现的特点,让学生真正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4、为什么只有牧童驯服了牛,说明什么道理呢?
(1)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人与动物要沟通,人要发解动物,爱护动物,带给我们最深的是人与动物、大自然间的和谐与质朴的关系。)
(2)实践与创造
看几段动画片片断,你觉得用什么音乐相配好?并作下列练习:
(3)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电影音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学习一些电影音乐,在以后的时间里再来探讨。
《牧童》教案13
本周进行了第二单元的语文教学,第一课便是《古诗三首》的教学。进入了五年级,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已经不再感到陌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方法也不再感到生涩,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以复习古诗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自学、汇报的方式进行学习。
课堂伊始,我以童年的美好引入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童年时光的幸福和美好,激发学生探究一千多年前的儿童是怎样度过自己童年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教学。在学生初读古诗,互读古诗,提示容易出现错误的字的读音,并且落实重点生字“牧”“蓑”之后,我便引导学生复习古诗一般的学习方法。由于以往一直都在渗透古诗的学习方法,所以学生很自然就回忆起了: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这几个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于是我放手让学生按照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由读到悟,在整个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有的同学从“三四”“一二”上下行文中的关联感悟到了,古诗的对仗关系。有的从“卧”字中体会了那种随心所欲的牧童生活。有的在“月明”体会到了古时候生活的静谧,儿童与自然的亲近。还有的,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他们的小脑瓜里就涌现出了学多不同的`理解,迫不及待的希望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在汇报的过程中,更是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孩子们个性化阅读背后的个性化理解。他们往往从古诗的一个字入手就能体会到其中深蕴的意味,很轻松就将古代儿童那种自由自在的儿童生活体会的淋漓尽致。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朗读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了,读得入情入静。并且在当堂就完成了古诗默写,教学效果非常好。
在教学过后,我仔细反思了整个的教学过程,之所以取得了这样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成功之处在于,教学的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信任学生,学生也会充分地信任自己,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朵朵美丽的火花。但是反思之于也发现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教师的主导性在我的课堂似乎反映的不够。教学目标达成后,教师的深入挖掘仍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牧童》教案14
【活动目标】
1、关注牛、羊头和身体的关系,通过变换它们的不同位置,大胆表现其各种动态。
2、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感兴趣,萌发关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草地的背景图、供欣赏的羊群和牛群图片、可操作的牛的头部和身体。
2、白色画纸、绿色彩色纸、记号笔、黑色炫彩棒、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认识牛群。(认识牛的.不同动态)
(一)观察讨论
导入:夏天草原上青草绿绿,牛群们来到草地上吃草(ppt)
1、了解牛的基本特征
关键提问:牛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小结:牛的身体很健壮,牛角硬硬的、弯弯的,尾巴细细的。
2、区别牛的不同动态
关键提问:草原上,牛群们都在干嘛?(引导幼儿进行对比观察,有比较性地去回答)
小结:草原上,牛群千姿百态,生活的很悠闲。
(二)操作演示
过渡:谁愿意来试试,把牛群请到我们画纸上。
(教师上前摆放出不同方向的牛,xx小朋友添画四肢、尾巴)
追问:还可以怎么动?(教师上前演示,并添画四肢和尾巴。)
(不断地引导幼儿发现变化头部和身体的位置,牛就会有不同的动态)
二、认识羊群(认识牛的不同动态)
过渡:牛群们在草地上玩得很开心,瞧,羊群们也来了。(出示幼儿两幅作品图)
关键提问:羊和牛长得哪里不一样?
小结:羊的身体、头顶、尾巴都是卷卷的,非常可爱。
三、学做小牧童。(大胆表现羊、牛的各种动态)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当小牧童,带着牛群和羊群到草原上去放牧吧。
指导语:
1、比一比谁放的牛群、羊群更灵活。
2、请牛群、羊群快点吃青草。(引导幼儿添画草)
四、数一数,比一比。(玩数牛羊的游戏)
过渡:小牧童们,谢谢你们,照顾好了牛羊,让它们吃到了香香的青草!让牛羊到更大的草原上来吧。
1、幼儿按牛、羊分类摆放作品。
2、提问:放羊的小牧童和放牛的小牧童,谁更厉害,看看谁放的数量比较多。
每队各自挑选出一幅最多的一群羊或牛(目测),然后分别数一数,多者获胜得一分,最后看哪组分数领先就获胜。
《牧童》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唐朝著名画家戴嵩为好友作画,当所有的人都在夸赞这幅画的时候,一个牧童却勇敢地指出了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课文情节引人入胜,语言充满童真童趣。这节课是课文的第一课时,结合课标对第一学段的具体要求和本课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上:第一,通过读书帮助学生理解“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通过体会戴嵩的画技高超和感受围观的人对他的夸赞来体会“著名”的含义;第二,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寻找近义词、结合上下文、结合画面等方法来落实;第三,识字写字。具体教学过程中采取先观察再指导后书写重反馈的教学方法。整节课的环节设计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鼓励学生质疑、自读自悟、读悟结合。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读准字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书写三个带有提手旁的生字“抹”、“挤”、“拱”,努力做到字迹工整、美观。
3.通过读书体会“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运用语言。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读课文3至5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给文中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
教师:教学用书,多媒体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环境设计与布置: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具:生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读词导入
同学们,通过昨天的预习,我们知道了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画家(出词卡)请你读读他的名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纸(课本)。请你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句在上面做个记号,并且要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帮助纠正字音。
2.识字
(1)在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难读或是拿不准的字音,告诉大家,我们一起读一读。
(2)指名说,结合字卡,领读。
(3)自己练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朗读情况。
(4)生字大家都认识了吗?我们来读一读。出示词卡,开火车读词语,如果他读对了,就请你跟着他读,读错了举起小手帮助他纠正。
(5)大家把生字读的又对又好,相信你一定能读好这个句子,(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纠正“夹”的读音。
师:像我这样把拼音标在它的头上,就不容易读错了。
生:标拼音,齐读句子。
(6)开火车分段读课文。
师:难读的句子也读好了,相信课文你也能读好,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一人读一段,争取做到一字不错。
生:一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好课文纸认真听。(遇到问题停下来全班解决)
(三)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师:同学们将课文读的真准确,相信大家对文中的主人公戴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著名)。
师:(板书:著名)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著名?
生:出名、有名。
师:用意思相近的词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
生:齐读第一段。
2.学习戴嵩作画的句子。
师:说戴嵩著名,相信他画的画一定非常好,文中有一个写他作画的句子,(课件出)快来读一读。
(1)生齐读这一句。
(2)请你好好地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他的画技高超。
(3)指名读,说说你的感受。
(4)这个句子中有两个不好理解的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你知道意思吗?指名说。
师:这两个词语是国画的绘画技巧,是两种不同的绘画方法,我们来欣赏一幅图片,请你上台指一指,哪里用了浓墨涂抹的方法,哪里用了轻笔细描的方法?
生上台指示。
师:现在你明白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吗?是呀,有时我们借助生动的画面就能体会出词语的意思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吧。
(5)读句子
师:戴嵩就是这样寥寥数笔画出了一幅《斗牛图》,快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他的画技高超。
生:齐读
师:从描写戴嵩作画的句子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6)回读第一自然段
师:是呀,戴嵩画技高超,画出的画精美绝伦,所以课文第一段中才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带着你的体会齐读第一段。
3.学习夸赞的句子
(1)读
师: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快读读商人和教书先生是怎样称赞他的。
①指名读
师引读:商人看到戴嵩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出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作,他禁不住由衷的赞叹道:
他的画技多么高超,仅仅是一会儿时间,就把牛画得像真的一样,多了不起呀!教书先生看了发自内心地夸赞。(指名读)
②自由读
师:真是神来之笔呀!快来看看这幅传世之作吧,如果你就是商人和教书先生,你会怎样由衷地赞美他呢?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自由练习读一读。生自由练读句子。
③指名展示读
看到如此精美的画作,你情不自禁地夸赞道——指名读。
戴嵩画的又快又好,围观的人都忍不住纷纷夸赞,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带着你的感受读——指名读。
他的画技多么高超啊,就像是用神笔在描绘,画出的牛都像活了一样,请你再来发自内心地赞美他吧——指名读。
④齐读
(2)比
孩子们,你在刚才读这三个句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哪几个词的意思很相近?
指名说。(夸赞、称赞、赞扬)
你还知道其他和它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吗?指名说,师板书。齐读词语。
小结:作者用词多么巧妙呀,表达一个意思却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语,避免了重复,而且作者用的词语多么的恰当呀。我们在今后的说话和写话中也要向作者学习。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体会吧。生齐读。
(3)说
①如果此时你也是围观的人,看到戴嵩精美绝伦的画作,你会如何来夸赞他呢?想一想,自己试着先说一说。
指名说,相机点评。
②刚才同学们说的真好,如果你能试着用上这样的句子,并且可以学着书中商人和教书先生夸赞的句子来说一说就更好了。
指名说,点评。
③同学们真会学习!如果你能在刚才所说的句子的基础上再用上这些词语,你的语言就会更加形象和生动了。先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师领读词语,生跟读。
想一想,先和同桌说一说,学生思考后指名说句子。评价。
④小结:真棒!积累的词语如果能恰当的用在表达中,我们的说话、写话就会更加生动了。
就是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都在夸赞,就叫做“纷纷夸赞”,在读书的基础上,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就理解了“纷纷”这个词语的意思。请你带着此时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吧。
生齐读。
戴嵩的画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大家都喜欢他的画,怪不得有人还要花大价钱购买呢!可见他是一位多么著名的画家呀。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吧,齐读。
(四)复习生词
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还记得吗?我们再来巩固一下吧。
出示词语,齐读。希望你能在记住这些词语的基础上,积累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当中去。
(五)书写指导
有一个难读的词语“浓墨涂抹”(出词卡,生齐读),词语中有一个需要写的字:“抹”,这是一个带有提手旁的字,请你认真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指名说。
师板书范写,强调字型注意事项,生书空。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一个。实投出示,点评,再次练写,实投展示。
还有两个带提手旁的字,大屏幕出示,齐读,相信你一定能在刚才的基础上将这两个字写的正确又美观。先认真观察,再来写。写完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诉大家,实投展示。(强调写字姿势)
(六)小结
这节课通过读书,我们认识了著名的画家(出示词卡)——戴嵩,我们再来齐读一次课题吧,生齐读。文中的小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戴嵩和牧童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板书设计:
21 画家和牧童
著名 夸奖
出名 表扬
有名 赞扬
【《牧童》教案】相关文章:
《牧童》教案02-07
《牧童》音乐教案03-28
《牧童短笛》教案02-28
牧童优秀教案03-05
《牧童短笛》音乐教案03-19
牧童优秀教案优秀03-28
画家和牧童教案03-29
《画家和牧童》教案08-26
《画家和牧童》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