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通用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
课内赏析课
教时安排:
一课时
一、提问方式复习作者
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2、检查字词的理解见。
3、集体朗读。
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
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举例试用无锡话读。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
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
三、品味鉴赏: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全词共八句,分别是:
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
讨论:你认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吗?
哪几个词是最有历史感的?“浪淘尽”是什么意思?
(任何英雄人物都会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笔苍凉)
2、点明怀古内容,引出古战场。
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
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
“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卷起千堆雪”写什么?
(写山,雄俊,力度。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雪在质感上比浪形象,生动)
4、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怎样联想到英雄的?
(得江山,造江山,是一种野心的表达,看到美景,想拥有,以江山代表自己的成就。
5、写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衬英雄,突出少年得。
写英雄为什么一定要写美人?
(周瑜当年34岁,英气,才华,美人爱英雄自古以来就如此,美人嫁英雄相得益彰。如果东风不与周郎便,那么美人就不是他的了。
6、写周瑜赫赫战功,以曹军惨败反衬周瑜儒将风流。
讨论版本中的“墙橹”“强虏”哪一个词好?
为什么是“羽扇纶巾,儒将风流”?
7、由怀古到伤己,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为什么想周瑜会伤自己?(年龄、功业相比)
这是怎样的心情?(抑郁)
多情应笑我,多的是什么情?(抑郁之情,早生华发,一“早”字体现此情)
8、洒酒酬月,表现自己化解胸中郁闷,以求精神超脱的心态。
“人生如梦”“人间如梦”哪个更好?
(一指个人,一指所有人。此词更多指的是对自己人生无法把握,虚幻的。人间,则指普遍心态,个人认为,还是“人生”较好。
9、与周瑜相比之后的感叹:江山在,周郎不在,东坡在,事业不在最后只能洒酒祭江,豪放中见旷达,苍凉中见洒脱。
四、小结豪放词的特点
1、要有壮阔景。
2、要写英雄事。
3、要表功业志。
4、要抒苍凉的情。
五、迁移
以此法读下一首《京口北固亭怀古》。要求:一句句分析,说出理解来。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2
教学设想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的意境、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以诵读为辅助,以诗词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把握。
本文作者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词具备了开阔雄浑、刚健清新的特点。本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把握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中优美的词句,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相生、映衬烘托的写作技巧,进而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审美品位。按“听—读—品”的步骤进行,力求获得语感、美感、情感的熏陶,积累与运用兼容。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品味诗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学习深入地品味词的意境,感受词人抒发的豪情壮志,掌握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导入新课。
2.倾听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调动起每一个感官去体会、去领悟。
①听第一遍,整体感受,想象词的画面美。
②听第二遍,感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
③听第三遍,领悟词的意境美,体会词中的感情。
3.朗读
听别人的朗诵,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词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意象。要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感情、韵味还要我们自己来读。
①读第一遍,整体把握,读准字音。读时语音要饱满圆润。学生齐读。
②读第二遍,注意语气,体味感情。学生自由朗读。
诗人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就是说读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要注意诗的节奏、停顿和快慢。大家各自体味一下。
③读第三遍,进入情境,把握好语气,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朗读诗歌要具有抒情性,作到个性化的朗读。所谓个性化就是要融入自己对诗歌的'体会,融入自己的性情,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朗读。
4.品味
指导诗词鉴赏技法。
“品”即妙点揣摩。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揣摩这首词好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妙处?
师生共同回忆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角度。本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鉴赏:
①由意象品味意境。
找出文中的意象,说说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②领悟感情。
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感情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表达的感情。
③品味语言。
指出文中哪个词用的好,哪句话写的好,好在哪里?
④把握写作技巧。
回顾常见的诗词表达技巧,本文中使用了借景抒情、借古抒怀、使事用典、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等手法。请找出实例,进行分析。
各小组就其中一个角度进行鉴赏分析,推举两位同学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5.教师归纳总结
《念奴娇赤壁怀古》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博大,雄浑奔放,是苏轼豪放风格的代表词作。宋代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说“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是对苏词的形象精辟的论述。
6.布置作业
阅读苏轼《定风波》一词探讨如下问题:
①体会这首词的意境。
②说说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感情?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③通过这两首词,归纳苏词的艺术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掌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领悟苏词豪放旷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诵读本词并感受诗词意境,理解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教学难点: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准备
搜集苏轼的相关资料,包括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等。
准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诵读音频和赏析资料。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三国时代的历史氛围,为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做铺垫。
作家作品介绍
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苏轼作为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词具备了开阔雄浑、刚健清新的特点。
诵读品析
(1)学生自由诵读,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声情并茂、熟读精思。
(3)学生再次诵读,尝试把握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中优美的词句。
赏析讨论
(1)分组讨论,探究《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分析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2)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相生、映衬烘托的写作技巧。
(3)讨论苏轼豪放词风的特点,理解苏词中的豪情壮志和复杂情感。
总结归纳
总结《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强调苏轼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作业布置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搜集苏轼的其他豪放词作品,进行赏析比较。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赏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鉴赏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在北宋词坛的重要地位及情感。
2、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奇阔大的意境以及作者积极奋发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难点:体会豪放派的写作风格
教学方法:
引导分析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宋词《雨霖铃》,那么宋词可分为那两个主要派别呢?《雨》又是属于哪个派别的?(提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与婉约派截然不同的豪放派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作家作品:
1、作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还是著名画家。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2、作品:
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在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正字正音:
1、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2、补充注音: 垒(lěi)、瑾(jǐn)、纶(guān)
樯(qiáng)、橹(lǔ)、酹(lèi)
3、请学生自读
4、指读
5、集体朗读
6、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对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四、讲读上阕
1、提问:三个思考题:一、找出上阙中写景的句子。
二、句子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有哪些?
三、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描写的基调怎样?
明确:一、写景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二、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有“乱、穿、惊、拍、卷、雪”。
三、采用的修辞法有比喻、拟人。描写的基调是豪放的。
(以上问题主要由学生自由讨论解决,讨论解决以上问题后,老师总结: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伟的景象,大刀阔斧纵画横抹了一幅奇险惊绝的赤壁之景。)
2、提问:“人道是”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看课文注释①)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3、提问:上阙的最后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一时多少豪杰”引起下阙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
五、小节:学生齐读上阕,体会景中之情。
总结内容: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满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六、作业:预习下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提问:下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之情,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情。
二、 讲读下阕
1、 提问: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岁)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2、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
明确: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3、 提问: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
明确:“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
4、朗读下片,小结。
下片第一层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三、总结
1、艺术特点:
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语言简洁生动,意境壮阔博大,有着动人的艺术魅力。
2、思想感情:
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有消极的一面。
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3、婉约派与豪放派对比(课件)
四、作业:背诵课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豪放词,体会豪放词的风格。
能力目标: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
情感目标:在字斟句酌中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还原”——通过对字词运用的探讨和想象,还原写景之状。
“体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挖掘和诵读,体悟苏轼之情。
一 交流热身
二 在朗读中初步感知豪放的特点
抽读一生,初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
师: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三 在字斟句酌中深入领会豪放特色
1、写景气势磅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朗读另一版本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说说你想象中“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所描绘的图景。与课文比较后,你觉得哪一种版本更能体现豪放的特点?
学生回答
2、战争场面和英雄形象
通过词语的本义和上下文的揣摩,领会相关评点,体会英雄豪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周公瑾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外有明主知遇,内有娇妻相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参照上述评点,试着描述自己品味下列诗句的过程: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诵读指导:
从两个不同版本的比较中,给我们一点诵读启示,有一些动词,在诵读时需要我们放慢节奏,加重语气来重读强调。比如“淘”、“ 乱”、“ 穿”、“ 拍”、“ 卷”等。
学生齐读
教师小结:第一次反思
1、回想一下,初读本词,你注意到了自己在诵读时所涌起的豪放之感是怎样产生的吗?
2、你能否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呈现出那气势磅礴的写景画面和指挥若定的'周瑜形象?
四、在比较中体会词的豪放内涵
咏 赤 壁(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1、通过比较,体会诗人的情感。
朗读李白的《咏赤壁》
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写周瑜的时候突然把笔锋一转,引出词人自己。这也正是咏史和怀古的区别。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赞美周瑜,实际是为了和诗人自己进行对比。无论是写景,还是英雄形象的塑造,都是为了作者能更充分地抒发自己的情怀。
2、通过互文性阅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旷达的豪放之情。
资料链接:
资料一:
对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断句和理解,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1、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神游”的主语是苏轼, “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整句话是指诗人自笑在青春不复的时候,还怀想“风流人物”,太多情了。这体现了苏轼在人生失意时的自我嘲解。
2、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神游”的主语是周瑜,“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周瑜之笑,饱含着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
资料二:
1、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 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同年,周瑜迎娶天姿国色的小乔。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
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湖北黄州游赤壁时的怀古之作,这时作者四十七岁。
3、(在黄州期间他开垦“东坡”,建造“雪堂”,参禅悟道、研习书法、广交朋友)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他的写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 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他现在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我们很难看做是一种惩处,或是官方的监禁。他享受这种生活时,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 一篇《承天寺夜游》。(林语堂《苏东坡传》)
4、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阅读资料链接,结合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断句的理解和背景知识,你认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所流露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诵读指导:南宋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最后我们一起再铿锵有力地诵读全词,感受诗人的豪放、旷达之情。
四、教师总结:
第二次反思:
联系课堂学习的环节,进行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否给你了这样的启示:读一首怀古词,需要自己去关注写景、咏史、抒情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怀古词的阅读图式)
教师总结:诗人创作怀古篇章,并非单纯是为了抒发“思古之情”,而是站在现实的岸边,去体察历史。在历史中衬托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这就是“历史的回声”,这也正是本专题的精髓所在。我们在学习这个专题的其他课文时也要注意把握这一点。
五、应用与拓展
对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断句和理解,还有学者认为,断句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故国神游”是诗人做梦回到家乡,“多情人”是指苏轼的亡妻。“笑我”、“早生华发”句,是对小乔夫婿之雄姿英发而言。结合苏轼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谈谈你的看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6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3.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二、学习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
学习过程:
一、介绍苏轼导入新课: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是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多文化,不仅是文学巨子。他那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那份永远不灭的诙谐,正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他一生仕途坎坷,一直生存在新旧党争的夹缝中,不停地遭贬、在这过程中,有一次遭贬对他的一生极为重要,这次遭贬形成了他旷达的胸襟、虽经历磨难永远乐观向上的精神。这就是“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元丰二年,他写诗讽刺新法被小人利用,在他的诗中大做文章,扭曲他的用意,最终他以“文字讽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既是小官,又是闲职,此时苏轼空有一腔报国之志,无以施展,内心极为郁闷。闲暇游赤壁古战场怀想古英雄抒发个人感慨。(印发苏轼生平、艺术成就,周瑜及赤壁之战)
二、师配乐范背,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
找两名学生朗读读,师点评。
全体齐读
三、大家一起看题目,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到赤壁怀古英雄发个人感慨。
师:词从章法上一般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抒情(也就是所见、所感、板书)
1、大家看上阙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在赤壁见到了什么景物)
生回答:所见长江
赤壁
2、作者在描绘这些景物时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a、描述长江的句子,让学生齐读。
(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找两位同学描绘意境:
c、师重述:滚滚长江浩荡东流,掀起的滔天巨浪无休无止,淘尽无数英雄豪杰。
3、给你怎样的感受?生回答:气势恢宏、意境壮阔
长江具有怎样的特点长江之壮阔
4、这句话暗含什么意思?作者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生回答:历史的车轮流转千年,英雄豪杰已被历史的'风尘湮没,表达作者对英雄的敬仰、向往。
5、到赤壁怀古就要找寻古代英雄遗迹,找到了没有?生:找到了。
6、旧营垒西边,就是人们所说的三国时期周郎作战的赤壁,展现在作者面前的赤壁是怎样的?
生回答:
(二)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
a、找两位同学描绘意境:
b、师描述: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C、给你这样的感受?生回答:
将我们带入一种奔马轰雷、惊人动魄的奇险境界,概括赤壁景物特点:雄奇险峻。赤壁之雄奇
师:如此壮烈之山河,如此锦绣之江山,怎能不产生并吸引无数英雄?正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有横槊赋诗的曹操,骑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计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众多英雄中,苏轼最向往崇拜的是谁?周瑜,下阕塑造周瑜怎样形象?学生齐读相关语句。
7、写周瑜为何插入“小乔初嫁了”?生回答:
小乔:乔玄之女,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周瑜:24岁封建威中郎将,34岁指挥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说明周瑜:年轻有为,功业有成,用小乔(美女)衬周瑜(英雄)更显得周瑜春风得意。如此仕途得意,婚姻美满的青年大都督的确是“英气逼人,意气风发。”
8、重头戏在后面,描述了什么场面?(赤壁之战)生齐答:
(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述场面(找2名同学):
师重述:周瑜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装束极儒雅,神态极为悠闲,从容,好像一切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了。说说笑笑之间,敌方八十万大军,连同无数船只,烧成一片火海,顷刻间变为灰烬消失在浩瀚的长江之中。如此指挥若定,风度何等令人生敬!
9、苏轼这样歌颂周瑜,用意何在?生回答:
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那样能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因此他立即由彼及此想到自己,齐读最后两句,想象当年周瑜大破曹军的情景,应笑自己的多情善感,头发早斑白了。多愁善感即敏感,想的多。他想到了什么?生回答:周瑜:24岁中郎将34岁指挥赤壁之战而自己此时已47岁被贬黄州一直想建立功业但报国无门年华已老,功业未成,壮志未酬不禁产生:人生如梦之感
10、探讨尾句含消极成分但能否掩盖全词豪壮基调生讨论后回答:
a、历经挫折,产生此感可以理解
b、“人生如梦”还有什么想不开,放不下的?一切不如意都会成为过去不必太在意。
C、“人生如梦”并未想去及时行乐,只是把一腔愁情倾诉给月亮,以酒酬月。
因此不能掩盖全词豪壮情调。
四、板书:
五、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深切体会豪放词的韵味。
六、当堂背诵此词,并检查。
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作指导,就有什么样的课堂生活形态。用践学思想指导教学,课堂就能真正成为学生实践学的场域。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7
教学目标: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理解词的写作背景。
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品味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领会词人借景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学习苏轼豪放词风的特点,体会其开阔雄浑、刚健清新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
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诵读本词,感受诗词意境,掌握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
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教学方法:
诵读法、旁批式、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与赤壁相关的背景音乐或短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赤壁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兴趣。
二、介绍作者与背景
介绍苏轼的生平与思想,突出其文学成就和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
讲述《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作背景,即苏轼在元丰五年游赤鼻矶时,因对赤壁之战的历史遗迹心生感慨,写下了这首怀古之作。
三、诵读品味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作,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和语调。
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中优美的词句,感受苏轼词风的豪迈与奔放。
四、深入探究
分析词中的'情景交融,理解苏轼如何通过描绘赤壁的壮丽景色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探讨苏轼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其壮志难酬的情怀和对历史英雄的敬仰。
五、总结提升
总结《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强调苏轼豪放词风对后世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苏轼的情景交融手法,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加深对词作的理解和记忆。
尝试写一篇关于赤壁或历史人物的短文,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自主创作,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8
教学目标:
知识与理解:让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及其所表达的主题。
能力与技能:通过诵读、品析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苏轼的豪放词风,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领会词人借景来表达复杂情感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深入探究诗词意境,感受词人抒发的豪情壮志,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
情与景的'自然结合:分析苏轼如何在词中巧妙地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以景抒情,以情写景。
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来品味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苏轼词中的豪情壮志。
教学难点:
情与景的自然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轼如何在词作中巧妙地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使情感与景物相得益彰,达到高度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诵读法:引导学生用心、眼、口、耳出声阅读,体会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通过诵读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旁批式:在正文旁边写下评语,对字词句进行解释,深入分析写作技巧,引发联想想象,品味语言风格,挖掘词作内涵。
谈话法与讨论法:通过师生间的谈话和学生间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相关音乐或展示赤壁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兴趣。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的内容和主题。
三、诵读品味
教师范读:教师首先进行范读,注意声情并茂,展现词作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学生跟读: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
自由诵读:学生自由诵读词作,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品析探究
情景交融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如何巧妙地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以景抒情,以情写景。
写作技巧探讨:探讨苏轼在词中运用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并分析其效果。
主题思想理解:深入理解词作的主题思想,体会苏轼的豪情壮志和对历史的感慨。
五、总结提升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轼的豪放词风和情景交融的写法对后世的影响。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写作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六、作业布置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选择一首苏轼的其他词作进行品读,分析其风格和特点。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内容和主题,掌握苏轼的豪放词风和情景交融的写法,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背景,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掌握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理解词意,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
学习苏轼的豪放词风,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通过旁批式学习,深入理解词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人借景来表达复杂的'情感,理解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苏轼豪放词风的体会。
教学难点:
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教学方法:
诵读法、旁批式、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三国时期的历史氛围,进而引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苏轼生平和思想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文学成就和思想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创作背景。
三、诵读词作,体会词意
学生自主诵读词作,标出生词和难点。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词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跟读,体会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四、深入理解词意和艺术特色
分析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理解词意。
探讨词中情景交融的写法,分析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讨论苏轼的豪放词风在词中的体现。
五、旁批式学习,挖掘词的思想内涵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在词旁进行旁批,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分享自己的旁批内容,交流学习心得。
六、总结提升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轼词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布置作业: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并尝试写一篇赏析文章。
七、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本课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意和艺术特色,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基本内容,理解词人苏轼的情感表达。
分析词中的意象,品味优美的词句,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领会词人通过描绘赤壁景色和怀古之情,表达出的壮志难酬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品味诗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思考等方式,深入探究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苏轼的豪迈词风,感受其开阔雄浑、刚健清新的艺术特色。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理解并尊重历史文化,珍视民族传统。
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中优美的词句。
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领会词人借景来表达复杂情感的手法。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苏轼词中壮志难酬的情感,感受其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出声阅读,体会词的情感和韵味,感受词人的豪情壮志。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词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旁批式:在正文旁边写下对词的理解、感受或疑问,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品味词的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播放赤壁之战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做铺垫。
二、诵读品味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词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学生自由诵读,尝试体会词的.情感和意境。
小组内交流诵读感受,分享对词的理解。
三、深入探究
分析词中的意象,如“大江东去”、“乱石穿空”等,探讨它们如何营造词的意境。
品味词中优美的词句,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感受其语言魅力。
探讨词人如何通过描绘赤壁景色和怀古之情,表达出自己的壮志难酬的情怀。
四、总结提升
总结苏轼的豪迈词风及其在本词中的体现。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文化对个人情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五、作业布置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词的内容。
选择一首苏轼的其他词作,进行赏析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和思维发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文学鉴赏活动,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理解词的创作背景,掌握本词中的基础知识,包括生僻字、词语的含义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吟咏,感受诗词的恢宏意境,学习品析诗词中的意象和写作技巧,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复杂的心情,理解词人壮志难酬的情怀,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
教学难点
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教学方法
诵读法、旁批式、谈话法讨论法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在古战场的氛围中,引出赤壁的话题,再过渡到《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介绍苏轼的生平、思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三、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教师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恢宏意境。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诵读方式,逐渐掌握诵读技巧。
四、品析词意,学习写作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词的内容,理解词中的意象和寓意。
分析苏轼如何运用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写作技巧来表达情感。
学习苏轼豪放词风的特点,感受其开阔雄浑、刚健清新的艺术风格。
五、讨论与交流
分组讨论苏轼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情怀。
分享对词中意象和写作技巧的理解,互相学习、补充。
六、总结与作业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情与景的自然结合和苏轼词风的特点。
布置作业: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并尝试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创作一首小诗或短文。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诗词意境和词人情感的理解程度等。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掌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基础知识,还能够通过诵读吟咏和品析词意,感受诗词的恢宏意境和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掌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义和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品味,感受词的意境和情感,学习并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苏轼的豪迈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情景交融的写法。
苏轼的情感表达与词中意象的理解。
教学难点
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教学方法
诵读法、旁批式、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让学生沉浸在古战场的氛围中,然后引出《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苏轼介绍
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成就,突出其在文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三、词作解读
诵读:教师示范诵读,然后让学生跟读,注意节奏、韵律和情感表达。
词义理解:解释词中的生僻字和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基本内容。
意境感受:通过描绘赤壁的美景,让学生感受词的意境,并展开联想与想象,用文字描绘赤壁的美景。
情感分析:分析苏轼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如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四、写作技巧分析
情景交融:分析词中情与景如何自然结合,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
意象运用:找出词中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和在词中的作用。
五、讨论与分享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词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总结与作业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如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一篇读后感等。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诵读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检验学生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案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提升教学效果。
此教案旨在通过诵读、品味、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义和意境,感受苏轼的豪迈词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同时,通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01-09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02-14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02-17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02-28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02-27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01-12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01-05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文11-21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03-11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11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