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的教案

时间:2023-02-14 12:45:59 教案 我要投稿

教学活动的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活动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活动的教案

教学活动的教案1

  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复制的方法,并学习用各种复制的手段去尝试复制。

  (2)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复制物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准备:

  (1)几组不同的材料:拓模复制(泥油及模具),印蓝纸复制(印蓝纸及白纸),印章复制(印章及白纸),透明纸复制(透明纸及图书)

  (2)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录像片:饼干的'制作过程。

  过程:

  (1)引起幼儿对复制的兴趣。 教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图画,想发给每人一张,可是一幅幅地画实在太慢了,请小朋友帮助想一个办法,能很快地得到许多一样的画。

  (2)幼儿操作各种材料,探索尝试各种复制的方法。 A.介绍各种材料。(每组一种复制形式) B.幼儿初步尝试复制,教师应积极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C.建议: 幼儿换一种方式再次实践,尝试复制的多种方法。

  (3)拓展幼儿有关复制的经验。

  讨论:

  还有什么是复制的东西?录像:饼干的制作过程。 先运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复制出许多小图案,然后发给小朋友。(如五角星.小花.小动物等图案)。

教学活动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体验大胆想象“如果我能飞”的乐趣。

  2、理解诗歌内容,尝试进行仿编。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如果我能飞》挂图。

  2、优美的背景音乐磁带。

  活动流程:

  一、1、看小鸟飞的图片问孩子:小鸟在干嘛?

  “现在你也来学着小鸟的样子飞一飞”孩子自由模仿。

  2、“小鸟为什么能够飞行?如果你有一双翅膀也能飞翔你会飞到哪里去?”发散孩子思维,自由想象。

  二、学习散文诗

  1、老师出示图片,请幼儿仔细欣赏图片内容。

  2、老师朗诵散文诗,引导幼儿说一说儿歌中的'“我”都飞到哪里去了?变成了什么?

  分段学习朗诵儿歌。

  三、引导幼儿学习创编儿歌

  每一段开头都是“如果我能飞”,第二句都是飞到什么地方去,第三句则是想象着自己会变成什么。

  四、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把自己创编好的说给大家听。

  五、听音乐,跟随老师一起说儿歌并进行创编。

  活动反思:

  教材选择生活化。诗歌描述的内容,孩子们要有生活经验,才能充分理解,有话可以说。本诗歌无论是场景,还是诗歌中涉及到的事物,幼儿都比较熟悉。

教学活动的教案3

  设计思路

  幼儿园买了一些玩具打气筒,投放在三楼走廊的“科艺廊”里。提供玩具打气筒时,我们仅仅是为了鼓励幼儿在摆弄中尝试给气球打气,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欲望。

  走廊里来来往往的幼儿很多,许多幼儿都对这个玩具很感兴趣,有不少男孩都会忍不住拿出打气筒,放在地上,再伸出脚去踩几下过过瘾。有几个幼儿曾经在路边或公园门口的摊贩处看见摊主使用类似的打气筒给气球打气,自然就免不了跑来询问:“可以给我一个气球吗?”“我知道这是用来打气的!”……看到幼儿跃跃欲试的样子,我连忙满足他们。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一个男孩在告诉同伴:“我爸爸说,打气筒有一个进气孔,还有一个出气孔。”这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可以顺应幼儿,让他们掌握打气筒的构造原理。可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真能理解“进气”和“出气”吗?真能辨别玩具上的进气孔和出气孔吗?

  于是,我试着问了几个幼儿,结果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对“进气”和“出气”的理解比较妥帖,只是真要他们在打气筒上指认“进气孔”和“出气孔”就犯难了,他们要么瞎蒙,要么就直接摇头……看来,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打气筒上有一个“进气孔”和一个“出气孔”是一个不错的挑战。于是,我决定基于幼儿的经验,将这个原本设计为自主探索活动的内容改编成一个集体学习活动,引领幼儿共同探究其中的奥秘。

  活动目标

  1.在实验过程中了解玩具打气筒有“进气孔”和“出气孔”。

  2.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乐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玩具打气筒若干个(已经拆成两部分),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问题

  1.关键提问:“认识这个东西吗?你在哪里看见过这个东西?”

  (有的幼儿直接回答:“打气筒!”有的幼儿回想起了自己的经历:“我在公园门口看见过,叔叔踩几下就可以给气球打气了。”

  有的幼儿说:“三楼科艺廊就有,上个星期我刚玩过!”)

  2.关键提问:“这就是三楼科艺廊里的打气筒。以前玩打气筒前老师都事先帮你们装好了,可现在,打气筒上的管子不小心被一些小朋友拆下来了,你们有没有办法帮忙装起来?”

  (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叫嚷着——

  “这个简单!把管子插上去就好了!”

  “管子只要插在一个口子上,我觉得应该没有难度哦!”

  幼儿个个展现出驾轻就熟的样子。)

  【设计意图:在幼儿以往的经历中,他们见到或者玩过的都是安装好的打气筒,而这次实验提供给他们的却是拆分成两部分的打气筒。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教师仅仅将打气筒拆成了两部分。因此,实验要求并未吓倒幼儿,反倒激发了他们积极探索的欲望。】

  3.教师拿出拆开的打气筒,一字一句地说道:“仔细看哦,每个打气筒上都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口子,还有一根细细长长的管子。现在,我们要仔细考虑,这根管子到底该插在哪个口子上呢?”

  二、幼儿预测安装结果

  (幼儿静心观察,他们发现,原来打气筒上不仅有两个口子,而且颜色也不一样,一个为红色,一个为蓝色。可能是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红色有特殊的偏爱,班中16个幼儿居然有11人选择要把管子插在红色口子上。他们一边说一边做,转眼工夫就纷纷跑来告诉我:“老师,我成功了!”“我装好了!”)

  关键提问:“你确定你装好的打气筒能用了吗?”

  (敏敏忍不住告诉同伴:“我和小玉都是插在红色口子上,你插在蓝色口子上肯定不对!”

  更多的幼儿则请求教师:“有没有气球?如果有气球,拿来试一试就知道打气筒好不好了!”……)

  【设计意图:幼儿预测安装结果时教师不动声色,仅让他们静心互相观察,这为幼儿提供了实验的空间,让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进行操作,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

  三、幼儿验证安装结果

  1.教师提供多个气球,供幼儿验证自己的安装结果,并要求他们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验证过程有着意想不到的困难,那11个幼儿很快败下阵来,他们发现管子插在红色口子上,不仅不能给气球打气,连那个打气筒也像坏了似的,刚踩下去就彻底瘪了。有不少幼儿第一个反应就是“打气筒是坏的.!”“科艺廊的打气筒一脚踩下去还会弹回来,现在的这个怎么不弹回来呢?”他们一边说,一边去调换打气筒,可是,换来的打气筒依旧不见起色。好在,过程中很快也有人获得了成功,当他们欢呼时,一些幼儿发现那些成功的人是将管子插在蓝色口子上的……他们又迅速将管子换到了蓝色的口子上,这下终于成功了。)

  2.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实验过程。

  教师鼓励已完成任务的幼儿去帮助没有成功的幼儿。

  【设计意图:对幼儿来说,能亲自动手给气球打气,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尽管有不少幼儿已经在幼儿园的科艺廊有过这样的经历,但这次是使用自己安装的打气筒,其成就感非同一般。其次,这次实验也有一个操作难点,有些幼儿不能完全捏紧气球,所以气球没有变大。此时,教师要助幼儿一臂之力,帮助幼儿获得更大的成功。】

  四、师幼共同探讨

  【设计意图:幼儿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坐在一起,共同围绕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开展讨论,这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表达的机会,也能帮助幼儿在其中获得一些关键经验。】

  1.关键提问:你们的实验成功了吗?

  (统计结果,全部成功。)

  2.关键提问:谁愿意拿着自己的记录纸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我将管子插在蓝色的口子上,结果一下子就成功了!”“我第一次实验没有成功,后来我看到卿卿的打气筒和我装的不一样,我就学她的样子,也把管子换到蓝色口子上,结果就成功了!”“我的气球老也变不大,是东东帮我捏紧了气球,不让气逃出来,我的气球就变大了。”……)

  3.关键提问:你们都知道管子应该插在蓝色口子上。只是,打气筒有两个孔,一个叫出气孔,一个叫进气孔。我搞不清楚哪个是出气孔,哪个是进气孔?你们觉得接管子的这个口,是进气孔还是出气孔呢?

  (尽管,最终每个幼儿都获得了成功。但面对教师这样的提问,很多幼儿还是犯糊涂了,他们之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显然,幼儿并没有真正想过其中的奥妙。)

  【设计意图:此刻幼儿沉浸在探索成功的喜悦中,而对于打气筒,他们多半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此时,由教师直接提出这样的问题,旨在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原理。】

  4.关键提问:要是这边不堵住管子,那边我们不停地踩打气筒,猜猜管口这里能看到什么呢?

  (教师一边踩打气筒,一边提示幼儿盯着管口看,幼儿什么也看不见……

  教师继续踩,终于有幼儿领悟到:这里有空气出来,空气是看不见的。)

  5.关键提问:真有空气出来吗?能证明给大家看吗?

  (有幼儿用手凑上来,一下子叫起来:“是有空气出来的!”有幼儿拿来气球,说:“气球放在这里,气球会变大!”有幼儿凑过笑脸,说:“我的脸上能感觉到冷风!”有幼儿拿来了教室里的餐巾纸,放在管口,餐巾纸飘起来了。)

  【设计意图:这样的观察过程,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出气孔。当然,教师应该有所预见,很多幼儿会觉得空气流动是看不见的,所以,此刻教师不断地追问幼儿:“能证明给大家看吗?”旨在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验证空气流动的事实,这样的“眼见为实”能为幼儿建构起“出气孔”的经验。】

  6.关键提问:要是堵住管子,猜猜会怎样呢?

  (幼儿很自然地回答:“要是堵住管子,空气就出不来了!”可当幼儿看到教师用手严严实实地堵住管子,而打气筒变得鼓鼓囊囊,再也踩不下去时,他们大叫:“空气出不来了,空气被关在里面了,打气筒里都是空气!”)

  7.关键提问:“现在,你觉得连接管子的口子,是进气孔还是出气孔呢?”

  8.关键提问:“知道了出气孔,就很容易地明白哪个是进气孔。只是,空气从进气孔进去,又是怎么从出气孔出来的呢?”

  (幼儿在回忆刚才自己打气的过程中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一个幼儿的话最形象,也最经典:“外面的空气从进气孔进入打气筒,是我们用脚踩打气筒,所以这些空气没地方待了,就只能从出气孔里跑出来。”)

  9.关键提问:“如果,我在这里画一个打气筒,画上两个不同颜色的口子,你能用箭头画出空气是从哪里进来,又是从哪里出去的吗?”

  (教师鼓励幼儿修正自己的实验报告,并用箭头画出空气流动的线路图。)

  【设计意图:当幼儿能够在打气筒上辨别出“出气孔”时,对“进气孔”的指认也就不费吹灰之力了。鼓励幼儿说说、画画“空气是从哪里进去,又是怎么出来的”,能帮助幼儿在不同的表述中真正理解、掌握使用打气筒时空气流动的过程。】

  五、师幼共同收拾实验室

教学活动的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受声音的轻重和音乐强弱的对比。

  2.体验玩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猫、小猫的图片。

  2.《大猫小猫》音乐CD。

  活动过程:

  1.话题导入。“老师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喵喵喵喵喵是谁呀?”(带领幼儿学说喵喵喵喵喵。)

  2.听辨两段音乐。

  他们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听一听,是大猫来了还是小猫来了?(教师分别弹奏两段音乐。)

  你是怎么知道的?大猫的声音怎么样?小猫的声音又怎么样?

  我们来学学他们的声音好吗?

  3.学唱歌曲

  大猫想认识你们,和你们做朋友。和你们做朋友。大猫先要介绍自己,听!

  “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这是谁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

  小猫也想来介绍自己呢!小猫的声音怎么样?

  一起学一学大猫和小猫。(视幼儿的学习情况唱2-3遍。)

  4.请幼儿分别扮演“大猫”和“小猫”,教师弹前奏,幼儿听音乐,根据强弱的不同,判断是大猫还是小猫,然后边唱歌边做动作跑到老师的跟前。

  5.音乐游戏“找小猫”。

  游戏规则:大家跟着音乐一起走下座位边表演边唱歌,唱到小猫“喵喵喵喵”部分时,扮猫宝宝的小朋友就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音乐结束后扮猫妈妈的幼儿来找小猫。

教学活动的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感知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读诗歌。

  2. 理解诗歌内容。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挂图:四幅。

  2、布娃娃。

  3、音乐:摇篮曲。

  4、头饰;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①、播放《摇篮曲》,教师抱着娃娃做睡觉动作。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认真看,老师在做什么?

  提问:刚才老师在做什么?(摇摇篮)妈妈轻轻唱着摇篮曲,小宝宝就怎么样了啊?(睡着了)

  2、初步感知诗歌

  过度语: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摇篮吗?(原来有很多东西可以当摇篮 ,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诗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

  ①、教师配乐朗读。(配乐)

  提问: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完整说)

  ②、教师结合图片再次朗读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那我们再来听听诗歌里到底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出示图片:边读边操作图片。)

  提问:诗歌里到底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

  3、进一步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①、提问: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因为蓝天很大····)

  那蓝天这个大摇篮里睡着谁呀?(星星····)

  小结:蓝天很大,还有白云,星宝宝睡在里面很舒服,很温暖。

  ②、提问:大海这个摇篮里睡着谁呀?(鱼宝宝)

  浪花是怎么摇的?(浪花轻轻翻,大海就像摇篮轻轻地摇,好舒服,鱼宝宝就睡着了。)

  ③、提问:花宝宝睡在哪个摇篮里?(花园)

  谁来摇花宝宝呀?(风儿)

  风儿是怎么吹的?(风儿轻轻吹,好舒服,风宝宝睡着了。)

  ④、师:妈妈是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为什么小宝宝睡着了。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朗读诗歌

  ①、第一遍(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读)。

  师:这首诗歌真美,老师请小朋友们一起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有感情的来朗读。

  ②、第二遍(幼儿听音乐边做动作,边朗读儿歌)。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很好听,现在我们配上动作一起来朗读。

  ③、第三遍(分角色进行朗读)。

  师:那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来朗读,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头饰,有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还有小宝宝,你们选好自己要的角色,就去找自己的`摇篮。

  师:(1)小演员们准备好了吗?题目大家一起朗读,接着是蓝天、大海、花园、妈妈。(幼儿分组表演,老师在幼儿表演时,一起表演。)

  (2)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本案例参考教师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摇篮》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意境,引出诗歌摇篮,在分角色表演中,让幼儿多说多玩,巩固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优美。在活动中,创设意境没有达到要求,下次活动时要注意。

教学活动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道首都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现代化设施。

  2、能围绕北京这一中心话题用较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见解。

  3、萌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教学准备:

  北京一些著名景点的图片、中国地图、绘画纸、彩笔教学过程:

  1、出示中国地图,导语: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们大家也有一个大家,它叫中国。

  2、培养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小朋友们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哪里吗?

  小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首都,我们国家的首都是北京。

  3、引导幼儿回忆并讲述,去过北京的哪些地方?

  此环节幼儿自由回答并讲述。

  小结:有些小朋友去了好多地方,可是有的小朋友还没有去过,那今天我们一起去逛一逛北京吧!

  4、认识首都北京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

  幼儿在地图上找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并做上标记。

  5、集体讲述北京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化设施。

  (1)出示天安门图片:可以请去过的小朋友回忆并讲述,天安门是什么样的?

  小结:天安门广场是我国最大的广场,广场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2)出示长城图片:可以请去过的小朋友回忆并讲述,长城是什么样的`?

  小结: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是骄傲。

  (3)出示现代化的建筑图片:

  北京是现代化的大都市,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有大大小小的立交桥、地铁和很多高楼大厦。

  6、游戏:我当小导游请小朋友自己当小导游,来带领大家游玩北京。

教学活动的教案7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尝试双手同时在铃鼓上随乐一下一下地演奏。

  2.通过找害虫的游戏情境及教师的语言提示,能随乐用乐器表现青蛙跳,用动作表演躲猫猫和吃虫。

  3.体验乐器活动带来的快乐,并能正确使用乐器。

  活动准备:

  1.栓好绳子的铃鼓16个。

  2.16名幼儿围成半圆坐。

  3.音乐。

  4.稻田图片。

  5.气球伞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出示池塘背景图):今天天气真好呀!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宝宝们出门去玩。我们跳呀跳,跳到池塘里,与妈妈玩捉迷藏吧!咦,看见一条小虫子,啊呜一口吃掉它。

  二、动作创编。

  师:小青蛙的小脚可喜欢在荷叶上跳啦!我们的身体是一片小荷叶,你们想在身体的什么地方跳啊?

  三、教师带领幼儿随乐律动。

  师:现在你们吃到虫子了吗?我们一起看看原来吃到了一条……虫子哦!

  师:我们再去找一个虫子吃吃吧!(教师再次带领幼儿随乐律动。)

  师:咦?这次我们吃到一条什么虫子呢?

  师:又发现一条虫子,我们快去吃掉它!(教师第三次带领幼儿随乐律动。)

  师:这次我们究竟会捉到一条什么虫子呢?

  毛毛虫谜语:身上好多脚,浑身都是毛,一会长一会短,有人喜爱有人怕。

  蚯蚓谜语:没有眼睛没有脚,走起路来爱扭腰,雨天出门逛一逛,晴天就爱地里钻。

  四、乐器加入。

  1.教师出示乐器,并引导幼儿使用乐器。

  师:你知道吗?我们每只小青蛙都有一片小荷叶呢!现在妈妈这里有一片小荷叶,妈妈先把小荷叶慢慢地挂起来,你看妈妈哦,我会在荷叶上跳啦!

  l2.幼儿尝试使用乐器。

  师:小青蛙你们会在荷叶上跳吗?拿出你们的小荷叶挂在脖子上。(教师检查铃鼓佩戴情况。)

  五、增加新的游戏情境:稻田里捉虫子。

  (听电话铃音)师:青蛙妈妈,有好多小虫子在我的稻田里,麻烦您快带着小青蛙们来帮我捉虫子好吗?(游戏2~3遍)

  师:原来小虫子都生活在什么颜色的`稻田里呀?

  六、放松。

  师:我们还有一块很大很大的五彩田地,请所有小青蛙走到田的边上,我们一起捉虫子咯!

  师:捉到虫子高兴吗?

教学活动的教案8

  幼中班半日活动安排

  一、 来园活动

  1、亲切接待每一位幼儿,师生互相问“早”

  2、带领早来的幼儿给自然角换水。

  二、 游戏与生活

  早锻炼

  自选室外活动(塑料圈、高跷、皮球、沙袋等)

  1、幼儿学习一物多玩法,重点指导幼儿单脚跳。

  2、鼓励同伴间交流、互相学习。

  盥洗(洗手、喝牛奶)

  1、洗手前将袖口卷起来,注意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2、能较快的喝完自己一杯牛奶,最后用纸巾擦嘴。

  升旗、早操

  1、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到做操的地点,不大声吵闹。

  2、提醒幼儿有精神有节奏地做动作。

  三、 学习活动

  活动名称:图形找家

  目标:

  1、能根据形状、颜色标记对图形进行双维排列,

  体验给图形定位的法方法。

  2、通过活动,提高幼儿观察比较能力。

  准备:不同形状、颜色的图形若干、底板人手一份重点:学习按二维特征找相应的.“家”难点: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流程:

  导入活动观察特征幼儿操作延伸活动引起兴趣图形找家识别图形拼拼玩玩

  活动环节: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老师:“今天,有许多图形娃娃来我们班上做客”

  逐一出示各种图形,幼儿一一说出图形特征。

  老师小结

  (二)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双维特征

  1、老师出示一张底板 :“最上面一排是形状标记,最左边

  颜色标记,中间格子是图形片的家”

  任取一张图形,提问:

  “ 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是什么颜色?”

  “它的家在哪一格?”

  2、老师示范在形状和颜色交汇处找家(反复提问,强调)

  再取一片图形与幼儿讨论,怎样来找家。

  3、请个别幼儿练习,其余幼儿检查他送得对不对

  边送边说如“蓝色的长方形我送你回家”

  (三)幼儿操作、巩固,帮图形宝宝找家

  老师巡回指导、检查,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请幼儿说说是怎样帮图形找到家的,提醒幼儿用语言来讲述

  自己的操作过程

  (四)延伸活动,合作拼图

  老师:“图形宝宝找到了家真高兴,现在请小朋友动脑筋给

  图形宝宝拼一幅好看的画”

  四、 运动与生活

  体育游戏

  活动名称:套圈比赛

  目标:

  1、幼儿练习快跑,增强腿部力量。

  2、提高幼儿身体敏捷性。

  准备:塑料圈人手一个,场地布置(小椅子)

  重点:套圈的方法

  活动环节:

  1、幼儿自由玩圈,引导幼儿多种玩法

  对有创意的玩法及时向小朋友介绍,相互学习

  2、集中幼儿,老师介绍游戏名称“套圈比赛”

  交待玩法:幼儿分成五组,每队排头幼儿听到信号,向前快跑至圈内从头至脚套出,放回原处,继续向前跑绕过椅子,原路返回,依次接力,先跑玩的一队为优胜队请二名幼儿示范,强调规则:套圈时从头至脚的顺序

  3、幼儿进行游戏,老师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4、讲评,小结。

  自由活动:小便、饮水

  区域活动:

  美工区:剪剪贴贴、撕纸、玩泥

  益智区:按大小给数字排队,拼图、图形找家

  建构区:搭积木

  生活区:分豆豆

  语言区:认读汉字“爷爷、奶奶”等

  晨会“保护眼睛”

  午餐:

  1、提醒幼儿吃饭时不要东张西望,安静进餐。

  2、保持桌面清洁,饭后不忘漱口、正确擦嘴。

教学活动的教案9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双手双膝着地爬。

  2、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场地上画有迷宫、垫子、圈、彩虹桥、沙包、轮胎、塑料板、塑料墩柱、小动物家、毛巾、筐等

  重难点:

  双手双膝着地爬

  活动流程:

  四散爬→爬迷宫→运粮食

  活动设计:

  师:我是乌龟妈妈,你们是谁呢?乌龟宝宝你们什么本领呀?(爬)你们现在就到大草地爬一爬,让乌龟妈妈看看谁的本领大。

  一、四散爬

  1、"小乌龟"到场地上四散爬,老师观察(观察幼儿出汗情况、爬时的动作是否正确)。

  2、在爬的过程中敲击小铃(快、慢),幼儿根据所听到的铃声的快慢节奏爬,以提高幼儿爬的兴趣。

  3、 "小乌龟"快回来休息一会儿(集中坐在场地上休息),(教案:)有一只"小乌龟"爬的'可好了,我们请它来表演一下(个别幼儿演示)。

  二、爬迷宫在草地上有个大迷宫,我们一起到迷宫里去爬好吗?迷宫有四扇门,你们要从这几扇小门里爬进去,还要从小门里爬出来。

  1、"小乌龟"爬迷宫,老师观察(幼儿出汗情况,幼儿是否会爬迷宫)

  2、在迷宫四周逐一添加辅助材料(详见图例),"小乌龟"见到辅助物即可上去爬入迷宫,进一步增强幼儿爬的兴趣及难度。

  三、送粮食"小乌龟"有好朋友找你们,快回来喽。

  1、是谁在找你们呀?(老师指向迷宫边上的小动物,逐一介绍)在迷宫里住着小猫、大公鸡、小兔、小羊,他们想请"小乌龟"帮个忙。在迷宫的外面有许多的粮食,因为它们的家里没有吃的东西了,它们想请你们把外面的粮食从这些小路上运进迷宫里,再送到它们的家里去。你们愿意吗?(每次只能运一包粮食,运完后要继续从迷宫中爬出去)

  2、给好朋友送粮食。(观察幼儿每次运送粮食时爬"小路"及"迷宫"的情况。

  3、"小乌龟"你们今天做了这么多事情,也累了,大家去休息一下吧。

教学活动的教案10

  设计背景:冬天到了,小朋友都戴上了各种各样漂亮的手套,小手变美了。

  活动目标:根据手形的变化联想各种事物,并尝试。用自己的小手变成各种生动的图案,发动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尝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亲自动手;

  难点:伸出手去,想象变成各种图形。

  活动准备:手电筒

  活动过程:

  欣赏:

  1、教师把窗帘拉上,请一名幼儿打开手电筒照到墙上,老师伸手做手影游戏,引导幼儿欣赏。例如:狗、孔雀等。

  2、引导学生伸出自己的手到窗帘处变出自己想变的事物。

  引导:老师边夸奖边拿出自己画的范画(头朝不同方向的鸟)让学生欣赏后贴在小黑板上。师:这些画的轮廓像什么?生:小鸟。师:小朋友真厉害发现了秘密,让老师来教你们用小手变“小鸟”吧。

  讲解示范:

  1、老师伸出手指着大拇指说:“把大姆指当小鸟的头”,并在轮廓里画上眼睛和尖尖的。指着其余四个指头说:“这当小鸟的身子”,边说边用粉笔在黑板上描下来。

  2、再涂上颜色。

  问:还能不能多画几只鸟?生:……师边说边画了两只头朝不同方向的鸟。问:可不可以给这两只鸟涂上不同的颜色?生:可以。师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让老师帮着给鸟涂上。师:这几只鸟美丽吗?生……

  动手创作:指导幼儿摆好要画的手形,用笔从最外边的手指开始,仔细沿着手指的形状走,一直画到最后一个手指(着重找出姆指),师:拇指上画鸟的什么?生:头。并指导幼儿添画进行装饰。

  作品展览:让幼儿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师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1、活动过程的反思:

  (1)大部分幼儿都能动手画,很感兴趣,刚画时四个小指头个别的合并画了,个别的在画好轮廓后把眼睛、嘴错画在小指上了。

  (2)教师在讲小鸟的头时,还要强调以不同的方向进行变换,让学生看出各种姿态的小鸟。

  (3)教师在要求画不同方向飞来的.小鸟时,幼儿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用手在黑板上摆放不同方向飞来的小鸟,幼儿很快就接受了。

  2、活动效果的评价:引入还是很好的,师在讲画鸟头朝不同方向时不够灵活。

  3、我重新上这课时,会在范画上精心设计,引导上多下功夫,让学生自己去体会鸟不同姿态的美。

教学活动的教案11

  活动目标:

  1、观察蝴蝶的各种造型和花纹,知道蝴蝶的翅膀是对称的。

  2、用折、画和剪的方法剪出美丽的蝴蝶。

  3、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欣赏过美丽的蝴蝶。

  2、各种美丽的蝴蝶图片,蝴蝶折、剪步骤图,剪好的蝴蝶。

  3、剪刀、彩纸、铅笔各人手一份,胶水、棉签。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画好蝴蝶翅膀及触角。

  活动难点:沿线剪好半个蝴蝶。

  活动过程:

  (1)组织教学,活动手指,做一下手指游戏。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今天老师就要带小朋友用能干的小手剪一个非常好看的图案,是什么呢?;现在请小朋友猜一个谜语:头上两触头,身穿花花衣,飞在花丛中,快乐把舞跳。 (幼儿猜,猜不出来,老师提示)

  师:对,这个谜底就是蝴蝶。蝴蝶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昆虫。

  (2)出示蝴蝶挂图,请幼儿观察蝴蝶的外形。

  师:蝴蝶有一对触角,两队翅膀,触角翅膀都是互相对称的,也就是说蝴蝶的两边大小、样子都是一样的。蝴蝶的翅膀非常漂亮,是五颜六色的,两边翅膀的图案也是一样的。蝴蝶的种类特别多,有14000多种,大的展开翅膀有26厘米,小的展翅只有1.5厘米。(请幼儿讲一讲蝴蝶的外形特征。)

  (3)出示蝴蝶剪纸图案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它漂亮吗?

  (4)看老师剪蝴蝶

  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告诉幼儿蝴蝶的剪法。

  (5)出示剪纸蝴蝶步骤图,全班幼儿操作剪蝴蝶。(告诉幼儿剪蝴蝶应注意什么?)

  师:老师这儿有一幅画草图,但是老师还觉得缺点什么,你觉得可以添画上什么动物呢?(把幼儿剪好的蝴蝶贴上去)

  (6)活动结束

  师:现在老师扮演蝴蝶妈妈,小朋友扮演小蝴蝶,飞到花草丛中去游玩。因为漂亮的小蝴蝶最喜欢漂亮的花儿了,哪里有花它就飞到哪里去,它是花儿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小蝴蝶。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教自己的爸爸妈妈剪蝴蝶,一起进行亲子游戏 --小蝴蝶飞飞飞。

  活动反思:

  剪纸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每次我告诉孩子今天的手工有剪纸活动,孩子们都是欢呼雀跃、兴奋不已,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但剪纸就要求每个孩子都要用到剪刀,这也是老师们最不放心的教学活动之一,因为老师平时都教育孩子们不能玩尖锐的东西,不能玩剪刀等,可是剪纸活动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剪刀,这就要求每位老师给孩子讲清剪纸时用剪刀的方法,不能用剪刀对着小朋友,剪刀只能用来剪纸,剪刀这个时候是用来帮我们小朋友学本领的。

  本次活动是剪蝴蝶,这在我们老师看起来是很简单的剪纸图案,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首先要求孩子来画半个蝴蝶,这看似简单的活动却引发了很多问题,很多孩子画出来的蝴蝶很小气,有的孩子画不好蝴蝶的触角,蝴蝶的翅膀也画得不好,缩在一起了,就这点看来也充分说明了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缺乏观察,再就是沿画线剪好半只蝴蝶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过程,有的孩子会把触角剪掉,有的孩子会把真个翅膀剪掉。

  但孩子们对整个教学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不管是手指游戏活动,还是猜谜,讲述蝴蝶的知识,剪蝴蝶,粘贴蝴蝶都是情绪饱满,课堂气氛非常活泼,真正做到了师幼互动,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教学氛围。

教学活动的教案1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使用较连贯的语句来描述同样的发式,衣着等外部特征。

  2.使幼儿初步养成认真倾听同伴讲述的习惯,并能根据言语描述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

  活动准备:

  1.儿歌:《种莲子》

  种莲子,种莲子,不知莲子种哪家,东一家,西一家,到了明年就开花。

  2.蓬莲一只。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情景。

  1.让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出示莲蓬,剥出莲子,提问:这是什么?你吃过莲子吗?

  2.带幼儿念几遍儿歌,接着告诉幼儿:秋天到了,我们要在池塘里种莲子,明年就能结出莲蓬。今天,请小朋友扮演池塘里的泥,老师将这颗莲子种到池塘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种莲子的游戏好吗?

  二、规则。

  1.所有的幼儿扮演"泥",一起念儿歌。

  2.扮"泥"的小朋友必须将眼睛闭起来,不能偷看,待儿歌念完之后,才能睁开眼睛。

  3.种莲子的人在儿歌结束之前,必须将莲子放在一个小朋友的手里,并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幼儿的外貌特征,让大家来猜。

  4.被猜出的幼儿必须重复说出自己的外貌特征。

  三、引导幼儿游戏让幼儿手背在身后,手掌向上,眼睛闭起来。

  教师边念游戏儿歌边从每位幼儿的身后走过,并将莲子悄悄放入一幼儿手中,最后走到中央,描述此幼儿的外貌特征,请一个幼儿来猜,猜对了,有莲子的小朋友就要到前面来说:"我就是那个……的'女孩。"然后游戏继续进行。接着带大家一起来念" 种莲子"的游戏儿歌,注意纠正个别不正确的发音,鼓励幼儿大声地念儿歌,提醒幼儿种莲子和拿到莲子以后注意保密不要暴露出来,为以后幼儿独立游戏作铺垫。

  四、种莲子。

  请一个能力较强的幼儿上来种莲子,大家一起念游戏儿歌,老师在一旁提醒种莲子的幼儿要清楚响亮地描述人物的外貌,若幼儿猜不出来,可再重新描述一遍,从而使游戏能顺利进行。

教学活动的教案13

  神奇运球手

  【活动目标】

  1、幼儿主动探索滚球、自抛自接、拍球、传球等玩球的方法和技能。

  2、乐意参加体育活动,体验玩球的兴趣。

  3、提高幼儿控制能力,锻炼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圈、皮球、体操垫、小椅子、球架、磁带、红黄绿大球若干

  活动重难点:练习自抛自接球;按颜色进行分类【活动过程】

  情景:皮球厂生产了许多皮球,现在请小朋友帮助他们把皮球运到超市的球架上去,由于球总是乱滚,所以小朋友要想办法把球行走,放到对面的椅子上,看谁办法最多?一、开始部分

  导入游戏:教师边演示边对幼儿说:“大皮球真好玩,拍一拍,它就跳,滚一滚,到处跑,踢一踢,就前进。”(引发幼儿玩球的愿望)二、基本部分

  1、幼儿探索玩球的方法。幼儿自由玩球鼓励幼儿想出多种玩球的方法,并让幼儿做示范(拍球、滚球、抛接球等)。

  2、教师表演花样玩球,吸引幼儿组织幼儿练习玩球的方法。

  3、《夺球游戏》:三分之二的`幼儿有球,要有球的孩子保护好球,没球的孩子动脑筋把别人的球夺过来。

  情景表演:《赶小猪》

  隔壁王大爷家的养殖场的小猪跑出去了,他打电话给老师让咱小朋友去帮忙,我们要助人为乐,帮王大爷把小猪赶回家。这里有一群小猪(红黄绿若干大球),你喜欢什么颜色就参加哪个队,想各种办法把小猪赶回家。

  (1)集体赶:分三路纵队进行滚球接力,哪队先完成为胜。

  (2)个别赶:请幼儿探索多种玩法赶小猪。

  三、结束部分

  播放音乐做放松活动。(教师领幼儿做皮球韵律操)多元价值分析:

  1、通过玩各种游戏,启发幼儿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

  2、通过游戏培养了幼儿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有助于幼儿的良好个性发展。

  3、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游戏,使幼儿的肌肉不同层次的得到了发展,幼儿也体验到了玩球的乐趣。

教学活动的教案14

  活动目标:

  1、认识夏天的主要水果------西瓜,能通过观察、品尝说出其主要特征。

  2、知道西瓜水分多,可消暑解渴,喜欢吃西瓜。

  3、认识西瓜,知道西瓜是夏天的主要水果,愿意用各种方式表征新经验,并体验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过程:

  1、观察西瓜的形状:

  今天饭后吃的是大西瓜,看到西瓜,孩子们象往常一样兴奋。引导幼儿观察西瓜的外部特征:“西瓜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幼儿自由观察、讲述)

  陆阳:“西瓜是圆形的,我还见到过椭圆形的`西瓜呢。”

  沈科:“西瓜是绿颜色的,我还看到上面有黑黑的花纹”。

  夏浩峰:“他的一端还有细细的尾巴。”尤嘉乐:“不对不对,那是西瓜藤,我见过西瓜地里的西瓜------。”我赞许的向他翘翘大拇哥。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明白了,原来西瓜是长在地里的,有长长的藤。

  2、观察西瓜的内部特征:

  教师将西瓜切开,请幼儿仔细观察西瓜里面是什么样:西瓜里面红红的是瓜瓤,小小的黑黑的是籽。

  这时钱磊说:“我还吃过黄瓤的西瓜呢,可甜了。”潘晨扬急着说:“黄瓤的西瓜不甜”“不,我吃过,很甜。” “那为什么我妈妈说西瓜的瓤红了才甜”“我也不知道”。看到孩子对这个问题有了疑惑,我就鼓励他们回家再向家长了解一下,让孩子自己去了解答案。

  3、品尝西瓜,说出其味道:

  西瓜瓤甜甜的,有很多水分,吃到肚里凉凉的,很解渴。

  4、了解西瓜的用途:

  西瓜消暑解渴,多吃身体好,是夏季的主要水果,鼓励幼儿多吃西瓜。

  5、生成内容:瓜瓤的不同种类。

  活动反思:

  西瓜是幼儿在夏季接触最多的水果,在生活中幼儿较熟悉、感兴趣,生活经验较丰富,在预设方案的基础上又生成了瓜瓤的不同种类,获得了新的学习经验。

教学活动的教案15

  观察背景:

  这是一堂围绕单词finger组织的英语活动,在课前,我根据小喇叭英语教材详细备课,准备了手指卡片。在课上,首先出示卡片采用了Follow me、One by one等一系列的教学过程。最后复习巩固时,发现:有的幼儿在与他人讲话;有的幼儿在玩手帕;有的幼儿要求上厕所。这是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的表现,可我的教学内容还未完成,于是我尝试改变了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引起反思。

  活动实录:

  解铃还需系铃人。这时我想起平时活动中有这样一首手指儿歌:一根手指弯弯,变把鱼钩把鱼钓;两根手指靠靠,变把剪刀嚓嚓嚓;三根手指翘翘,变只孔雀点点头……那何不用finger替换进去做手指游戏呢!“今天老师跟小朋友玩一个手指游戏,请大家先听一听,看一看。”接着老师示范:一根finger弯弯,做把鱼钩把鱼钓;两根finger靠靠,做把剪刀嚓嚓嚓……小朋友对这首儿歌非常熟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孙凡、盛以可等小朋友。边做动作边说儿歌,念过两遍我请小朋友来集体表演,已基本能把儿歌完整地表述出来,而且“finger”发音准确。接着我让李恬单独朗诵儿歌,李恬声音清脆、表述连贯,打响了第一炮。往下又请了郭晨曦、李童、何佳敏等,都表现大胆、发音准确。最后我翘起一根手指问:“What is this?”小朋友齐声说:“Finger。”可见他们已经理解finger的含义并掌握了其语音。

  活动反思:

  通过英语教学实践,使我获得以下几点体会:

  1、 根据实际,随机调整教学方案。

  众所周知,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将来长大了当专职翻译毕竟是很少

  的,在幼儿期学英语主要是培养幼儿学英语的兴趣。教师应帮助所有的幼儿积极参与英语活动,使他们能够从英语活动中享受到乐趣,使这种乐趣得以巩固、保留,并成为一种终身需要。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完全照搬方案中教师的主观设想而进行,而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确定。

  新纲要也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地运用。就如,我教finger时,一心想完成教案所设计的几个环节,幼儿都不感兴趣,但当我随机改变一下教育方案,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善于利用,充分寻找结合点。

  幼儿园英语教育除了要运用一般的教育教学方法外,还应从英语

  自身的教育特点出发,形成一套特殊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应从幼儿亲身参与其中的生活现实出发挖掘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加以合理利用,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手指游戏是幼儿爱玩的游戏,把“手指”替换成“finger”,形成了两种语言的一个有机结合点,给幼儿以新的'刺激,进而激起了幼儿学习英语的热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3、融入生活,增强练习的密度。

  幼儿期的记忆以短期记忆为主具有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在学英语时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应该结合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引导幼儿多说,增强练习的密度。把finger放到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去,重复使用,幼儿边说边表演趣味性强,而且在课后、饭前等空余时间经常可玩此类游戏,既方便又实惠。由此使我想到练习日常用语时与日常生活各个环节相结合。例如:一些打招呼的用语,幼儿入园离园时,老师可有意识地用英语来引导幼儿说说讲讲,时间一长便运用自如。我们带幼儿散步时,看到一些有趣的事物教幼儿用英语来说,进而培养幼儿敢说、会说英语的习惯。

【教学活动的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英语故事活动教学教案11-24

幼儿园教学活动教案01-07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教案01-05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教案02-14

缅怀革命先烈教学活动教案11-03

幼儿园教学设计的活动教案02-13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教案08-26

司马光教学设计活动教案09-14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点》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