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咏雪》教案 推荐度:
- 咏雪的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咏雪的教案(通用1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咏雪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雪的教案 1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 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 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 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补充相关人物的资料。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搜集咏雪名句,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师作如下介绍。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3年二月,当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气急败坏;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当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与谢安同来的王坦之早已是惊慌失色,汗流浃背,紧张地连手版都拿倒了。在这惶恐的一群人中,只有两个人不改自然容颜,一个是来者不善的桓温,一个是镇定安闲的谢安。在习习拂面的寒风中,谢安走上台阶,在席上就坐。他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围得像铁桶似的卫兵,而是先作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然后才平静从容地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老道的桓温没料到昔日在自己府中做司马的谢安在这种关头依旧不改其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一下子被他镇住了,于是赶忙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嚣张气焰被打下去后,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摆酒设馔,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这欢笑声中,朝廷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
谢道韫,东晋时有名的才女,东晋的谢氏家族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谢道韫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才俊麋集的豪门中。她是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淝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谢玄的姐姐。谢道韫在闺阁少女时就卓尔不凡,才识过人。一个冬日的午后,谢安与家人们聚在一起讨论文义大略。不久,雪下大了,谢安兴致勃勃地问:“大雪纷纷何所拟?”侄儿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在叔父谢安十分赞许,于是后世就把能诗善文的女子称为“咏絮之才”。后来,谢道韫就嫁给了东晋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王凝之以善“草隶”闻名,又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虽然没有他父亲和弟弟的名气大,但也绝非庸才。唐朝诗人有句诗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谢”指的就是谢道韫的娘家,“王”指的就是王羲之家。
2、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就是“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师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说说还在那里见到过“咏”字,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咏鹅》、《咏柳》,想一想“咏”是什么意思?
二、尝试自读,读通文章。
1、学生自由地朗读文章,并标记下难读的地方。
2、全班交流,说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师相机指导,请学生互相纠正,全班练读。
学生朗读预设
易错的字音:雪骤(zhòu) 何所似(sì)
差(chà)可拟(nǐ) 即(jí)
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即/公大兄/无奕女。
3、指名读全文,齐读全文。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回忆以往学习古文,是怎么理解文意的?(读中理解,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2、运用以上的方法,自己默读文章,试着想一想文章讲的是什么意思?在读不懂的句子后面划“?”
3、小组合作交流,重点交流自己不懂句子。
4、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之后,全班交流:还有哪些问题或疑惑?
预设:俄而雪骤。
师引导:你还听过哪些带“骤”的词语,比如:骤雨,骤降,大胆猜想雪骤可能是什么意思?借助注释,知道“俄而”是什么意思?那么“俄而雪骤”连起来怎么解释呢?
即公大兄无奕女。
师引导:智力的“公”指谁?(谢安) 无奕女又指谁?为什么叫谢道韫为无奕女?
5、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的主要内容。
6、 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
四、突破难点,感受智慧。
1、课件出示兄子和兄女的话。展开辩论,说说你更欣赏谁的比喻,为什么?
2、读文章,想一想谢太傅更欣赏谁的回答,从文中找出根据。(谢道韫回答之后,谢太傅大笑;文章最后介绍谢道韫的身份,这都说明谢太傅更加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
五、大胆想象,运用表达。
1、通过平时的观察,你觉得雪还像什么?
2、小组合作,试着用文中的句式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差可拟。
未若____________因风起。
3、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咏雪名句。
4、师用课件出示古诗中的咏雪名句,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 李白《行路难》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宋 陆游《夜大雪歌》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宋 杨万里《观雪》
5、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的情境。
6、自由背诵,生齐背。
六、充实人物,全面解读。
1、学了这篇古文,谢道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师补充资料。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后贼兵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
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 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
3、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对谢道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七、课外拓展,广泛阅读。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结识更多聪颖机智的朋友。
咏雪的教案 2
目标:
1.感受雪花飞舞的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朗诵诗歌,用适宜的语言和动作表现诗歌的意境。
准备:
1.经验准备:和幼儿一起了解芦苇荡的景色,感知芦花的外形以及芦花随风飞舞的样子。
2.环境材料准备:
(1)配乐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大片的芦苇荡开满了芦花,雪白一片。风一吹来,白色的芦花随风飞舞。此时,天上渐渐飘下雪花,一片二片三四片,越来越多。漫天飞舞的雪花和随风飞舞的芦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分不清是芦花还是雪花的美丽场景。
(2)用大块白色纱巾饰芦花,用小块纱巾饰雪花。
(3)自制的麦克风若干(也可以是积木等替代物)。
过程:
一、欣赏视频,感受意境美
1.谈话切入主题。
师:冬天,你们会盼望下雪吗?为什么?
幼:可以打雪仗/可以堆雪人/可以滑雪……
师:下雪天可以做这么多有趣的事情,想想都好玩吧?
2.欣赏小视频,感受漫天飞舞的雪景和意境。
师:这么多小朋友盼望下雪,我们来看一段下雪的视频吧。(播放视频。)
师:你看见雪是怎么下的?开始的时候比较少,后来呢?雪多起来的'时候,天空中看起来怎么样?
师:除了雪,你还看到了什么?芦花是怎么样的?芦花怎么样在动?
师:雪花下着下着落到哪里去了?雪白的雪花落到白白的芦花丛芦花?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人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入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有的小朋友觉得有点冷,大部分小朋友觉得景色很美,很开心。下雪天的确有点冷,不过下雪天的景色真是越看越喜欢,也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等来下雪的日子,欣赏到下雪的美景。
二、学习理解诗歌,诵读诗歌
1.引入诗歌。
师:有一个诗人也觉得雪景很美,就写了一首诗歌,诗歌的名字叫《咏雪》。谁知道《咏雪》的“咏”是什么意思吗?
(如果幼儿说是赞美的意思,教师可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一般幼儿会和《咏鹅》这首诗做一个链接。如果幼儿不能说清楚,教师可说:“等我们读一读后你可能就会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2.教师诵读,幼儿倾听。
师:下面我来做诗人,朗诵一遍《咏雪》这首诗。(教师边念边用简单的手势动作表现。教师的手势动作设计建议如下:“一片两片三四片”,手掌摊平作接雪花状,随着诗歌节奏两只手依次往上叠加;“五片六片七八片”,同样的动作重复一遍。“九片十片”,伸出食指做点数状;“千万片”两只手臂从胸前划圆向上伸举;“落入芦花看不见”,双臂左右摇摆由上慢慢往下。)
师:你觉得诗人一边念一边在干什么?
师:你们眼睛真亮,看出来诗人一边朗诵诗歌一边在数雪花。
3.师幼共同朗诵。
(1)师幼共同朗诵第一遍。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边朗诵诗歌边数雪花。
(幼儿跟着教师一边做数雪花的动作一边朗诵诗歌。)
(2)师幼共同朗诵第二遍。
师:我们一起再来一遍。(师幼再次边做动作边朗诵:)
师:诗歌里数雪花从一数到了十,为什么没有接着数?诗歌里是用了怎样的词语来表达?
师:是啊,雪花一开始比较少,我们可以一片、两片、三片……十片这样数,到后来越来越多,多得数不清了,诗歌里就用了“千万片”这个词来表达,说明雪花真是太多太多了。
(3)师幼共同朗诵第三遍。
师:我们再来边数雪花边朗诵一遍,大家做动作的时候要把雪花从少到多的样子做出来哦。(师幼朗诵。)
师:诗歌的最后一句说了什么?千万片雪花落下来,为什么又说不见了呢?
师:有些小朋友说雪花融化了,所以看不见了;有些小朋友说雪花落进了草丛里,所以看不见了。那么,诗歌里为什么要说落人芦花看不见?芦花是怎样的?
师:原来白色的雪花落入白色的芦花里面,两种白色混在一起雪花就看不见了。
师(小结):寒冷的冬天,下雪了!天上飘下一片又一片雪花,雪花越来白的芦花丛中,看起来分不清到底是雪花还是芦花。师:现在你们知道《咏雪》是什么意思了吗?在你会念的诗歌里,有没有题目里也带着“咏”字的?诗人看到下雪很喜欢,就写了这首诗歌来赞美雪,题目就叫“咏雪”。
(4)师幼共同视频)。
师:我们再一起来朗诵这首诗歌《咏雪》。这一次我请一个小朋友在看见视频里天上飘雪花时马上喊一声“下雪了”,然后大家开始朗诵诗歌。
三、角色扮演,表达表现
1.师幼表演。
师:如果我们把自己装扮成洁白的雪花和芦花来表演,是不是一件令人开心又美好的事情呢?有雪花、芦花和诗人三种角色可以选。
(初次表演时,幼儿都沉浸在用白纱巾装扮、表现上,大多忽略了诗歌的内容,于是,在第一遍表演后,教师组织了幼儿讨论、交流扮演的情况。)
师:刚才扮演雪花的人是怎么出场的?
幼:一起出场的。
师:诗歌里是怎么描写刚刚开始下雪的场景的?
幼:一片、两片、三四片……
师:一开始,一片两片三四片,雪花比较少的时候,怎么表现比较合适?
师:你们说得不错,刚开始“雪花”出来得比较少,后来才慢慢地多起来,是根据诗歌内容和节律有顺序地一个个出场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顺序吧。
2.幼儿表演。
“千万片”的时候可以怎么做?手呢?怎样表现“落人芦花”的景象呢?
3.想象改编。
师:雪花落人芦花看不见,雪花落人哪里也会看不见呢?你会模仿诗人编最后一句诗吗?请每个人想一想、编一编。
咏雪的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我准备了几个智慧少年的故事,看看大家是否了解。(播放图片)
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多媒体显示)
三、诵读
1、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
3、断句分析
4、听范读录音
5、生齐读
四、理读
1、理解大意
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2、梳理内容
按记叙文六要素分析短文内容。
3、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
五、品读
1、默读思考,分组讨论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文中谢氏家族的哪个人最有意思?
2、问题讲解
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3)谢安----慈和、大度、有生活情调。谢朗----粗率。谢道韫----聪慧、自信。
六、展读
1、阅读短文《徐孺子》,试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看看好在哪里?
把月亮比作眼睛,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2、学习两篇短文的比喻方法,想一想洋洋洒洒的白雪还像什么,造比喻句比赛。
七、结读
畅谈收获,背诵短文。
八、布置作业
1、把重点词义抄到作业本上。
2、积累3个描绘雪的古诗词名句。
咏雪的教案 4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尔、欣然、未若”等。并且朗读全文。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3、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古代机智聪颖的少年儿童自然导入到咏雪的两位才子,导入课文。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刘义庆简介和《世说新语》简介
三、朗读课文
1、多媒体显示两条朗读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出停顿和语气,情感和韵味
2、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
四、探讨文意
1、请生指出这篇短文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2、请学生翻译第一句。
3、指导文言现象古今异义。
4、多媒体出示文中的重点词句,简单讲解文言句式判断句和省略句,引导学生疏通全文。
4、请生翻译全文,然后多媒体出示全文的翻译。
五、深入探讨课文内容
1、评析两个咏雪才子的比喻句,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写出好的比喻句。
2、提出问题,文章中“公大笑乐”该怎么理解?有没有暗示作者更欣赏谁的比喻?
2、多媒体出示古诗当中咏雪的句子,简单赏析。
3、教师根据本堂课内容进行小结。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咏雪》。
2、仿照两位咏雪才子的句式,发挥你的想象力,想想看可以把雪比喻成什么。
咏雪的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情感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难点:
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骤:zhou 似:si 差:cha 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请生翻译全文)
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大概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大家也表现很不错。现在我们请男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朗读中,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下请同学来复述。(男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
(生写,师提示,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明确: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蕴回答说: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其实,在文章的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涵盖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个故事,我们把它用简图画出来吧,一起画)
三、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师:好,虽然时隔今日已经很久了,但通过图画对当时他们咏雪的事情却一目了然了。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
生齐:笑乐。
师: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
①对他们两的回答;
②笑胡儿,乐兄女;
③只为兄女笑乐。
师: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师: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
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五、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师: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了晋代一位聪颖机智的才女——谢道蕴。感受了她出类拔萃的才情。其实《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聪明的少年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中的故事,并完成相关练习。这篇课文比较短小,最后让我们结合图画,一起来背诵全文。
咏雪的教案 6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让我们猜一个好不好?
猜谜语:小白花,飞满天,下到地上像白面,下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来自大自然的雪景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
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刘义庆,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检查预习:
1、同学们,这篇文言文短小精炼,请同学们先听示范朗读,注意读音与停顿。
2、正音正字
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
谢太傅fù俄而é 雪骤zhòu差可拟chānǐ
柳絮liǔxù无奕yì 王凝之níng谢道韫yùn
3.指导朗读
学生准确读出课文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生自由朗读并掌握课文节奏。
5、指名学生读课文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熟悉了词语,只是扫除了文字障碍。要真正读懂课文,我们还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来细加体会。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结合注释,读懂文章。
自学要求:
1.圈点勾画,积累文言词语,在书上用▲标出疑难词语。
2.结合书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重点字词: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
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比不上。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重点句子翻译:
1、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的漫天飞舞。】
(二)翻译课文
结合注释,翻译整篇课文 、、
(三)师生互动
生自由提问自由请同学回答,生回答时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五、探究质疑
请同学们按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各小组分别提出课文有关的疑难问题,考考对方。看哪一小组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住。记下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讨论。
课文第一句写了记叙的那些要素?
2、“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4、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
【点拨】
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3、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教师小结:
课文讲述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谢道韫,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出身名门,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后人把有才学的女子称为“咏絮才”。可说一说《红楼梦》“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咏雪的教案 7
教学目标
1、掌握“骤、纷纷、因”等词语的含义。
2、反复诵读,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体味情景交融的写法。
3、感受和睦、轻松、融洽的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语境,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境。
难点:体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雪融化了是什么?全体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水”。于是,我肯定了答案:这是科学。接着,我启发学生用文学想象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结果有一个学生说是“春天”。此时,水到渠成,导入课文。今天,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品味“咏雪诗”吧!
二、诵读课文
由学生朗读课文三遍,并注意关键词:骤雪、纷纷、撒盐、柳絮因风。
三、自主合作
学生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理解字词,疏通文意,交流翻译,解决难译句子。(5分钟课堂讨论,巡视)
然后,指名一二个学生翻译全文,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重点词句。
四、品读鉴赏
学生齐读课文,启发学生探究课文重点内容。教师提出问题:
把“雪骤”、“白雪纷纷”比作“撒盐”,比作“柳絮因风起”,到底哪一个好?
于是,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狠狠扣住“雪骤”“白雪纷纷”这些词点拨指导。
生1:我觉得“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比喻比较好。因为盐撒下来,与“雪骤”、“白雪纷纷”相比,盐下落的速度太快,雪当时却纷纷扬扬,处于“飘”的状态,跟“柳絮因风起”更像,而盐只能是“落”下来的状态!
生2: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雪会随风起舞的,而盐由于比较重,下落的路线太直,这样,就不符合当时“雪骤”、“白雪纷纷”的情境。
生3:我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还觉得盐是“块”状的,它不会飘的,只会垂落下来。而柳絮是轻薄的,会因风起舞的,所以柳絮更像。
师:肯定了学生的成绩后,又点拨:“撒”和“因”在这里用得怎么样?
生4:撒盐的“撒”,用词不当,“撒盐”是人为的,人工的,落下来很不自然。而“因风”,是柳絮顺着风起舞,既自然,又符合“雪骤”、“白雪纷纷”的情境。
生5:我认为“柳絮因风起”好。它给人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而且与文中“欣然”“大笑”“乐”的情景相合拍,表现出融洽、轻松、活跃、欢快的气氛。而“撒盐”似乎体现不出有这种气氛。
师: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人的情感和客观事物的统一,用“柳絮”比喻,就好在有意象。(过渡后,师又问)“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生6:我认为“公大笑乐”,是谢太傅在两人才华悬殊的对比中,而对谢道韫的才华表示满意和赞赏。
生7:从“公大笑乐”和文末补充介绍谢道韫身份的前后文可以看出,谢太傅都是赞赏谢道韫的`才华。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8:我的想法和大家都不一样,我觉得“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
师:(为学生的精彩发言所倾倒)鼓掌赞叹起来,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
师:你们学了《咏雪》后,肯定受到很大的触发,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于是,学生们跃跃欲试,读了他们写的形容飞雪的比喻。
生1:雪,像蒲公英,似鹅毛,如芦花,在天空中宛然飘飞!
咏雪的教案 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
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还记得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那点小雪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谢太傅一家,看看他们是怎么写雪的?板书课题:咏雪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3、能够分析文章,理解文意。
二、查学诊断
文学常识积累: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为人简素,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集,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导学施教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俄而雪骤差可拟无奕女
2.二读课文:读顺文章,读通文意
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适当给予提示。
3.三读:究问题、析文章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文中哪些词语可以表出来?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这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请说说理由。
四、练测促学
“白雪纷纷何所似”你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雪的比喻句吗?请同学们拿出笔写一写。
五、反馈延伸: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咏雪佳句欣赏
1、雪,冰冷洁白,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女神。雪,飘飘悠悠地从天空中落下,我伸出手去,一片雪花落在我的手掌里,瞬间便融化了,变成了一两滴小水珠,安静地躺在我的手里。凝视窗外,无数的雪花在纷飞,在飘舞,在歌唱。是谁?是谁在挥舞翅膀时掉落下来的羽毛?是谁?是谁在着装时掉落下来的绒毛?
2、雪洒向人间,洒向漆黑的角落,洒向一切需要白色的地方。雪花如花飘落,不如说是仙女下凡,她们舞着高贵的身子,托着深深的`寒意,飞出了天空的银幕。每一次的着地,都是对大地的热情拥抱与亲吻,或许她不想打扰正在睡梦中的人们,总是轻轻地降落,无声无息的来到人间。
3、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好像舞蹈家从空中舞动一般,那姿态优美动人;落到地上后,像是给大地穿上一件白色的棉袄一样。当雪落到一定的程度时,你踩在上面,就会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那声音如此动听,最好玩的游戏就是堆雪人玩了,堆出的雪人也是白色的就像老奶奶一样,那么慈祥,那么和蔼可亲。
4、雪,飘起来了,看!一片片洁白的雪花,随风飘舞,摇曳多姿,像鹅毛,像柳絮。雪,真美啊!晶莹光亮,婀娜多姿,像一颗颗小星星降落人间,又像一朵朵六瓣梅花打着旋儿纷纷落下。雪,像云朵那么轻柔,如玉石一般洁白。晶莹的透明的雪花在天空飞舞,街道上洒满了雪,房屋上落满了雪。整个大地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
作业布置:
咏雪的教案 9
【教学目标】
1、读准节奏、读出韵味,在朗读中质疑、思辨;
2、发挥想象,品析诗句的高下,并用比喻作诗;
3、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情境中感受诗意,能喜欢《世说新语》。
【教学重点】
理解文义,背诵课文,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和学生想象作诗。
【教学准备】
PPT课件,收集一些动漫的下雪图片,选用适当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播放幻灯“动漫飘雪图”,学生背诵与雪有关的古诗,激趣导入
方法1、背诵写雪诗:略
方法2、讲述《七步诗》故事。
对七步诗,谢灵运说,“天下才分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用一斗。”“才高八斗”的由来。谢灵运对曹子建的推崇和自信真性情。
方法3、谢家子弟不一般,介绍谢家
出示《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是两个大家族,赫赫有名的家族。谢家,谢安,谢灵运,谢惠连,谢朓,都是诗文卓著,诗仙李白特别推崇谢安和谢朓。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显赫的谢家里。走进谢太傅时代的谢家,有如此多的名人,是一个怎样的家庭氛围呢?一起走进谢太傅家一个雪天咏雪的故事里。
二、熟读成诵,质疑问难
1、自由读课文几遍,读到自己认为熟了就停下来。指名学生读,点评。
换一种方式读课文。去掉标点读。
再换一种方式读,古籍是竖排的,我们也来读一读竖排本的,慢悠悠读全文。
2、质疑问难
你有什么地方读不明白?或者对课文的内容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解决疑难字词。
要落实的重要字词:儿女:子侄辈;骤:急速,迅猛。(暴风骤雨);拟:相比,(无可比拟);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预设:这两句诗到底谁的好?为什么谢太傅没有点评?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三、品读感受“咏絮才”
1、文章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让我们从文字中捕捉信息。
2、师小结: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3、四人一组,演读故事。
4、对诗,赏诗,评诗
①在场的绝不只有谢朗、谢道韫两人,还有其他孩子,只是作者只录下了两人的回答。聪明的你也在场,发挥你的想象,也对一句,展示你的才华。
仿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曰:____________差可拟。曰:“未若_____________。
②历代诗人还有那些咏雪的比喻呢?读诗并简单赏析。
③兄子和兄女谁的诗句更好,现在我们来评判。
④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已经暗示了,你读到了吗?
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5、补充“咏絮才”
这就是一个典故的源头“咏絮才”,指诗才出众的.女子。曹雪芹给林黛玉的判词就用到了这个典故,“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林黛玉是大观园里吟诗最好的女子。
四、拓展延伸,爱上好书
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有才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却不为所动?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你知道时年九岁的徐孺子是怎样的一鸣惊人?课下请同学们阅读一本书《世说新语译注》;
咏雪的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复述故事;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欣赏咏雪名句,明确比喻之精妙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书香味浓郁的家庭氛围的感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雅趣。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达到当堂成诵的效果;积累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
教学难点:欣赏咏雪名句,探究比喻修辞之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诵读法;品读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
诵读法;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法;同桌合作翻译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窗外飘起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有什么想法和冲动?(让同学们说一说,学生会说打雪仗、堆雪人等)。同学们玩儿的兴致很高啊!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寒风凛冽固然让人心存畏惧,可严冬也有令我们期待和憧憬的地方,雪花这个飞舞的精灵给冬天增加了多少意趣和浪漫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诗礼书香之家,看看他们在下雪天会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二、 师生共读,感知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有疑难的字音;
2. 教师范读,指导诵读(读音和句读);
3. 学生自由朗读,力争流畅;
4. 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示范朗读。
三、 由浅入深,理解文意
1. 组织语言,概括文意;
2. 小组合作,讨论翻译;
3. 同桌配合,准确翻译;
4. 质疑难点,讨论明确。
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
四、 比较两个比喻的优劣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大雪纷纷的情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么?(以此诱发学生品读、赏析诗文的兴趣,无论学生品读是否到位,只要能谈出自己的感悟,即予以鼓励)
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其实关于这两个比喻孰优孰劣之争,归根到底是形似与神似之争,两者相比哪个更重要?对,神似更重要,更美,更有意境。
“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生动、传神。柳絮与雪花都是很轻盈的,形状又相似,柳絮因风而起,让人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且以“柳絮”为喻,新颖别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因为柳絮飘飞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冰天雪地之中,让人感到融融春意,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以“梨花”比喻“雪花”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优美的意境,激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而“撒盐空中”只有形似,缺少意蕴,更无法激起读者的想象力。把盐撒到空中干什么呢?有什么用呢?别说人们去玩赏了,恐怕只会避之而不及吧。
补充:谢道韫因此获得了“咏絮之才”的雅称,后世又用“咏絮才”作为才女的别称。文章结尾对谢道韫身份的补充说明是有力的暗示,表明了作者倾向。而对于侄子、侄女的回答,谢太傅未作评定,只是“大笑乐”,耐人寻味。不答是雅量,不评是慈爱。一笑是儒雅,一笑是暗许。既暗许了谢道韫的才气,又保全了侄子胡儿的自尊。
五、 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个与谢道韫有关的典故:林下风致。板书“林下风致”并讲述小故事。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提问:从中可以看出对谁的评价更高?
找同学回答之后,教师点评:顾家妇不过是闺阁中秀出者,而王夫人即谢道韫虽巾帼,却有名士之风,有一种飘逸出尘的气质。“林下风致”是指魏晋时期士人们所崇尚的超尘脱俗、恬淡潇洒的人格美。
六、 品味其语言简洁、辞意隽永
人们评论《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时:简洁隽永,也就是用十分简洁的语言传达出非常丰富的意味。请同学们从中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
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将论文义”:寥寥数语,道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大笑乐”、“欣然”结合在一起营造乐谢家这个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结合学生近期习作中语言拖沓、累赘的现象点评:语言简洁才富有美感,万不可重复、罗嗦。
七、 教师小结
学习了《咏雪》一文,我们除了欣赏赞叹谢家“儿女”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外,文中透露的生活雅趣和文化传承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我们,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在生活中培养一些雅情雅趣!
作业布置:
用现代文改写《咏雪》;用三行翻译法翻译《咏雪》。
教学反思:
亮点:
一、这节课对文言知识的处理比较扎实,在课堂上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将这篇短小的文言文当堂成诵;又通过小组讨论质疑、同桌互译、教师点拨明确等形式将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落到了实处;
二、教学环节的设置比较合理,在扎实课内的基础上又做了适当的拓展,重难点突出;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上处理得比较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改掉了以往比较生硬的缺点。
缺点:
一、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亮点没能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点评不够到位,没能及时抓住时机进行较深入的师生互动,从而促成非常有效的课堂生成;
二、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明净,还是会不自觉地将同样意思的话重复说,需要下功夫净化教学语言;
三、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比如对学生记笔记习惯的培养有所忽视,总是以为学生会自觉记下重点,没有督促、指导,自己要从意识上加强重视。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语文教学的水很深,一不小心就会将你淹没,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永远不该有自我感觉的良好,因为当你觉得自己还不错的时候,艺术之神就会无情地将你抛弃。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叮咛自己:且行且珍惜——一路奋勇地前行,珍惜自己和语文教学结下的美丽缘分。这次的评优课,无论是自己备课讲课,还是聆听诸位老师、前辈的课,都收获了很多,史老师评课的关键词更让我记忆尤深: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细读深挖、个性化解读文本;及时固化、养成习惯……自己做得还太少太少,努力努力努力!
咏雪的教案 11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刀朗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三、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四、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咏雪的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三、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四、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五、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猜测谜语,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说的是谁?
学生回答:雪
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
教师板书课题:咏雪
活动2【讲授】 检查预习,扫除障碍
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 《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活动3【自学】探究新知,感受文境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3.四人小组合作翻译,教师巡视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示:注意下文注解的运用,解决难翻译的字词。侧重分辨、掌握词语的翻译。(用圈点、标注法做好笔记)。
活动4【交流】四人小组, 展示交流
1.教师要求:展示时按两人朗读——1人句子翻译——1人重点词语强调的顺序进行。(一句一组)。
2.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古今异义词如“儿女”,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等文言文积累知识。
3.小组朗读(齐读或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明确朗读停顿。 活动5【研讨】研读课文,品析比喻句
1.四人小组梳理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各层内容,教师板书。
2.教师引导、品读赏析:
(1)教师提问:中心事件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两位孩子的回答运用怎样的修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学生跳读课文,勾画、品读、体会咏雪语句,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认为“撒盐” 好,运用比喻将雪的颜色和下落形态很形似的表达出来,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
认为“柳絮”好,同样运用比喻,但侧重神似,意象中给人以
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深刻。
(3)教师追问:文中一家之主谢太傅对两种回答有何态度?为什么?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对子侄辈的回答很满意。
“笑”前一个比喻,“乐”后一个比喻。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称谢道韫为才女,说“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4)教师再问:作者对两种回答又有何倾向?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活动6【练习】拓展延伸,积累名句
回忆你的学习积累,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
学生背诵展示,
教师补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活动7【小结】回顾内容,归纳总结
本文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的故事,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加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活动8 【作业】巩固新知,提高能力
1.背诵《咏雪》
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翻译。
活动9 【板书】理清思路,归纳重点
交代时、地、寒雪日铺垫
人、事咏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答: 笑乐
暗示点题,赞赏才气(咏絮才)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环节操作中能够渗透“少教多学”理念,贯穿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代教的原则,尝试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此堂课这一点实施的比较好,能通过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足之处:但本节课也有不足,诵读贯彻不到位,未能实现大多数学生当堂背诵的目标,在诵读形式上也显单一。另外,研读课文环节,概括层次时教师应拿第一层做示范,让学生明白是用一句话归纳解析内容,这样就不会导致学生不明就里,在此处过多花费时间。也就能节省出时间借助板书指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咏雪的教案 13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工具书,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引导学生摩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3、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4、学习古人机警,诚实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学习摩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2、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3、教师提问: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学生自由回答:像杨絮、梅花
4、教师提问: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吗?
二、分析题目,了解书目
1、请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著,主要记叙从东汉到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示范朗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
1、思考: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又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2、展示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质疑。
3、教师提问: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五、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教师提问:请大家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学生回答,学生展示咏雪的名句,拓展思维。
投影展示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对雪》
六、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教师提问: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美妙————怎样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
学生回答:外形要相似;神态要相像;比喻要贴切等。
教师总结:有形似到神似
尝试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请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七、教师小结,作业布置
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练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布置作业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反思
我们觉得这两则短文文字浅显易懂,对学生来讲,似乎并非如此,毕竟文言文基础差,再结合课文注释的基础上,学生还是无法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来解决文言问题,最后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完成文意理解。
咏雪的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学习古汉语知识。
2、背诵短文。
3、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美感差异。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谈家庭聚会时的情况,引入作对联,咏诗词歌赋,之后,师生共同研读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的'一篇短文《咏雪》。
二、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难词。之后,小组利用工具书解决。之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教师领读课文。
五、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六、教师示范、指导背颂课文(合上书,一学生读,其余学生听,三遍之后背诵)。
七、简析课文内容:文中赞赏了谁?
赞赏谢道韫的才气。从哪一句得知?文末交代道韫的身世可见。
八、两个小孩都很快做出了句子,且小男孩最快,随后小女孩微起朱唇出妙语“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而公大笑乐,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形容“白雪纷纷”,哪一个更好?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教师见解:“撒盐空中”这句虽然形似,但给人的感觉不美,“柳絮因风起”句则形象、动态、美感兼具,有意蕴。举例:有一首打油诗写道:“江山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打油诗有形象,无意象,我们体会不到景物美,这不是成功的文学创作,好的文学形象要有美感,有情趣。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咏雪》)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营造了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这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
九、齐背课文。
十、拓展练习。
要求学生背出自己熟悉的咏雪诗句,师生共同欣赏。
附课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的教案 15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补: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2、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明确:“撒盐空中”——盐的颜色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发挥想象,写出一两句形容雪的比喻句。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句子写在书上。
2、例:
1)雪如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
2)鹅毛大雪,漫天飞舞。
3)列举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讲论文义欣然
咏雪的教案 1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白文朗读、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学会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
2.学习摹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朗读时的白文断句,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课件。提问: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两个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聪明、机智。)
今天,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来认识两个孩子,看一看这两个孩子与司马光和曹冲有什么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种朗读,理解内容
1.教师展示《咏雪》的白文(竖版)的课件给学生。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
学生自由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展示《咏雪》的标点版(竖版)课件给学生。学生自读,对照自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学生集体朗读,感受有标点的文章阅读在朗读时,要比白文的一读到底,顺畅、舒服、意思明了,断句和标点符号帮助自己更好地通过语气、节奏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感受白文朗读与标点文朗读的区别。
3.教师展示《咏雪》的课本版课件给学生。男女生比赛读,各组比读,谈横版与竖版书写阅读的区别。(现代汉语的语言书写习惯是从左往右书写,而古代文言文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书写。)
【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文章的版式与现代的不同。
4.概括故事。
教师设题: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成表格问题,然后将表格内容组织成一句话。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咏雪》教学设计
人物:谢太傅、兄子、兄女(谢道韫)
情况: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
做的事情:兄女分别咏雪。
组织成一句话: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兄子、兄女分别咏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简单基本概括的能力。
(三)围绕“咏”字,把握情感
1.析“咏”解题。
教师通过展示“咏”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知道“咏”的本意,由此学生知道“咏”的'引申义:深情地抒发,表达,即赞颂。由此完成对题目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质疑,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2.赏读咏雪句子,把握人物情感。
(1)请同学们在文中用横线划出兄子、兄女二人咏雪的句子并朗读。
(2)学生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两个人物朗读咏雪句子时的感情、语气、节奏等,并用演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两句咏雪的句子,一个是兄子胡儿说的,一个是小才女谢道韫的;两个人回答的都是“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句问话。两个孩子回答的时候,没有过多的描述,你能想象两个孩子回答时的神情、心理、语气、语调、节奏等吗?同学们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落实成文字,写到相应的句子旁边。使作者给我们的这块留白,通过我们的想象丰富起来,精彩起来。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多元解读。)
举例:男孩性子急,想问题简单,只抢占第一个答题名额,所以他会很骄傲地快速地高声脱口而出;而女孩相对较沉稳,性格内向些,深思熟虑之后,自信地微笑着,不徐不疾地说。
分析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中,在全班中演读展示。
【设计意图】巩固脚本批注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书写和演读,给孩子们充分的展露自己才能的舞台,提高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3)体会文中人物对咏雪的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谢太傅更赞赏谁的咏雪句子?
请学生们用曲线,划出描写谢太傅表情动作的句子并朗读。体会揣摩谢太傅对两个孩子咏雪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其实两个人都很聪明,一个好,另一个更出色,他们为什么这样优秀?
教师课件出示谢太傅的学识、家庭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体现家庭生活情趣的词句(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大笑乐),加以分析。
得出:她的家庭是一个温馨、欢乐、融洽的书香之家,正是这样的家庭培养出了如此聪明的孩子。
分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背诵、演读的方式,将咏雪故事的场景再现给同学们看。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讨论,更好的理解文章。让学生领会家庭氛围在对人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背诵演读,提高学生快速记忆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咏雪句子的评价。
(1)教师提问:作者认为哪个好?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用括号标出表明作者态度的句子并朗读,之后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对于谢道韫的赞赏之情。
(2)补充文学常识。
教师课件出示《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提示学生:“言语”指会说,善于言谈应对。作者正是欣赏谢道韫的这方面才学,才将此文编入《言语》一门。
【设计意图】明确作者选材的意图,更好的把握文章内容。
(四)写法探究与活动学习
教师提问:我们通过读文章知道了这则小故事的内容,知道了这个温馨和乐的大家庭,通过读作者,知道了他的写作意图。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又怎样看呢?你觉得怎样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
(教师带着学生分析两个比喻句,一个有形无神,还不是很贴切;另一个既有形又有神,给人一种很诗意的美感。总结得出好的比喻:既要形似又要神似,有意蕴。)
学生尝试仿写赞美雪。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古诗中咏雪的句子,拓展思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描摹事物的方法,考察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
2.描摹事物练习:请你任选一样事物进行描写和比喻。
【设计意图】巩固学习成果。
【咏雪的教案】相关文章:
《咏雪》教案04-25
咏雪的教案01-19
咏雪05-01
咏雪 / 咏雪联句原文及赏析02-28
咏雪的经典诗句04-24
咏雪的诗句01-23
咏雪的经典诗句02-15
《咏雪》的诗句06-27
咏雪的诗句经典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