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教案

时间:2023-01-25 13:50:07 教案 我要投稿

《春》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春》的教案

《春》的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中的第四篇。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寓居金华时所著,借暮春之景道出了女词人内心无比的愁苦,用语新奇含蓄,感情细腻深邃,意境也非一般闺阁怨词所比,堪称绝妙好词。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对古典诗词具备一定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对诗词中关键词句、使用意象、修辞运用也有一定的解读能力,加上前面刚学习过《望江南》,这首闺怨词中表现思妇望夫不至的绝望情绪,也为学习《武陵春》这首词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诵读、涵泳诗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作品的美点和意境。

  2.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首先,朗诵诗词,感受语言美。

  其次,品析诗词,体味情感美。

  再次,拓展延伸,理解意境美。

  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围绕重难点开展合作探究,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品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植学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强化朗读指导训练,引导学生品味词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难点:点拨学生掌握吟诵、品析诗词的技巧和方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1)硬件:计算机、无线网、电子白板、iPad

  (2)软件:SMART Notebook 10,iTools 4

  2.制作微课《古诗词朗诵技巧指导》。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歌曲导入

  播放《月满西楼》的歌曲,展示歌词,导入作者——李清照。

  这样多愁善感、登峰造极的万古愁心,恐怕非“婉约词宗”李清照莫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这枚花瓣,咀嚼她千古流芳的英华雅句,聆听她跌宕坎坷的人生传奇。

  【信息技术运用】播放音乐,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二)朗诵诗词,感受语言美

  1.听读录音,感受氛围。

  2.男女生赛读,师生共评。

  3.学习微课,学法指导。

  4.学生齐读,配乐朗诵。

  【信息技术运用】从教学大师下载课程资源,播放音、视频。

  (三)品析诗词,体味情感美

  1.词中哪一句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预设:“载不动许多愁。”

  2.除此之外,词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体现了作者的愁思?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预设1: “欲语泪先流”(表情传愁)

  ①这句话重音应该落在哪个字上?——“泪”。

  ②词人还未开口,为何就泪流满面?—— “物是人非事事休”。

  ③动画展示“李清照的传奇人生”,启发学生结合作者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理解“物是人非事事休”。

  【信息技术运用】展示动画,知人论世,理解情感。

  预设2:“日晚倦梳头”(行为表愁)

  ①这句话的重音应落在哪个字上?——“倦”。

  ②“倦”是什么意思?(1.疲乏 2.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

  这里哪种更适合呢?

  ③对古代女子来说,梳头是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动作。《望江南》中,女主人公也是“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而作者日头已高却“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

  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而如今丈夫已经不在了,她纵然梳妆打扮,又给谁人看呢?

  由此可见,倦不是身体的疲乏,而是心灵的倦怠,是因为晚年孤苦无依生活的愁苦。

  预设3:“风住尘香花已尽”(触景生愁)

  ①这句话的重音应落在哪个字上?——“尽”。

  ①能描述一下“风住尘香花已尽”这个景象吗?

  ②对比赏析清照早年写就的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两首词中共同写到的意象是什么?(风、花)

  作者前后看“花”的情感是一样的吗?(《如梦令》伤春,《武陵春》伤己。)

  【信息技术运用】电子白板展示图片,对比赏析。

  预设4:“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一波三折只为愁)

  ①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闻说---也拟---只恐”)

  ②愁是一种情绪,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能用船去载?而且船都载不动,说明了什么?

  体会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理解愁的“重量”和化虚为实的手法。

  (四)拓展延伸,众口说愁

  回忆、积累古诗词中,古人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预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可见,古人写“愁”擅长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化无形为有形。请学生运用夸张或比喻的手法,别出心裁描写一下自己的“愁”。

  【信息技术运用】运用同屏软件,展示学生即时书写成果。

  (五)课堂小结,寄语鼓励

  今天通过学习《武陵春》,感受了李清照内心无尽的愁苦,领略了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也学习了朗诵、知人论世、对比阅读等赏析诗词的方法。

  如果同学们想要更多了解李清照,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资源,打开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学习更多知识了。

  中国古代诗词很多都是配乐歌唱的,一起欣赏别人谱曲歌唱的《武陵春》。

  衷心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喜爱古典诗词,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把我们民族文化的智慧生生不息地传唱下去!

  【信息技术运用】扫描二维码;播放视频。

  (六)布置作业

  用所学方法赏析李清照另外一首写“愁”佳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春》的教案2

  目标:

  1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写景的组织与安排。

  3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师导入新课: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今天我们来欣赏朱自清写的春。同学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写春天的优美诗句。

  生: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暧神州万木荣。

  生:轻烟芳草地,大地遍春风。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生: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生: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生“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师:你最欣赏文中哪些优美语句,请先声情并茂地读一读,也可以做一下赏析。

  生:(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一段话写了春草,尤其是拟人化的写法赋予春草以生机和活力。

  生:我认为他只有最后一句话读的不太好,读的太有力了,没有表现出风的轻和草的.软,我想应该这样读:“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生:我认为他这个读法效果很好,让我们听了好像真的是坐在软绵绵的草上,柔和的风在耳边轻轻擦过。

  生:我认为闭上眼睛才会有这种感觉。

  师:好,请同学们自由读一遍,边读边把作者所描绘的春草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出来,这样才容易入情入境,也才更容易表达感情。

  生:(读)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些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支去。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生:我认为他“闭了眼,树上已经满是”这一句读的最好,让人看了有陶醉的感觉。

  生:这一段写了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一句子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春天花的五彩缤纷。

  生:文中说“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中的一个闹字用的非常好,写出了喧闹沸腾的景象。而且还把蜜蜂拟人化了。

  师:说的好,把蜜蜂人格化了,赋予它以人的灵性。

  生:为什么说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生讨论交流)

  生:因为有风,野花摇摆,所以会有眨眼的感觉。

  生:确实,很有道理。

《春》的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ABACA的回旋曲曲式;

  2.在情境中感受、辨认主题音乐,感受古典音乐的优美旋律;

  3.尝试多种乐器合奏,感知多种乐器的音效。

  活动准备:

  农夫、小鸟、小鱼流水、雷电图片;响棒、手摇铃、沙锤、铃鼓、三角铁;配套音乐CD和挂图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春天来了,所有的小动物都来迎接春天的到来!(教师出示图片,根据图片讲故事,感受春天的情境)

  二、感受回旋曲曲式

  1.初步感受音乐

  师:春天的.到来大家都很开心,连森林里都想起来春天的声音……(教师播放音乐,随音乐出示不同动物的图片)

  师:刚才有哪些小动物来庆祝春天的到来了?

  2.随故事情景感受音乐曲式

  (1)肢体动作创编

  师:小动物们看到春天来了都做了点什么漂亮的动作?你们来做一下试试……

  (2)教师播放音乐,随音乐讲故事,伴随肢体动作。

  3.角色扮演——辨别主题、感受情境

  (1)教师和幼儿合作扮演

  农夫:学农夫耕田和播种

  小鸟:学小鸟捉虫、戏水、梳理羽毛、飞翔、玩耍

  小鱼流水:学流水中的小鱼戏水

  打雷闪电:用手抱住头或两人相拥

  (2)幼儿自主扮演

  三、乐器合奏——分析曲式

  1.感受乐器音响效果

  师:今天哪些乐器宝宝来了?

  (教师分别演奏各种乐器,让幼儿感受不同乐器的音响效果,了解乐器音响之间的区别)

  师:你们来听一听,今天来的乐器宝宝像什么声音?

  (教师一一演奏乐器,请幼儿猜想乐器和动物形象的配对)

  2.教师示范乐器操作

  教师播放音乐,随音乐变化操作各种乐器。注重乐器的正确操作姿势。

  3.幼儿分组操作

  四、导出活动

  ——律动结束



《春》的教案4

  一、创景导入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景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二、师生共赏

  1、师生同读

  (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生:深情朗诵。师生齐诵。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师生同赏

  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俞地、钻⑶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⑵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3、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4、师生同绘

  出示画板,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三、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口头作文)

  四、友情链接

  作业布置:⑴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⑵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

  (第二教时)

  链接交流;:朱自清简介、朱自清作品诵读、赞美春的文章朗读比赛

  五、写作训练

  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词汇参考:

  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嘹亮黄晕烘托~~~~(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春》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积累词语的意义,交流积累词句的方法,摘录本课的好词好句。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意思,能解释卖弄、宛转、烘托、抖擞等词语的意思。

  3.从春天美景的阅读中,体会到春天的生机和希望,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积累词语的意义、方法,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难点: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正确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春天色彩灯片、作业 灯片及配乐的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给文章分段。

  2.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读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

  出示红、黄、绿、灰四色灯片。看到这四种颜色,使你想到春天的是什么色彩,为什么?

  今天读朱自清的《春》,看看他笔下的.春又是怎样一幅画图。

  2.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划生字。

  (2)学习生字词。

  (3)学生质疑问难。

  3.初读。

  (1)我们也写春,为什么未自清笔下的春特别美?

  自由读书5分钟讨论问题学习单元提示明确目标。

  (2)自由读书,用○○圈出特别传神的词,用划出特别美的句子,读出喜爱,读出美来。

  自由读划四人议论全班汇报。

  (3)默读课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绘春天的?课文可分几段?

  4.学习第一段。

  这段讲什么意思?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东风来了,人们盼望的春天也到了。万物苏醒,山青了,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觉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生动形象,更好表达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试背齐背。

  5.作业 。

  (1)作业 本第1题,修改课内组词。

  (2)朗读课文3遍。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从春景中体会春的无限生机和希望,激发热爱春天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录好的词句。

  (二)教学过程

  1.检查。

  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研读。

  (1)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2)学习第二段。

  ①自由读,思考:第二段作者写了春天哪几方面的景物?

  (小草、花、风、雨。)

  ②指导读小草部分。

  ③伙伴互学花、风两个自然段。

  春花和春风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写出这特点?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用自己的朗读读出春花的多、美,春风的柔和,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④独立自学春雨自然段。

  回顾前面的学法:划找思考朗读体味汇报交流训朗读。

  按此法学习。

  ⑤课内做作业 本3、4、5题。

  (3)学习第三段。

  这段讲一个什么意思?在用词上有什么新特点?(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学习第四段。

  这三句各告诉我们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句顺序能改变吗?为什么?

  这三句采用什么写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强语气?

  3.作业 。

  (1)修改课堂上的作业 。

  (2)准备背诵课文,有能力的先背诵四两段。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交流积累词句的方法,摘录课文好词句。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定向。

  读了朱自清的《春》,当你听到春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图画?春又意味着什么?出示本节目标灯片。

  2.指导背诵。

  (1)检查个别学生四段背诵,并让学生谈谈背诵的方法与经验。

  (2)重点指导背诵第二大段。

  按小草花春风春雨的顺序打出四幅彩色灯片,让学生借助灯片中之图及图边上的重点词语自由试背全班试背指名背齐背。

  (3)出示第三大段关键字词,让学生借助词语背诵。

  (4)出示全文背诵的板书灯片,指导背诵。

  盼春

  东风脚步

  一切都山水太阳

  绘春

  小草偷偷嫩嫩满是的轻悄悄软绵绵

  花赶趟儿像仿佛野花遍地是

  雨寻常像树叶儿傍晚在乡下

  迎春

  风筝孩子舒活抖擞一年之计

  赞春

  像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

  3.学会积累。

  (1)重读学习提示,交流各自积累的办法。

  (2)《春》哪些词句特别精彩?该如何积累?

  (3)延伸练习,听《草原》第一段的配乐朗诵,出示《草原》第一段课文灯片。让学生试摘录,并说说积累的理由。

  4.训练作业 。

  (1)完成作业 本第6题的连词成段。

  (2)摘录《春》的好词5个以上,好句3句。

  (3)任选1、2题作业 。

  ①模仿朱自清写春雨的句子选一件事物写一两句(如西北风、雪花、溪水、怪石等)。

  ②模仿课文写野花的句子写写夜空中的星。

  板书设计 :

  盼春

  东风 脚步

  一切都 山水 太阳

  绘春

  小草 偷偷 嫩嫩 满是的 轻悄悄 软绵绵

  花赶 趟儿 像 仿佛 野花 遍地是

  雨寻 常像 树叶儿 傍晚 在乡下

  迎春

  风筝 孩子 舒活 抖擞 一年之计

  赞春

  像娃娃 小姑娘 健壮的青年

《春》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生活中感受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摘抄有关春的诗句,上课备用。

  2、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3、老师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研读春草图,品味语言。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提到春,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从黄鹂、白鹭的角度来描绘春天;“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还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自己找到的诗句?(学生交流)。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来写春的。

  2、配乐朗读课文:

  要求:

  ⑴ 听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⑵ 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多媒体课件显示):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

  2、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表现出?

  (盼春 盼望 来 近。)

  3、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

  (草、花、风、雨、人。)

  ⑷ 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赞美 像刚落地的娃娃 像小姑娘 像健壮的青年。)

  听读之后,学生朗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上述四个问题,全班交流。

  3、检查预习:

  注音:

  捉迷藏 散在草丛 酝酿 应和 黄晕 披蓑戴笠

  抖擞精神 繁花嫩叶 朗润

  释词:

  呼朋引伴 宛转 朗润 花枝招展

  二、研读与赏析

  1、第1节写什么?此时春天来了没有?哪个词可以看出?

  2、第2小节写了哪些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有几个?

  3、第3小节写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

  4、除了小草以外,作者还写了谁的活动?你从哪些词中看出的?这些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组讨论完成。

  明确:

  1、写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盼望”连用,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没有 近

  2、“朗润” 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山色由暗变亮,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

  “涨”写冰雪融化、水位升高的特点。

  “红”形象的写出了春日融融、给人温暖的特点?

  3、“偷偷”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

  “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嫩嫩”写出小草的质地。

  “绿绿”写出小草的颜色。

  “满是”写出小草范围很广。

  4、人的活动。坐、躺、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这些动词写出了春回大地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孩子们嬉戏的情景令人陶醉,让人难忘。

  5、背诵这三段。

  三、联想运用

  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在厚厚的土壤覆盖下等待了一个冬天的小草,在春天到来之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与活动?写下来,不超过50字。全班交流,并作出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另外四幅图,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字词。(略)

  2、背诵课文。(略)

  二、研读与赏析

  1、春花图:

  默读课文,完成:

  ⑴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⑵ 本段文字描写非常细致,表明作者对春花作过细致的观察,说说作者观察了纯花的哪些情况。

  讨论、交流:

  明确:

  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争春的热闹场面。更显得生机盎然。用比喻的句子,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具体生动。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

  语言优美,极富表现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野花“眨呀眨”的“眨”,能够绘声绘色,刻画出勃勃生机的景象。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眼睛”“像星星”是花的形态;“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是花的色彩;“花里带着甜味儿”是花的气味;“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是花里传出的声音。作者观察了春花的形、色、味、声,因此作者对春花的描写才会有态有声、有色有味。

  2、按照上述的学习方法,分组学习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⑴ 各小组讨论、交流,老师点拨:

  春风图:

  风是无形的,难以描绘,可作者却把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是怎样做到的?

  风是无形的,可作者调动了人的触觉、听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由此可见,观察大自然不仅仅用眼睛,还要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这样的观察才会细致,才会有细致的描写。

  春雨图:

  春雨有什么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些特点?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谁能说说杜甫是怎样写春雨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由静景到动景,从人物到景物,有近写到远。

  本段文字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什么感情?你是怎样看出的?

  迎春图:

  人们通过哪些活动喜迎春天?用书上的语句表现。

  ⑵ 再读课文,仔细揣摩,试着背诵。

  ⑶ 这五幅图,你最喜欢哪幅,说说理由。

  学生自己谈看法,全班交流。

  3、比较五幅图:

  ⑴ 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之间的异同。

  (从特征、写法、角度、修辞方面比较。)

  名称 特征 角度(顺序)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结合 拟人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排比、比喻 春风图 和悦 触觉、嗅觉

  视觉、听觉 多感官描写 拟人、比喻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

  由近到远 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相同点: 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相关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⑵ 迎春图与其它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其它四幅图层层铺垫,很好衬托了迎春图。

  4、最后三节的学习:

  最后三节是赞美春天,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比喻句,赞美了春天的新、美、力,“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告诉人们,春天在发展、在成长。

  5、综观全文,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⑴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的”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钻”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这样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竟相开放的情景。

  ⑶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热烈开放时绚丽的色彩。生动感人,富有生气。

  ⑷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一个“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绘声绘态,突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⑸ (野花)散在草丛里。

  “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三、体验与反思

  《春》是我们所学过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结构匀称,语言清新、生动、形象,使人充满向往之情。同学们是否想过,作者把文章写得如此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小组讨论、交流:

  观察细致,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征。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语言生动形象。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使难写的事物形象突出。我们在平日学习中,要勤观察,抓特征,多揣摩,多练笔,多读书,活运用。

  四、拓展与延伸

  交流有关春的诗句。

  五、作业

  根据这节课学到的观察景物的方法,认真观察我校的景致的布局、特点,抓住特征,以“春到校园”为题,写一篇文章,400字左右。

  六、教学体会与反思

  《春》是一篇充满诗意的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春回,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的希望,从而激发人们在大好的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本文声情并茂,适合朗读,因此读是讲授本文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在讲授本文时,以读贯穿全文。采用听读、齐读、自读、默读、朗读比赛等方式,以读带讲,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拓展与延伸及作业的设置,五大版块的设置处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因为本文生动形象,明白易懂,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欲望很高,即使是平日很少发言的学生,也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学生熟悉的东西,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从学生对本文的积极参与,对本文语言的玩味、赏析、运用中可窥见一斑。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材只是用来教会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运用。教是为了不教,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那是老师的最大心愿。

《春》的教案7

  教学目标

  描绘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春天的各种景色及特点,把握作者情感。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领会作者细心观察、生动描写的抒情方式,学习抓住事物,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写景状物。

  教学难点:

  提高朗读领悟能力,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音乐美、语言美、图画美、情感美。

  教具准备:

  学生预习生字词,查找作者背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聆听春天

  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对比动态画面,以《蓝色多瑙河》作为背景音乐。提问:听完有什么感受?让学生了解经典名曲中所表达的,人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的到来充满了期盼和喜悦。同学们能大声说出关于“春”的名句吗?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天的描写的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天的赞美的散文。

  (二)师生诵读,感知春天

  聆听录音,感受春色之美。

  解决字词,交流背景。

  (1)在预习基础上排除生字词,学生竞读。再次感受文章语言美和情感美。

  (2)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朱自清的资料,师生相互补充。强调基本常识。

  点拨:补充朱自清其他代表作及写作风格。

  理清思路,总观春天。带着以下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

  点拨:文章围绕“春”字,分别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三)合作探究,剖析春天(小组讨论)

  提问:盼春、绘春、赞春重点描绘了春天哪些美丽的景色?

  点拨:春草、春花、春雨、春风、迎春五幅美丽的画图。

  生齐读春草图,思考:(1)说说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得好?可不可以替换?为什么?

  (2)作者从哪些角度,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3)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情感(4)如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点拨:分析出“偷偷”、“钻”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不声不响地生长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从色彩和质地表现出春草嫩绿的特征 ,“坐”、“躺”、“踢”、等动词,以及人的感受“轻悄悄”、“软绵绵”等形容词来体现对春草的喜爱。体会采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优美的效果。

  分析春花图,指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展议论。如思考: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有顺序地描绘这幅春花图的?

  (2)绘景时哪些词用得精确,哪些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3)作者是怎样通过对春花的描绘表现出早春的季节特征的?

  学生自由发言,其余同学作扼要记录,学生评论作者自己补充修正。

  点拨:指导学生评论,指出哪些地方理解得正确,分析得中肯,哪些地方不够。

  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并仿写一句。

《春》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课文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清思路,尤其要能理解作者在观察中的思维活动。

  3、学习作者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的景物描写方法,并运用于练笔中,使景物描写的能力能够有所提高。

  4、对文中精彩的句段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以鼓励为主,但要注意引导 的方向性。)

  5、在语法上,要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6、从本文的学习中,初步学会阅读文章和欣赏文章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从作者的观察思维中学习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2、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文章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能力。

  3、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教学安排】

  两课时。(有条件可增加一节活动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体会作者积极热情的思想感情。

  2、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

  3、学习作者景物描写的方法。

  4、揣摩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体会比喻、拟人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1’)

  法国有一位雕刻家,叫罗丹。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相信大家一定听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春天也是一种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力量。(展示春的图片)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过春天,歌颂过春天,由此产生了许多不朽的篇章。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一篇赞美春的颂歌,学习的重点是要体会春天美在哪里。他的作者是──朱自清。(板书)

  二、朱自清(1’)

  朱自清,字佩弦,是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来在英国留学一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授。他于1948年去世,享年50岁。他留下来的著名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和《绿》,这些文章我们在中学里都会学习到。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他的《春》这篇文章。

  三、朗读(16’)

  1、(6’)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要用你的心去领略春的风光,春的气息。在读的过程中有遇到好的词和句,就用笔把它划下来,这不仅是我们学会欣赏,提高鉴赏能力的第一步,而且也是阅读课外文章,积累词汇的一种常见方法。

  正音正字:“水涨起来了”的“涨”,“涨”是多音多义字:

  水涨(zhǎng) 巢(cháo) 应和(hè) 晕(yùn) 剿(cháo) 蓑(suō) 迷藏(cáng) 酝酿(yùn niàng) 散:散(sǎn)在草丛里 散(sàn)会 笼(lǒng)着一层(céng)薄(bó)烟

  自由练习:

  明确:文章中有对春天的赞美,有对春天的描绘,有对春天的期待,现在请大家对照课文想一想,朱自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面对春天,描写春天的?

  明确:饱含着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对春天万象更新的无限赞美,从而让读者感受到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给人以进取的鼓舞。

  (可以从课文中一些积极的词汇体现。)

  2、通过这种感情作者在描写春天的过程中有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是先赞美,还是先描绘,或者是先期待?现在请XXX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一段,看看作者的热爱之情最初是体现在哪里?)

  四、分析精彩句段

  1、从对春天的盼望开始:(3’)

  现在请同学们整齐的`朗读第一段,注意读出作者期盼的语气。想一想,这一段哪里写得好?

  ⑴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

  明确:这种叠用,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 如我们在叫唤朋友或者父母亲的时候,叫两声往往要比叫一声更加急切一些。)另一方面,也把读者的心悬起来了。(盼望着,盼望着什么?心往上提了一级, 没写,还是一个盼望着,急了,心情又提了一级, 到底盼望着什么?东风来了,为什么东风来了会让作者如此兴奋?答案还没出来,心又上了一个台阶,最后作者才写道,“春天的脚步近了”,原来作者是在盼望春天。这就给我们读者一种渴望读下去,探究他后面到底写什么的愿望,从而引起共鸣。

  通过这样一种叠用,作者在文章一开头不仅表达了自己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而且将读者的心牢牢的抓住,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⑵ 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明确: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写它的脚步,仿佛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地向你走来,一种欣喜之感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

  ⑶ 一句很朴实很平凡的语言,为什么我们能体会出这么多的东西呢?这就涉及到我们阅读文章的一种能力:品味和欣赏。(课本P51)

  引出第三单元提示,联系到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有春天,有冬天,有秋天。春风秋雨冬雪,大自然是美的。但是朱自清笔下的春最美,最需要我们来品味和欣赏。

  如何品味和欣赏呢?方法之一就是体会文章中的修辞。在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拟人和反复),通过两种修辞手法,表现了对春天的盼望,这是文章的总起。此时春天还没到,只是近了。接下来呢,春天来了,……

  2、绘春:接下来呢,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8’)

  ⑴ 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⑵ 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或者以自己第一天见面为例。)

  所以,在这一段里,作者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动景象。

  景象:一切,山,水,太阳。

  知识点:

  一切,说明了没有一个例外,眼睛所看到之处都是。

  然:“的样子”,表示一种状态。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是拟人写法,很形象很具体地写出了春天刚到时的特点。

  “朗润”表示明朗、润泽。因为春天到了,山草变绿,林木抽芽,色彩变得非常鲜明,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树木由枯萎转为润泽。给人一种清晰明亮的感觉。(点击朗润的山的图片。)

  水涨是因为冬天的冰雪融化造成的。(冬去春回)

  写太阳,拟人。用“红”来描绘,表现了春日融融的暖意。不会给你一种烈日的刺通感。

  ⑶ 这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和排比。

  排比:“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作用:使句子整齐和谐,有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朱自清在其他文章中的精彩排比还有:“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是,便从凝然的双眼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朱自清《匆匆》)

  学生优秀习作:“在上课的时候,日子从读书声中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写作业时,便从舞动的笔尖上过去。每天都重复着这些,没有什么改变。”

  过渡:这一段是作者在描绘春天中的总写,他用非常概括的语言勾画出了春天的整体景观。那么接下来作者就要对春天进行仔细地观察,用他细腻的笔触去描绘春天的美,为我们展现一幅幅春的画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3到第7段,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几幅画,分别以哪一种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你能否为这些画起一个漂亮的名字?

  明确:展现了五幅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春草图,请同学朗读第3段:(11’)

  ⑴ 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春草图的?

  明确:

  质感:嫩嫩的。写出小草柔嫩的特点。

  颜色:绿绿的。有了绿色就等于有了绿色,这里同样也是用绿色来象征着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命力:首先,用“钻”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钻不是一下子钻上来的,而是偷偷的钻上来,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不声不响的长出来的样子。

  “钻”和“偷偷”两个字用语非常准确,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使草具有了了人坚强的性格,显示了春早旺盛的生命力,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使得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同时也使没有感情的小草变得像人那样,有感情了。

  其次,“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表明了春草分布广阔,绿满大地。刚才是从一颗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又从整片的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可以看出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和描写是多角度的,这样子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让人感到更加的形象具体。

  再次,“坐着,躺着,打两个滚,……捉几回迷藏。”这一组短语作者连用了六个动词,写了一群天真活泼小孩子。语言是非常口语化的,就像在和一个小孩子说话一样,非常亲切,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一样。

  ⑵ 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

  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⑶ 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可以叶子、风、草为例作对比。)

  如:叶子,心情好的时候是嫩嫩的,绿绿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干的,或者……

  风,心情好的时候是轻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凛冽的,刺骨的。

  模仿:草,心情好的时候是软绵绵的,更好的时候,甚至是散发着阵阵清香。

  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硬梆梆的,针刺般的,甚至是恶臭。

  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也是我们进行品味和欣赏文章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同时这种方法放在我们的作文中也同样会为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

  展示优秀习作:“望着天空,看着白云,又远又近,有一种刺眼的感觉。……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照射在路旁的树上,像被击碎的玻璃落在地上。风轻轻吹过,我多想将我现在所有的感觉都寄托在风身上,让它随风远去,随风消失。呼,一天又过去了。”

  评价习作: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景物当中。

  因此,学会在文章中欣赏它情景交融的地方,学会在作文中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精髓之一。因此,今天的第一个作业就是要来运用这个精髓:在接下来的四段中,自己学着欣赏这四幅画面,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主要抓住两个点:第一,描写过程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二,哪些地方是属于情景交融的,有什么效果?在学习运用这两种方法的同时,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认真的阅读文章,带着问题去思考。

  五、作业

  1、背诵第2~7段。

  2、掌握字词及课下注解,准备小测。

  3、完成练习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对课文中生疏字词的掌握。

  2、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方法自己欣赏文章,领会作者思想感情。(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和评价)

  3、掌握多种景物描写的方法,并努力通过联想和想象充分地运用。

  〖教学过程〗

  一、检测字词(5’)

  二、导入(5’)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在春面前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又学习了他描绘下的第一幅画春草图,这幅春草图是怎样的呢?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背诵一下这一段。

  作者并不单纯用春草图来表现春天,他还描写了春天的花,那么春天的花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来背诵这一段。

  三、春花图(8’)

  1、假如现在你手中还握着一架摄像机,按照课文的描写,你将如何进行拍摄?

  明确:从树上似锦的繁花移到花间喧闹的蜜蜂,最后移到地上草丛中烂漫的野花。从高到低,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中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是值得我们在在作文时学习的。

  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幅画美不美?

  谁能具体说说朱自清笔下的春花为什么能够写得这么美?

  预计有如下几种答案:因为朱自清喜爱春花,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知识广博,语言美,在描写中使用了修辞手法。(引出修辞)

  3、这段话共有几句话?

  五句。

  想想每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明确:

  ⑴ 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

  ⑵ 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⑶ 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

  ⑷ 衬托,写春花数量的巨大。

  ⑸ 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总的特点:春花万紫千红,争芳夺艳。

  (附:用拟入,写桃树、杏树、梨树;不简单地说花朵开得茂盛,而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描述,寓树以人的情态、动作,“赶趟儿”,表明争先恐后地,要赶上这一趟儿,赶春天,赶春光,百花争春,这就把是写活了。用比喻,1,写花色的艳丽,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2,为什么要把遍地的野花比喻成眼睛、星星?没有直接写到太阳,但却能够让人感受到一股明媚的阳光,没有直接写到风,但却能够让人明显地感到一股习习的春风。)

  从中,我们看到,五句话,写了五层意思,层次极为分明,都围绕着春花写,中心十分突出。从中我们是不是能获得一些对作文很有帮助的启示呢?──写文章要围绕中心写。在围绕中心写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让文章更加的精彩,让你所描绘的事物更加的形象可感,这就非常需要修辞的运用。就像作者把野花比喻成眨呀眨的星星,很含蓄的写到了风,写到了太阳,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同时他也将这段对春花的描写引到了下一段对春风的描写。现在请全班同学朗读第5段。

  四、春风图(10’)

  请一位同学起来背诵这一段。

  春草和春花,都是具体的、形象、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写,我们也容易读。而春风是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作者怎样去写呢?

  1、作者写春风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

  先写风的温和,再写风的香气,后写风的和悦。

  2、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

  触觉、嗅觉、听觉。

  3、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

  为什么要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而不比成父亲的手,或者其他什么人的手呢?

  明确:母亲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而父亲的手的特点是粗广刚毅。因此,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同时这个比喻也印证了前面古人所讲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因为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为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不同而不同,但是春风却不一样,古往今来,人们对春风的感受却是一致的,像母亲的手和吹面不寒都具有共同的特点。

  4、刚才说了,风本来是没有味道的,这里哪来的香味?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嗅觉感受到了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有青草味儿,也有花的香,写出了春风的香甜和醉人。

  5、作者还借助听觉写出了风的和悦,请问他听到了什么?

  鸟儿“清脆”、“宛转”的叫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和轻风流水应和,这是多么动听的音乐。

  6、以上我们看到作者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美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图,作者也同样运用了这三种感觉,还有视觉。从中,我们看到,文章对春景写得如此具体生动,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觉和深切地感受分不开的。这里我们又获得了一种启示:要获得实际感受,就耍仔细观察,观察就是要把五官一齐开放,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和表现事物。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

  五、春雨图(5’)

  那么春天的雨又是如何的呢。请同学们朗读第6段。读完后思考或者自由讨论两分钟,让学生上台填写表格。(目的是让学生试着用自学或探讨学习的方式欣赏文章。)要说出体现在哪里。

  明确:

  顺序,由物及人,由近及远。

  修辞,排比,比喻。

  特点,细密,轻盈。

  六、迎春图(5’)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七、赞春(4’)

  请同学朗读8~10段。说说这三段赞颂了春天的什么特点:生机勃勃,千姿百态,充满活力。

  八、活动(3’)

  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为什么?甚至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个字或词谈谈体会。

  九、总结(1’)

  评价同学的谈话。从文章中作者体现出来的感情,到从作者景物描写的方法给读者的启示,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进行作文。

  十、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并读熟《古代诗词五首》。

《春》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用不同的方法欣赏春天的美。

  2、学习用多种写法写身边的美。

  3、感悟春天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不同的方法欣赏春天的美。

  难点:学习用多种写法写身边的美。

  教法和学法:朗读法、合作研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一、自学探究 感知目标

  1、课前训练,展示自我

  风起绿了风 雨飘绿了雨 春天一觉醒来 扑进我们怀里 刚刚醒来的小溪 还没顾上清清嗓子 就把脆脆的歌儿 撒落了一地 刚刚醒来的果树 还没顾上长出叶子 就爆燃出 团团刺眼的绚丽 春天最数燕子忙碌 她一边呢喃细语 一边用锃亮的剪刀 精心剪裁着春天的新衣 春天尽管有时 仍会让你感到有些寒意 可性急如火的春天 毕竟把一个沮丧的冬天 带出灰蒙蒙的记忆??

  你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你从诗的哪里读出来的? 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词名作呢?谁来说一说?

  如果让你来写春天你会写些什么呢?你会表达什么感情呢?

  2、激趣定标,自主学习

  (1)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散文家,文学家朱自清的《春》。朱自清的许多作品都出现在我们中学课本上,例如《荷塘月色》《背

  影》等。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朱自清写的春和我们写的春有什么不同。

  (2)师播放朗读,生描绘美丽的春的画面。

  请你描绘一下你所听到的最美丽画面

  (3)纠正字音:

  朗润 钻出 嫩绿 眨眼 酝酿 鸟巢 宛转 蓑衣 稀疏 抖擞精神 应和

  二、展示质疑,理解目标

  1、生自由读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作批注,说说自己

  为什么喜欢?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2、交流,用下列句式:

  我喜欢 ,因为这句(或这段)用了 写法,写出了 。

  示例:我喜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因为这句 钻 字生动写出来小草勃勃生机。

  3、通过刚才的朗读和交流我们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喜爱和赞美

  4、有感情的朗读你认为最美的段落。读出感情来。

  5、小结 美的文章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就象我们沐浴着春风一样。

  我欣赏这样的文章可以增加我们的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6、美的文章是怎样表现出美的呢,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前两节、

  (1)“盼望着、盼望着”两个相同的词连用,表达出一种什么样

  的感情? 急切盼望的心情,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叫“反复”。运用反复可以增强感情的表达。

  (2)“一切??”这个自然段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先总后分)

  (3)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

  说明什么?明确:没有一个例外。

  (4) 总写春回大地后,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山朗润 水涨 脸红

  7、写景散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出自然的美呢?

  三、优化应用 达成目标

  1、课文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2、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的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品读文章,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可以直接用笔记在文段中,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例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赏析:作者充分运用触觉、嗅觉、视觉、听觉来描绘郊野上春天的气息,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写景物,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郊野初春的喜爱与欢喜。

  ①请你标出文中每一句的描写角度。 ②请你标出本文段中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并指出到底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拓展延伸 升华目标

  1、 写出四个含有“春”的成语及四句含有“春”的古诗句。

  2、 仿照画线句,发挥想象,续写两句。(注意语意要连贯,句式要一致。)

  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________ __,还是_____ ___;无论是_________ ___,还是_____ _______;只要季节老人把春的帷幕拉开,它们就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里汇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五、快乐过关 检测目标

  1、从下面的文字中分别找出写各种感觉的句子,填上相应的序号。

  ①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写嗅觉的: 写听觉的: 写触觉的:

  2、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1)坐着,躺着,_____两个滚,_____几脚球,_____几趟跑,_____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2)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____在草丛里,像_____,像_____,还________的。

  (3)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______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__________筋骨,__________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春》的教案10

  活动名称:欣赏散文《春雨的色彩》

  活动目标:

  1、知道春雨使花草树木开始发芽、长叶子、自然界变的更美丽了。

  2、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发展其连贯性语言的表达能力。

  3、学习理解新词:万紫千红―形容春天到了,百花齐放,颜色艳丽的美丽景色。

  4、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录有小鸟叫声的磁带、录有散文《春雨的色彩》的磁带、录有歌曲《春雨沙沙》的磁带各一盘及录音机一台。

  2、动物头饰:小白鸽、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听录有小鸟叫声的磁带,并用谈话引出主题,导入活动。

  2、教师配上轻音乐,有感情的朗诵散文《春雨的.颜色》。

  3、提问幼儿:

  这首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

  你们听到了什么?

  小鸟争论的是什么事?

  请幼儿继续欣赏录有散文诗的录音。

  1、学习新词:万紫千红――形容春天到了,百花齐放,颜色艳丽的美丽景色。

  2、让幼儿分角色扮演散文诗中的角色:小白鸽、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复述对话。

  3、让幼儿进一步探讨春雨以及春天万紫千红的美丽景色。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音乐《春雨沙沙》的伴奏下,即兴表演,并带幼儿到室外感受春天

《春》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能表现春天景物的主要特征、有层次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练习精读的技能,学会用摘录的方法来积累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

  2、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教学难点

  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对于春天,历朝历代的诗人、画家,总有吟不完的诗句,画不完的美景。今天,我们通过朱自清先生的妙笔,去欣赏一篇堪称绝佳的春的散文,感受春的气息,春的声响。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朱自清,师补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

  2、朗读

  (1)师配乐范读,学生听准字音、语调,把握情感。

  (2)生分组朗读,把握情感基调。

  (3)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4)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三、研读赏析

  1、总体把握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脑海中,春天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这篇《春》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2、师生同赏第一部分:盼春

  师: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生:“盼望着”;“近”(拟人)

  师:“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生: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复)

  3、同赏第二部分:绘春

  师: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怎样的一幅景象?“欣欣然”、“朗润”、“涨”、“红”分别表现出什么?

  生:表现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欣欣然”拟人,万物复苏;“朗润”润泽,绿色饱满起来,郁郁葱葱;“涨”冰雪融化;“红”春光明媚。

  师:小声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划下来,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a.喜欢的词语(1)嫩嫩的、绿绿的(2)偷偷地、钻

  理由:(1)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2)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b.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2)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

  (3)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

  1、赏析春花图

  师:在这一幅图景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方法,试说说这样用的好处

  生:①“赶趟儿”——拟人,写出花儿们争相盛开的情景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比喻,从视觉角度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

  ③联想——秋天果实累累,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听觉),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

  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比喻、拟人,明艳照人。“散”:多,分散,面积广。

  2、赏析春风图

  师:春风图,着力体现春风的什么特点?如何体现?

  生:春风的和暖与清新。通过触觉写它的和煦、轻柔;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特有的清新;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副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在这幅图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赏析春雨图

  师: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哪些特点?

  生:细密轻柔、润泽万物。春雨的特征是,多、细。

  师:形容春雨的多、细,作者怎么体现?

  生: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

  师:接着作者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的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逼”字写出雨中小草怎样的特点?

  生:将小草入目由被动化为主动,写出了雨中小草青绿的特点。

  师:然后作者又把视线转移到了何处?

  生: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安宁、悠闲,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展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春雨图。

  4、迎春图:

  师:迎春图,作者着力写什么?

  生:着力写春早人勤。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

  师:点出作者寓意的是哪句话?

  生:“‘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师: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讲读第三部分:赞春

  师:结尾三个比喻句,分别把春天比作什么?分别表现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

  生:“刚落地的娃娃”——旺盛的生命力、充满生机,新;

  “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各种新事物的到来,春天的美,生动活泼,美;

  “健壮的青年”——充满力量,力。

  师: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去”字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拓展练习

  仿照结尾三个比喻句,试着用其他比喻来赞美春天。

《春》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总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的方法

  3.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写评析

  教学用具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的音形义。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二位同学即兴描绘窗外的田野景色,由其中的不足来提醒学生要抓住一些特征进行描绘,并向本课学习写法。

  二、检查预习:

  1.三人抽查背诵片断,

  2.二人上黑板默写字词。

  三、范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诵,给学生以美的启迪)

  学生结合练习一听读时思考给课文分成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抽签提问二生三分法的起止,其它有异议的学生补充后教师评议。

  2.请学生思考第二段与后面各自然段的结构关系。并说明理由。

  采用自由发言式。(总分)

  五、共同分析第二部分的春花图春草图:

  1.请一学生速读课文,分别用两个字概括3-7段的内容:

  2.抽查提问,

  3.师生共同归纳。

  五幅图: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4.解决 以下几个问题:

  (1)读春草图,指出文章中分别从小草的哪一方面写的?

  (2)其中的人物是什么的人?有何情趣?

  (3)读春花图,写100字左右的分析短文。

  <提示:抓住哪些景物写,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写蜂蝶的目的是什么,突出花的哪些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二个问题口头练习,第三问题写完后由几位同学朗读后教师归纳

  布置作业:

  六、布置作业:

  在家庭本上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二(A)

  说课精要

  分析短文一项对于快班的学生非常必要,把写作训练变成学生日常必的经常性的练习,化整为零。易于潜移默化。

  教学后记

  课题

  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总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的方法

  3.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写评析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三分钟演讲]

  一、检查复习:

  学生打开作业本,老师检查完成情况,再请两位公布自己的答案。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按上节课分析春花图的形式口头即兴分析春花图。

  大家评价由此进入本节课学习的情境。

  三、共同分析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1.学生分析春风图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春风的?(结合以前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春雨图抓住了春雨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3.迎春图中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什么用意?

  以上三题要求学生列出发言提纲,后抽查任几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小结。

  四、指导朗读结尾三段

  1.齐声朗读,感受语句的优美及其中的蕴义,创设情境。

  2.思考:这三个比喻句各写出春天的什么特点?

  <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五、总结全文。

  六、堂上练习:

  1.堂上交流课后练习第二大题,教师抽查部分学校后教师归纳。

  (A类)

  2.口头做阅读理解训练(A类)

  3.课后练习四:写一段话描绘春景的。(A类)

  写完抽几个全班交流

  七、布置作业:

  1.按要求预习《济南的冬天》(A)

  2.默写课文(B类)

  说课精要

  本文的教学,重在感受而不在于分析,所以把几个图的分析用了较少的时间。而用了较多时间处理练习与阅读。

《春》的教案13

  一、课文分析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为课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语言上简洁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

  2、 观察细致,抓住富有特征的春天景物,用朴实清新,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绘出了一幅幅春景图。

  3、诗情画意相融合,作者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倾注于字里行间,赋予各种景物鲜明的感情色彩。

  二、同多媒体技术的契合

  《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朗读材料,可以运用音频欣赏课文朗读。

  观察是写景的基础,可以运用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分析作家准确生动的描写。再加上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直观 性、生动性,应该可以更高效率的组织好一堂课的教学。

  三、教学设计

  抓住课文特点 ,切合学生实际,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说明:

  1、以读为主线 贯穿于教学过程,并注重读的方式的多样性

  2、切合 所写景物的不同,注意分析方式的灵活性 。

  春草图采用先朗读课文,再分析的`传统方法;春花图采用学生先根据设定的情景口头作文(学生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要丰富些)再同课文相比较,从而领会课 文词句的内涵;春风图从不同角度写景,结构严谨,因而采用文本分析的方式;春雨图所写不是一时一地 之景 ,可以进行想象训练。

  3、读写结合。及时运用所学到的方法、技巧来进行 作文片段练习,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春》的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中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通过多通道感受的方式,充分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能够安静地倾听文学作品以及同伴的的介绍。

  二、活动准备:

  1、展现温馨的春天景色的背景音乐。

  2、幼儿每人一张纸、水彩笔。

  3、幼儿用书14~15页。

  4、挂图《春》。

  5、语言磁带。

  三、活动重点:感受散文中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能够安静地倾听文学作品以及同伴的的介绍。

  四、活动难点: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五、活动过程:

  1、聆听音乐,欣赏散文《春》,感受春天的温馨和美好。

  (1)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春》。

  (3)提问:春天美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4)大家再仔细听听。

  2、结合挂图,再次欣赏散文,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语言描述春天。

  (1)为什么说春雨像绿丝线,从地上牵起麦苗?

  (2)小羊说春雨是什么味道的?你们觉得它说得对吗?

  (3)你喜欢散文中的哪一句话?为什么?

  3、播放录音,幼儿边听边画散文所表达的意境。

  鼓励幼儿除了画出散文中描述的景物外,继续添画春天其它景色。

  4、展示幼儿作品,交流各自的感受。

  (1)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绘画内容。

  (2)幼儿相互欣赏点评。

  六、活动反思:

  这首散文诗以它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幼儿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体验春天的特征。

  本活动采用挂图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具体、直观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配合音乐、美术作品丰富孩子们对春天的感性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挖掘幼儿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再通过一个个具有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表达的意境,最后采用分段和整体学习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春》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一:掌握生字词,通过抓全文关键字,理清作者思路,同时使学生懂得:为写出生动形象感人的文章必须认真观察,投入全身心的感情。

  二:通过对春的重点理解,弄清仔细观察写法。并进行片断仿写。

  三:教育学生热爱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一:找出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说说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二:讲排比句的好处及写法。

  教学难点:

  一:比喻及排比的写法。

  二:让学生理解作者这样写好在哪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听《春》的朗诵,营造气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 谁能说说春天有什么特点?在春天人们通常都会干些什么?人们的心情怎样呢?

  2 介绍作者。

  3 朱自清对春热爱不已,那么他是从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春有什么特点?他是怎样把春写的形象动人的?如果让你们写,你们会怎样写?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

  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整理思路。

  1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重点介绍了什么?

  (2) 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 默读,交流,讨论找出文章关键词。

  板书:盼望 小草 风 雨 风筝 一年之计在于春 娃娃 姑娘 青年

  3 根据上述板书,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课文。

  1 阅读前两自然段,说说作者都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哪体现?

  (春天的'脚步近了 刚睡醒的样子 欣欣然张开了眼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2 阅读第三自然段,找叠音词,分析其好处,理解“钻”的好处。

  (1) 嫩嫩的 绿绿的 轻悄悄的 软绵绵的

  好处:音乐美 视觉美

  (2)“钻”字好处:小草生命力的旺盛 写出小草的动态美 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3 阅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拟人手法的句子。

【《春》的教案】相关文章:

《春》教案07-18

《春》教案12-17

春的教案12-16

春 教案12-17

春教案12-17

朱自清的春的教案06-04

春的美术教案02-22

春讲课教案02-23

春的优质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