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案1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课型
自读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设计理念;
2、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把握文本说明的逻辑顺序;
2、理解作者“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设计理念。
教学方式方法
自读1、以引导和点拨为主要教法,引入思考与评价;
2、以欣赏和探讨为主要学法,展开讨论与交流。
课时安排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主 要 内 容
教法或点拨的方法,知识要点或反思
【导入】
1.作者介绍
俞孔坚,1963年生,浙江金华人。1987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5年。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主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1995~1997年任美国SWA集团景观规划与城市设计师和项目负责人,1997年回国。回国后,致力于发展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事业,创立了“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生物与文化基因上的图式》《理想景观探源》《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从硅谷到中关村》等。
俞孔坚17岁离家到北京念书,当时母亲给他带了一包家乡的土。现在25年过去了,这包土一直陪他进京、赴美、回国,他把土跟博士服搁在一块,并将自己的设计院也命名为“土人”。俞孔坚鼓励十几岁的儿子利用暑假期间回金华探访俞氏的家族史,看看当年他曾留连的小溪、池塘和芦苇荡,看看当年滋养过村里好几辈人的土地,儿子拍回很多照片,内心触动很大。俞孔坚开心大笑道:“看,这就是俞氏寻根之旅。要让他认同,需要一个过程。”
2.创作心语
“土人”者,替“天”行道,为“神”差使;天者,自然也;神者,地方之悠远文脉……为自然而设计,为人而设计,亦为神而设计,以求“自然——人——神”之和谐。
在我看来,无所谓建筑风格,只要你能适应这块土地,能亲近这块土地,就是好的建筑,好的人居模式。
一片林荫,一条河流,一块绿地,无不潜藏着无穷的诗意,保住这份诗意,它一定会让人获得身心再生之感。 ——俞孔坚 3.写作背景
广东中山著名粤中造船厂,始建于50年代初,止于90年代后期,经历了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大炼钢铁到一再到改革开放的岁月,这段岁月也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最艰辛而富有意义的一段历程。粤中造船厂在鼎盛时期,曾是中山人最为骄傲的国有企业。到1992年,随着珠江三角洲公路系统的逐渐发达,船只作为运输交通工具日益丧失其原有的重要性,90年代后期,船厂不得不解散。市政府决定把船厂旧址改建成公园,成为市民休闲中心。香港和法国设计师先后做出反应,但因缺乏深厚的文化和情感内涵,设计风格和思想都不能令人满意。后来,市政府请来了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博士和他领导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俞教授曾经为中山市的城市规划做过专题研究,对中山市水系、绿地系统等有着深入的了解,在他的带领下圆满完成了对歧江公园的没计。
二、自读课文:
思考题
(一)解题:
对这个副标题应该如何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本文的副标题是“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它表明这是一个设计者对自己的作品的回顾和阐释,这里面有对设计的前后思路的清理,也有对具体景观设计的考虑,结构层次清晰,主次分明。
(二)“理解场地”
分为三个标题来说明,每一小标题下为什么又用“挑战”和“解决之道”来分说呢?
这是设计前对自然条件的考察,粤中造船厂作为是一个已经废弃的工厂有许多可以利用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因此,作者分别以“挑战”和“解决之道”为题,讲解了在设计时一些考虑。
(三)“理解文化与传统”
1、作者是如何理解文化与传统的?
文化与传统是岐江公园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而且公园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也就是日常生活的文化,这就要求公园在设计中要表现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设计中要挖掘文化和传统的内涵来体现自然的普通之美。
2、作者的“足下的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足下的文化”按作者的解释就是:“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四)“理解自然”
作者所说的“野草之美”的内涵是什么?
“野草之美”就是:“本设计所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彼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新的环境伦理则在更理性的层面上告诉人们,乡土野草是值得尊重和爱惜的,它们之于人类和非人类的价值绝不亚于红皮书上的一类或二类保护植物。在每天都有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今天,在人类日益远离自然、日益园艺化的'今天,乡土物种的意义甚至比来自于异域或园艺场的奇花异木重要得多。”
(五)“理解设计”
1、阅读这部分文字,欣赏相关图片,说说你最欣赏设计师对公园那一部分的设计?理由是什么?
歧江公园体现了设计师富于个性与创新的设计理念,在当代中国景观设计中影响很大。设计师注意保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注意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所以,他没有把原先造船厂完全推倒,而是通过设计对它进行艺术性的保留,使之成为人们文化记忆的坐标,在公园植被绿化上,设计师注意使用当地的乡土植物,用意也是很深的,这些都使歧江公园具有个性化的美。
2、设计师运用了哪些途径来实现其设计理念?
途径之一: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尊重自然、尊重过去的留存
途径之二:再利用
途径之三:再生设计
(六)“几点遗憾”
1、作者写作最后一部分的用意是什么?
这是设计完成之后的重新审视,有些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已经觉察到了,但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改变现有设计,表现了设计师的严谨的态度
2、你认为歧江公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设计理念?
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富有个性的公园景观设计,表现的是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之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与思路和中国传统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它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3、如果你参与歧江公园的设计,你觉得自己会有什么更好的提议。可以就整体规划等来说明,也可以就某个局部来说明。
学生看书、思考、作答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科学小品的一般知识,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归纳整理说明文一般的说明顺序及常用说明方法。
2、把握作者的设计理念,掌握快速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快速阅读说明文,抓住关键词语,迅速理清文章的思路。
2、了解本文按照设计师的观念来介绍说明事物的特点。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并能对科学的事物与道理进行说明。
2、能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本文按照设计师的观念来介绍说明事物的特点。
2、理解“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具体含义。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关于作者:
俞孔坚: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首席设计师。
[作者的话]
在我看来,无所谓建筑风格,只要你能适应这块土地,能亲近这块土地,就是好的建筑,好的人居模式。 ————俞孔坚
一片林荫,一条河流,一块绿地,无不潜藏着无穷的诗意,保住这份诗意,它一定会让人获得身心再生之感。 ————俞孔坚
二、解题:
足下文化,就是关注平常人的事,关注他们的感情、他们的需要;野草之美,就是善待脚下的自然,乡土的自然。
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就是要实践新的社会和土地的伦理,这种新伦理体现在尊重平常与平民,回到人性与公民性,回到土地与地方性,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诚如俞孔坚先生所说:“一个成熟的民族,懂得审美的民族,最能知道珍惜平常的美,尊重普通人,尊重普通的乡土物种,这便是尊重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真实内涵。做到了这一点,离和谐社会要求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也就不远了。”
歧江公园是广东中山市的一座公园,与其他城市公园的不同之处是,它是由一座破旧的造船厂改造而成的。景观设计师俞孔坚作为这座公园的主要设计者,有着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
歧江公园就是现代景观设计的一次大胆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获得中国现代优秀民族建筑奖。
三、关于课文: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富有个性的公园景观设计,表现的是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的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与中国传统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它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四、解读课文: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对整个设计过程的说明,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理解场地理解文化与传统理解自然理解设计几点遗憾
第一部分:理解场地。
这是设计前对自然条件的考察,粤中造船厂作为是一个已经废弃的工厂有许多可以利用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因此,作者分别以“挑战”和“解决之道”为题,讲解了在设计时一些考虑。
(投影有关图片,帮助理解课文)
第二部分:理解文化与传统。
在这个部分作者要强调的是如何理解文化的问题,不要提起文化就把眼光投向千百年前的历史,而应该注意自己的身边,注意自己脚下的文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作者从设计思路的三大诱惑中摆脱出来,既对传统的设计予以借鉴,同时又展示了歧江公园这个富有个性的景观设计。
第三部分:理解自然。
与第二部分说明设计的文化内涵不同,这一部分说明的是设计中对自然的尊重,自然之美的展现。
(投影有关图片,帮助理解课文)
第四部分:理解设计。
如果说前面三个部分是设计之前的考察和构想,那么这一部分就是具体方案的实施,这里讲述了设计的三条途径,对重点设计的部分还作了较为明晰的说明。
(投影有关图片,帮助理解课文)
新型的景观设计遐想: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将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相融合,将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景观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人民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享受优雅醇和的自然美感。
第五部分:几点遗憾。
这是设计完成之后的重新审视,有些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已经觉察到了,但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改变现有设计,表现了设计师的严谨的态度。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案3
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三、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
四、能读懂复杂的说明文。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略)
二、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本文是按什么样的步骤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
2、 文中“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 本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设计理念?
4、 文中五个部分的关系怎样?
三、师生共同讨论。明确:
1、 按设计师对几个问题的思考来介绍歧江公园的设计的,这个问题分别是如何理解“场地”、“文化解说”、“自然”、“设计”。文章的结构也是按照这个最顺序来安排的。
2、 “足下的文化”:指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哪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歧江公园使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野草之美”:指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3、 设计师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和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的设计理念,表达了设计师追求时间之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的思想。它的设计形式与思路和中国传统的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相同,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4、 五部分之间互相照应,互为补充,在层层阐发中清晰地表现出超越传统的思想和行动。
四、布置作业:
1、 思考“文本研习”第3题;
2、 完成《评估》上的作业。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教案】相关文章:
《桥之美》的教案03-07
《桥之美》教案03-05
桥之美 教案12-16
《桥之美》教案12-16
《桥之美》优质教案03-03
桥之美教案1111-07
圣洁之美-谈日语中白的文化内涵12-13
四季之美教案02-11
校园之美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