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时间:2023-01-13 17:31:2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指导写“甩”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4、渗透遇事主动探索思想。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动画,小蝌蚪与鲤鱼、乌龟、青蛙对话的动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一)情境设置:有一天,池塘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黑鱼,它们滑溜溜的身子,圆圆的脑袋,长长的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导出小蝌蚪。

  (二)揭示课题:17小蝌蚪找妈妈

  (三)指导读课题。

  1、谁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重读)。

  2、小蝌蚪干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找”重读)。

  3、小蝌蚪找谁?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重读)。

  二、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发生的变化

  (一)质疑,激发读书兴趣。

  1、指出小蝌蚪与妈妈区差别。

  2、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把描写小蝌蚪每个时期外形的句子划上横线。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了解小蝌蚪各个时期外形特点,指导学生朗读。

  1、课文写了小蝌蚪有哪些样子?

  2、课件展示学生所描述的小蝌蚪动画。

  3、引导说出小蝌蚪有的特点。

  4、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要读出小蝌蚪天真活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态。

  5、按照这种方法,学生分别说出小蝌蚪另外几种形态和特点,引导学生读时一要读出小蝌蚪身体的变化,二要读出小蝌蚪的快活、乐观。

  (学生在找小蝌蚪外形变化的词句时,可能不是按生长过程顺序进行的,不必强求。)

  (三)理顺小蝌蚪生长过程,分角色演读各个时期的小蝌蚪。

  1、按小蝌蚪的生长顺序排列小蝌蚪的照片。

  2、学生与老师配合读小蝌蚪四个时期形态的句子。

  三、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一)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找谁打听妈妈了,怎么打听的?用波浪线作记号。

  2、学生边读边作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二)生汇报自学情况,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的.在文章中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遇到鲤鱼部分

  ⑴小蝌蚪是怎样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

  ⑵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学生表演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迎”的意思。

  2、遇到乌龟部分

  ⑴小蝌蚪是怎样向乌龟打听妈妈的。

  ⑵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学生表演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追”的意思。

  ⑷学生讨论:怎样理解鲤鱼阿姨和乌龟的话。

  ⑸照样子,说一说。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

  看见在。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⑴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用感叹号说一句能表达小蝌蚪心情句子。

  ⑵分角色朗读。

  ⑶分组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蝌蚪长大了。

  ⑷理解小青蛙外形特点。

  四、课文延展,深化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一)小组讨论:你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

  讲礼貌,任何时候都要有信心,遇事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多动脑,善于观察……

  (二)课外思考:要是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与父母走失了,你会怎么办?

  (三)课外调查:一只青蛙一年要吃掉多少只害虫,我们小朋友就怎样保护青蛙。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条前腿变短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

  目标:

  1、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和主要的情节。

  2、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丰富对春天特征的感受和认识,欣赏有关描述春天的语句。

  准备:

  1、幼儿已在自然角里饲养小蝌蚪,并观察到了解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故事的录音、图片或幻灯。

  过程:

  1、出示“小蝌蚪”

  图片,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

  “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今天有段好听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妈妈》。

  2、教师讲述故事一遍,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

  (2)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妈妈吗?

  3、教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故事,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黑乎乎的卵变成了什么?

  (2)小蝌蚪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碰到了谁?为什么会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妈妈?

  (3)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妈妈长的不像呢?

  (4)小蝌蚪最后怎么变成青蛙的?

  4、再次倾听故事,感受优美的语句。

  提问:“你最喜欢故事中哪一句描述春天的话?

  5、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

  教学目标:

  1. 会认“灰”,“迎”,“阿”“姨”“追”“顶”“披”“鼓”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什”

  “么”“变”“条”等6个字,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 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懂得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体型变化

  2、 会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强化理解“迎”、“追”的意思

  准备;

  1 、生字卡,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简笔画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激发学习情绪。自学课文,结合检察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理清层次,分段。泛读课文,教学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朗读全文。简要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谜语引入

  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出示多媒体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大声地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等一下我们再来讨论这些生字,当然同学们对不认识的生字还可以怎么样认识它?(生:问老师、拼音认读、问同学、查字典。。。。)

  你们说得对,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就要借助各种方法去主动解决问题,那现在同学们就开始读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生开始阅读)

  2.检察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多媒体出示生字】

  huī

  灰:指认什么是灰色,再让学生发散说说还知道什么颜色

  yíng

  迎:先让学生理解走之底的意思是需要用到脚的,理解什么是迎,让学生表演

  zhuí

  追:让学生表演

  ā yí

  阿姨:连词教学

  dǐng

  顶:丁+页=顶,组词(如:头顶,顶着)

  gǔ

  鼓: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鼓吗,让学生看插图了解鼓的特征。

  有:反义词“无”

  什么:连词,组句(如:我什么也没有看到)

  变:组词(如:变化,变亮,变脸)

  条:初步让学生认识条为量词,说鱼时可以用“一条鱼”来说

  鲤(lǐ)鱼:让学生看插图,认识鲤鱼的模样。

  guī

  乌龟:提示学生注意“龟”的下半部是“”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

  蹲: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势;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pī

  披: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

  bì

  碧绿: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春天,树子披上了碧绿的衣裳。)

  shāng

  衣裳:“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学得真好!那我们把上面的生字齐声读一遍。

  (生读)

  我们读生字读得不错,大家看看老师手中的生字卡,现在老师让大家开小火车念,大家可要集中注意力了,其他同学要负责监督看谁读错了,你们愿意试试吗?

  (生:愿意)

  二、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你们掌握的可真不错,那同学们齐声朗读我们的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了几个自然段,标出这些自然段。并思考问题: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而它自己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最后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它的妈妈?他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三、理清层次,分段

  1.你们课文读完了,你们找出答案了吗?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6个)

  2‘那看看大屏幕,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你们解决了吗,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呀?(生:鲤鱼妈妈、乌龟)

  3.那它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他先是长出了两条后腿,再长出了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后变成了一只青蛙)

  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也回答了老师出的问题,那你们可以回答老师这篇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学生归纳)

  4.其实大家看我们的课文,第一段写的是什么?( 生:池塘有一群小蝌蚪、介绍小蝌蚪、小蝌蚪的样子)

  对。第一段我们讲了小蝌蚪样子,这是在讲小蝌蚪找妈妈之前的事,对不对?(生:对) 那我们课文的第二段与第三段讲的是什么呢?(生: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

  那最后几段呢?(生:小蝌蚪找到了它们的妈妈。并和它们一起去捉害虫)

  5.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

  要求: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方。【老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

  6.学习第一部分(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1)同学们我们开始学习第一自然段,大家先齐读第一自然段。(生读)

  师:读得真不错。你们谁来告诉我,小蝌蚪是怎么样的?你来说,我来画好吗?

  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是这样吗?

  生:不对,尾巴太短了。

  师:噢,那就这样吧,可以了吗?

  生:可以了。

  师:奇怪了,书上为什么不说“长尾巴”,而要多加一个“长”字,变成“长长的尾巴”?生:因为长长的尾巴比长尾巴感觉还要长一点,更加生动一些。

  师:对,这样写会使原来的句子显得更加生动,那你们能举一反三吗?

  师:大脑袋

  生:大大的脑袋

  师:宽嘴巴

  生:宽宽的嘴巴

  师:黑身子

  生:黑黑的身子

  师: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怎么样是“甩着”,你们来做做看。【让学生做手势】 生:做动作

  师:你们看这个生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甩)

  你们做的动作和字很像的,瞧,这竖弯钩多像一条尾巴!我 们的中国字多有趣。写一遍好吗?

  生:写甩

  师:恩!你们学得可真好!你们看,【多媒体】池塘里有多少蝌蚪?

  生:一只

  师:现在呢?

  生:十二只!

  对,这里有好多好多小蝌蚪,数也数不清,我们可以用个什么词呢?

  生:一群!

  真能干!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大家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下课。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与第一自然段,并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小蝌蚪。我们知道,我们都有自己的妈妈,小蝌蚪也不例外,可是,我们这篇课文里的小蝌蚪找不到他们的妈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小朋友们,结合你们昨天学到的知识,可以告诉我我们的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吗?

  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它的妈妈是谁吗?

  生:青蛙。

  师:对,看来你们的课外知识积累的很好,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小蝌蚪与青蛙,青蛙长着大大的脑袋吗?

  生:没有。

  师:青蛙长着黑灰色的身子吗?

  生:没有。

  师:青蛙甩着长长的尾巴吗?

  生:没有。

  师:他们俩长得可真不像,难怪小蝌蚪不认识他的妈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看看小蝌蚪是怎么找到他的妈妈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让我们大声的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生读)

  同学们,你们读了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们看,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哇游,过了几天,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

  (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对,长出了两条后腿

  【多媒体出示】

  1.那同学们你们仔细看看第二自然段,想想,小蝌蚪找谁打听妈妈了?

  (生:鲤鱼妈妈)

  2.对,小蝌蚪游呀游呀,它们遇见了鲤鱼妈妈。它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

  (生:想起自己的妈妈。)

  3.对,他们想到自己的妈妈,小朋友们,你们能体会这时小蝌蚪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吗? (生:思念、难过)

  4.那,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那种思念难过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5.说的真好,那你们结合小蝌蚪现在的心情,我们再来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

  6.现在我来当鲤鱼妈妈,再请两个小朋友做小蝌蚪,你们来向我打听你们的妈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表演的时注意小蝌蚪在看见鲤鱼妈妈时用了个什么动词?(迎)

  7.同学们觉得他们表演得好吗?

  (同学们,你们刚刚看了两位同学的表演,再看看我们课文的插图,你觉得“迎”是什么意思?

  (引出“迎”的意思:面对面的走到一起)

  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一段读一遍。

  (生齐读)

  同学们,我们从鲤鱼阿姨那里知道了青蛙长什么样

  (生:四条腿,宽嘴巴)【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哦,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知道了它妈妈原来有四条腿,宽嘴巴,于是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

  (生: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哦,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多媒体出示】

  (2)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游哇游,他们遇见了谁呀? (生:乌龟)

  (3)这时小蝌蚪与乌龟发生了什么事啊?用课本上的语言告诉我。

  (生: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

  (4)指导朗读。

  (5)这一段了的“追”是什么意思啊?同学们结合我们课文里的插图理解。“追”和“迎”有什么区别?

  (6)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

  (7)那乌龟是他们的妈妈吗?为什么呢?

  (8)师总结:小蝌蚪的妈妈是四条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所以乌龟并不是小蝌蚪的妈妈。

  (9)那乌龟说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10)那同学们再把这两段齐读一遍。

  2、学习第三部分。

  (1)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本篇课文的第三部分,他们对应的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啊?

  (2) 那同学们大声的自由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它游哇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多媒体出示】

  (3)小蝌蚪遇见了一只大青蛙,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生:因为它有四条腿,宽嘴巴,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4)同学们,你们想想,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5)你们说得都很好,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青蛙的话。谁来试一试?

  (生:分角色朗读。)

  同学们你们看课文,你们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告诉我青蛙的样子吗?

  (生: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板书】

  (6)这个句子可真美啊!如果我们换一个说法: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

  (生: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7)这些是写青蛙身上颜色的词,你们再看,写青蛙的动作也是很有讲究的,同学们找找用了哪些词?

  (生:蹲披露鼓)

  【板书:蹲披露鼓 】

  (8)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但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生:意思就不一样了)

  对,意思就和之前的句子不一样了。我们课文可把青蛙写得真美真可爱啊,你们喜欢这样的青蛙吗?

  (生:喜欢)

  (9)那你们带着对青蛙喜欢的心情再齐读这一段话。(指导朗读)

  (10)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 它发生了什怎么的变化呢?

  【多媒体】

  (11)你们可以把小蝌蚪尾巴不见了的这一段读一遍吗?

  (12)已经是什么意思?自己结合课文想一想。

  (13)小蝌蚪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三、收尾,总结

  1.同学们我们这篇课文可算是学完了。你们再一起朗读一下全文。

  2.同学们看看我们黑板上描写青蛙的语句,把我们的青蛙写得可真美!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多媒体】

  3.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又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及重要情节。

  2.能用生动及较完整的语言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喜欢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并在故事中感受到人情美。

  活动重难点:

  1.了解故事中的角色与重要情节。

  2.能用生动及较完整的的语言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活动准备:

  课件,青蛙生长过程图片。

  配套课件

  大班语言课件《小蝌蚪找妈妈》PPT课件

  下载地址

  xxx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幼儿猜一猜)

  谜底:蝌蚪

  二、基本部分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教师讲述故事,

  2、观看课件,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幼儿:故事中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小蝌蚪们都把谁当做自己的妈妈了?

  3、引导幼儿分部分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观看1: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妈妈了?你们认为它能不能找到妈妈?

  观看2:遇到鸭妈妈时小蝌蚪说了什么?鸭妈妈怎样回答了小蝌蚪?

  观看3:遇到鱼妈妈时小蝌蚪是怎么叫她的?鱼妈妈怎样回答?

  观看4:遇到乌龟妈妈后小蝌蚪说了什么?乌龟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

  观看5:遇到鹅妈妈时他们说了什么?鹅妈妈是怎样回答的?

  观看6:他们遇到了谁?青蛙妈妈见到小蝌蚪们后,她是怎么说的?它们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小朋友们最喜欢哪一段故事?为什么?(鼓励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2、出示青蛙生长过程PPT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小结:小蝌蚪过几天会先长出两条后腿,接着又长出两条前腿,等四条腿长齐了,褪掉尾巴,换上绿衣裳,就变成了一只只小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

  活动目标:

  1、再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的发展表现有情节的画面。

  2、学习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大胆添画与情节有关的事物。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看过连环画故事书,了解什么是连环画。

  2、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对股市情节比较熟悉。

  3、故事磁带和动画片,图画书《小蝌蚪找妈妈》。

  4、图片:鸭、鱼、龟、鹅、青蛙。彩色笔、纸、订书机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动画片并讨论。

  教师: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蝌蚪找妈妈时先遇到了谁?后遇到谁?是在什么地方遇到的?这些地方有哪些景物?最后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2、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呢?小组合作时怎样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每幅图上可以画些什么?怎么画?除了动物,还能画什么?

  教师出示一本图画书u,提醒幼儿制作完整的连环画。

  3、播放故事,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4、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教师评价。

  教师:你们小组是怎么合作制作连环画的?哪一组的连环画画得最好?为什么?你们是怎么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的?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达标测试中,我共安排了abe三组练习,让学生任选一题完成,结果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会直接的从第二题开始解答,导致教学有些被动。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

  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使学生得到发展,使语言更具人性美,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展示编制得十分细致的教案,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演示教案的过程,就难以上出鲜活的好课,就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感受时,要能根据学情的变化灵活组织教学,通过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通过对小珊迪弟兄生活的深切感悟,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激发起他们培养诚实、善良品质的自觉性。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

  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

  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

  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让学生思考到底谁说得对?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意见出现分歧,开始争论,自发的形成一种研讨学习的氛围。最后的出结论: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并且能够简要地说出原因。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以“除了洋娃娃,除了棒棒糖,金吉娅还给予小女孩,给予哥哥姐姐,给予我们什么?”为重点,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

  活动目标:

  1、 教幼儿练习向指定的方向跑,并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 培养幼儿观察力,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努力与同伴间保持距离。

  3、 激发幼儿热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告诉幼儿今天学做小蝌蚪,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戴上头饰,教师也戴上小蝌蚪的头饰)

  2、 启发幼儿一起学习小蝌蚪游。

  3、 告诉幼儿带他们到有趣的地方玩,幼儿随音乐学做小蝌蚪游,做不同的游水动作。

  二、基本部分

  1、 请幼儿围坐在草地上,提问:知不知道妈妈是谁?想不想找妈妈?想一想妈妈在什么地方?

  2、 教师示范怎样找,对幼儿说明向指定方向怎样跑。

  3、 提问:我是怎样找妈妈的?

  4、 幼儿分组练习。

  5、 集体练习向指定方向跑,到处找妈妈。

  6、 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利用幼儿园的大型设备和设施,从场地的不同地方找寻妈妈3-4次,增加运动量。

  7、 最后老师换头饰变成小青蛙,告诉小蝌蚪:"妈妈在这儿。"

  三、结束部分

  1、 和幼儿交流心情,与幼儿亲一亲,抱一抱。

  2、 让幼儿找同伴乐一乐。

  3、 带小蝌蚪随音乐回家。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7

  设计意图: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深受幼儿喜爱的故事,我根据本班幼儿爱听故事爱玩游戏以及绘画经验少的特点,将语言,科学与艺术领域的美术活动相融合,结合游戏的`形式,设计了这一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青蛙妈妈的孩子是小蝌蚪。

  2、学习用团点、勾线的方法画出小蝌蚪的形状。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挂图。

  2、作业纸,棉签、颜料。

  3、青蛙、蝌蚪、金鱼、大白鹅、乌龟、鸭子等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出示《小蝌蚪找妈妈》挂图,引导幼儿欣赏,观察小蝌蚪的形状、特点及颜色。

  3、教师示范,演示小蝌蚪的绘画方法。

  4、为幼儿提供画有青蛙的作业纸,引导幼儿团点、勾线的方法为青蛙妈妈画出不同游泳的小蝌蚪。

  5、欣赏、展示幼儿作品。

  拓展活动:

  教师带幼儿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8

  一、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复习生字词(开火车、齐读)。

  1、同学们,上一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

  2、(出示卡片)

  3、下面,开起火车声音响亮地跟它们打招呼吧。(开火车读)

  4、大家一起来吧!(齐读)

  三、复习第一自然段。

  1、小蝌蚪的本事可大了,妈妈一生下它们,它们就离开妈妈自己独立生活,长大。

  2、谁能告诉大家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3、师贴图1。

  四、整体感知2-6自然段。

  1、过渡:多可爱的小蝌蚪啊!它和你们一样,看见别人有妈妈,也想找到自己的妈妈。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的妈妈到底长什么样呢?(出示小黑板:表格)请同学们轻轻地捧起书,自己认真地把课文的第2-6自然段读一读。

  五、扶学第二自然段。

  1、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大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啊游,它的身体首先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说,师贴字:长出两条后腿、播课件插图、贴图2。)

  2、当它们快乐地游玩时,看见(播放课件:第二幅图)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它们会想些什么?

  3、小蝌蚪很想找到自己的妈妈,就向鲤鱼阿姨打听。小蝌蚪是怎么问的?(课件出示:第二句话,“迎上去”用红色)

  A看图理解“迎上去”:请看图,这里为什么用迎上去?(小蝌蚪们心情急切,它们与鲤鱼妈妈是面对面的。)

  4、小鲤鱼都有自己的妈妈,同学们的妈妈也都在后面听课了,小蝌蚪多么想念自己的妈妈呀!现在你们就是那些非常想念妈妈的小蝌蚪,老师就是鲤鱼阿姨,该怎么问呢?谁能迎上来问一问?(大家读叙事的部分,***同学来读问话。)

  5、生评。

  6、现在,(师指着某一组)你们这一组小朋友就是那群小蝌蚪,一起来问鲤鱼阿姨吧。

  7、师读鲤鱼妈妈的话。

  8、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师贴字:四条腿,宽嘴巴)

  9、多好的鲤鱼妈妈呀!它不但告诉小蝌蚪妈妈长得什么样,而且热情地告诉它们到那边去找吧。那么,我们该怎样读?谁来当鲤鱼妈妈?

  10、学生评议。

  11、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小蝌蚪——(师指小黑板,生说:长出了两条后腿),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六、半扶半放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那,我们就到那边去找吧。

  2、出示课件:第三幅图下面,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一个人叙事,两个人读小蝌蚪,一人读乌龟的话。

  读完后小组讨论表格上的问题(小黑板),等会儿向老师汇报。

  3、汇报:小蝌蚪的身体有了什么变化?(贴字:长出两条前腿);(贴图3)。

  4、汇报:小蝌蚪从乌龟妈妈口中知道了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贴字: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5、小蝌蚪为什么把乌龟认做妈妈?(因为乌龟有四条腿。)

  6、出示课件:第二句话。

  7、小蝌蚪以为乌龟就是自己的妈妈,以为自己找到了妈妈,连忙——追上去。

  这里为什么用追上去,不用迎上去?(更着急,方位是在乌龟的后面。)

  8、小蝌蚪以为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就赶紧追上去,高兴地、叫着——(生:妈妈,妈妈!)

  9、小组分角色朗读。(1、2读叙事部分;3、4当小蝌蚪,***读乌龟妈妈说的话。)

  七、放着学第四、五自然段。

  1、下面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的回答(贴字:尾巴变短了;贴图4。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请看图(出示课件:第四、五幅图),小蝌蚪们终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妈妈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4、小青蛙是怎么跳到荷叶上的?(知道动作蹬、跳、蹦)

  5、请一个女同学来当青蛙妈妈,两个学生表演青蛙跳到荷叶上的动作。

  6、学生评议。(青蛙妈妈高兴的语气、小青蛙的动作)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过渡:小蝌蚪长成小青蛙了,它们跟着妈妈干什么呢?

  2、齐读第六自然段。

  3、贴图5没有尾巴的小青蛙:小蝌蚪是怎么长成小青蛙的?(课件展示填空: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又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不知什么时候,尾巴不见了,长成了青蛙。)

  4、(课件出示:最后一幅图):小蝌蚪长成青蛙后,天天跟着吗妈妈去——捉害虫。

  你们看,青蛙妈妈捉到一只好大的害虫,一只小青蛙也跳出来,伸出舌头学捉害虫,它们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要——(保护它)。

  5、齐读课文。

  九、拓展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哥哥姐姐们有关青蛙捉害虫的资料,比如:青蛙都吃什么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能捕捉多少害虫呢?

  十、写字

  1、出示生字拼读。

  2、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3、谁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字在田字格里该怎样写?

  4、师范写,生书空。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9

  活动目标:

  1、请幼儿把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画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幼儿注意画面安排,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对故事内容要很熟悉,语言要生动、形象,特别是讲到动物的形状、色彩、动态时,更要仔细具体)

  2、每个一盒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和一张纸。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要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图画,怎样画呢?不是看着老师的画再画,而是听了老师讲的故事以后再画。小朋友,你们会画吗?认真听老师讲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会画。现在听老师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池塘边,长着许多水草,在草丛里,青蛙妈妈生了许多小宝宝。小宝宝长大了,变成了大脑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许多小蝌蚪你追我赶地游呀游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妈妈呢?妈妈不见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妈妈,游到西,游到东,游到荷花旁边,看见一条金鱼,眼睛圆又大,忙叫:“妈妈!妈妈!”金鱼说:“你们认错了,我是金鱼,白肚皮的才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问问这个,这个说“不是”,问问那个,那个也说“不是”。“呱呱呱”,青蛙妈妈游过来了,说:“孩子,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样子怎么跟我们一点儿也不像呢?青蛙妈妈说:“好孩子,你们还小呢,等你们长大了,就像妈妈了。”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

  小朋友,故事讲完了,请小朋友把故事里的事画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吗?不要忘记故事里讲到的地方,是哪里?(在池塘里)那里有什么呀?(有水草、荷叶、荷花,还有各种小鱼……)更不要忘记小蝌蚪是去干什么呀?(找妈妈)……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安排好画面,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讲评:结束后,将幼儿的图画张贴起来,让幼儿观看和相互学习。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

  “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1)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2)指导朗读不同的语气:小蝌蚪的焦急和欣喜鲤鱼妈妈的温和乌龟的慢吞吞青蛙的慈祥和疼爱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2、青蛙的本领可大啦!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它。

  3、青蛙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有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3、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4、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5、填空后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读最后一段。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1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教学准备

  1.挂图

  2.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揭示课题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它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它在哪?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好吗?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从图入手指导总观全图

  问:小蝌蚪长什么样?我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三、读全文,理解一、二自然段

  (1)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

  ①问:哪一自然段写小蝌蚪的样子?

  ②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问: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尾巴。)

  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问: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三句话)说说每句话什么意思?重点指导三个问题,要求先谈问题a.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看图观察小蝌蚪长后腿的位置?b.它见到了什么,问了什么话?(见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c.它是怎样得到回答的?(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师小结:学习这段我们分三步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每句话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

  四、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布置作业: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节

  一、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三个学生分别读三、四、五自然段

  (1)问:三、四、五自然段哪两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叙述方法基本相同?(三、四自然段)

  (2)师扶着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导学生分步骤学习。

  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④再读全段。

  (3)放手让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把第二个问题改为②它们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③小蝌蚪和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问:小蝌蚪在看见鲤鱼、乌龟、青蛙妈妈时怎么做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它们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迎上去:有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发现自己。这与我们问路一样。追上去:小蝌蚪和乌龟前进方向相同,表现它们找妈妈的心情。这也是急中出错的原因。游过去:真实地表达出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因为这次肯定不会错了,于是就高高兴兴地游过去。

  三、讲读第五自然段

  问:第五自然段有几句话?

  1

  第一句话什么意思?出示幻灯,显示小蝌蚪整个的变化过程。

  2

  第二句什么意思?从青蛙天天捉害虫你想到了什么?

  四、小结:同学们看图,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随着不断了解妈妈的特征,自己的身体也在变化,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它多高兴呀!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2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在生字表中标出字的偏旁部首

  二、出示生

  1.易写错的字:群(第二笔要出头)宽(注意不要加点)甩(第五笔是)裳(下部是衣,不要少写亠)鼓(右边是支,不是攵)龟(下边不出头)

  2.正音:捕(bu)裳(shang)

  3.组词

  脑(大脑)甩(甩开)捕(捕鱼)龟(乌龟)

  恼(恼怒)用(使用)扑(扑来)鱼(金鱼)

  4.笔画笔顺提示:脑:第八笔是。迎:第二笔是

  三、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较浅。

  甩:挥动,课文中是摆动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

  捕食:捉取食物。

  鼓: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写词

  3.课后练习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2

  设计意图:

  春天里,活动室的自然角出现了有代表性的动物——小蝌蚪。从此,孩子们总是爬在哪儿久久地观察起了大头细尾的小蝌蚪,谈论的话题里也总是离不开小蝌蚪:小蝌蚪什么时候长腿呢?它的妈妈是青蛙吗?为什么和它的妈妈长的不象呢?……这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灵活地设计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在活动中,主要通过让幼儿观察、讨论、讲述和操作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了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关心小动物生长的情感。

  活动名称: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若干盆

  2、挂图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挂图二:小蝌蚪生长变化的四个过程;

  4、集体排序图四张;

  5、幼儿操作小卡片每人一套;

  6、青蛙头饰一个;

  7、音乐:《悄悄话》。

  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

  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并请幼儿粘贴,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近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粘贴:请四名幼儿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小卡片按顺序粘贴到不同的四副图片中,全班幼儿集体观察并验证。

  3、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

  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四、小组活动:请幼儿动手操作,给四张小卡片来排队。老师要巡回指导,当幼儿操作结束后,请幼儿之间互相讲述。

  五、带领幼儿玩游戏,加深对活动内容的理解。(伴随音乐《悄悄话》)。请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六、活动结束,幼儿自由分组活动。

  第一组:讲关于小蝌蚪的故事;

  第二组:给小

  蝌蚪的变化过程小卡片来排队;

  第三组:画蝌蚪;

  第四组:观察小蝌蚪。

  附件(儿歌):

  小蝌蚪找妈妈

  1、一个卵子圆又圆,

  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

  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

  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

  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戴青蛙头饰扮演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3

  【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户外运动,在孩子熟知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后,结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了户外活动游戏创编,意在培养孩子在活动中的合作意识,锻炼孩子的合作能力,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的】

  1、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以及身体的灵活性。

  2、培养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让孩子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青蛙头饰 呼啦圈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随《健康歌》音乐做热身运动。

  2、教师谈话:小朋友喜欢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做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好不好?

  3、活动开始:把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每组选出一位幼儿当青蛙妈妈,其余幼儿为小蝌蚪。

  在场地上画一个大圆圈做池塘,大圈里面分别画若干个小圆圈(呼啦圈)做青蛙的家。青蛙妈妈和小蝌蚪在池塘里边游边念儿歌:“小小蝌蚪游呀游,圆圆的脑袋黑黝黝,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转呀转呀转转转,东边游来西边游,闭上眼睛想一想,妈妈妈妈在哪头?”当念到“妈妈妈妈在哪头”时,蝌蚪蹲下用手蒙住眼睛。青蛙妈妈任意选择一个小圈站好,表示先回家了。当老师说:找妈妈去吧。小蝌蚪睁开眼睛,跑向自己的妈妈身边,说:“妈妈找到了。”游戏重新开始。请先找到妈妈的幼儿扮青蛙妈妈。

  4、活动中提醒幼儿,转圈时不要相互碰撞其他小朋友,不要出圈。

  青蛙妈妈的动作可以游(慢跑),也可以跳。

  放松整理:幼儿做弯腰,伸手放松运动。

  【活动延伸】:回家结合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爸爸妈妈小伙伴做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在孩子熟知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进行了有关户外活动的尝试性训练,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了游戏的快乐,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一次不错的户外活动训练。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4

  活动目标:

  1、在《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团、搓、捏、粘等泥工技能塑出故事中的动物。

  2、萌发泥塑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物质准备:

  泥工板、橡皮泥、抹布、牙签、彩纸、青蛙、乌龟、小鱼玩具头饰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故事《小蝌蚪找妈妈》(通过复习故事,进一步帮助幼儿感知蝌蚪、青蛙、乌龟、鱼的外型特征)

  教师围绕故事内容进行提问,

  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谁?接着遇到了谁?

  大鱼长什么样?乌龟呢?大白鹅呢?

  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

  总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鸭妈妈、接着又遇到大鱼、乌龟和大白鹅,最后才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联想创作(尝试运用团、搓、捏、粘等泥工技巧塑出故事中的动物)

  过渡语:今天,小蝌蚪想请小朋友们帮他们把找妈妈中遇到的所有动物用橡皮泥请他们出来,你们愿意帮帮小蝌蚪吗?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泥塑的方法?

  总结:你们说得对,以前我们用搓、团、压等方法做过很多不同的点心饼干等,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些方法来做你喜欢的小蝌蚪等动物,等会看谁塑得多、塑得好。

  2、幼儿提出自己觉得有困难的塑造步骤,请集体一起帮助解决。

  3、选择小蝌蚪找妈妈中自己喜欢的某一动物场景,自由塑造。

  4、老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

  指导幼儿运用团、搓、捏、粘等泥工技能塑出故事中的动物。

  提醒幼儿可以运用牙签将头与身体两部分连接起来。

  三、展现交流(萌发泥塑的兴趣,发展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

  1、启发幼儿讲述自己制作的方法,鼓励幼儿的创新精神。

  2、共同布置一个展现区:小蝌蚪找妈妈。

  3、说说:你觉得谁做的泥塑好,为什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小蝌蚪找妈妈》,理解并记住歌词内容。

  2、体验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活动重点: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小蝌蚪的图片

  2、歌曲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老师这儿有个谜语,猜猜是什么小动物?“圆圆脑袋黑油油,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2、师:对了,是小蝌蚪。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长什么样呢?(展示真实小蝌蚪的图片)幼儿讲述的过程中老师丰富歌词。

  二、熟悉歌词引出图谱。

  1、师:小蝌蚪的头是怎么样的啊?

  对了,圆圆的`脑袋,是什么颜色的?

  圆圆脑袋,黑油油(师出示图谱,幼儿集体念一次)

  2、师:小蝌蚪还有什么啊?

  对了,小蝌蚪还有细细的尾巴,它的小尾巴啊在小河里扭呀扭。

  细细尾巴,扭呀扭

  3、师:小蝌蚪在小河里面干什么呢?

  它在小河里面转圈游,转呀转,游啊游。

  4、师:小小蝌蚪,游游游,他在干嘛啊?

  小小蝌蚪,游游游,它是在找妈妈,它说妈妈妈妈,在哪头?小朋友一起说。

  5、师:我们一起看着图谱念一遍歌词

  《小蝌蚪找妈妈》

  小小蝌蚪,游游游,圆圆脑袋,黑油油,

  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

  转呀转,游呀游,

  小小蝌蚪,游游游,妈妈妈妈,在哪头?

  三、学唱歌曲。

  1、师:老师把“小蝌蚪找妈妈”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清唱一遍。你听到了什么?咂咂咂这个词要学一学

  3、老师弹奏并演唱第二遍,可以边听着音乐边打节拍。(边拍手)

  4、第三遍继续熟悉歌词与乐曲。老师领唱:我们一边看图谱,一边唱,会唱的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唱。

  5、幼儿演唱2-3遍,鼓励幼儿唱的时候创编一下动作。

  四、创编动作。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在小椅子跳得真漂亮,我们在中间来跳一跳。

  起立,站到当中,我们边听音乐,自己边想动作,一起来当当小蝌蚪。

  2、师:我看到···做的很好看,请她来跳一跳。然后,大家一起来学一学。(请个两三个小朋友)

  3、师:我们再来听音乐边唱边跳一跳?

  4、游戏:小蝌蚪在水里干什么呀?它要找谁呀?(妈妈)我们来做小蝌蚪一起来在水里游一游,去找一找妈妈在那里,找到妈妈要说什么?(妈妈找到了)!(幼儿和老师一起做小蝌蚪,另外一位老师扮青蛙妈妈)游戏二次。小结:今天我们玩了一个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棒,表扬一下自己吧。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9-14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08-25

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04-02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教案01-05

小蝌蚪找妈妈美术教案10-09

《小蝌蚪找妈妈》音乐教案02-14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教案03-1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02-02

小蝌蚪找妈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