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教案

时间:2023-01-11 18:01:34 教案 我要投稿

《丰碑》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丰碑》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丰碑》教案

《丰碑》教案1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先写将军对红军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索,为下文所发生的事情作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上时的激怒和对军需处长的责备;然后写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课文叙述的顺序;二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从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是在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难点是理解丰碑的含义。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开始,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够说出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围绕思考·练习3,让学生重点反复朗读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文字,讨论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文字集中体现在第7自然段。重点要让学生领会从军需处长那种坦然自若的神态中所表现出的坚韧刚强,把生命的希望留给战士把死亡留给自己,面对困难和死亡处之泰然的忘我精神。

  描写将军神态的文字,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准确地找出来。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将军神态的变化以及这些神态变化所体现的不同思想感情。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脸色严峻,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肉抖动着。这些神态描写表现了将军两种不同的情感。有对军需处长工作的不满和责备,有对红军战士深深的爱。当得知这位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些神态、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将军内心的巨大震动。又体现了将军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一是因错怪军需处长而感到深深愧疚,二是对军需处长崇高的敬意。将军的不同神态及所表现的感情变化,要让学生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仔细揣摩体会。教师加强启发引导,不要一股脑和盘托出,要提倡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

  3.作者为了表现军需处长克己奉公的高贵品质,采用了欲扬先抑和侧面的表现手法。将军开始责备军需处长为什么不给冻僵的战士发棉衣,我们似乎觉得军需处长没有很好尽职尽责。及至读到下文,原来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我们不能不为军需处长的忘我精神所感动。课文的主人公虽然是军需处长,但文中对军需处长的直接描写,落墨不多,然而,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却在有关环境和将军的.描写中突现出来。这样写,恐怕会比更多地直接描写军需处长产生更加感人的力量和留给人们更多的回味余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感悟这些表现手法。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理解这样写法的好处:假如警卫员一开始就告诉将军说,军需处长被冻死了。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在学生回答是军需处长后,再问既是主人公,作者只用了几句话写他,你是怎样体会到军需处长是文章的主人公的?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第7自然段,要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之情,读出一种庄严、悲痛的情调。语速较慢,句调平直。朗读第812自然段,要注意把描写将军不同神态的词句读得重一些,要从不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出将军感情的变化。第810自然段要读出一种激怒感,将军的几句话,要表现出斥责、威严的口吻。读第12自然段要体会将军得知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那种震惊、内疚、敬仰的复杂心情,语速缓慢,读得深沉、庄重。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面词语。

  冰坨:坨,是成块成堆的东西。冰坨就是冰堆。文中是说整个云中山冰封雪冻,看去简直是一座冰山,极言气候严寒,行军艰难。

  严峻:意思是严厉、严格。经常和考验形势态度神色等词搭配。比如文中严峻一词出现了两次:一是与考验搭配,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里严峻含严格意,严峻考验指重大的、不寻常的考验,这种考验应该说是很严格的。一是与脸色搭配将军脸色顿时严峻起来。这里严峻指将军神情很严肃。

  丰碑:本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碑,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的石头。课文中的丰碑是指冻僵了的军需处长。文中写道: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军需处长是负责军队所需给养的,但他自己却穿着单薄的破旧衣服,以至冻死在雪地里。军需处长的形象是我军战士无私忘我精神的活的体现,从军需处长的形象中我们体会到了红军战士为革命事业建立了怎样的丰功伟绩。所以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晶莹:光亮而透明。文中写到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晶莹在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是说雪冻结后,本身光亮而透明。另一方面,它又喻指军需处长的形象光彩照人,闪闪生辉。

  6.课外开展为丰碑写碑文的活动,各人按自己想法写好后,在班上朗读、交流。这一选做题不做统一要求。

《丰碑》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习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并按要求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安排材料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丰碑”的深刻含义。知道“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从审题入手先说说“碑”有几种?为什么要建碑?“丰碑”的“丰”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么这座丰碑是谁呢?是用什么雕刻的呢?我们就来看课文。

  二、读课文,学字、词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2.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自学要求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字义。

  (2)读通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

  如“劣”(li8)不读(lü8)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碑”的笔顺,与“脾”“卑”“啤”区分;“倚”与“椅”区分;“豹”的偏旁不是“”;“润”不要多写一点;“覆”下半部的“復”注意是“一横”。

  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

  4.读课后“读读写写”中词语。不理解的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思考题。

  (课文记叙了红军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冻死了的感人故事。)(分3段)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质疑,做好记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问: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军需处长是管理负责分发棉衣的处长,却因为没有棉衣被冻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二、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老师板书:环境恶劣残酷;军需处长被冻死;晶莹的`丰碑。)

  三、读讲第一段

  1.自己朗读课文第一段。从哪儿看出环境恶劣残酷?读后在书上划出词、句。

  2.谈理解,大家讨论。

  3.这里对于环境天气的描写用的笔墨比一般的课文要多,这是为什么?(衬托红军战士的坚强。)

  四、读讲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大家思考:知道有人冻死,到看到冻死的人再到知道冻死的人是军需处长后,将军的神色有什么变化?划出其神态描写的词句和动作描写的词句。

  2.朗读所划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样的神态和动作说明什么?(说明将军很关心战士们,体现了将军对战士的爱。这一点在第二段中已有所体现。)(体现了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高敬意。)(投影打出)“将军愣住了……军礼”分析此句。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体会将军感情的变化。

  五、朗读第十二自然段,背诵一遍

  1.问:为什么这样一个军需处长会使将军和战士们对他产生如此崇高的敬意呢?

  (因为他身为军需处长,军队里有很多的棉衣,却没给自己留一件,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在冰天雪地里冻死。这种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实在是感人,可歌可泣。)

  2.看插图。(或打出投影图片)

  那么这是怎样一个军需处长呢?我们来看。谁来把这幅图描述一下儿。

  3.我们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齐读第七节,划出书上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结合插图,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军需处长神态十分镇定自若,说明他心里十分坦然。因为他在这种恶劣残酷的环境里,没让一个战士冻死,而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说说中心是什么?(赞扬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指名朗读,大家看插图,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大家齐声朗读,并背诵这一节。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熟第7节和第12节。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背诵第七自然段,引入本课时。

  齐声背诵第7自然段,投影打出插图。

  背完问:军需处长为什么能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呢?(他忠于革命。)

  二、学习最后两自然段,思考

  1.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晶莹”什么意思?

  (因为他有纯洁的心灵,崇高的品质。)

  2.分析句子。(投影打出)讨论后进行朗读训练。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还会属于谁呢?”

  (问:“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大家讨论回答。(那声音是指在军需处长精神鼓舞下,战士们充满胜利信心的坚定的脚步声。)(因为①在红军队伍中有很多像军需处长一样的干部和战士。②军需处长的精神鼓舞着大家,激励着战士们,使大家精神振奋,对胜利充满信心,有高度的凝聚力。因此一定会胜利。)

  3.课文中两次出现“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各自包含什么意思?

  (第一次感到很突然,不知说什么好,想着看情况再说。第二次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所感动,说不出话来。)

  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练习背诵(第二段是重点,详写;侧面烘托前后照应)

  四、指导造句板书设计

《丰碑》教案3

  一、平江区校长示范课

  1、 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十册

  2、 授课时间: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3、 授课地点:平江实验学校电教室

  二、教学要求:

  1、 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 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 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2、 小卡片,字幅。

  五、教学过程:

  (一)

  1、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丰碑。《丰碑》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2、 课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军需处长的: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 大家轻轻读这句话,想一想,提出一个问题。

  4、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

  (二)

  1、 打开课本,我们先看课文开头。

  2、 同学们注意,开头一段话中除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之外,突出交代了什么情况,用了哪些词语?

  (三)课文开头具体描写了天气恶劣的情况,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因此在读书的`时候,描写天气恶劣的词语要注意。

  1、 行军途中,红军不光遇到了恶劣的天气,还会遇到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看下一段课文是怎样写的?

  2、 这段话中连用了哪一个词语把它圈出来。

  3、 “可能”一词连用了四次说明了什么?

  4、 面临重重困难,作为部队的首长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能不能”一词表达了什么?

  (四)

  1、 接着下文写队伍中发生的一件事,请一个同学当警卫员和吕老师一起读下面的几句话。

  2、 分角色读。

  3、 “将军愣了一下”,“愣”是什么意思?

  4、 注意这里是将军神态第一次变化。

  5、 当将军快步走到前面,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情景。(插图)

  6、 说说你从画中看到的情景。

  7、 看课文中怎样具体描写这幅动人情景的。

  8、 在这段话中,划出令人感动的词语。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9、 这段话将一位老战士的形象写得十分具体、感人,怎么读好这段话呢?

  (1) 教师范读

  (2) 指名朗读

  (3) 配音朗读

  (4)指名背诵

  (五)

  1、 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被冻死的一幕动人情景后,神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看课文中怎样写的,读一读,划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

  2、对将军不同神态的描写文中国共产党有几处,你是怎样理解这些神态描写的?

  3、 最后将军庄重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表达了他什么感情?

  4、 将军被军需处长一种什么精神感动了?

  5、 课文描写将军神态、语言、动作的几段话,写得十分具体,生动,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感情。

  (六)

  1、“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读到这里,我们想一想,前面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七)

  1、 朗读最后一段话:

  2、 这段话共三句,哪一句用了反问句式?怎么读?

  3、 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

  4、 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赞扬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精神,为了表达这一中心思想,课文详细描写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形象,还通过将军神态变化的具体描写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心情。

  (一) 再读读全文,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

  (二) 作业:

  1、 造句:

  湿润——

  晶莹——

  2、 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 概括中心思想。

  4、 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板书:

  22 丰碑

  军需处长

  ↑

  毫不利已

  ↑

  专人利人

《丰碑》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重视情感体验。

  2、运用合作讨论式教学解决学生理解难点。

  3、重视朗读体验,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感染。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感受

  1、自己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谁愿意自告奋勇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就说什么?可一句话,也可以几句话。

  二、再读质疑

  1、拿起笔来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理解或有问题的地万,请在书上做上记号。

  ①人被冻死是很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死的时候这样镇定、安详?

  ②课文中两次写到将军"愣",分别是什么意思?

  ③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丰碑"?

  ④将军为什么庄严地向这位军需处长敬礼?

  ⑤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2、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

  三、合作讨论问题

  1、方法:自由组合,几人一组讨论刚才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1一2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重点学习讨论

  ㈠人冻死时是十分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被冻死时那样"镇定、安详"?

  1、出示第7小节,指名朗读。

  2、讨论:为什么他死得这样安详、镇定呢?

  3、想象一下他牺牲前的所做、所想(为什么坐下来,为什么吸烟,为什么左手向前伸?)

  4、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重点朗读9一13小节。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2、自告奋勇展示。

  3、教师点拨、指导。

  三、升华情感

  1、为什么被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

  2、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板书设计:

  丰碑一尊塑像——→一座丰碑

《丰碑》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抓文章主人公与课题的关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聚焦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在对比中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深入理解“丰碑”的含义。

  3、抓住描写将军神态、动作的语句,了解侧面描写的方法,并体会其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聚焦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在对比中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深入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丰碑”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读题——

  2、理解“丰碑”意思

  “碑”:看字形,和什么有关?(石头)所以碑的意思是?(石碑)

  “丰”:高大

  理解“丰碑”:高大的石碑

  3、再读:读出高大的气势

  二、初读,了解主要内容

  1、文中的“丰碑”指什么?文中哪句话告诉你的?请用“~~~~”划出来。

  2、PPT出示: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丰碑?

  4、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一座晶莹的丰碑呢?快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话说一说。

  5、学生交流

  6、小结方法:有时候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抓住文章的主人公与课题的关系来进行概括。

  三、解读“军需处长”,了解“正面描写”,进一步理解“丰碑”

  1、文章的主人公是军需处长,哪个自然段对他进行了详细地描写?(第7段)这军需处长怎么了?(冻僵了)

  2、为什么会冻僵?这件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中?快速浏览,找出相关的语句。

  预设一:环境恶劣

  1、(学生找到第一段)PPT出示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2、当时的环境怎么样?板:环境恶劣。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3、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当时这恶劣的环境吗?(指名2生读)

  4、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战士们可能?可能?他们前行的道路变得?

  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读出这样的情景吧!

  预设二:衣服单薄

  1、军需处长被冻死仅仅是因为环境恶劣吗?

  2、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个“贴”字呢?(衣服少、被雨雪打湿了,更冷)

  3、你能用朗读读出军需处长衣服单薄吗?一路上冰天雪地,狂风呼啸,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我们正常人穿这么少,会觉得怎样?而军需处长呢?板书:镇定安详

  4、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军需处长?板书:舍己为人(先人后己)

  5、学到这,你对课题中“丰碑”的含义有新的理解吗?文中的“丰碑”仅仅指军需处长的身体吗?(精神,舍己为人的'精神)

  6、让我们一起朗读这段话,感受军需处长的精神。

  四、解读“将军”,了解侧面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1、文中除了写军需处长,还写了谁?快速默读,用“——”划出描写将军的语句。

  2、PPT出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的句子。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3、老师也找到了描写将军的一部分语句,这些都是描写将军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在阅读文章时,我们往往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来体会他们的内心。同学们读读这些语句,这个过程中,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交流:惊讶、愤怒、感动、敬佩。

  5、PPT出示:将军的情感由惊讶、愤怒、感动、敬佩,这就是将军的整个情感变化。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合作读读这些语句,老师读蓝色部分,你们读描写将军的红色部分,看看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将军的情感变化表现出来。PPT出示5——12段(红、蓝两色字)。

  6、这篇文章明明是写军需处长的,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笔墨来写将军呢?

  PPT出示右:写将军的段落。再次出现左:写军需处长的段落;像这样通过写其他人的言行来衬托(突出)主人公的特点或精神品质,这样写法叫“侧面描写”,副板书。左边这段直接写军需处长来突出其精神品质的写法就叫“正面描写”,副板书。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

  五、进一步理解“丰碑”

  1、这位军需处长为了战友们永远长眠于雪山之中。他的战友能走出雪山、走向胜利吗?哪儿看出来?

  2、PPT出示: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队伍之所以能胜利,是因为?(军需处长、将军、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的战士们)

  4、现在,你对课题“丰碑”又有新的理解了吗?

  5、再次朗读,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丰碑

  环境恶劣镇定安详

  衣服单薄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舍己为人

《丰碑》教案6

  《丰碑》教案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抄好词好句;

  能力目标: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继续的方法;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神态及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将军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激情导入:

  路迢迢,寒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于1934年从江西福建出发,1935年到达陕北。历经艰难险阻。翻雪山,过草地,漫漫征途,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发生了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艰难的岁月。一起走进《丰碑》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

  感知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自学字词,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自学,检查交流

  3、学生质疑,师板书有共性的问题:

  a、将军为什么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b、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死?他死时为什么神态那么镇定、安详?

  三、细读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a

  2、学生读后体会交流

  3、师小结

  二、研读领悟:

  (一)、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3—12节,用“——”划出描写老战士神态、穿着的语句,读中探究

  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

  2、老战士是谁?军需处长是负责管理什么的?他为什么穿得这么单薄、破旧?

  3、军需处长明知道自己会被冻死,为什么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出示多媒体课件)()同桌讨论,再交流

  4、你认为军需处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对他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说,师板书:舍己为人)

  5、指导朗读第7

  节(出示多媒体课件)

《丰碑》教案7

  教学要求: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态、神态和穿着中,体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具准备:

  1、电脑.课件3件。

  2、小黑板一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生字词自学情况。

  3、预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初读课文。

  1、抽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默读课文,按提示把文章分为四段,讨论段意。(提示:A、艰难前进B、严峻考验C、一座丰碑D、走向胜利)段意(略)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思考:"吞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这支队伍似乎要被吞掉?

  2、指导感情朗读。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将军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索呢?

  2、指导感情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第二课时(详案)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三、四段,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2、4题。

  一、引入新课。

  在十分恶劣的环境里,这支队伍是否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正在这时,他得知前面有人冻死,快步朝前走去,那他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一)重点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通顺连贯。

  2、小声自由读,弄清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板书:形态、神态、衣着)

  3、默读,观察投影图,思考:老战士冻僵在冰天雪地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学生充分讨论)

  4、指导感情朗读。

  5、熟读、背诵。

  (二)学习课文第十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2、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1、第七自然段写军需处长"好似一尊塑像",这里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这个自然段第一次,也是全文唯一次出现"丰碑"一词,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面对这座晶莹的丰碑,将军、战士们和作者有什么共同的感受、共同的心声?用"~~~~"勾出来。读这句话。

  2、这样的队伍究竟指什么样的队伍?为什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联系第二段将军的思索,学完了全文,你认为这支队伍是否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4、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发散与升华。通过学习,把你体会到的将军和战士们的感情,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给这座丰碑写碑文。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全国第三届小语重庆赛区选拔赛)

《丰碑》教案8

  (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丰碑》。齐读课题。同学们见过碑吗?在哪里见过?(坟山的墓碑、西海的抗日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哪些是“丰碑”?你们敢不敢用简笔画的形式把“丰碑”画出来?(画在课文插图老战士下方)(巡视,指名学生上台板画)

  2.这篇课文“丰碑”指的是谁?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把军需处长和丰碑联系起来?用“ ”把它划出来。晶莹是什么意思?哪些词可以跟晶莹搭配?指导学生用“晶莹”造句。

  谁能围绕这句话来提出问题?(为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二.导读提示

  速读课文,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

  1.自由读这一自然段,并从中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的老战士。(灯片出示)写在课堂练习本上,鼓励学生多填。在此还要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2.品词。A。镇定、安祥。老战士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怎样理解“镇定”和“安祥”呢?老师给你们列了个自学提纲,试一试自己去完成它,好吗?

  出示灯片:默读,完成下列自学提纲:

  ⑴ “镇定”和“安祥”的意思是什么?能用什么方法来解这两个词?

  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老战士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左手……;……坐着)没有挣扎、没有痛苦、死得自然,所以他的神态显得……。

  ⑶老战士为什么死时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四人小组讨论)(看到战士没有在冰天雪地里倒下,感到安慰,所以……)(自己把所有的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连自己都没有,尽到了职责……)(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死而无怨,所以……)巡视参与讨论。点明中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4)军需处长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还可以想象他在做什么?(打招呼、鼓劲加油、指着胜利的前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引导学生把这好像放在一起谈吗?(好像……,也好像……,还好像……更好像……)再次点明中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5)出示灯片:“单薄破旧的衣服……身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指名读——抠“贴”要读重音,为什么单薄,点明中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换词读。(出示灯片:……裹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披在……)

  3、指导背诵。⑴指导背诵,⑵看图试背;⑶指名试背;⑷齐背。

  4、当将军看到这一悲壮的画面时,他的神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引读:只见将军的脸色顿时……,嘴角边的肌肉……。忽然……的人……

  将军为什么要吼?(为老战士的冻死而难过,为军需处长的`失职而生气,所以要吼。)指导朗读这句话。练读——抽读——齐读

  师引读:这时候……将:(生读)……

  当将军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他的神态又是怎样的呢?请你在第12自然段找出写将军神态的句子来。出示灯片:①将军愣了一下,什么……。②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立在雪地里。为什么愣,时间长还是短?

  ⑴对比读。

  ⑵辨异同:①来得突然,时间紧,心情急。愣的时间短。

  ②完全出乎意料,为军需处长的精神而感动,为自己错怪军需处长而内疚。愣的时间长。

  因此他的眼睛湿润了。湿润是什么意思?指导造句;根据课文内容造句。联系生活实际来造,用湿润的另一方面造句。草地湿润、空气湿润。加进“晶莹”去造句,行吗?(同桌互相说)

  在第十二自然段中,除了对将军听神态进行了描写之外,还对将军的什么进行了描写?用“ ”划出来,你能围绕这个句子提出问题来吗?

  指导朗读这个句子,(试读——抽读)

  师读:敬完军礼后,将军又怎样了呢?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如果老师漏了哪个词没读,你就在哪个词的下面做上记号。

  师读: 漏“沉重而坚定”

  品:沉重——为军需处长的牺牲而悲痛。

  坚定——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所鼓舞。

  “声音”指的是什么“

  “这样的队伍”是怎样的队伍?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是个什么句?

  你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吗?(请你写在这句话的下面)

  首尾呼应读。是啊,有了这样的队伍,将军还会担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此时担心化为了——信心,有这样的信心,我们的战士不怕吃不上饭,不怕……

  三、回顾全文

  学到这里,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课文的插图和你自己画的丰碑,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着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相似。所以说……成了一座晶莹的碑。

  仅仅形象上相似就可以说“军需处长成了丰碑”吗?(引导学生答出:军需处长不朽的功绩和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因此他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目中的丰碑,也成了我心目中的丰碑,是你心目中丰碑吗?希望这丰碑永远留在你我心中,留在我们所有在座人的心中!

  下面听老师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直到结束。在听的过程中,你们要完成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你们有信心吗?这个任务就是——在你自己画的丰碑上题上一两句碑文。边听边想,题哪句话最合适?

  (到第12自然加进学生的读)

  (看到丰碑,我想到了……)

  (看到军需处长,我想到了……)

《丰碑》教案9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经营、丰碑”等。

  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课后老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再板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的?相信同学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伍 坨 啸 劣 酷 袭 僵 倚 秃 塑 豹 覆 莹

  特别注意:啸 (xiào ) 劣(liè) 塑( sù )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

  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了?

  (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

  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研究。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2、同样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阅读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

  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交流。

  5、在全班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

  2、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了解了故事发生在战争时代,一支队伍艰难地行进在白雪皑皑的云中山中。那里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边说边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座巍峨的雪山,同时播放北风呼啸的录音)

  二、研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回忆我们上节课质疑的问题。

  2、你们认为军需处长和丰碑之间,第一点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

  第一个相似点: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辉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形象)

  (1)怎样读,才能把“ 军需处长冻僵时的光辉形象像一座晶莹的丰碑”表现出来?各自练习朗读。

  (2)你们觉得第7自然段,应该把握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指名读。

  (3)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请你再读一读。

  (4)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们认为第二个相似之处是什么?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懂的?

  第二个相似点: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板书:精神)

  从课文7、8、11自然段的联系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作为军需处长就是负责办理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资的领导,然而他却把所有的棉衣分发给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冬天雪地中冻僵了,所以军需处长具有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互换角色,体会情感,自由表达。

  1、如果你此时身在云中山中,身为军需处长,你会怎样想?

  (我可能会犹豫,虽然我从心里也愿意给战士们棉衣,但寒冷的滋味太难受了;我将毫不犹豫的像老战士那样,把棉衣让给别人;我想如果能和战士伙着穿,你穿一会,我穿一会,既可以保全生命,有可以关心战士。)

  2、现在你就是军长,面对这样一位衣着单薄的被冻僵的老战士,你能想到什么?会怎么说?朗读描写军长的句子。

  (让学生置身情境去体会文中的角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进一步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1、课文既然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精神,作者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了……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

  (课文歌颂的是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品质,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将军情感的变化?)

  2、请同学们默读画出将军情感变化的句子。

  3、读一读你们画的句子。

  4、在什么情况下,将军的情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我们进行对读。(先师生对读,再生生对读)

  对读中,你们体会到将军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

  点拨:起初将军担心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禁得住严峻的考验,后来,他为什么变得信心十足,坚定不移?(虽然环境恶劣、装备很差,但是又像军需处长这种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的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因此将军信心十足,迈着坚定的步伐,大步走进了漫天的风雪之中)把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句子多读几遍来体会感情。

  五、小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谁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学到了什么?背诵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按思想感情发展的变化顺序记叙,抓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描写。

《丰碑》教案10

  设计理念:

  创设情景,缩短时空距离,使学生真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学习目标:

  1、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感知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风雪交加的情景,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联系上节课所了解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析题:

  同学谈了许多,但我们可以归纳成为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导入。课件)

  三、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多媒体。课件,概括第一部分内容。

  (2)为什么说红军面临的是严峻的考验,课文怎样描述的?

  A、画出重点词:

  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B、边读边画出描写“冰天雪地”的句子,说说笑笑自己的理解。

  C、你想象一下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将军思索什么,疑虑是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很严峻。这支队伍在未来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可能存在。无论哪一种可能存在,都足以摧毁我们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更何况是几种“可能”一齐出现呢!在这种情况下,将军不得不考虑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2、抓住重点段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

  (2)将军为什么楞了一下?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快步向前走去说明了什么?他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在学生回答时引导学生看。课件感知当时的情景,了解军需处长牺牲的形象。)

  ——冻僵的军需处长什么样?请大家画出他的动作、神态、穿着(用不同符号),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这些充分体现出军需处长毫不利己、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理解将军的心情。

  ——你知道冻僵的老战士是军需处长,将军知道吗?他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心情怎样?(用。课件联系有关句子使学生感受当时的情景)

  ——郎读,读出将军的感受。

  (4)当将军知道被冻僵的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在想什么?(学生回答后听课文录音,感受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比较句子,体会军礼的庄严,感悟无比崇敬之情。(见。课件)

  (5)理解“丰碑”的含义。

  ——联系13段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呼应开头问题)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丰碑的本义和比喻义,进一步体会军需处长的形象在将军和战士及我们的心目中已成为一座丰碑。

  (6)假如让你为这位军需处长在雪山上立一座碑,你会怎样设计这个碑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为这为军需处长在心中画一座碑吧!(放。课件中的音乐)

  ——学生描述后出示。课件中设计的碑。

  3、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结合最后一段理解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且受到鼓舞,因此为充满胜利的信心为步伐坚定。

  (2)看。课件,比较句子,进一步体会战士们无比坚定的信心,体会这个信心是军需处长的克己奉公、舍己为人、毫不理己的精神所带来的。回答了将军最出的疑问。

  (3)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小结:

  军需处长用不朽的形象回答了将军最初的疑问,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坚定了这只队伍的信心,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碑永远牢记在心中吧!

《丰碑》教案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海拔20xx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一篇课文“丰碑”。(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

  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不迫。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四)自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

  (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五)研究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l)先通过理解第l-2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①先理解什么是“严峻的考验”,然后从环境恶劣、装备差这两方面理解考验的严峻。(抓重点词:a.4个“可能”;b.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②通过理解将军的一句话,体会他的心情。

  (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严峻。)

  (2)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形象。

  a.理解“单薄破旧”的含义。

  b.启发学生联系前两自然段谈。(天气冷,装备差。)

  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

  (3)理解将军的心情。

  ①结合第8-12自然段,谈谈: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是怎样的?(先概括地说,将军先愤怒了,后又被感动了,再联系有关词句重点理解。主要抓“吼道”、“红着眼睛”、“豹子”、“抖动”等词。)

  ②感情朗读第8-10自然段。(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清。)

  ③当将军知道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

  (4)理解描写军需处长死去时的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①再次显示大雪覆盖军需处长的画面,结合语言文字谈谈从哪儿看出来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很镇定、安详?

  (引导学生结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来谈。)

  ②再谈谈他为什么会这么镇定和安详?

  (5)体会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①句子对比

  a.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b.他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敬了一个军礼。

  ②通过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

  ③感情朗读第11-12自然段。

  (6)理解“丰碑”的含义:

  ①联系第13自然段,再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先理解“丰碑”的意思,再说说为什么是晶莹的丰碑;从外表和精神两方面来体会。)

  ②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a.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和鼓舞;b.充满必胜的信心。)

  ③理解最后一句话。

  (六)总结

  是啊,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这支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独自练习朗读,边读,边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一些句子深刻的含义。

  2.小组内每个同学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朗读,互相评议。

  3.小组推荐人选参加全班朗读比赛。

  (二)学习写作方法

  1.快速浏览课文,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并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的神态变化写的详细,以突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对红军部队的任务,所遇到的困难写得简略。)

  (三)总结

  分小组讲自己课下准备好的有关长征的小故事,然后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讲,看谁讲的最感人。

  (五)布置作业

  1.熟记本课的生字。

  2.在感情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丰碑》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语言文字,从军需处长的动作中理解他的神态为什么是镇定、安详的,进而体会他的献身精神,进一步理解“晶莹的丰碑”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指精神崇高纯洁。课前搜集有关长征中发生的感人故事。课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共同探究不懂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

  探究活动

  如果为“丰碑”写碑文,你想写些什么?想好后,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丰碑》教案12

  教材分析:

  课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文章记叙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队伍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课文脉络清晰,它是以军长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军长的侧面描写来烘托军需处长的品质。

  学情分析:

  1.课文着力运用的人物刻画、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适于学生学习写作。

  2.课文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课文塑造了两个干部形象,一个是对战士无比关怀的军长;一个是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的军需处长。这种忘我精神的渗透利于学生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设计理念: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整节课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学、会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在积淀语言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轻松地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

  1. 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军长的神态描写的分析学习,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侧面描写等表现手法。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学习,能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对军长的描写,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媒体和资源:幻灯片 视频短片

  本课流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重点品读.体会精神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体会军需处长

  体会军长

  深刻感悟军需处长

  理解丰碑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丰碑》讲述的就是红军途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齐读课题

  师:(课件出示红军队伍爬雪山时的视频)

  看,这就是那只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此时的云中山早已被严寒冻成了一个大冰坨,战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跋涉着,设想一下这支队伍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生1: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好几百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激情引入和直观的视频感知,把孩子引入到文本的意境中,把学生带到了艰苦的长征路上,这样声形并茂的引入,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达到“课伊始,情即发”的目的。

  二、重点品读,体会精神(分析军需处长)

  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这支队伍在前进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3——13段,边读边想。

  生: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在严寒中冻死了的一位军需处长,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板书:军需处长。

  师: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详细地描写军需处长了?

  生:是给大家发放物资,衣服的…… 第7自然段详细写了军需处长。

  师:默读这一自然段,(自学要求出示):

  用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

  用双横线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

  在旁边做简单地批注。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领学生自主读、画,钻研文本,推敲词句。

  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是——

  生: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师: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是——

  生: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士借火。(冒号后面表解释说明,描写他神态的样子)

  从“镇定、安详“引导孩子:对于当时恶劣的环境,能活下来已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了,对军需处长来说,他本可以凭着自己是“军需处长”的官职,穿上棉衣,不会冻死。透过“镇定、安详”那坦然自若的神态让学生明白:军需处长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为自己尽到责任,死而无憾!体会到军需处长那种“大公无私”的伟大精神。

  师: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的句子是——

  生: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师引导孩子:“单薄破旧”说明了他穿得既少又破,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他就是发放衣服、被褥等物资的,他本来有优势给自己穿最好的棉衣,甚至有优势多穿一件,但他却没有这么做……军需处长明明知道自己会冻死,却把棉衣让给了战友,让孩子从表面的理解词语到真正的发自内心的说出“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追问、评价,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读书、思考、品析,将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落到实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推想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发展语感。

  师:(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图和第七段文字并配上舒缓的音乐)

  下面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无比崇敬与怀念的心情,以低沉、舒缓的语调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生:齐读7自然段

  三、侧面描写,体会精神(分析军长)

  师:我们对军需处长这个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你发现了吗?作者同时还详细地描写了另外一个人物,谁?

  生:——军长

  师:请同学们画出描写军长神态的语句,归纳一下军长神态有哪些变化?

  简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方法去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师:出示填空:当军长发现有人被冻死时,军长( )

  当军长知道他就是军需处长时,军长( )

  当军长眼睛湿润地久久地站在雪地时,军长( )

  当军长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的时候,军长( )

  生:小组交流填空 (悲愤)——(震惊)——(内疚)——(敬佩)

  师:军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谁来读读表现军长悲愤的语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生:读句子——感受到了军长脾气很大……

  师:“抽动”和“抖动”有什么区别?

  生:抽动没有抖动程度深,抖动说明军长悲愤到了极点……

  师:读出悲愤的语气

  生:读这几句

  师:你还想读表现军长的那些句子?读出味道来。——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想读表现军长震惊的句子,说明军长……

  我想读表现军长内疚的句子,说明军长……

  师:他为什么愣住了?——前边还有一个“愣了一下”有什么区别?

  生:第一个愣说明他很吃惊,第二个说明他很自责。

  师:谁来读读表现军长敬佩的句子

  生:读句子,谈感受?

  师:谁来当一下这个军长,把军长的感情变化读出来。

  生:读出来。

  师:文章主要写军需处长,为什么还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军长呢?

  生:从军长的描写可以表现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描写吗?

  生:侧面描写。(介绍)

  师:是呀,此时将军的心情是多么复杂呀,既有震惊又有内疚,但更多的是敬仰,你自己也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此时此刻将军复杂的心境吧!

  生:自读。

  设计意图:理清军长的情感变化后,让学生满怀激情地朗读.通过学生那浓浓的情感,深深的敬意让学生、老师、文本融为一体。那位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的形象就像一座晶莹的丰碑耸立于每位学生的心中。至此,学生的感悟水到渠成。

  四、回顾重点,深入领悟。

  师:通过对军长的语言、神态的刻画,更加突出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我们再来读读描写军需处长的那个段落。(出示第七自然段)

  生:配乐,师先读——生接读——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时学生的读比第一次分析时的朗读应该更有韵味,因为这时的朗读孩子是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军需处长的伟大精神所在,带着的是发自内心的敬佩而读,从读中真正感悟到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

  五、题目连接,体现中心

  师生配合: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住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师板画丰碑图)同学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丰碑”,在这里又出现了,想一想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引导:1.“丰碑”本来指什么?(指的是对死去的人立一个石碑,写上一些碑文)

  2.在文中指什么?(让学生感悟到军需处长冻死的画面就想一座丰碑)

  3.最后讨论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透过军需处长画面的这座丰碑,让学生真正理解到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他是军长、好战士心中的一座丰碑。)

  设计意图:课堂虽已接近尾声,但此时学生内心的情感却在澎湃着,内心的激情却在涌动着,安排这样的环节就是要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倾吐他们对军需处长那份由衷的敬佩。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难点,使文章的中心也达到了一个提升。

  师:这位军需处长为了战友们永远地长眠于雪山之中。他的战友能走出雪山、走向胜利吗?

  生:能。

  师:让我们带着战士那坚定、必胜的信念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师:这段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改成陈述句)

  生:胜利一定会属于这只队伍。

  六、环境描写,衬托人物

  师:作者不仅描写了两个人物,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还有大量的环境描写,从书中找一找,

  生:找环境描写的句子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用这么多环境描写有什么好处?

  生:恶劣的环境能突出红军的品质,能突出军需处长的精神……

  师:我们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好处,有助于学生写作的积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七、总结全文,升化情感。

  师:战士们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的这位军需处长却长眠于雪山之中了,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你想在碑上写什么?在纸上写一写。

  生: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设计意图:这样不仅让孩子写作得到了训练,而且还锻炼了孩子语言表达概括的能力,做到了读写结合,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其实更是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总结的一个考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一个升华。

  师:让我们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吧,记住这个伟大的军需处长吧,记住这座晶莹的丰碑。

《丰碑》教案13

  一、激情谈话,直奔主题

  20xx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72周年纪念日。为重拾长征记忆,弘扬长征精神,许多人加入了“重走长征路”的行列,亲身体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感受革命者的英勇无畏。今天,让我们将纷飞的思绪拉回到那艰苦的革命年代,去聆听发生在一位老战士身上的感人故事吧!

  二、品读文本,感知形象

  你能找出文中直接描写老战士的段落吗?

  1、①指名读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画面。

  ②生交流看到的画面,师归纳

  衣着、动作、神态(板书:镇静安详)

  ③结合图片齐读

  2、①提问: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僵呢?

  ②能从前面找出描写环境恶劣的词语吗? (板画:雪山)

  ③感情朗读描写环境恶劣的词语

  三、自读自悟,感受心情

  老战士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被冻死了。如果你就是将军,面对自己的战士被冻死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生交流。

  1、将军面对这一幕时,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自学3—12自然段

  ①出示自学提示(读、画、想、读),生自学3―12段

  ②生交流:你找到了哪些描写将军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心情?

  师出示前四个句子:

  A: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B: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C: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D:“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③请大家带着感情读读这些句子,想想从这些神态变化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④生读后交流(对军需处长工作失职的责备和不满;对战士深深的爱)

  ⑤指名读,评价,再读。

  2、就在将军怒不可遏的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这个人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有怎样的表现?(板书:军需处长)(生汇报师随机出示第12自然段)

  ①请大家自由读第12自然段,想想你能从中体会到将军怎样的心情?

  ②生交流(引导抓住重点词“愣住了、久久、深深、缓缓”体会)

  ③感情朗读此段:如果这一段感动了你,并且你愿意把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请你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加上动作。

  3、区别“愣了一下”和“愣住了”

  ①导:当将军听说有人冻死时是“愣了一下”;当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将军“愣住了”。同样是“愣”,有什么不同吗?请联系上下文想想,同桌相互讨论。

  ②生交流,师总结。

  ③军需处长在部队中是干什么的?

  ④你能从他镇定安祥的表情中体会到什么?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板书:舍己为人)

  ⑤配乐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齐读-范读-被感动的同学一起读)。

  4、①这样的军需处长是最可敬的`!将军用了一个军礼向这位伟大的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如果把将军的这一个军礼转化为他要对军需处长说的话,将军会说些什么呢?

  ②生交流(道歉感激表决心)。

  ③而将军此时却什么话也没说,他这些强烈而丰富的情感都包含于那一个军礼中。

  配乐,饱含深情地再读第12自然段。

  5、明确并学习作者以将军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写军需处长的表达方法

  6、理解“丰碑”

  过渡:狂风大雪似乎也为军需处长送行来了,大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动画出示军需处长变成丰碑的过程及“丰碑“二字)

  ①“丰碑”是什么意思?在这儿指的是什么?(板画:石碑)

  ②为什么说“大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③生交流,师归纳总结,引导呼喊“丰碑”,升华感情

  a.从形象上说:军需处长在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让我们对着冰雪中的军需处长轻呼一声“丰碑”;

  b.从精神上说:他那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不朽精神更是大家心中的一座晶莹的丰碑;让我们对着心中的军需处长高声地呼喊一声“丰碑”。

  ④此时此刻,我们的心中都矗立起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指板书)同学们,在你的心中,这座丰碑上写的是什么?

  生自由书写碑文,交流;师出示对联“巍巍雪山埋忠骨,皓皓长空荡英魂“(置于丰碑图片两侧),引导齐读。

  四、回归全文,升华情感

  课文学到这里,让我们再回想一下文章的开头,将军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思索着,他似乎怀疑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读到这儿,你认为将军找到答案了吗?(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生齐读,体会着感情读

  结束语:是的!胜利就属于这样的队伍!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整支革命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革命队伍中还有无数座这样晶莹的丰碑,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把这一座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同时也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意!(敬队礼)

《丰碑》教案14

  教学内容

  《丰碑》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组中的第2篇课文。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行动,感情真挚浓烈,给人经呼之欲出之感。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按照本组“详写和略写”的训练要求:一要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崇敬的心情;二要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特殊含义。据此说明,在教学中使学生明白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是详写;红军部队艰难前进、种种考验等是略写。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难点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时间二课时

  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法、对比法、自学法等

  教具多媒体、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将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行军途中的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吧!(播放朗读带)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课文,并思考:(多媒体出示)

  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课文歌颂了谁?课文为什么以“丰碑”为题?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探讨“课文为什么以《丰碑》为题”时引导学生读题——《丰碑》,检查课外预习:你收集到了哪些关于“丰碑”的资料?你在何处见到何碑?现在谈谈你怎样理解“丰碑”这个题目?

  二、创造意境,读中感悟。

  1、出示多媒体形声画面,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影像。

  2、探索目标:

  ①课文哪几部内容介绍了这一画面?(第一、二自然段)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②在这一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一支红军正在艰难地爬雪山。你认为这支红军正面临着什么样考验?(严寒)这是怎样的考验?(十分严峻的考验)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大冷坨、狂风呼啸……)从这些词语中你还感悟到了什么?(红军战士急需御寒衣物……)

  ③面对这样严峻的考验,假设你就是这支红军的将领,你有哪些忧虑呢?(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四种“可能”的语句)指名朗读,齐读。分析对比一下,我们的忧虑是否就是将军的忧虑?

  ④指导朗读。(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用“缓慢、沉重”朗读此段文字)齐读,指名读。三、以读悟文,用心感受,紧扣主线。

  1、细读课文3—11自然段画出描写将军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

  2、探讨目标:

  ①将军边走边喊什么?为什么要“喊”?

  ②将军产生第一次“愣”的原因是什么?指名朗读“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谈谈你中体会到了什么?(对战士的关心)

  ③将军快步朝前走去,来到人群中呈现在他面前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呢?(多媒体播放形声结合的老战士冻死的画面引导观看)再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从此段的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结合有关词语谈谈。(从“单薄破旧的衣服”体会军需处长穿着少是冻死的,体现了他舍已为人的精神;从“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体会到他死时,心境平和,无所求、无所怨、死得其所……)

  ④指导朗读,(用敬佩、深沉的语气朗读这段文字)范读,指名读,齐读。

  ⑤将军看到此情景,神情有什么变化?读描写将军神情变化的句子,体会将军“严峻、抽动、吼道”的原因。(为老战士被冻死而悲愤难过,要追究军需处长的失职。)

  ⑥读将军“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的原因是什么?(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战士们是什么原因既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因为他们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他们知道冻死的正是负责发棉衣的军需处长啊!)

  ⑦引导学生用“气愤”的语气朗读这部分文字。

  ⑧当将军知道冻死的是军需处长时,他有何表现?齐读此段文字。四人小组讨论,将军第二次产生“愣”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可能想到哪些?他是怎样做的?想象当时的情景,指名学生演示,体会情感,引导读出“敬佩、自豪”之情。这是将军所做所想,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气氛熏陶,读中升华。

  ①在低沉的哀乐声中教师总结。

  ②引导学生齐读第13自然段,男女组读,个人读。

  ③讨论“晶莹的丰碑”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大雪覆盖中的军需处长身躯)再一次出示军需处长冻死时的镇定、安详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军需处长为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一件棉衣?冻死前他可能在想什么?小组讨论。理解“晶莹的丰碑”的深层含义。(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④在军需处长的精神鼓舞下,这支队伍能否经住严峻的考验?找出这些词语。你怎样理解“无数军需处长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四、总结写法,创造情境。

  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领悟课文哪些内容详写,哪些略写?

  2、指导写法,学习本文抓住将军语言、神态这一变化主题及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来刻画人物精神的写法。

  3、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什么?今后打算怎样?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背诵第七自然段。

  板书设计:

  23丰碑

  军需处长红军将军

  艰严喊愣鼓难

  峻抽

《丰碑》教案15

  教学目标

  1. 深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导语: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丰碑》,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本课的生字,并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走近军需处长,感受他崇高的精神与品格。

  二、 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了,你想知道老师怎么理解这篇课文的吗?接下来我就朗读一下这篇课文,同学们注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播放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配乐朗诵)

  三、 说真的,读这篇文章时,我的心中涌动着深深地感动,课文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了吗?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深情地读出来吧。

  (出示幻灯片:读一读:你感受最深的段落)

  四、 根据学生朗读的段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 你为什么对这一段感受深刻?

  学生朗读最多的是军需处长牺牲情景的段落。

  相机板书:坚韧顽强 克己奉公 无私忘我

  将军神态、动作、心理发展变化的段落:震惊、愧疚、悲痛、崇敬

  2. 如果你是将军,此时你会想些什么?

  出示幻灯片:写一写:如果你是将军,你将和军需处长进行怎样的心灵对话?

  学生进行写作片断练习,然后交流自己的习作,教师点评。

  五、 你理解"丰碑"的含义了吗?在革命战争年代,像军需处长这样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的英雄数不胜数,在丰碑上不仅刻有军需处长的名字,还有许许多多有名的、无名的烈士,你能说出几个我们课本中塑造的无私无畏的英雄的名字吗?

  出示幻灯片:想一想:丰碑为谁而立?你还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军需处长这样的英雄形象吗?

  学生回答时要求说出课文题目,人物的.名字或称呼,主要事迹。

  教师小结:正是因为我们的革命队伍中有了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战士奋勇前进。我们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六、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将军会有那么坚定的信念了吗?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呢?从课文中找出依据,然后填空。

  出示幻灯片:填一填:这是一支﹎﹎的队伍,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七、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来听一首歌,让我们共同走近丰碑中的红军战士,感受他们比天高比海深的理想追求吧。

【《丰碑》教案】相关文章:

《丰碑》的教案01-22

丰碑教案设计01-18

《丰碑》教案设计08-26

小学语文丰碑教案08-25

丰碑10-24

丰碑12-09

丰碑教案设计4篇01-18

小学语文丰碑教案10篇01-14

小学语文丰碑教案(10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