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
一、设计思路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第2章 第4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基础上,从一个问题的另一个方面辩证地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之间的关系,了解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或行为上对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认识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的相互关系,为后续“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基础。
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通过“寻找蝴蝶”这一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结合“思考与讨论”中几种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分析,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进而利用图片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作用,体会生物的适应方式多样而奇妙。利用雷鸟换羽毛的图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引导学生感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并分析适应相对性形成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生存的环境,理解生物和环境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本教学设计遵循了“学科教学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多重功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的教育理念,突出了生命科学学科基本观点的教育,体现学科特色,凸现学科的育人价值。通过精选的实例分析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同时密切联系教材内容,有机融入生命教育,找准课堂教学和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将生命科学知识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懂得保护生物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分析
教材的编写紧紧围绕“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展开,主要包括“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两部分,知识脉络清晰,内容丰富,呈现方式直观,运用了许多形象而生动的图片,并辅以简洁的文字说明来帮助学生理解学科基础知识,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已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前面三节内容的学习以及课前查找的“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资料,学生对生物的适应现象并不陌生,但对适应的认识大多是零散的、不全面的,尤其是对“适应的相对性”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对具体的感性知识作详细的分析和概括。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教学难点是“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教材以几种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或行为与环境相
适应以及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实例,来帮助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形成一个生命科学学科基本观点确实需要一个过程,教材利用实例分析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感受生物与环境的适应现象,逐步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际观察,收集、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模拟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坚持“合理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防止不合理的行为破坏环境而导致生物灭绝。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查找的 “某一种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的有关资料,搭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以感知促进学生认知功能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精选有代表性的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用一环又一环的问题链,诱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
【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相关文章:
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生物教案08-2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设计(精选10篇)01-07
生物说课稿——《生物对环境适应和影响》08-19
适应新环境作文04-22
冷适应微生物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现状04-25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精选11篇)07-10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08-25
适应环境的议论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