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时间:2023-05-01 02:22:4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六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8、三打白骨精 第1教时 总 9 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新词的意思。

2、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扫除阅读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课前准备:小黑板

预习导航:

一、放开声音,读一读

1.读准生字读音。

2.长句多读读,用停顿符号标出停顿。

3.理清课文的脉络,找出课文中“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以每次打

白骨精作为一段,这篇课文应分几段?(五段)

二、生字新词,学一学

1.想一想,查一查,写一写。

2.选择部分词语造句。

三、经典名著,看一看

自主阅读青少年版的《西游记》。

教学程序:

一、凸现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调动已有认识,介绍孙悟空的特点。

2、了解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3、简要介绍吴承恩生平。

4、揭示课题。看到题目,你认为课文应写清哪些内容?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自由读课文,回顾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2、难点反馈。

难读的:喝

难写的:箍、吆

易混淆的:诡计(鬼)

3、通过联系上下文阅读的方法理解部分难词。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索性:干脆,表示直截了当。

慈悲:慈善,富有同情心。

诡计多端:害人的计策很多。

4、通过“课题扩展法”说说课文大意: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化,打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

三、把屋文章主旋力 顺清脉络

1、再读课文,问:“三打”指的是什么?

2、找出课文中“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以每次打白骨精作为一段,这

篇课文应分几段。

3、让学生读读课文,用“||”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点示白骨精出现的环境和时机。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

第三段(第5-6自然段)描写孙悟空二打白骨精。

第四段(第7自然段)描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细读研讨。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2、这一段分别交代了些什么?学生交流。

(1)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人物。

(2)孙悟空动作敏捷,反应灵活。

(3)暗示环境的险恶,不宜久留。

3、朗读体会这一段所包含的相关信息。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8、三打白骨精 第2教时 总 10 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三打”为突破口,了解三个形象的个性特点。懂得对坏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诡计,敢于斗争。

3、在理解的基础上,按课后要求复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及这样写的好处。理解孙悟空三打白骨

精的经过,特别是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

教学难点:

概括孙悟空的特点。注意前后内容之间的衔接,进行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小黑板

预习导航:

一、深入课文,读一读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

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二、掌握方法,学一学

1.找句子――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2.想特点――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3.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三、放松心情,听一听

欣赏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歌。

教学程序:

一、复习检查

学生轻声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想想为了吃唐僧肉,白骨精变化几

次?每次变成什么?为什么这么变?

二、品读感悟。

1、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2、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3、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

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妖精?为从哪些地方可以

看出来?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你读动了什

么?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

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

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

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7、总结学法:

①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③ 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

④ 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

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

(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来。

(2)给三、四段划分层次。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

后评价。

3、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内互相帮助。

4、指名三人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评价,老师点拨。

5、读读课文,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填写下表:

┌────┬───────┬──────┬─────┐

│ │孙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 唐僧阻挡 │

├────┼───────┼──────┼─────┤

│ —打 │ │ │ │

├────┼───────┼──────┼─────┤

│ 二打 │ │ │ │

├────┼───────┼──────┼─────┤

│ 三打 │ │ │ │

└────┴───────┴──────┴─────┘

根据上面的语句讨论:

(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

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

空有什么特点?

(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话错在哪里?

(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孙悟空

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

6、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起了怎样的作用?

四、从环境入手,突出人物形象。

1、朗读全文。

2、对文中的三个形象作分析,交流各自的看法,并说说依据。

3、说说故事中的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原因。

五、按照课后第3题的提示,简要地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同桌复述,评议。

(2)选两位学生上台复述。

六、检测完善。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白骨精: 变村姑 变老妇 变老翁

孙悟空: 一打妖精 二打妖精 三打妖精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9词两首 第1教时 总 11 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如梦令》。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如梦令》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

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难点:

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生搜集有关“词”的知识和学过的词。

预习导航:

一、自读,整体感知。

1.读词,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2.自读词,提出疑问。

二、细读,理解词意。

1.《如梦令》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教学程序:

一、凸现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导语激趣: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候。古往今来,有无数诗句赞

美这大好春光,谁来说一说?

2、生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春天的好诗词)。

3、创情揭题

八百多年前的宋代,有一位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板书),也和大家一样,

常常回忆起自己儿时郊游的趣事儿,并且将它写成了词。今天我们要一同来学

习她的《如梦令》。

二、了解有关词的基本知识

1、你们学过哪些词?(《长相思》、《清平乐·村居》、《忆江南》)

2、你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么?

(诗每句字数一样,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词可配乐演

唱。)

3、出示《如梦令》。

(没有题目,师相机指出“如梦令”是词牌名。同一词牌可以填许多不同内

容的词,有的词有题目,有的词则没有题目,没有题目的,我们为了区分,往往

以词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如这首《如梦令》,我们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

暮)。)

三、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现在,让我们眼到、口到、心到,去吟诵、去欣赏、去想像,来学习李清照

的《如梦令》。

1、自读,读通读顺

要求:

读准一个多音字“兴”,认清一个生字“藕”的字形;读对停顿。

2、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读;齐读(随机纠正错音)

3、咱们把词读顺了,能否借助注解,把大概的意思读明白呢?

教师巡视;小声的说一说,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和同学一起商量商量。

4、交流自学

常记:经常记起

溪亭:小溪边的凉亭。

日暮: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

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归路:回家的路。

兴尽:兴致很尽心

四、把屋文章主旋力 顺清脉络

1、经同学们这么一联想补充,这首由30几个字组成的高度凝练概括的词立刻

丰满具体起来了,我们的眼前似乎出现了那么多美的画面。来,一起读这首词。

一边读一边想象这幅活动的画。

2、你们真能干,自己就能读懂词了,但这还不够,咱们还要把这首词读成一

个字,这个字就是我们常说的“词眼”,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来,读读这首词,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

一读,细细地品一品。(随机板书学生的答案)

3、围绕“醉”来感悟

这首词中的哪些句子,哪些词语让你读懂这个“醉”字?

再读。

① 读1、2句。

从哪里读出“醉”字了?

交流:“不知”(为何会“不知”?)

“沉醉”是啊,同学们想想,她是在哪里喝酒啊?(溪亭)

你的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说说湖边的景色。(看着这样的景色,你的脑海

中不由得浮现出了哪些诗句?如:溪上青青草;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

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

绦;??)

朗读这句。

(出示句子填空)我们看到了??听到了??闻到??咱们再来读读这一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词人和好友品尝着美酒,欣赏着美景,如此诗情画意,日子过得好生惬意,

那真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②继续交流:“晚回舟”

那又是怎样的一片荷塘啊?用你学过的诗句来描述一番。(如:接天莲叶无穷

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

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如果刚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话,那现在该是“景不醉人人自醉”

了。

③当一弯明月如水般倾洒荷花时,众人才猛然惊醒,于是开始――“争渡,

争渡”

听——嘻嘻哈,哗啦啦??你听到了什么?(听到了鸥鹭的声音、听到了划浆

的声音、听到了诗人的笑声、听到了争吵的声音??)

仔细看——看到了什么?(鸥鹭飞起来了。)多不多?如果诗人杜甫在《绝

句》中所描述的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话,那么眼前该是——“一滩鸥鹭上

青天”了。

想象:眼前尽是展翅高飞的鸥鹭,这该是多么意外的惊喜啊!读“争??

惊??”

④看着美景,品着美酒,还伴着这美丽的意外。词人深深地??(醉了)。这

难忘的郊游的经历她忘的了吗?所以这首词一开篇就说“常记”。让我们跟随李

清照再次回忆起她那次难忘的郊游。齐诵这首词。

4、配乐唱一唱这首词

5、我们常说“景中藏情”,这首词字里行间都向我们传递着李清照当时内

心无尽的喜悦。你能从这首词中猜测到李清照当时生活得怎么样吗?(老师适当补

充李清照的早年生平)

的确,早期时候的李清照一直生活在幸福美满当中,所以我们才欣赏到这么

美的一首词,生活在她的眼睛里边充满了色彩,充满了愉快,充满了生机,也充

满了乐趣。好,我们再来读读。

五、拓展《清平乐》,感受晚年的李清照的词的意境。

1、李清照一生写过无数的诗词,但如今仅存七八十首。我这里还收集到一首,也是李清照回忆以往生活的,请大家认真读一读,它所表达的心情与《如梦令》一样吗?(出示《清平乐》,配乐朗读。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2、这首词哪一句看出是李清照在回忆以前生活?(年年雪里,常插梅花

醉。)

此时此刻,她的词里也出现了一个“醉”,但同样的人面对同一个

“醉”字,味道会一样吗?

此时的她,还一如以往般无忧无虑、快乐喜悦吗?你感受到她当时一种

怎样的心境?(悲伤、忧愁、孤单)

教师补充解释这首词的意思。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9词两首 第2教时 总12 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渔歌子》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

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难点:

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课前准备:小黑板

预习导航:

一、自读,整体感知。

读词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二、细读,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教学程序:

一、复习检查。

1、大家还记不记得以前学习过的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描写的是借寒江独钓的渔翁,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关于描写渔翁的词

《渔歌子》。

2、这里的词牌名是渔歌子,名是西塞山。

53、西塞山指的是哪里吗?(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二、品读感悟

1.出示《渔歌子》,

2.请同学们自己先借助拼音把这首词读准、读通、读顺。

3.然后借助下面的注释,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4.检查初读效果:(1)指名读。(是否读通读准字音) (2)看了下面的的

注释,你有什么收获。

三、再读,明诗意

1.你读出了这首词描写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2.老师请你再好好读读这首词,仔细品味一下,哪一句给你的感受最好?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3.生自主吟读,品味词意。

4. “西塞山前白鹭飞”, 在青翠葱茏的西塞山前,一群洁白如玉的鹭鸶在

碧空中飞翔。(青山、白鹭,一动一静,这是一幅多么明丽、和谐的画面,如果诗

人是一个摄影师,那他所摄取的这个画面应该是——远景)把那份幽远、宁静给读

出来。

“桃花流水鳜鱼肥”:在桃花夹岸的苕溪里,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底游动,

或在水面嬉戏追逐着缤纷的落英。(桃花红、溪水蓝,鳜鱼跳,这是一幅多么艳

丽、生动的画面)

这一远一近的对比,这明丽与绚烂的对比,你能通过朗读出现出来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寸不须归”,(一个“斜”字,写出了春风的柔,

春雨的细,)他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迎着斜风,冒着霏霏细雨,遨游在大自

然的画幅里,显得多么逍遥自在!

如此美景,怎么不令人陶醉,怎么不令景中之人流连忘返。读出那份无忧无

虑,逍遥自在!

5.此时此刻,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整体感知)

交流自己体会到的词所描绘的美丽春景。

6.有感情朗读(背诵)诗句。

四、精读,品词味

1.师;短短27个字,为什么能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隽永清新、丰富秀丽的

水乡风景图。古人的语言的究竟有着怎样的凝炼与绝妙呢?老师请同学们再细细

品读这首词时,你能发现其中看似简单普通,却是作者别具匠心、反复斟酌推敲

的词语吗?

2.品析“青、绿”

“青、绿”是同一种意思吗?都表示绿色,为什么要用不同的字?你还知道哪些

表示绿色的词(一个字的),“翠”——遥望洞庭山水翠(那是一种活泼的、充满

生命力的绿);“碧”——碧玉妆成一树高(富有光泽的绿);“苍”——日暮苍

山远(深沉的绿);“葱”——(浓厚鲜活的绿)

为什么这么多表示绿色的词,作者偏偏用了“青”和“绿”呢?能不能用其

他的字来代替,或者,能不能把“青、绿”的位置换一下?你自己试着替换读读

看,再与诗的原句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学生品读,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A, 词义不符;(举例说明)

B, 音律不和谐。(举例说明)

看似简单直白的两个字,却是作者反复推敲、斟酌的结果,那简单就是惟一

的。瞧,我们学着诗人,用心去读、去观、去品、去悟,总会有深妙的体悟和发

现。

五、了解诗人,品味诗情

1.那么这个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的人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再

次用心地读读全词,连题目、作者都读。

学生自主探究。

(1)有可能是渔人:A、趁着春水涨、鳜鱼肥,多打鱼,好养家,连斜风细雨

都不顾。

B.从诗题《渔歌子》,这首好像应是渔歌,所以那人应是打鱼的渔人。

是一个勤劳的渔人,读这两句诗。

(2)有可能是诗人。诗人为这美丽的山水所陶醉,他觉得这斜风细雨也是一

种美,所以留恋不归。

2.了解作者:

(张志和:初名龟龄,字子同,唐肃宗时弃官归隐,没有回故乡浙江金华,而

到湖州居住,常常在船上漂泊,自称“烟波钓徒”。他归隐时,安史之乱尚未平

息。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纷乱之中。在这种情势下,他因为无力佐治,只得避居

江南水乡,以悠闲自在的渔家生活寄托了作者向往自由和热爱自然的情怀。)

看了这段介绍,你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此诗,作者明写渔父,暗写他本人,秀丽的水乡风光

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正反映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

3.再诵古诗,读出韵味

师引:

作者多么希望自己能远离世俗的争斗,在这样和谐秀丽的大自然中自由生活—

—读

作者多么希望劳动人民以自己的勤劳,获得这样一份安宁的生活——读

作者多么希望人们能远离战乱,永远过着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读

(层层递进)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10.螳螂捕蝉 第1教时 总 13 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

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

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课前准备:小黑板

预习导航:

一、放开声音读一读

侧重于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1.读准字音,读好长句。

如:大臣们认为??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2.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这几个字较容易读错:二、生字新词学一学

侧重文章出现的生字,新词的自学与提示。

1.文中出现的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其中,我通过查字典理解了以下词语:

(1)

(2)

三、静下心来想一想

看看要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试着按事情的起因、发展、

结果给课文分段。

四、相关知识,搜一搜

1.了解春秋战国及诸侯国。

2.搜集成语寓言故事。

教学程序:

一、凸现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分别出示螳螂和蝉的图片。板书并认读生字“螳”、“螂”

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想,理解词语意思。

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逐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3.交流:你通过读,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

4.指名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叙述的道理。

三、把屋文章主旋力 顺清脉络

1.再读课文,看看你能否发现课文中还有哪些角色之间存在着类似

“螳螂捕蝉”的关系?

2.集体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

板书:

蝉(捕)螳螂(啄食)黄雀(打)少年

楚国(攻打)吴国(乘虚而入)其他诸侯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细读研讨。

读了课文,给你最大启发的是哪一句?

“蝉、螳螂、黄雀,它们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

着祸患”。

蝉是怎么“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得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的呢?先

看看从哪些词语上看出它“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高高在上、悠闲、自由自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只什么样的蝉?

如果是你,你会唱什么?真是一只会享受的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看

—— (充分体现出了蝉的自在)

让我们把目光向蝉的身后看!你看见了什么?如果来一个特写,你看见什么?

或许,它也在想呢—— (读)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师:对这只可怜的蝉来说,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蝉的好伙伴,此时你会

对蝉说——,可是,这是蝉此时此刻还浑然不觉,他——(手指,引读)(再齐读)

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引读)他还在——再读: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语气语调里明显带着焦虑和不安)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板书:

吴王——楚国 (赵国在后)

螳螂——蝉 (黄雀在后)

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患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10.螳螂捕蝉 第2教时 总 14 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

前顾后,通盘谋划。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小黑板

预习导航:

一、读读想想

1.读课文中和两个句子,体会一下“死”的不同意思。

吴王固执的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2.读课文,说说听了少年的话,吴王为什么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二、读读讲讲

1.在读熟,读懂的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练习复述课文,要求对于关键部分尽量使用原文词句。

3.班级组织召开一次故事会,讲讲读过的有趣的成语寓言故事。

教学程序:

一 、复习检查

(1)蝉 悠闲 自由自在

(2)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3)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4)侍奉吴王的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

(5)不堪设想 隐伏着祸患 恍然大悟

(这儿,通过默写五组词语,不仅是检查与巩固生词的掌握情况,更是在“暗

暗”帮助学生记住“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梗概,为后面地复述课文埋下伏笔。)

学生对照屏幕出示的词语,进行自我批改。

二、品读感悟

1、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画和词语。

2、学生根据画面,练讲故事,尽可能地用上刚才听写的几组词语。

3、指名讲述故事,师生边听边评。

4、同桌互讲互评。

5、总结:这个故事就叫——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三、品析人物

1、那个少年为什么不直接劝吴王,而要用讲故事的方式?

2、小组讨论之后,集中交流。

3、大臣们指出攻楚的利弊,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勃然大怒)少年说了“螳螂捕蝉”的故事,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恍然大悟)

这“恍然大悟”怎么理解?引出: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呢?

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谁再劝说就杀谁。少年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这个故事,用意就是劝说吴王,吴王一定不会听的。

那样做会使吴王觉得很没面子,一生气反而会把少年杀掉的。

如果在大臣们面前讲这个故事,吴王一定不会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以为是少年编出来的,就不会想到故事中的道理。

那少年在花园里一连站了三天,为的就是等吴王。少年装出打鸟的样子,是让吴王相信(螳螂铺蝉)这件事是真的不起疑心。这样,少年就可以通过讲这个故事,让吴王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

(少年表面上是讲故事,实际上是??所以少年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一点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

一个好主意要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得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

从这个对比中,你认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

四、表演深化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少年与吴王的对话,好好感受一下这位少年的智慧。

2、指名分角色读少年、吴王、叙述部分的话。

3、评价,再指名读。

4、这一部分光读好还是不够的,能不能不它表演出来?

怎么来演呢?没有那个环境呀?我们这是教室,不是王宫花园,怎么能让人感受到王宫花园的环境与气氛呢?

我们有笔,课文中没有具体写当时的环境,我们可以展开想象用文字描绘出清晨的王宫花园的环境。现在我要就要向大家征集这样一段台词,

花园里此时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清晨,朝霞映红了吴王花园。郁郁葱葱的树木、五颜六色的鲜花都被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几只黄雀躲在树丛里欢快地鸣叫

着。这时,一位手拿弹弓的少年,正在花园的小路上徘徊。他不时地朝吴王的寝宫东张西望,似乎在等什么人,却又装出一副专心打鸟的样子。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他也浑然不知。这时??

(表演仅仅是一个形式,关键是在通过表演能让学生在“语文”的层面上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在这里,我设计了合作表演的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化体验内化语言,并在此基础上有创造性的表现。)

五、总结:

学习本文,我们就要学习少年的言语智慧,学习他巧妙的说理方式。俗话

讲,文死谏,武死战,空洞的说教往往过于乏味,不能令人信服,而文中少年则创设情境,通过故事晓以利害,说者虽不露声色,听有却步步入局,待时机成熟,权衡利害,道理不言自明。这是智劝,是曲劝,是巧劝,是妙劝,是语言智慧,人生智慧。在历史长河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如唇亡齿寒、一鸣惊人等,说理而不空洞,睿智而不显锋芒,极富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不争而善胜,不辩而自明。

六、检测完善

《补充习题》

板书:

吴王——楚国 (赵国在后)

螳螂——蝉 (黄雀在后)

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患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11、读书要有选择 第1教时 总15 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选择书籍的方法,并了解掌握选择合适读物这种本领的益处。

教学重点:

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了解歌德的生平简介。

预习导航:

一、放开声音读一读

侧重于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二、生字新词学一学

侧重文章出现的生字,新词的自学与提示。

1.文中出现的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其中,我通过查字典理解了以下词语:

(1)

(2)

三、静下心来想一想

1.读书还有很多好方法,你都有些什么好方法?

2.我们小学生可以选择哪些读物呢?

四、相关知识搜一搜

1.了解歌德生平

2. 搜集读书名言

教学程序:

一、凸现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关于读书的课文?《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精读和泛读》。这些课文告诉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初读: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是什么,相信你们自己能解决的。在读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课文读正确,你行吗?老师非常相信你们的能力,到时候,让我们大家检验你的读书情况。

2.指读:安排学生汇报自己读书的情况,并随机正音和理解重点词语,如“无可厚非”“日新月异”等。

3.了解: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品读:开展阅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自主读文,并在书上随时记下你的收获。可以是关键词,重点词等等。也可与同桌小声地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收获。

5.评议课文是怎样写的。

以问题作过渡,总领下文,接着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讲选择读物的范围和选择读物的好处。

三、把屋文章主旋力 顺清脉络

1.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疑惑?请你们再快速地浏览一下,记下你的疑惑,可先与同桌进行交流。

2.交流: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要选择?”“怎样选择展开补充和交流”。

四、检测完善。

《补充习题》

五、板书设计:

优秀的文学作品

名人传记

内容 科普类书

10读书要有选择 工具书

获取更多知识 兴趣和爱好

方法 请教别人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练习3 第1教时 总 16 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有关“笑”的不同神态、不同情感的词的辨析训练,学会正确地区别和应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重点:

通过对有关“笑”的不同神态、不同情感的词的辨析训练,学会正确地区别和应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在表演中要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小黑板

预习导航:

一、走进《红楼梦》

1.认真阅读《红楼梦》,了解故事内容、作者情况及它在世界文学史

上的地位。

2.摘抄文中描写笑的片断,读读品品,作作批注。

二、走进《西游记》

1.摘抄文中描写孙悟空的片断,读读品品。

2.完成填空:( )的孙悟空

教学程序: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其实有很多精彩之处。今天就让大家读一段描写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

(2)学生读这个片段。

(3)学生找出描写各人不同神态的笑的语句。

(4)学生再认真读有关“笑”的语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重点想象各种神态)

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鼓励学生说出有关“笑”的词语,并说出这些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他们了解到有各种各样的“笑”。

(2)学生读题,区别七个词语感情色彩、意义内涵的不同。

(3)要求学生认真读四个句子,看看各句应该填什么样的“笑”最合适。(联

系上下文仔细体会该选什么样的词)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应该怎样填。

(2)学生思考:可以填什么样的词语?(教师应鼓励学生尽量多想几个) (3)教师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所填的词语。

(4)学生选择最合适的词填入括号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字《读书要有选择》。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子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掌握、帮助、获取”等词的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三、教学第三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2)同座的同学讨论每个成语的大概意思。

(3)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都是有关《西游记》中孙悟空的

(4)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 课题:练习3 第2教时 总 17 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学会在表演中要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在表演中要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预习导航:

一、了解《三国演义》

1.认真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故事内容、作者情况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读读三国故事,作作批注。

二、走进《三国演义》

1.摘抄文中描写心目中印象深刻的三国英雄的片断,读读品品。

2.重点阅读《三顾茅庐》,熟读对话,并相邀好朋友一起演一演,注意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表情、动作。

教学过程: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智勇双全的关

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滑的曹操??同学们可以就自己熟悉的人物来说说。(板书:漫话三国英雄)

(2)指名读题。

2、指导。

(1)学生各自说出自己最熟知的“三国”人物。

(2)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生阅读第二部分《三顾茅庐》的一段对话。

(4)学生分角色自由练说。(教师创设情境)

(5)推荐代表上讲台分角色表演,师生评议。(重点看角色的性格特

点有没有把握住)

3、反馈。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2)评议小结。

【六下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六下第二单元教案04-25

第三单元的教案04-24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案04-25

人教版六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04-25

六下二单元作文06-04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04-24

科学第三单元教案04-25

小学语文第三单元复习04-28

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05-29

六下第三单元4、5、6课时教案初稿 「陈宝凤」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