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鱼的剪纸教学案例
鱼的剪纸教学案例【教材分析】
本课是由上海市浦东新区美术教学研究部开发的,以体现学生原创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传承民间剪纸艺术为目的的《学生现代剪纸》课程中的一节研究课。适合在六年级美术教学中使用。
本课是这样产生的,我们会在美术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作业常常会不经意地“冒出”一些出乎意料的好想法、好技法、好效果,这样的作业让我发自内心地喜欢。慢慢地我开始关注学生作品中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特征,探索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原创能力,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情感。
我校学生生活在城市里,常常会受到现代视觉形象的刺激。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重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我尝试以剪纸艺术为切入口,从民间剪纸与现代学生造型特点的相通之处开始,不论是民间剪纸作品凸现的对土地的热爱.还是现代学生作品表达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都是一种真、善、美的情感表现。他们的精神内涵是相通的,都有着浓浓的中国情结,在造型语言上表现出的单纯、夸张和朴实等特征也是相似的。
于是我就以学生喜欢的“鱼”作为表现题材,在教学中深入浅出地将中国传统的剪纸形式和学生单纯自由的创作手法相结合,探索现代儿童剪纸的新样式,传承优秀的文化,并加以发扬和发展。
【课的类型】
造型·表现
剪纸艺术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学生掌握传统剪纸还有较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把握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和表现能力,并与传统剪纸形式接轨,使学生学会剪纸的技法,体验剪纸的创作乐趣,让传统的剪纸风格现代化、童趣化,让剪纸成为适合学生创作的载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剪纸语言的审美特征,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思维学习剪纸技法(知识)并能注意运用最适合的剪纸技法表现作品。制作有特点的剪纸作品(技能)。
2.过程与方法:
方法:激励学生在探究剪纸语言特点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灵活地使用剪纸技法制作作品。
过程:××××——××××——××××——××××(该案例缺少此项,可自行提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欣赏中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在操作中体验创作的快乐.始终贯穿愉悦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了解祖国传统剪纸艺术,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同时体现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体验剪纸艺术的独特美感,制作有自己想法的剪纸作品。
【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剪纸技法产生的效果的感受和实际的使用。
【教学方法】
以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为主,在剪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认知,欣然接受,尊重和运用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把课堂环境营造成充满活力、生动有趣的创作场,令学生觉得非常满意,并在大量的审美信息中学习和体验。
体验以剪子、刀子为主要工具的一种美术活动。学生拿惯了笔的手,拿起剪刀来,是一种很新鲜的感觉,上课的兴趣很高,原创的灵感会自然流露。用剪子剪,可以将笔描画的线条变成直接明了的黑白条块,不易陷入对自然的抄袭,能将复杂的思维概括化、明确化、单纯化。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自动发挥想象、提炼画面,研究合理的剪刻技法。在剪刻中让学生认识到“最合适的技法,才是最好是技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范画、刻刀、垫板、彩纸。
【教学特色】
本节课以让学生在剪纸创作中体现学生对美术的原创能力为主线。
欣赏大量的民间剪纸和学生的现代剪纸作品.让学生有一个对剪纸艺术的感性认识。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有直观认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创作题材,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各种鱼的图片,为学生创作提供素材,以鼓励和鞭策的语言,激活学生能原创能力。在学生创作时,对学生边行适时的帮助和指导.提升学生能原创能力,最后大家一起来欣赏同学们的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鱼的剪纸作品导入《鱼的剪纸》课题。
【设计意图】鱼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水中动物,形态多样,学生的创作的兴趣点比较多,容易发挥想象。
(二)师生互动,导学达标
感受、分析剪纸语言。
1.民间剪纸作品欣赏
感受:多幅图片(配以民间唢呐音乐)。
在欣赏中锻炼自我感悟图形的
能力,体验民间剪纸的审美情趣,以及艺术风格。
归纳:提问“有什么感觉?”可多角度归纳。
以学生发表看法为主,教师临场组织和提示,引导欣赏作品的角度和方法。
【设计意图】民间剪纸表现出的朴实、粗犷、诙谐、夸张,正是民间剪纸艺术家们长期生活在具有这种特征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情感,也是对家乡对这块土地的热爱。让学生欣赏,一方面是学习它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的真、善、美的情感。在欣赏中逐渐加深对这种情感的认识,为欣赏和理解现代儿童剪纸做铺垫。
2.现代儿童剪纸欣赏
感受:多幅图片(配以欢快的电声音乐)。
归纳:提问“有什么感觉?”可多角度归纳。
同上一个环节相似,以学生发表看法为主,教师临场组织和提示,提示欣赏作品的角度和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作品所表现的是他们身边看到的各种事物,充满童趣、稚拙、自由与单纯——同样表现了真、善、美的情感。在欣赏中使学生对同龄人的剪纸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创作欲望。
通过两类剪纸的欣赏与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剪纸艺术,消除陌生感,增强学生对剪纸艺术的认同与理解。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当学生纯真的艺术见解得到教师的肯定时,他(她)会自然地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表达,因势利导地培养小“艺评家”。接下来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我也来剪一幅剪纸作品吧!”的创作欲望。
3
.剪纸技法的分析与示范
分析感悟上述两类剪纸作品的技法。出示有不同剪刻技法的剪纸作品,请同学们研究分析“用什么方法做的?”“这样做有什么特点?”认识到不同的技法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得出“最合适的技法,就是最好的技法”的结论。如:“剪”的效果比较圆润、流畅,“刻”的效果比较硬朗、直接、充满力量。“刮”的方法可以产生特殊的点的效果。“撕”的效果是自然、随意,有时可以出现意外的惊喜。教师通过多媒体实物展示台,对每一种技法进行归纳和示范,并鼓励学生创造新的表现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剪刻方法,拓展传统的剪纸技法,给学生开阔自由的技法空间,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手段,创作平面的剪纸艺术。
4.欣赏各种鱼的图片
提示学生本节课的创作题材是“鱼”,注意感受鱼的不同形态,将多元形态带人创作思维中。
【设计意图】提供大量直观的创作素材,为创作多样性的剪纸作品打下基础。
5.讲解示范剪纸过程
教师在多媒体的实物展示台上示范讲解,这样可以将制作过程让学生清楚明了地看到。
A.首先选择一张15×15厘米的方形红纸,将前面看到的各种鱼的形态在大脑中加工整理,创作一条自己喜欢的鱼的形状,用铅笔自然勾画一个距离纸边一厘米宽的边框,为的是出现一幅视觉完整的剪纸作品。
B.将鱼的形状画在方框内要考虑三个问题:(1)鱼的造型特点。(2)“鱼”在方框中的构图和布局。(3)鱼的造型与边框的断连位置,待剪完后形成连接整体的作品。
C.剪刻时由内向外剪掉多余的部分,这样可以减少纸张的破损。
D.剪刻的方法要在统一中求变化,不可滥用技法,如果作品技法堆砌,就会失去作品本身的艺术性。
E.调整作品的剪纸语言,形成明确突出的作品特点,或巧或拙,或刚或柔。在这个过程中作品可以加减内容,形成完整有特点的剪纸作品。
F.将剪好的作品粘贴在白色的纸上,剪刻破损的或要添加的地方可以在这个步骤中完成。
6.学生作业提示
A.一条鱼(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里,让学生能完成创作。) B.力口边框(有利于学生把握画面和作品的完整性。)
C.构图满(剪纸作品的特点是比较饱满,也为了学生在剪刻时不易断裂。)
D.有特点(这是作品的核心所在,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下。激活学生的灵感,鼓励学生制作自己喜欢的鱼。特点包括造型、刀法、寓意等。)
7.大屏幕出现“刻一条自己最喜欢的鱼”字样。(配以舒缓的流水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艺术的原创能力,捕捉自己的艺术灵感。用“我最喜欢”来肯定学生对艺术表达的自信心。这样一定可以出现风格迥异的作品。
(三)学生达标,教师巡导
1.构思画面(信息整理后的灵感显现)
2.课堂练习(自信、自由的创作行为)
3.教师组织对半成品作业的分析。(组织全班学生针对一个学生的作品,大家一起帮助修改,提醒学生在创作中要注意前面的创作提示。形成知识点的及时反馈.这在辅导过程中是重要的环节。)
4.分组粘贴(教师准备两张一开大小的彩色纸,将其剪成鱼的外形。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把制作完成的作品粘贴在“大鱼”的身上。同学们可以互相帮助.在粘贴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调整、安排作品的位置,锻炼学生的构图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达标小结
1.学生个人分析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分析本组学生的作品。
3.学生对比分析两大组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修改意见。(教师在其中配合学生完成好对造型、技法、寓意等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4.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修改和调整。
【鱼的剪纸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民间剪纸》教学设计04-25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04-03
剪纸故事教学反思04-19
剪纸教学的实践与探索04-29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04-29
教学案例04-28
案例教学教案02-09
教学案例04-28
教学心得案例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