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宝莲这盏灯教案

时间:2023-04-28 01:42:4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案’宝莲这盏灯教案

教案:《宝莲这盏灯》教案-教案作者:安鱼【昨天收拾书柜,发现一本2004年第4期的《收获》,里面登有丁伯刚的小说《宝莲这盏灯》。7年前我在学校图书馆兼职时,就看了这篇小说。这次重看,忽然职业病患了:想为这篇小说写个教案。】

《宝莲这盏灯》教案

‘教案’宝莲这盏灯教案

【重点】"灯"的隐喻义。我们需要"灯"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灯"?

【难点】宝莲心中有一盏什么样的"灯"?最后,光明心中也有了"灯"吗?

【教法】课堂采用"问题法"。设置一系列问题,由表层到隐喻,由浅到深,层层推进,水到渠成,卒'问'显志。

【课前】要求学生课前看一遍小说《宝莲这盏灯》。(可看杂志,也可网上阅读)

【课时】二课时

【导入】同学们,"灯"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词之一,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与"灯"打交道。比如,电灯、路灯、煤油灯;车灯、彩灯、航标灯;明灯、大灯、指路灯,等等等等,很多很多。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个人,她也是一盏灯。人是灯?我从同学们的脸上看出了疑问。我们就从这个疑问开始。

【步骤】

1、人不是灯,但我们可以把人比成灯。这是比喻句,同学们都懂。我们说说,可以把人比成什么样的灯?

学生甲回答:人死如灯灭。

学生乙回答:共产党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2、宝莲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甲回答:偏僻农村里的一个寡妇。(找出小说中相应的句子读,略)

学生乙回答:一个很厉害要强的寡妇。(找出小说中相应的句子读,略)

学生丙回答:一个很蛮横难缠的寡妇。(找出小说中相应的句子读,略)

3、归纳得不错。这么一个偏僻农村的、厉害要强的、蛮横难缠的寡妇宝莲,同学们说,宝莲是盏什么样的灯?用否定句回答。

同学齐声说:宝--莲--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4、每个人怎么去生活、工作,心里都有一个标准,也就是心里都有一盏灯。同学们这样刻苦学习,心里也有一个标准,心里也有一盏灯,你们心里有盏什么灯?

学生甲回答:我们心中的指路明灯就是:考一个好大学。

学生乙回答:我们心中的指路明灯就是:学好本领,锻炼身体。

5、宝莲为什么要这样蛮横难缠,甚至发展到对亲人都是这样,那么,她有一个什么标准,也就是,她心里有盏什么灯,指引着她这么生活?

学生甲回答:宝莲心中的灯就是:人生就是传种接代。

学生乙回答:宝莲心中的灯就是:寡妇要生存就得横。

6、宝莲村子的其它女人也是这样想吗?

学生甲回答:基本上都是这样想,这样生活。

学生乙回答:只是寡妇是农村妇女的典型,就像老师平常说的"典型人物"。

7、宝莲她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活标准呢,也就是有这样一盏灯呢?她可以去奋斗啊,可以去赚钱啊。

学生甲回答:在大扁屋那样的偏僻农村,能奋斗出什么呢?做个像长山大爷的族长,或者做个村长,这都是属于男人的,而且是同姓的男性。所以传种接代是她们心中一盏明灯,所以望来是她的命根,望来不行了,新文又是她的命根,因为这是家族振新的唯一希望。

学生乙回答:当然,如果宝莲能赚钱,生活也会好。但是在大扁屋那样的偏僻农村,一个妇女能赚什么钱呢。

8、是的,在大扁屋那样的偏僻农村,宝莲她们只能这样生活,心中只能是这么一盏灯,支撑着她们去度过一生。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光明的亲生母亲是不是这种生活观念,她心中是盏什么样的灯?

学生甲回答:光明的母亲与宝莲不同,她对孙子新文改姓似乎根本就不在乎。在光明家,"母亲没有多余的话,母亲似乎把力气全用到两只手上。"根本没提新文改姓的事。

学生乙回答:心态不同了,也就是心中的灯不同了,活着的方式也就不同了,你看,在光明家,"母亲拉着陈宝莲的手久久不放,'光明在你面前有不周到的地方,你只管调教,不用同他客气。'"多么善良。

9、为什么光明的母亲与宝莲的什么观念这么不同?大家找找原因。

学生甲回答:生活的环境不同。"响水湾靠着公路又靠着镇里,离县城也不是很远,交通方便,过日子门路广,连人的脑子也要灵活得多。"而大扁屋是个传统的偏僻的中国农村。

学生乙回答:不仅如此,光明的母亲也会赚钱了。"母亲临走给光明留下了五百块钱。母亲说,这不是光荣的钱,不是光彩的钱,这是她卖猪卖蛋卖冰棒雪糕赚来的钱,要光明无论如何收下。"

10、是的,环境、经济可以改变人。宝莲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忽然一改旧态,变了。那么,她变得怎样了?

学生甲回答:宝莲当着众人的面把新文改姓的纸约一把撕碎了,这时宝莲传种接代的观念已完全除去。

学生乙回答:宝莲对光明后悔,痛哭,忽然善良起来了。她对光明说:"我这一辈子顶顶对不起的是你。"

学生丙回答:这时宝莲心中原先的那盏灯似乎熄灭了。那么,她心中是否升起了另一盏灯,不然,她的变化怎么这么大,前后判若两人。

11、丙同学问得很好。是的,残酷的现实面前,宝莲所有的拼斗都失败了。望来的死去,新文的被蛇咬,长山大爷的嘴脸,都让宝莲心冷到极点。宝莲心中的灯也就彻底熄灭了。如果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宝莲后来也就是生前最后一段日子的表现,同学们说,用一个什么词?

同学们齐声说:温--情。

12、人的心中不能没有一盏灯,灯灭人就死。宝莲临死前,"温情"终于照亮了她的世界。这篇小说,包括丁伯刚的多篇小说,他笔下的人物,有荒诞,有挣扎,有扭曲,但是"温情"(有的评论家用"悲悯"一词)始终不灭。"温情"是丁伯刚小说的一个特点,更是人类最美丽的一盏灯。

13、光明本已决定全家搬回响水湾,还准备跟着两个弟弟去赚钱,可是,宝莲死后,他又是如何做的?

学生甲回答:不回响水湾了,想在大扁屋在呆上几年。呵呵,他不想跟着弟弟赚大钱了。(笑)

学生乙回答:让新文正式改姓江。呵呵,他想正式融进大扁屋了。(笑)

学生丙回答:给宝莲好好做道场,热闹一番。呵呵,这也是老师说的"温情"吧。(笑)

学生丁回答:他快乐起来了,买那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与家人玩。还玩扑克牌了,多么开心啊。呵呵,老师,这叫"玩物丧志"吧。(笑)

14、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但我听到同学们的笑声,是不是不认可光明最后的作法。小说到这里戛然而止,文中也没交待光明的心路历程。这就像中国画的"留白",留给了读着很多想象的空间,思考的空间。这里谈谈我的想象和思考:

也许,宝莲生命结束前的话,感动了光明,让他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也许,光荣、光彩那种赚钱的方式刺激了光明,这样赚钱,他宁愿受穷。

也许,大扁屋的乡亲多次送望来、新文、宝莲去医院,并多次捐钱,还有为他把家搬来又搬去。还有,当他家有事,乡亲们问寒问暖。这一切温暖了他,让他感受到了人世的"温情"。

也许,他目睹了响水湾那种商品经济下的生活,觉得并不是一种好的生活。

也许,他以为,大扁屋那种充满人情温馨,节奏很慢的生活不失为一种好的生活。

也许,古老、淳朴的乡村感动了他。

也许,光明心中亮起了一盏"光明的灯"

【作业】以"我心中的灯"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除诗歌外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1.8.11于SH

【‘教案’宝莲这盏灯教案】相关文章:

这盏灯作文07-21

《我爱这土地》教案02-26

《两件宝》教案02-12

《吉祥三宝》教案03-07

小班科学教案认识荷花、莲、藕01-06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打莲湘》10-11

《人有两个宝》教案04-02

《两件宝》教案设计08-26

《两件宝》教案11篇02-12

人有两个宝教案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