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时间:2023-04-24 23:14:36 教案 我要投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蔡店一中 辛灿锋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诗的内容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二、培养诗歌朗读能力,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   三、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重点、难点:   一、重点: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之中。   二、难点:对“长夜”的理解,对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理解。   教学设想:   诵读讨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教学过程 一、设情导课 1、“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诗圣是谁?请你简介一下。 2、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工部诗》。 3、时代背景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盖一间茅屋栖身。后遇大风吹破此屋,乃作此歌。 4、文体介绍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二、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   1、 要求: 读准字音   注意停顿   明了大意 2、字词积累 怒号  挂 罥  长 林 梢   庇 护  突兀 布衾 三 重 茅 沉塘坳 飘 转 俄 顷 广 厦 见 此屋   三、阅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本诗,想想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借助注释、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3、你能复述本诗的内容吗? 四、理清思路 1、从内容上: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屋破漏雨——大庇寒博士 2、从情感上:焦急的心态——无奈的心情——凄苦的心境——博大的心胸 3、从各层判断一下你读到的诗人形象: 无可奈何心情痛苦之人 湿寒交迫内心凄苦之人 胸怀博大忧国忧民之人 五、朗读指导 (一)、咬准动词节奏稍快——狂风袭人的紧张。 (二)、有缓有急——气愤和无奈 (三)、读出层次——暗淡沉重忧虑 (四)、激昂向上——献身与祝愿 六、品读探究 1、高声诵读、领会美点(好句、好词)。 2、读出韵味,用心领悟,找出全文主旨句。 七、交流研讨 1、、这首诗的前三段以  为主,没有直接抒情,而是寓情于 之中,说说前三段在叙事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如何理解“忍能对面为盗贼”这句诗的意思? 3、、最后一段,诗人直抒心胸臆,写诗人的理想和愿望。这一段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4、面对这重重的不幸——秋风破屋,茅草被盗,大雨连绵,屋漏床湿,长夜难彻——如果面对这凄风苦雨、漫漫长夜的就是你,你此时会有什么样的感慨?什么样的想法? 5、.而诗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他仅仅是哀叹自己的不幸、发泄自己的不满吗?请同学们朗读诗的最后一节。   这节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怎样的愿望?(忧国忧民)   诗人从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生活,想到饱经磨难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从风雨飘摇中的个人茅屋想到连年战乱中的整个国家。推己及人,由家到国。甚至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国家社稷,甘愿牺牲自己,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杜甫的这首诗之所以光焰万丈,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 6、时空回访  假如,年迈的杜甫现在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八、课堂小结 现实   秋风破屋 心情苦痛 风 白天 屋外事 自己 群童抢茅无可奈何 长夜沾湿忧思不绝   理想  广厦千万间 大庇寒士 雨 黑夜屋内人 天下寒士   关心民生  忧国忧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相关文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文02-0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03-1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鉴赏08-1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三篇04-2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08-2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03-0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翻译09-0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通用10篇)04-1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实录12-0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实录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