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册语文教案上海6

时间:2023-04-24 22:58:4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第十册语文教案(上海)6

26 高山流水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能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想象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的情景,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4、明白“高山流水”的含义,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高山流水》乐曲。 学生: 1、 读通课文,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并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下列字词: (1)鼓—— (2) 方——  (3)志—— (4)善哉—— (5)巍巍——  (6)少选—— (7)洋洋—— (8)破琴—— (9)绝弦—— (10)复—— 2、 收集有关朋友、友谊方面的诗句、名言 3、有条件的查找收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故事 一、谈话导入,解读“知音”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大人有大朋友,小孩有小朋友,请你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学生交流) 2、“朋友”这两个字虽然普通。但它在孔子眼里是“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李白的笔下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王勃的心中则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以当两个人成为志同道合、互相欣赏的朋友时,“朋友”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知音”(板书) 3、说起“知音”的来历,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板书 26、高山流水 二、疏通课文,初识“知音” 1、学习古文首先要读准、读顺,自己先读读看,试着读出节奏来。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再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回顾疏通古文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每一句;联系译文矫正自己对古文的理解;同学交流讨论。 4、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轮讲、补充) 5、班级交流 6、师生合作读。(教师读译文,学生读相关古文) 7、提问: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板书:伯牙、钟子期) 简介: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钟子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挑担子、拿板斧的樵夫。 三、探究文本,感受“知音”之喜 1、一个是晋国赫赫有名的琴师,一个是楚国山野砍柴的樵夫,是什么东西使他们走到了一起,成为知音呢?(交流:音乐) 2、用~~~线画出两人弹琴、听琴的句子。(学生交流、板书) 志在高山 巍巍乎若泰山 志在流水 洋洋乎若江河 3、想像乐曲内容:伯牙弹琴除了想到“高山”、“流水”之外,他还会弹奏哪些景色呢?  (学生交流:鸟语花香、清风明月、森林大海等) A、 师生合作,分角色表演(出示内容)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学生: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细雨。  学生:善哉乎鼓琴!绵绵乎若(  )。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  学生:善哉乎鼓琴!(  )乎若( )。 B、同桌对说 出示参考词语:依依杨柳、皎皎明月、淙淙流水、萋萋芳草、皑皑白雪…… 4、想像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心理活动。 伯牙与钟子期本不认识,他们在江边是偶然相遇,所以——(出示) 当伯牙的手指熟练地拨弄着琴弦时,钟子期暗暗赞叹:  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伯牙暗暗惊讶: 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伯牙暗暗欣喜: 5、根据刚才的练习,自己完整地想像当时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情景。 (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各自想什么等) (1)同桌对讲 (2)全班交流抽1~2个复述,其他点评 四、拓展深入,感受“知音”之痛 1、一次巧遇,两人一见如故,成了音乐上的知音。他们约定来年再相会。第二年,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时,得到的是钟子期病故的噩耗。钟子期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他要好好地听先生的琴声。,这是一种何等凄美的相会呀! 2、伯牙来到墓前,此时秋风瑟瑟,万木萧萧,更增添了伯牙心中的哀伤。(出示) (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抚琴:弹琴]一操[一操:一曲]。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铿锵: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鼓掌大笑而散。 3、伯牙见到众人听琴的摸样,心里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呀? (交流:愤恨、痛苦、哀伤、觉得世上再无知音等) 4、唯一的知音已去,世上再无懂琴之人。于是——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出示并齐读) “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为知己者绝琴。这是一种何等深厚的情谊! 五、情感升华,珍惜“知音”之谊 1、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后人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想听吗?(播放《高山流水》) 伴着这曲动人的《高山流水》,我们再来齐读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2、千百年来,“高山流水”已成为“知音” 的代名词了。此时此刻,你对知音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了呢?(出示) 知音是    知音是 知音是 (可以用自己积累的诵咏知音、朋友、深厚友谊的诗句、名言来表达自己对知音的理解,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同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数量) 3、总结: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当我们有朝一日遇到了知音,一定要好好珍惜。   附板书 26 高山流水  知音 伯牙  ———— 钟子期 志在高山 巍巍乎若泰山 志在流水 洋洋乎若江河   [课文链接] 伯牙摔琴谢知音 ——选自《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 锺公(钟子期父亲)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复进谷口。果见一丘新土,在于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锺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锺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伯牙道:“原来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锺公道:“老夫幼年也颇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伯牙道:“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于老伯听之。”锺公道:“老夫愿闻。”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锺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锺公道:“原来如此,可怜!可怜!” 27、鲍叔牙真心待友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仲”“鲍”“掰”“赚”“桓”的字音。理解并积累“形影不离”等形容朋友之间关系密切的词语。 2、默读课文,通过列小标题的方法提炼事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理解、品味课文语言的基础上,能选择文中的一个故事,与同学合作,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地复述。 4、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鲍叔牙与管仲之间的真诚友谊,懂得为朋友做出牺牲是高尚的行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用小标题概括文中的三件事,体会鲍叔牙与管仲的真挚友谊。 2、懂得为朋友做出牺牲是高尚的行为。 [教学准备] 教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形影不离、毫不犹豫、起早贪黑、周密、推荐等。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管仲和鲍叔牙”的相关资料。 一、人物引入,理解课题  1、 板书:鲍叔牙(正音:bào) 2、鲍叔牙是历史上一个大贤大智之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鲍叔牙。 3、补全课题:鲍叔牙真心待友(齐读),你们读懂了什么?(真心待友:真心诚意对待朋友)这里的“友”,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他就是——板书:管仲(字音:仲zhòng) 4、指名读题。(应读得真诚) 5、这篇文章是根据《史记·管晏列传》的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改编的,对管仲和鲍叔牙你们了解些什么?(请学生用一、二句话作简单介绍) 6、引读第一节:同为齐国人的鲍叔牙,他和管仲…… ——他们从小就是好朋友,整天形影不离。 理解:形影不离 “形影不离” 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在文中形容鲍叔牙和管仲关系很好,经常互相伴随,还有哪些词语也是形容朋友之间关系密切的,请你说一说。(情同手足 亲如兄弟  生死相随  休戚与共 肝胆相照 同舟共济 ……) 7、从课题上看,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么这类文章有什么特点?(用一件或几件事反映人物品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鲍叔牙和管仲之间的哪几件事?先用文中内容补充句子,再用小标题概括。 鲍叔牙真心待友,  。(“什么情况下鲍叔牙怎样做”) (注意:小标题要抓住要点,简明醒目,可以利用文中的词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一篇文章中小标题的形式尽量要保持一致。) 2、交流,梳理。(三件事) 板书: 出资助友  或 做买卖帮管仲 以身护友  或 打仗护管仲 辞官为友  或 辞官让管仲 它们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鲍叔牙出资助友2---6;鲍叔牙以身护友7---8;写鲍叔牙辞职为友10---11) 师:第一段是开门见山的介绍管仲和鲍叔牙的关系。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用小标题归并法。 4、引读 鲍叔牙和管仲这

【第十册语文教案上海6】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第十册语文教案01-10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十单元教案04-10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教案04-08

【精选】语文教案6篇12-27

语文教案经典[6篇]02-17

语文教案经典(6篇)11-26

语文教案【精选6篇】01-18

语文教案(精选6篇)03-19

语文教案精选(6篇)03-15

语文教案6篇(经典)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