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物质的溶解性(第一教时教案)
教 案 姓名: 朱晟旻 学科: 化学 课题: 物质的溶解性(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 (3)了解物质溶解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及应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及对饱和溶液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产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体验通过实验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体验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3)在熟悉的情景中感受化学,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建立溶解性概念,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 教学难点:1.建立饱和溶液概念;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 2.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 实验准备: 食盐、蔗糖、熟石灰、食用油、汽油、硝酸钾、酚酞、蒸馏水。 试管、酒精灯、试管夹、药匙、滴管 教学过程: 【引入】在家里泡了杯咖啡,你是否仔细观察过咖啡,喝完以后有没有观察过杯子里的情况。 问:为什么一包咖啡中有的物质完全溶解了,没有剩余,有的物质不能完全溶解, 【板书】一、 1、物质的溶解性: 【导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固体物质的溶解性 【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生活现象,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小结 【引导】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如何证明? 【学生活动】 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案并用实验验证 【演示】 书本P166实验1、2、3.(演示1中,取少量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酚酞变红色,说明熟石灰确实溶解了,但溶解的很少。) 【板书】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 【举例】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 碘难溶于水但易溶于酒精。 【阅读】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 【阅读】书本P167第二段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都是有一定溶解性的,并不能无限溶解下去,那么现有一常温下的硝酸钾溶液A,还能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了呢?如何证明? 【演示】在硝酸钾溶液A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振荡至全部溶解得到硝酸钾溶液B。问: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吗? 【结论】硝酸钾溶液A中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我们把硝酸钾溶液A这种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的溶液称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问题】硝酸钾溶液B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吗? 【演示】在硝酸钾溶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固体,振荡至充分溶解得到有少量硝酸钾固体剩余的硝酸钾溶液C。 【讨论并小结】硝酸钾溶液B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而此时的硝酸钾溶液C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了。(强调试管中有硝酸钾固体剩余)。我们把硝酸钾溶液C这种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的溶液称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问题】硝酸钾溶液C真的不能再溶解硝酸钾固体了吗? 【演示】向硝酸钾溶液C加一定量的水使剩余的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得到硝酸钾溶液D。【问题】为什么硝酸钾固体又溶解了呢?此时的硝酸钾溶液D是饱和溶液吗? 【演示】在硝酸钾溶液D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固体,振荡至充分溶解,得到有较多量硝酸钾固体剩余的硝酸钾溶液E。 【问题】出了加水的方法外,你还有其它方法将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溶解掉吗? 【演示】将有较多量硝酸钾固体剩余的硝酸钾溶液E在酒精灯上加热,得到溶液F,观察现象。冷却至室温得到溶液G,再观察现象。 【分析】温度升高,增大了硝酸钾的溶解性,使同质量的水中能溶解更多的硝酸钾了。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性也降低,原本溶解的过多的硝酸钾就成为晶体析出了。 【演示】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固体振荡,观察现象。 【小结】1、讲某溶液的饱和与否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即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改变溶剂的量或者改变温度,会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2、某A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A物质,但能溶解其他物质,是其他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板书】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加溶剂 增大溶解性(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加溶质 降低溶解性(降温) 蒸发溶剂 【问题】在这些方法中最保险的方法是哪一个? 【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对物质的溶解现象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与巩固】 1、书本P172 2、3、 2、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工业上常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洗,再滤出食盐。你能解释期中的原理吗?浸洗后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地使用下去吗? 【板书】 一、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物质的溶解性: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加溶剂 增大溶解性(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加溶质 降低溶解性(降温) 蒸发溶剂【物质的溶解性第一教时教案】相关文章:
《珍珠鸟》第二教时教案08-26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04-28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1-15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案04-18
教唱歌教案03-20
《阳光》第一课时的教案08-26
荷花的第一课时教案02-24
《白鹅》第一课时教案03-06
《画风》第一课时的教案02-26
《画》第一课时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