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案 王光玮

时间:2023-04-25 21:19:1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童趣》教案 王光玮

一、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直至背诵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2、指导学生识记文言词汇,理解并积累“明察秋毫”“夏蚊成雷”“怡然自得”“庞然大物”等成语的意思及妙用;品位文中的精彩语句。 3、让学生学会观察、联想和想象,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并且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着重从阅读和写作方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从童年走来,每当想起童年时,一件件趣事就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一件、两件、三件……每一件都是那么有趣,那么令人回味无穷。不过,老师今天想听同学们讲述一下自己的童年,把你童年中最有趣的事讲给大家,我们一块来分享你的乐趣,好吗?(学生二、三人讲童年趣事) 噢,原来,同学们的童年也有如此多的趣事,这也许会成为你一生永恒的回忆。其实,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真、最纯、最令人难忘的时期,常人如此,那些伟人,名人也一样。说到这里,同学们能联想到哪些名人或伟人的童年趣事呢?(学生可能想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教师过渡:可见,名人的童年也和我们一样,充满了童真、童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童年有哪些趣事?我们一块来欣赏他写的一篇非常有趣儿的文章——《童趣》。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指导学生看课文注解①了解作者和出处。)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哪一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你从注解①中了解了什么? 教师补充:关于课文的出处和作者老师再补充几点:作者沈复是清朝乾隆年间人,他首先是一个落魄的商人。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诗句,但沈复并非如此,从他的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中我们感悟到的是人世间至真至纯的情感,从中窥到了人性人情之真,趣味兴致之真。今天,我们就通过读他的《童趣》一文来体味这种趣味兴致之真。 解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我们不能忽视题目。从这个题目看,课文的重点应落在哪个字上?(师板书“趣”) (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趣事——联想所了解的名人童年趣事——探究清代文学家沈复有哪些童年趣事,导入课题,简介作者。新课导入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种交流式导入,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气氛, 从而以最佳状态进入新课教学。) (二)感知积累: 1、指导学生试读课文 下面,我们就来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种“趣”的。 教师指导文言文诵读方法:请同学们注意: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任务是诵读,诵读的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清句读和停顿:三是读出语气和感情。下面请一位同学试着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读的是否符合要求。 (重视学习过程,注重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自荐选读课文段落或朗读全文,提示听者注意字音、停顿、感情方面是否恰当,还要注意根据文字展开想象。然后师生共同评读,即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读或者建议别人怎样读。 (尊重读者的劳动, 尊重听者的建议,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能够很好的处理读音、停顿、感情等,实现了培养学生语感的目标。并通过后面的练习读文加以巩固。) 教师强调指导: ①字音:  童稚[zhì]  拟[nǐ]作  鹤唳[lì]  凹凸[āo’tū] 庞[páng]然大物  癞虾蟆[làiháma] ②句读、停顿。 ③要读出一种轻松、愉快、自得其乐的语气来。 2、学生自由诵读(为学生提供感受和体验揣摩的机会) 3、概括课文内容。(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和把握) 4、合作学习:四人为一组,借助小字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讲一节,也可以推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教师不断巡视,及时了解合作学习的情况,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和争议中去,然后在了解学生合作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面对全体同学强调重点字词,如果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全班合力解决,必要时点拨深化。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翻译,不求字字落实,学生能对照注视说出大意即可。) 5、师生共同解疑,教师还要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师:课文中还有几处,因为没有注解,老师没有读懂,请同学们帮我解决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心之所向则…… ③徐喷以烟,使其…… ④蹲其身,使与台齐 ⑤以丛草为林 ⑥吞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生:(主动帮老师解决以上问题) (老师以求教学生的方式检查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体现了师生间的交流合作。) 师:另外,从此文中,我们还学到了一些成语,或联想到一些成语,有哪些? 生:(可能回答“明察秋毫”“怡然自得”等,如果有些想不到教师可提醒。) (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到此为止,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和理解,为下一步的品读赏析奠定了基础。) (三)品读赏析: 课文追忆了作者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地品读一遍课文,品味文中精美的语句,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推荐给同学们,并说明理由,好不好? (生品读、推荐精彩语句,师生共同交流,欣赏) 如:①余忆童稚时……(憨态可掬,童真童趣融于其中) ②心之所向,则……也(想象奇特) ③徐喷以烟……(非童稚不能为也) ④忽有庞然大物……(照应上文“以…为…”,儿童特有的感受,非世俗成人所能想到) ⑤神定……驱之别院(物我同趣,令人哑然失笑) (指导学生仔细读课文,品味文中精彩语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再造文中景象,学生间互相交流感受) (四)探究讨论: 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就课文结构、内容、写法、顺序、语句理解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四人一组,合作选题,集体研究。教师准备以下课题: 这些趣事,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来的。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那么,读了这一课,你能就课外结构、内容、写法、顺序、语句理解等方面提出一个有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探讨吗? 教师准备以下课题: ①联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内之趣”指什么? 物内之趣——细察其纹理。 物外之趣——依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乐趣,一是身处尘世难得的闲情 ②从作者的作文思路入手,请说明第3段置于文中的合理性。 ③从情景联想出发,“怡然称快”与“怡然自得”的情趣在文中是怎样产生的? ④第四段作为一个儿童故事,其童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五)延伸拓展: 其实,文中所写的童趣,我们同学也可能听说过、见过,甚至经历过,所以读起来特别亲切。下面我们来看周作人的一次童年经历,共同体味一下其中的童趣。(课件展示周作人的一篇散文,体味其中的童真童趣) (六)总结收获: 课文我们已学完了,我们读文章也是为了写,请同学们从写作的角度说一下你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七)结语: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童年时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情趣,以及身处尘世时那种超然物外的闲情,认识到了童心的纯真,童趣的美妙。同学们,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回忆自己童年时的趣事,试着写出自己所体验到的“物外之趣”,字数500字以上。  

【《童趣》教案 王光玮】相关文章:

童趣教案04-28

《童趣》的教案01-28

《童趣》教案02-02

【合集】《童趣》的教案07-27

《童趣》的教案设计08-26

教案5.童趣04-28

教案:5.童趣04-28

《童趣》教案设计01-12

《童趣》教案15篇02-26

《童趣》教案设计范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