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记者教案(大班)
设计思路: 大班孩子们各方面的知识能力有了提高,生活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和丰富,他们对周围发生的事,开始变得敏感起来,在他们平时的活动中,对电视中的新闻,对周围发生的事,对家庭中成人之间的矛盾会在同伴之间谈起。 在一次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有几个孩子在议论“麦沙”,他们对飓风造成的伤害显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带来图文资料,议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既然孩子们已经萌发了对周围事物关注的敏感性,我应该利用孩子这个特点,抓住这个契机。通过学习活动中教师的关注和引发,进一步扩展提升孩子这方面的敏感性,并给予其能力上的提高。 我和我的教研组老师商量研究后,决定将其设计成一个系列的学习活动,通过这个学习系列活动,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扩大孩子交往活动的范围,从家里→到幼儿园→到社区→到社会。然后扩大孩子交往的人群,从关注自己和家人到关注同伴、老师、保育员到关注社区里的人。从而促进孩子交往能力,提高孩子收集信息和记录信息能力,发展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 在二期课改的理念中非常注重学校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我觉得社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应充分利用社区和周边的环境,扩展幼儿学习的空间,为幼儿的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 我们设计的系列活动是这样的: 1、小小看新闻——形式:小组活动。 目的:让孩子从同伴之间的随意聊,到有目的地、有意识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并对它进行收集、归类。 2、新闻播音员——形式:小组、集体活动 目的:(1)使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新闻,将自己收集的信息,较清楚的,较自信的进行表述。 (2)提高孩子们关注新闻的兴趣。 3、谈话活动“记者的工作” ——形式:集体谈话活动 目的:通过了解记者工作的特点,和他的身份、标志,引起幼儿做小记者的兴趣和欲望。 家园互动:制作小记者证和话筒 目的:(1)进一步激发幼儿做小记者的兴趣和欲望,提高幼儿制作的能力。 (2)进一步激发孩子与家长的亲情关系。 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做记者证所需要的卡纸 (这是孩子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制作的小记者证和话筒) 4、小记者的第一次采访活动,采访:“同伴、老师和保育员”,——形式:个别活动。 目的:(1)初步让孩子尝试学做小记者。 (2)鼓励孩子大胆交往。 中秋节过后,孩子们互相在交流自己是怎样过中秋的,于是我鼓励孩子们去采访一下园内的同伴、老师和保育员。 6、下面是我要着重介绍的一个学习活动,名字是: 我是小记者 形式——小组活动 目的:(1)能注意倾听他人的表述,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其记录。 (2)尝试主动与陌生人交往。 (3)促进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环境创设:地点(1)幼儿园活动室;(2)徐家汇公园 幼儿佩带自制的小记者证和话筒 难点:如何与陌生人交往沟通 重点:如何记录 活动过程:一、确定采访题目: 1、回忆上次中秋节是如何进行采访的,碰到一些什么问题,提出如何解决的方法。 2、现在是国庆前夕,我们要到徐家汇去进行采访,采访什么内容呢? 二、学习如何去采访: 1、讨论:采访对象 教师:公园里有各种各样的人,你想去采访谁? 2、如何采访、如何记录: (1) 教师:采访时要注意什么? (2)如果碰到游客不理你怎么办? 教师:你们的办法真好,等会儿你们去试试看。 (3)怎么记录? ***孩子分组讨论。 ***准备需要的物品。 4、幼儿采访,老师观察与引导。 重点观察:能力强的、善于交往的孩子是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的。胆子较小的孩子是如何去与陌生人交往的。 孩子的记录方式。 三、经验分享: 1、交流自己采访的情况。 2、进行采访汇总: (1) 分小组汇总。 (2) 集体汇总: 从幼儿记录形式看: 四、延续活动: 1、家园同乐:制作小新闻报。 鼓励孩子与爸爸妈妈一起将自己采访的内容制作成小“新闻报”。 2、建立宛二新闻台。 以广播的形式将采访的内容告诉大家,再发展下去我们将从班级共享到年级共享再到幼儿园共享。 反思: 1、孩子们的语言交往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提高。对记者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 2、个别孩子还不能大胆的与人交谈,在采访时语言不够流畅,孩子们关注问题的范围也比较狭窄。 3、教师应及时回应孩子提出的预设外的问题。【小记者教案大班】相关文章:
小记者幼儿园大班教案02-25
小记者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02-25
小记者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02-25
小记者优秀作文05-13
我是小记者作文07-06
小记者采访作文09-16
我当小记者作文11-02
我当小记者了作文07-29
我是小记者作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