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教案第35、36、37课

时间:2023-04-25 23:42:0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下教案(第35、36、37课)

35 天时不如地利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学习课文中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体会围绕论点,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教育。 说明:此文以说理为主,有理有据,逻辑严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语言气势充沛、感情洋溢,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所以,教学时可在“读”上花工夫。通过“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能感受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对比句在突出论点上的作用。况且“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在熟读的基础上,词句翻译和层次理解上的难点经过注释、工具书 和老师的适时帮助,就能迎刃而解了。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说明: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做好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2、体味孟子气势充沛的语句,体会围绕论点,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说明:通过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能初步自主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教师要做好关键词的分类和归纳,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此文是条理清晰的议论文,要让学生明白围绕论点,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层层推进的论证方式;而对于“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含义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展开联想和阐述,以求思路的开阔。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由“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引入对作者和课文的介绍。 二、借助注释,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让学生散读后,挑选自己认为有特点的句子在班上交流读。(教师提示学生找:内容上有特点的名句;形式上有特点的排比句、双重否定句等;要求读得正确、流畅)。 2、让学生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教师对重点和疑难词句进行点拨、小结。 (如:古今异义词:城、郭、是、池、兵、委、去、域、亲戚;通假字:谿、畔;双重否定句和判断句的翻译等)(1、散读。2、个别读3、跟读,4、齐读 3、借助注释,翻译质疑,交流释疑 三、理清层次,读懂课文,深入体会 提问: 1、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哪里? 2、哪些内容围绕这两句话展开? (学生:研读讨论后明确: 1、篇首两句即论点。 2、下文分别从“进攻一方失利”和“防御一方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从战争推进到治国,更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得道即所谓得人心,使论述更有普遍意义。 3、论点既已得到论证,剩下的内容又有何作用?) 四、拓展迁移 讨论: 两千多年前的先哲强调“人和”,这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有没有作用,现在的高科技战争是否仅依赖先进武器就可以获胜的吗? (学生:畅所欲言(如:共产党得民心,所以得天下;美国攻打伊拉克得不到民心;也可从老师和学生干部的班级管理方式上来拓展。) 五、布置作业 熟读背诵课文; 课外再阅读、摘抄《孟子》内名句,做好读书笔记。 36 《吕氏春秋》两则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成诵,借助注释,了解文意并能形象生动地复述主要内容。 2.掌握、积累常用实词的用法。 3.从叙议结合的表达中理解“引婴投江”和“刻舟求剑”两个故事寓意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说明:了解寓言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即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说明:本文拟用诵读教法,在诵读中疏通文义,使学生能当堂基本成诵。诵读方式力求多样化,使课堂上有生动活泼的气氛;使粗知大意、诵读练习、发现问题、深入理解和巩固表达诸环节形成一条“教学活动链”。两则故事寓意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的认识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随着对象或情况的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酿成大错,进而理解文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实意义,启迪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吕氏春秋》。 (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吕氏春秋》和预习课文的资料。) 二、朗读感知“引婴投江”故事 1、范读。 2、评价指导学生齐读。 三、研读课文,思考探究 1.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  作者(编者)对此事是什么态度? (学生:学生结合注释默读。思考归纳。讨论、补充概括回答。)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提示重点掌握的词语:方、引、遽、任等。 2.挖掘故事寓意,了解“以小见大”的写法。(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悖”) 3.对学生的感想进行评点,揭示故事的现实教育意义。 (学生:1.分别找出文中的叙述和议论部分。 2.学生散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五、朗读感知“刻舟求剑”故事。 1.组织学生品读“刻舟求剑”,并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 2.布置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作者对此事是什么态度? 六、比较阅读两则故事。 1.比较阅读的方法指导:可从选材、裁剪、立意、构思、表达方式、语言风格、写作特点等方面去考虑。 2.通过比较找出两则故事在上述各方面的异同点。 七、课后作业。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写一篇读后感。   37 橘逾淮为枳   教学目标: 1、  掌握重点词句,积累、理解成语。 2、理解、运用关于名言警句。 3、联系自身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评点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内蕴,学以致用。 说明:宋代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儒家的经典。同时作为“先哲智慧”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学好本文对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自觉增加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课以交流学习格言与谚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读读讲讲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重点词语,朗读背诵,领悟内蕴。最后力求体现“学以致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通过举例深入理解,从而领略先哲穿越时空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请同学自由发言,交流以往积累的有关学习的格言与谚语。2、交流查阅的孔子及其《论语》的资料。 二、反复诵读,初步感悟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激励学生先熟读成诵。 2、“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相结合落实重点词义。( 时、习、说、乐、知、愠、君子、知、是、知、知、好、乐、三、从、善者、温故、知、可以、岁寒、然、凋、达、尝、寝、益) 三、师生共析,理解领悟 1、“熟读精思。”思考《论语》八则你所领悟的“先哲的智慧”,交流阅读心得,教师适时点拨,归纳。 2、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具体举例,阐述语录所含的道理。 四、总结归纳,力求内化 1、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2、小结“而”的用法 :(1)顺接(表修饰、并列、顺承)(2)转接 五、布置作业,巩固拓展 1、  背诵全文。搜集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  

【六年级下教案第35、36、37课】相关文章:

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七下)04-25

人教版音乐第5册教案第7单元《报春》教案04-25

第36讲:hot seat; hot and bothered05-04

《第3单元 第1课 策划准备》教案04-25

课程第9章异常处理教案:第9章、第11章04-28

下跳棋作文(精选36篇)07-31

第4课蚂蚁教案04-28

第3课日历教案04-28

三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下)第3课时04-25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