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9-18课)
好不容易找齐的11册教案,和大家一起分享。 9、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色彩知识,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六、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课后记: 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七、教后反思: 第10课 参观劵的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2.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 关于券面的尺寸大小、构成的形式、内容等应该有所规定。有的必须严格,如券面总体尺寸——长宽各多少,其中存根留多少,副券占多少,或者只要求设计正券券面,其余略去。至于构图形式是横是竖,选取什么图饰内容和表现手法等,则可宽泛、灵活一些。再则,对文字内容,也必须作出明确规定,如名称、票价等。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掌握有关基本常识,必须提出适当的要求进行制约,使他们的思维能自由地,但又有目的地运行。要多鼓励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去完成作业。 教材分析: 本课编排了数枚参观券供欣赏、借鉴。从中我们不难了解设计参观券的基本形式和内容。首要的是名称,如“故宫博物院”、“武陵源游览券”……以及与其相应的图饰,图饰往往占居券面的绝大部分面积;其次是票价和有关注明等。总体形式是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券有正反两面,以正面为主,有的在反面印有导游图,或印有关要求乃至广告等。为了方便各种类型的参观者,有些券面还附加了英文或其他文字。 教具准备: 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学具准备: 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设计参观券 (二)传授新知。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并板书: 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 (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三)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得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四)展示优秀作业,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设计参观券 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地点,名称,票价 (五)教后反思: 12、故事中的人 课型 工艺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塑出一个故事中的人。(了解) 2、 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练习) 3、 努力表现出人的美。(接受) 重、难点 重点是用泥土塑出自己熟悉的人的姿势。 教学准备 教师: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学生:课本、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讲故事 1、观察投影中的人物。 2、出示教师的泥塑作品。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 二、教学新课,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1、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黑板上演示。 2、小结: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着。 3、教师示范。 三、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四、作业讲评。 作业 A类作业:参考书中的图片及范作,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较生动、结构稳定。 B类作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生动、结构稳定。 板书 课题*《故事中的人》 幻灯屏幕 四、教后反思: 第13课 笔的世界 一、 教学目标: 1、 明确笔的功能和外形之间的联系,了解笔的形状与手形的联系。 2、 欣赏各种款式的笔,了解笔的每个部分的功能,并联想出各种新颖的笔形和功能。 3、 学习设计搞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笔的功能,并根据手的形状设计出笔的外形。 难点:设计一支新颖的笔,用设计稿的形式完成。 三、 课前准备: 各种各样的笔,彩纸,笔 四、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出示一支款式新颖,功能多样的笔,提问,你能猜出它有多少用途? 2、 出示课题:笔的世界 二、 新授: 1、 请学生把收集到的笔集中起来,举办一个“笔的世界”展览会。 2、 请学生上台介绍一下自己的笔有些什么功能,哪个方面设计的比较新颖。 3、 实物投影出示书上作品,讨论,哪些地方设计比较新颖,有创意。 A、 用日历表装饰又美观又大方。 B、 上粗下细显的非常可爱。 C、 握笔的地方设计的很圆润,保护手长时间写字时手指不疼痛。 D、 凹凸有致的笔型顺着手的外形,握笔非常舒适。 E、 夜光笔,随身带着可以当小电筒。 F、 米老鼠的耳朵会动是按钮的功能 你还能说出那些其他新颖的功能呢? 三、 分析笔的组成部分: 笔尖,握笔处,笔杆,笔头,可围绕这几个部分进行设计。 四、 教师师范: 1、 根据四个部分设计出笔的外形 2、 把需要增加功能的部分进行变形,添加。 3、 用图表的形式添加各部分的说明文字。 4、 涂色。 五、 学生进行创作。 六、 举办“新颖的笔”设计作品展,评出最佳外形奖,最佳功能奖和综合奖。 七、教后反思: 第14课 电脑美术——漫画肖像 一、教学目标: 1、漫画艺术的魅力,知道漫画艺术根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 2、试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设计一个自己拼贴,的漫画肖像。 3、把自己的照片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变形,与其他图片进行拼贴,组合成一幅有趣的画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漫画人物的变形方法,能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一个基本的脸部形状。 难点:利用电脑软件进行人物变形,并进行拼贴。 三、课前准备: 各种人物变形的漫画,每个同学自己的照片。 四、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受漫画的魅力。 二、交流 1、说说你所知道的印象较深的漫画。 2、老师这里有一些漫画。如:《三毛》、《父与子》等。 出示漫画的概念:漫画是卡通的一种,它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它还是一种艺术的夸张,夸张与变形突出了人的个性特点。 3、漫画种类有很多,今天我要学习的是肖像漫画。 三、比较与发现 1、下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肖像漫画。 2、出示比尔﹒盖兹的照片和漫画作比较: 问:“这是谁?”(学生介绍) “有何区别?”(鼻子大、头发乱、身体小) 出示罗丹、凡高、毕加索的肖像漫画。(因为夸张了某一特征,所以整个比例变了,就是变形了) 出示:夸张与变形是漫画的重要表现手法。 学生欣赏其它漫画肖像。(如:成龙、陈佩斯等) 结论:肖像漫画是强调人物形象特征,甚至加上动作、表情来夸张表现。 1、展示教师漫画 问:“这是谁?”“老师是怎么画出来的?” 出示步骤: 1) 脸型(出示各种脸型的变化)有〇△□等。 2) 五官,画在形状的中间。 3) 头发 2、表情 出示:喜、怒、哀、惊等漫画肖像 问:“影响表情的因素有哪些?”(五官的变化) 所选表情也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特征。 四、练习 对你感受最深的一个人设计一幅肖像漫画。 五、展评(要求:幽默夸张,突出个性,表现手法多样) 1、小组自评 2、学生全体评 3、教师小结 六、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利用photoshop中滤镜扭曲的功能进行变形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利用自己的照片尝试各种功能的不【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一册教案9-18课】相关文章:
人美版 小学美术 第十册 教案04-25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十一册04-25
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精选10篇)11-07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04-25
人美版小学第二册美术教案(转载)04-25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2-06
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案(转)04-24
人美版第四册美术教案(下)04-25
人美版第四册美术教案(上)04-25
s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