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日知录〉三则》教案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日知录〉三则》教案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教学目标 1、学习《〈日知录〉三则》,了解顾炎武“文须有益于天下”、著述贵独创、立身贵务实等思想,体会其“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学习《浙东学术》,了解章学诚反对“空言学问”、提倡“切于人事”的学术思想,体会浙东学术的务实精神。(提高班不作要求) 教学重点: 1、 字词积累,词句翻译。 2、 体会“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齐声诵读)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 正始》 梁启超将这段文字概括为八个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师补充: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二马三骡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立即叫老士兵询问其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发书核对校正。有的直接走过平原大野,没有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发书仔细认真复习。 二、学生说“我知道的顾炎武”。(历史书上有较详细的介绍)(结合教材P73) 师教学参考: “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精华,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大兴,形成了一股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李塨、王源等等。清初学者在总结明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感明季学风的空疏不实,对国家、民族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国家者”。他们要求学术反虚就实,提倡经世致用的真学问和“以实为宗”的新学风。他们学风的特点是:务当世之务,康济时艰,反对脱离社会实际;勇于任事,不务空谈,“生存一日当为民办事一日”;致力于创新,绝不蹈袭古人;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他们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社会问题的一切方面。 二、 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纪政事也:“纪”通“记” 剿(chāo)袭 菑(zi)畲(shē) 潢(huáng) 摭(zhí)我华(huá)而不实我实 三、 结合注释自读全文,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四、 语文科代表收集疑问,课后师整理疑问。 第二课时 一、 展示学生疑问,学生带着疑问齐读全文,然后解答疑问。 二、师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点: 文之(主谓间助词)不可绝于天地间者(状语后置),曰明(阐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百姓疾苦)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至于那)怪力乱神之事,无稽(考证)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状语后置),无益于人(状语后置),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子书自《盂》、《荀》之外,如《老》《庄》《管》《商》《申》《韩》,皆自成一家言。至《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能自成,故取诸子之言汇而为书,此子书之一变也,今人书集一一尽出其手,必不能多,大抵如《吕览》、《淮南》之类耳。其(语助词)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後世之所不可无,而後为之,庶乎其传也与?宋人书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马贵与《文献通考》,皆以(用)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後世不可无之书。而其中小有舛漏,尚亦不免。若後人之书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传,所以然者,其(他们)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 唐宋以下,何文人之(这样)多也!固(固然)有不识经术,不通古今,而自命为文人者矣。韩文公《符读书城南诗》(这是一首家庭版“劝学诗”,是韩愈写给他儿子韩昶的。韩昶生于徐州的符离,故小名曰符。全诗为五古,54句270字,大意在于论说学习的重要性。)曰:“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解释经义是根本)。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己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而宋刘挚(刘挚为北宋中后期人物,历仕仁宗、神宗、哲宗诸朝,曾任御史中丞、尚书右丞等职。他为官清廉,颇有政绩。初仕,任南宫(今河北省南宫市)县令时,为民请命,上书朝廷,大幅度提高了绢、棉折合税钱的价格,百姓感恩戴德,泣呼“刘长官活我”。)之训子孙,每曰:“士当以(把)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然则以文人名于世(状语后置),焉足重(称道)哉。此扬子云所谓“摭我华而不实我实”者也。黄鲁直言:“数十年来,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後生,故华而不实。”本朝嘉靖以来亦有此风,而陆文裕所记刘文靖告吉士之言,空同大以为不平矣。 《宋史》言:欧阳永叔与学者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三、根据内容的推进,师准备思考讨论题(最好利用学生的问题) 1、结合《文须有益于天下》说说自己对“经世致用”思想的认识。 师补充介绍: 顾炎武治学,并非纸上谈兵,亦且身体力行,注重实际调查。他晚年流寓秦晋之间,每出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他怀抱经世之才,不愿为统治者所用,常常自己“小试”一番。他曾垦田于山东,畜牧于雁门之北、五台之东,累致千金。曾慨然叹曰:“使吾泽中有牛羊千,则江南不足怀也!”他漂泊北地25年,最终客死异乡。然其生活所资皆赖自我操持经营,财力有余,无需乞求,可见其非凡的经济才能。 2、结合“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说说明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专业选择与社会现实关系的思考。 3、《文人之多》中,作者将文人分为两类人,一类识经术通古今者,二类是不识经术不通古今者,作者对前类文人予以赞赏,认为后类文人不值一提,你认为作者观点是否过于极端? 师补充介绍: 从汉代到清朝的经学家,很多人过分注重章句之学,根本不顾全篇旨意,有舍本逐末之弊。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讽刺诗《嘲鲁儒》即言:“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另一方面,文学家也并不是普通的“醉汉”,文学除了它的审美价值之外,还有它反映社会现实的认识功能,不可一概抹杀。 四、 诵读全文。【《〈日知录〉》教案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相关文章:
《日知录》三则教案04-25
考研英语,有效研读真题必知的9大注意事项04-28
《指南录》后序 教案04-25
我知我家的教案01-22
唐氏实习录-光与影教案04-25
顶岗实习新课标研读心得04-25
2012政治考研读什么04-28
送崔二长史日知赴潞州,送崔二长史日知赴潞州张说,送崔二长史日知赴潞州的意思,送崔二长史日知赴潞州赏析 -诗词大全03-13
《我知我家》政治教案11-20
研读新课标心得体会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