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教案(通用7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
2、理解词语:流光溢彩、魅力、锱铢比较、沁透心脾。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如:
①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勉力,影响着一切。
②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感受作者对2008年奥运会的渴望及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与追求。
学习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向往奥运的感受的。学习作者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年是2008年,八月就进行奥运了,记得2001年7月1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当得知中国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那一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是啊,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个体育记者向往奥运的这种感受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指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向往奥运的感受的的句子。把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各小组交流过程中,带有共性的疑难问题。
(四)质疑问难,汇报解决共性难题。
(五)布置作业
1、自学生字、新词。
2、把表达自己向往奥运的感受的的句子出抄下来。
第二课时
(—)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上节课归纳的疑难问题。
(二)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体会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第二段(第2~5自然段):讲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说明第一段中提出的观点。
第三段(6、7自然段):讲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时候终于到来了。
自读自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外,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体会。
(三)小组探究
1、对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爱慕与留恋。
可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感受。
如:
①“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会使得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变得多么美好。”
②“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③“我怀念采访他们的那些日子,他们让我感到了青春,感到了力量,感到了友谊,感到了和平。”
④“站在那里,我就在想,快了,快到了我们国家也能够承办这样一次美好奥运会的时候了。”
2、对奥运精神实质的赞美。
作者对奥运精神实质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在那一刻,体育所迸发的奥林匹克精神确实超越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肤色而连接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要帮助学生结合上下文,借助会徽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含义,感受作者对奥运精神的赞美。
3、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向往。
可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来体会。
如:
①“如今,好梦成真,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
②“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③“我渴望能够有机会采访我们自己的国家举办的奥运会,那将是一次更加难忘而美好的经历。”
④“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四)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自由读、指读、齐读。
(五)总结、拓展
1、学习表达。
作者在表达自己内心向往奥运的这种感受时,除了直接抒发内心的感受外,还穿插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使人感到作者的感受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同时也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
2、角色体验。
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自己喜欢的一位奥运明星,与他(她)畅谈2008年奥运会。想一想你准备跟他(她)谈些什么?自愿组成小组。
3、收集有关奥运会的趣闻和北京市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
(五)布置作业
1、以“北京奥运”为主题办一张手抄报。(整合收集的资料)
附:板书设计
更高更快更强
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作者由北京申奥成功,想到自己身为10年的体育记者以及采访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经历,想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奥运、举办权、水花四溅、嘹亮、魅力、拆除、申请”。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从小爱祖国、热爱体育、热爱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等的优秀品质。对学生进行有关奥运方面的教育,唤起对北京奥运会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的含义。
教学构思: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本文,理解本文的内容,然后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后练习题中句子的意思。然后小组间讨论交流,集体订正。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补充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奥运会和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疑读,确定精读感悟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这是个什么标志?它代表什么意义?这个标志呢?
2、2003年7月13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请同学们看图片,萨马兰奇主席宣布北京为2008年奥运主办国,你们能谈一谈去年7月13日那个不眠之夜你的心情吗?(请学生回答,说说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全国人民的心情也是这样激动,让我们看看当时全国人民欢乐的场面。
3、是啊,多少年的追求,多少年的渴望,今天终于实现了。我们感到激动和自豪。作为一名曾亲临奥运赛场,采访过奥运明星的`体育记者又会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4、出示课题。
二、读悟品味,激发向往奥运的情感:
1、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出感受最深的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想法。
溢彩流光:光彩闪烁流动,形容非常好看。
沁透心脾:欣赏美妙的乐曲,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对待。
锱铢必较:在细微的差别中决出高低。
2、同位议议初读感受。
3、组织交流: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研读品悟,把握情感内涵。
1、理解“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的含义,思考:作者是怎样说明的?作者采访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经历,想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作业设计:
1、查找有关奥运的资料。
2、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向往奥运
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以朗读为主,抒发向往奥运之情,出示奥运资料,学生读后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延伸,激发爱国之情。
学生学习内容:
一、读书讨论,感悟体育精神与奥运魅力。
1、再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到底向往奥运的什么?
2、在作者的向往之中,哪一点也是你最向往的?反复阅读相关段落,然后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理由。
3、相机播放申奥录像。
二、交流收集的资料,深入体会作者的感受。
1、小组内的同学间互相交流资料。
2、教师出示补充材料,学生阅读。
3、再谈谈你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能申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句话的理解。
4、小结:是的,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由“东亚病夫”成为体育强国,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上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中国、北京,能够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让我们共同期待奥运圣火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
三、再读课文,随文积累:
1、感情朗读课文。
2、摘抄优美的句子段落。
四、写写想象作文《2008,我的奥运》
1、指名说说自己梦想中的奥运会。
2、谈谈2008年,你会为奥运做些什么?
3、学生写作文。
作业设计
1、你喜欢哪些奥运明星?选择其中的一位,与班中的体育爱好者就2008奥运会搞一次模拟采访。
2、收集有关奥运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6、向往奥运
体育:相对的公正性、公开性、公平性、客观性
奥林匹克精神:和平、友谊、进步、发展
向往奥运,好梦成真——北京申奥成功
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重点:
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感知图画。说说画中的竹子给你的感觉。
2、揭示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诗,自学不认识的字。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互评。
4、教师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咬定破岩千磨万击坚劲。
5、小组齐读古诗,读流利。
三、读诗悟情
1、欣赏图画,练习读古诗,整体感悟诗中怎样写画中竹的。
2、逐句练读。
①赏画。竹子长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读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教师描述诗句的意境:竹子紧紧扎根在岩缝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样。一点也不放松。
③学生自由读前两句诗,指导学生评读。标准:音准、有感情、韵律美。
④赏画想象:风吹来了,雨打来了,竹子害怕吗?
学生自由读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⑤引导学生想象: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教师总结: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⑥指名读全诗,学生评读。
3、再次整体感悟古诗。
①指名学生诵读全诗。
②对照图画,再读古诗,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郑燮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他可喜欢竹子了,大家看到的这幅{竹石图}就是他62岁时的作品。郑燮还会作诗呢,这画中的诗就是他自己写的)
③引导:你喜欢诗中的竹子吗?为什么?
④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4、练习背诵古诗。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交流好的背诗方法。
四、课后延伸
自然界中有好多植物都具有优秀的品质,诗人们时常写诗来赞美它们。课后读读(梅花)。
五、板书设计: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定顽强、不畏艰险
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1.重视对旧知的复习,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在复习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出示了大量相关联的量,让学生判断这些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成正比例关系的量,还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2.突出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在新知探究环节,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出并连接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认识并掌握正比例图象的特点。
3.及时反馈,巩固学习成果。
在反馈应用环节,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正比例图象,并应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利用图象,不计算,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从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
(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作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①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与行数。
②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与高。
③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与宽。
④圆的周长与半径。
2.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我们已经知道了正比例的意义,并且学会了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那么我们能否用图象的形式去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先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及巩固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再直接揭示学习内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探究新知
1.认识正比例图象。
组织学生把上表填写完整,并判断看电影的人数与所付票费是否成正比例。
(学生口头回答,教师课件完成)
(2)观察、交流。
①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预设
生1:我发现看电影的人数和所付票费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人数扩大到原来的2倍,票费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票费随人数的变化而变化。
生2:我发现看电影的人数和所付票费的比值是一定的。
生3:我想到了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生4:我想到了是否可以用图象来表示这两个量的关系。
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茉莉花〉,使学生近一步了解茉莉花的美丽,并能通过优美、抒情的歌声表现出来。
2、指导学生熟练演唱,并能背唱
3、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看过影片之后猜一猜我们到了哪里?
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放录像
同学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师:背景音乐有没有注意到?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水乡走一走,共同学习并演绎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
四、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A、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A、婉转细腻柔美
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唱歌谱
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把歌谱唱一唱(出示歌谱)学生分三组唱,第一组先慢唱,然后恢复原速。
5、歌曲教唱
师:这么动听的旋律配上美妙的歌词一定更好听
a)放录象(学生听)
b)学生跟唱(多唱几遍)
划拍唱-----难点纠正:
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6、放开声音唱一唱。
7、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唱的更美?每一句怎么处理?
(1)学生自己试着唱一唱
(2)教师可提示:从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上有什么想法?
(3)学生把每一句都试唱出来,说出为什么这样处理,全体在试唱,教师指导。
(4)按照同学们处理的方法大家一起感受演唱。(放录音)
五、欣赏与拓展
1、《茉莉花》是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奇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
2、创编动作
请同学们自己为歌曲编动作
3、拓展
师:我们加一种唱法:轮唱
(1)练习轮唱
(2)清唱
(3)放录音请同学唱第一段,全体起立唱第二段。
六、教师总结,师生再见。
说说这节课学习后的快乐之处是什么?
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主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①学生独立计算,并与同学讨论有什么规律。
②汇报交流,找出规律。
它们的规律是:
两个数的乘积规则: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新课讲授】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4)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的倒数: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变换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变换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9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29页第2题。
①对,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②错。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不是三个数。
③错。0没有倒数。
④错。1的倒数是1。
(3)完成教材第29页第3题。
(4)完成教材第29页第4题。
(5)完成教材第29页第5题。
小红说得对。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75=1,的倒数是0.75,因为0.75=。
【课堂小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六年级下册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
能够区分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的能量。
科学知识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意识到能源的重要性。
能保护不可再生性能源,开发新能源。
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出示P47的图片。
师问:请指出图片中的物品名称。
学生回答图片中和物品名称。
问:这些物品都利用了哪些能量?
请学生回答。要求说得明白具体,并一一对应,不能随便说。
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利用了能量,而我们把能产生能量的物品称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源一课。
二、新课
1、了解能源的来源
师问: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里来的?
学生可以尽情地说,师要有规律地板书在黑板上。
师问:同学们说了这么的物品,你们找找看,它们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并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小结:我们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但它们有着很大的区别,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再生的,被称为可再生能源。
师问:对于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
学生表达自己对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的`理解。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请学生阅读P48的资料,并思考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阅读资料。
请学生说说对阅读资料后的想法。
师小结:人们在生活生产中都离不开能量,而其中矿物燃料所占比重相当大,而这些能源都是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这些能源只要用一点就会少一点,这些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有的能源已面临到枯竭的危险。所以,我们在使用能源时要注意保护这些能源,并且多开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书中的一种再生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自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动手操作自己的作品。
当堂检测
【六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01-28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01-07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01-12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02-04
六年级下册技术教案01-11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01-29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10-12
六年级英语下册教案11-08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教案03-25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