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济源市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展示一:滕王阁序、逍遥游
1号课目 滕王阁序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 2.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想: 《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用典太多,文辞简奥,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学生必须在课前预习中做一些充分而必要的工作,如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找出文中运用的典故,理解其意图;诵读时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句子的节奏划分等。课堂上教学重点放在深入探究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古几重阳,依然天高地迥;东南一都会,正是彩彻区明。王勃兴来,诗文题阁楼,一序占千秋;我辈登临,乐趣寄山水,三江抒豪情。让我们跟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展示目标)文章的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这些标题已介绍了文章的内容:秋天在滕王阁举办的一次大型宴会上所作的开场白。此类文章开篇多为介绍宴会地点、集会人物,极尽溢美之词,结尾多为总结全文提出号召展望未来。我们不妨来验证一番。 二、 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内容。 答:赞盛地、捧阎公、夸嘉宾 三、 学生自己读最后一段,归纳内容。 答:总结陈词,回到现实,礼让他人。 四、 重点学习2-6段,这一部分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教师配乐诵读,并预先设置问题。 1.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用文中一句话来作答。 答: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作者因何而“兴”? 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尤其是美景,集中在2-3段。 五、 赏析2-3段,男女生分读。 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 方法提示:1.诵读 2.描述意境 3.写景视角 4.技巧手法 5.相关诗句对比 举例: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析:这一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一动一静相映增辉;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一体,浑然一色。背景旷远、色彩明丽、意境浑融、超逸豪迈。。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补充介绍:“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卷五) 总结:这一部分写景文笔瑰丽、手法多样,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虚实相衬,众多景物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 六、鉴赏4-6段,前后分排读 提问:1.景如此之美,作者为何又由兴转悲?用原句来作答。 答: (1)人生苦短,盈虚有数的顿悟 (2)众人皆乐,唯我独悲的孤苦 (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叹 (4)壮志难酬,知音不遇的痛苦 2.你联想起了哪些类似的诗句? 答: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3.面对如此境遇,王勃又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的?用原句来回答。 答:文以情胜,这些文句之所以脍炙人口、引人共鸣,是因为王勃写尽了世上失意人的报国无路、济世无门,也喊出了天下乐观者的不甘沉沦、豪情壮志。失望与希望兼有,追求与痛苦交织,这是从心泉中流淌出来的最纯真的情感,所以就最能拨动人的心弦。 4.为何王勃能将这种情感写得如此真切感人? (介绍王勃的经历)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干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总结:怀才不用、知己难遇。笑脸后有不堪回首的坎坷经历,我们要看到他年轻背后的沧桑、辉煌背后的无奈。正因为景美情真,才使得这篇文章达到了诗与画、景与情、神与形、自然与社会、山水与人文、欢快与沉重、悲怆与奋进、低沉与昂扬的高度统一。 七、拓展延伸: 文以阁而名于世,阁以文而传天下。设想某一天,你与王勃相遇在滕王阁,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给王勃的一两句话。 对理想的执著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以老庄、佛家的出世思想为寄托,去寻找诗意的人生,一如陶渊明;有的人执著于其中,痛苦而不能自拔,进而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一如刘伶;有的人以天下为己任,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一如曹操。身处初唐的王勃当时很年轻,却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正如落霞,但即使生命如此短暂他也要以孤鹜一“飞”的矫健姿态去迎接,去挑战!他的理想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飞翔的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旧让人怦然心动、热血沸腾。我想起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小说《老人与海》里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你不可以打败他!” 附板书: 滕王阁序 王勃 兴←------------------景美 ↓ 悲------------→情真 2号课目 逍 遥 游 【教学目标】 1、感知语言,感悟寓言,感受思想。 2、用诗、词、曲、联或整句总结点化自己的解读。 【教学重难点】 1、根据所提供的联句,理解段意,解读文意。 2、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 3、试着用诗、词、曲、联或整句表达自己的感悟。 【教学方法】 1、诱思探究,对联解读。 2、多媒体(PPT)。 【教学时间】 2007年5月10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小家”的小对联,激发兴趣: “生命是一个过程,走完它,很长很长。一个人走路,太寂寞;一群人上路,多欢乐。”学习同样是一个过程,走完它,很长很长。一个人学习,太寂寞;一群人学习,多欢乐。让我们一起走过这四十分钟,去体味语文学习之乐。首先,让我们欣赏一下“小人物”的欢乐: (齐读) ①登高见远假舆马以致千里君子日日学则终成大业 顺风闻彰借舟楫而绝江河吾辈时时思即日臻妙境 ②琵琶女琵琶行琵琶弦上琵琶语 青衫客青衫人青衫司马青衫湿 ③太史公报任少卿书通狂惑表私心 昌黎翁祭十二郎文衔哀痛致诚意 ④不可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潜归园田唱隐居者之乐 岂能摧眉于京城权贵,李白游天姥吟不遇者之愤 ⑤翠翠、窦娥、祥林嫂、林黛玉、杜十娘、李香君、朱丽叶、玛蒂尔德,古今中外,一群女人唱尽人生悲欢离合,诌出一套《哀江南》,《祝福》声回荡《茶馆》 水生、马谡、小栓爹、青面兽、张公子、柳梦梅、葛郎台、别里科夫,中年老少,一堆男人演绎世间酸甜苦辣,写成一部《逍遥游》,《雷雨》声响彻《边城》 ⑥论学科,《语文》最葩,书本内有许多风雅。鉴小说,古今名家;品名著,中外贤达。更有那坐茶馆,观雷雨,赏罗朱,冤窦娥,沁人心脾,赏心悦目,潸然泪下。 2、名家对联,引入课题: 让我们再体味一下“大人物”的欢乐: ①对联: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 ②导语(涉及庄子其人及其思想): 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孔子是儒家的代表,庄子是道家的化身。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他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他在天地之间,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逍遥游》,解读《逍遥游》。 二、展示课题,交待学习目标: 1、感知语言,感悟寓言,感受思想。 2、用诗、词、曲、联或整句总结点化自己的解读。 三、解读第一段: 1、听读第一段。 2、根据提示,理清思路,感悟寓言,解读段意: 提示:①鲲鹏高大,培风图南②野马尘埃,以息相吹③舟巨水深,翼大风厚④蜩鸠笑之,适远具粮 3、依提示,指层次。 4、下列诗词联句对段意的解读,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是: (1)鲲鹏怒乘风起揽得九万里苍穹 蜩鸠笑枪树止哪知三天外寰宇 (2)水多积方能负大舟而有力 风厚蓄才可抟大翼而有余 (3)鲲心之大,假可载大船之深水,掀起千层浪 鹏志之远,借能负巨翅之强风,冲上九重天 (4)智者多谦翱翔苍穹专注无语 愚人常傲翻飞蓬蒿旁骛多舌 5、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点评。 (板书:万物有所待) 四、解读第二段: 1、根据提示,理清思路。 提示:①朝菌蟪蛄小年也②冥灵大椿大年也③鲲鹏适南大知也④斥鴳笑之小知也 2、男生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