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合一”课例:10《组歌》—《浪之歌》教案

时间:2023-04-25 19:48:3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四合一”课例:10《组歌》—《浪之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10、《组歌》—《浪之歌》(教案) ■设计者:武穴实验中学 张赛珠   ■ 审订者:陈水明 库治华    09年4月12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掌握、积累相关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写作背景。 B、学习在朗读中有意识地把握诗文节奏,体会并表现诗歌情感。 C、理解诗歌主旨,学习借物抒怀的表现手法。 D、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与创作的热望。 2、过程与方法: 在诗歌阅读教学的基本过程中逐步掌握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诗意的追寻,认识“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1、在诵读品析中,理解文章感情,把握文章特色。 2、在模仿想象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 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浪之歌》,按要求完成《预案》。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1、谈话式导入 2、明确学习目标: (1)学习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 (2)学习品味鉴赏诗歌,想象仿写诗歌 二、自学指导 自学提纲与学法指导(一)——诵读感知 听读全文后生对照自学指导自主学习,师巡视辅导。 1、听读,交流感受。 《浪之歌》听起来是一首怎样的歌?(提示:用一两个词概括感受) 《浪之歌》给人的感觉是 2、自读,分析形象。 说说你感受到的海浪形象,她有什么特点?(提示:用“  ”划出最能表现海浪特点与形象的词句,好好读一读。) 3、研读,体会感情。 借海浪之歌作者想表达什么感情?(提示: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资料②③段读课文思考) 附:⑴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他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是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的中坚和代表。 ⑵纪伯伦虽然出身于黎巴嫩,十二岁随母亲去波士顿谋生,15岁他被送回故国,18岁因思想激进,创办呼吁民间疾苦,被认为带有叛逆性的刊物《真理》而被驱逐出境,重新返回美国,因此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美国。 ⑶他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诗《朦胧中的祖国》中,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文学与绘画是他艺术生命的双翼。 自学提纲与学法指导(二)——品读鉴赏(自主读品后小组交流) 4、品读,鉴赏特色。 用“~~~”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段,美美的读一读,细细的品一品,仿照示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提示:可从画面、意境、形象、情感、语言、用词、修辞等角度品味) 示例:我喜欢的句子是“我随着碧海丹霞……那么过分炽热”。因为这句话表现的画面很美。想想,碧绿的海浪,彤红的霞光,银白的浪花,金色的海岸,再加上浪花的奔腾飞跃,天光云影的徘徊留恋,色彩鲜艳,动静相衬,多美的画面啊!而后一分句表露的感情也很美,浪对海岸的理解与体贴表现得含蓄而委婉。) 我喜欢的句子是“  ”,因为 三、探究交流 生展示诵读、理解、品鉴等学习成果,互相交流探讨 师点拨、引导、鼓励并板书。 四、当堂训练-----想象仿写 这首散文诗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抓住浪的特点,运用拟人的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绘了浪花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自然、生命、祖国真挚的爱。请模仿这种写法,以《__之歌》为题写一两段散文诗,表达自己的情感,要求抓住事物的特点。 (提示:如可想象自己为路灯、星星、露珠、阳光、风、云、鸟、花儿等,还可具体考虑万物的关系,如花儿与蝴蝶、鸟儿与天空、小草与大地等) 生仿写,师巡视引导,当场交流。 五、小结巩固

【语文“四合一”课例:10《组歌》—《浪之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树之歌》教案01-10

语文优秀课例观课报告(精选11篇)07-22

课例研究心得10篇11-22

小学语文树之歌教案01-07

中班体育教案 《踏浪追浪》01-22

课例研究心得11-22

《组歌》的优秀教案设计08-25

体育活动教案《踏浪、追浪》01-09

小学语文优秀课例观摩课的心得体会04-27

小班音乐活动交流课例吹泡泡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