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27)《短文》教案

时间:2023-04-25 23:43:3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C(3-27)《短文两篇》教案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 【教学构想】   《短文两篇》所选的两篇文章虽然文字不多,却十分优美。   对于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笔者有以下思考:   1.注意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因离我们时代久远,且文字简约、语言精深,学生读起来觉得涩口,难以理解,因而产生厌恶情绪。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挖掘教材中新颖有趣的内容,补充学生感兴趣的资料,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   2.重视对课文的诵读。 “教学千法读为本”,这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诵读形式交错进行,在反复的诵读中,感知文章的大意,品味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知识底蕴,培养文言语感。   3.注意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文言文课堂教学大多还是教师“包办”,学生在被动中接受教师的所谓知识传播。其实,文言文学习有一定的规律,要让学生善用归类:比较法进行词句学习,总结归纳,长期坚持,学生的积累多了,理解能力也就会提高。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去学,学生在自己的动脑、动口、动手中达到知识的积累的目的。   4.注意“文”、“言”并重。   在教学中应以“文”的领悟带动对“言”的理解。因为文章中的词句只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文”才是“言”的最坚实的根基。如果只着眼于词句的学习,而忽视它所承载的丰富的思想感情,那必然是舍本逐末。对于第二篇短文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并联系实际,注重唤起学生的体验,希望能在处世态度方面给学生以有益的启示。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以背诵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回忆旧知,导人新课   1.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自己的记忆库,背诵一些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文。(《望岳》、《沁园春雪》、《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等)今天我们又将一起欣赏一篇六朝山水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   (以回忆诗词导入可以巩固所学,也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入境。)   2.学生自己书写标题,解题,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有关作家作品介绍:齐高帝曾经召陶弘景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 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像听到fllI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把书写标题及解题的权利教给学生,教师从旁补充,意在强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意识。)   二、反复诵读,师生探讨背诵的方法   1.指名读,弄懂字音,大致把握骈文的朗读节奏。   2.教师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3.教师提问:根据你们学习文言文的经验,如若要求大家很快将短文背下来,你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总结:翻译记忆法(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记忆); 情境再现法(将内容想象为丰富的画面方便记忆);举纲张目法(抓住文章脉络记诵,就能条理清晰地记住全文内容);关键词句记忆法(抓住句中一些关键的字词带动全句的记忆)。   学生的回答大多是自己的经验之谈,可能概括性不强,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回答加以提升明确。   师:学无定法,关键是适合自己。今天咱们不妨用这些办法来学习这篇小品,看看最适合你的方法是什么?   (这一环节为全堂课的学习定下主调,以诵读作为学习的主旋律,将文言文的背诵作为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克服畏惧文言背诵的心理,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与规律。)   三、利用翻译记忆法,初背全文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短文中的重点字词,结合注释翻译全文。如有拿不准的可以与同桌商量,仍然无法解决的可以直接写在黑板上老师预留的地方。   2.教师明确重点字词。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夕阳欲颓:坠落  四时俱备:都  能与其奇者:参与;杰出   3.请一个小组接龙翻译短文。   4.学生尝试背诵短文。(若不能背可以读文)   (这一环节其主要目的仍是落实文言字词的积累,为学生打好扎实的文言基本功打基础。)   四、品读短文,感受文字魅力,再背短文   1.理清短文结构层次,尝试背诵短文。   师:有的同学记性不错,已经背的八九不离十,有的同学还需努力。为了方便记忆,我们不妨一起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当中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殿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这样,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人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复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与“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序井然。   2.合作学习,赏读语言,美读全文。   ①分小组承接任务,小组合作共同描绘美景,赏析重点词语。   师:已经有更多的同学可以背诵短文了,可是我最大的遗憾是这样一篇漂亮的文章我们却还没有读出情味,让它焕发出生命。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描绘文中抒写的美景,让文字美起来。   ②集体交流各小组讨论成果,创造意境,描摹美景。   “高峰人云,清流见底”。山水相伴相映,神采焕然,情味盎然。这里是“高峰人云”。峰,其形峻峭;入云,高人天际。山下是“清流见底”。水流迤逦,清明澄澈。峰高水清,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众彩纷呈,熠熠耀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且倒影入清流,景象绚丽动人。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早晨,先是白雾缭绕,继而是如絮如带,再而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暮霭罩山,飞鸟归林,猿猴息树,山色苍茫,这时原来潜游水底的鱼飞跃而出,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别具意趣。   ③各自在音乐中尝试美诵全文。   (这一环节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理解文章所创造的意境。)   五、小组竞赛,美诵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小组接龙训练背诵短文,推出一名组员参加比赛。   2.小组间开展竞赛,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评价标准:字音准确,抑扬顿挫自然妥帖,感情充沛,能给人美的享受。   辅助手段:教师提供一些乐曲供学生自由选择。   3.在评点中自然总结出文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这一环节以多种形式的诵读来调动学生诵读的热情,同时启发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运用一定的诵读技巧将之表现出来。当短文在学生的诵读中焕发出生命的时候,文言的魅力就以最恰当的方式感染了学生。)   六、布置作业   1.将这篇短文声情并茂地吟诵给父母听。   2.预习《记承天寺夜游》。   第二课时   师生共同赏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预习成果,疏通文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借助页下注释,读准字音。   2.反馈预习情况。向大家推荐认为值得积累或要引起注意的字词。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词请求帮助。   教师提示一些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句。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想  遂:于是,便  至:到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盖:原来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   3.请学生翻译全文,要求其余学生能做出中肯评价。   4.全班齐读短文,要求字音准确,句读恰当。   (考虑到本文篇幅不长且难于理解的字词不多,因此本

【C(3-27)《短文》教案】相关文章:

C语言课程教案04-24

《短文》的教案05-23

《C大调音阶》教案04-25

C班11月教案04-25

C班12月教案04-25

C班十月教案04-25

维生素C的故事教案12-02

《z c s》语文教案04-03

小学语文《z c s》教案01-08

C1班8月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