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短 歌 行 教案
短歌行 曹 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曹操的诗歌创作风格。 2、 理解比兴、用典、抒情与言志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体悟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诵读古典诗歌的技巧,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1、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忧”(渴望贤才,一统天下) 2、领会作者以比兴、典故、抒情与言志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曲折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运用比兴、典故、抒情与言志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曲折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探究法:探究讨论,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商纣王自高自大,—意孤行,最终落得葬身火海;唐太宗广纳贤才,开创 “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进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尊重人才! 曹操这个人物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么有没有同学可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曹操,他是怎样对待人才的呢? (学生回答) (老师点评) 曹操是非常重视人才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短歌行》,看看他究竟是怎样重视人才的。 二、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为乐曲的名称。 三、 整体感知 1、朗读,初步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忧”(渴望人才,建功立业) 2、整体把握,体会曹操诗歌风格。 [明确]曹操的诗歌以四言为主,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四、 课文赏析 (一)情感解读。 通过师生互动,品评、体悟作者心中无限的“忧”。(突出重点) 1、问:作者说“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难有杜康。”他究竟在忧什么?(学生讨论) [明确]“对酒当歌···唯有杜康”八句意思是说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很显然,作者抒发的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2、问:然而,作者是仅仅只是抒发人生短暂吗,作者对人生是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还是积极地态度?(请同学们思考讨论,然后请同学回答) [明确] 猛一看很像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3、问:接下来,作者又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忧愁呢?(探讨) [明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你飘然若絮的衣襟,是我深深的牵挂。只因为你的缘故啊,让我思念到如今。月亮如此明亮,而我却不知何时能拾掇,从而忧虑不能停止。作者反复咏叹,加强了抒情的浓度。以贤才喻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求贤不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4、问:作者感情的抒发并没有停止,最后情感积聚爆发。他表达了什么情感呢?(探讨) [明确]作者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贤才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运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抒发了功业未就的心情,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三种忧愁不是作者简单的感情抒发,而是要表达深层次的志向:一统天下。 (二)探究艺术手法,看看作者如何运用艺术手法来表达一统天下的志向的。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突出难点) 比兴:(首先温习什么是比兴手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早晨易逝的露水比喻人生短促。 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用明月不可拾掇比喻理想可望而不可即。 用暮色苍茫中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贤者的四处奔走,以乌鹊的绕树而飞、择木儿栖喻指贤者的择主而事,都自然贴切的表达了作者渴慕贤才、以共图大业的思想。 用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自己说:“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抒情与言志相结合: 诗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有对贤才的渴求,有既得贤才的欣喜,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有坚信天下贤才尽归己有的的自信。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作品感染力的艺术效果。抒情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五、 课文小结 《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然而他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了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兴、用典等手法,来达到寓情于理,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人以貌似颓废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渴慕人才和一统天下之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最后,让我们再次齐声朗读这首诗。 六、 拓展练习 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他对人才的态度?可以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引出曹操的用人观。 项羽:刚愎自用乌江自刎 刘邦:虚心请教成就天下 曹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七、 作业 通过学习这首诗,大家一定受益匪浅。写一篇短文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对你的启示。 提示: 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 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 附:板书设计 诗言志 歌行 教案 TITLE=短歌行 歌行 教案 TITLE=短歌行 人生苦短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比兴) 歌行 教案 TITLE=短歌行 歌行 教案 TITLE=短歌行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用典) 渴望贤才 忧(抒情) 求贤不得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用典) 言志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比兴) 一统天下 歌行 教案 TITLE=短歌行 乌鹊南飞(比兴) 功业未就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用典) 周公吐哺(用典) 英雄的慷慨悲歌【短 歌 行 教案】相关文章:
且歌且行作文10-17
且行且歌作文09-25
杂曲歌辞·春日行,杂曲歌辞·春日行张籍,杂曲歌辞·春日行的意思,杂曲歌辞·春日行赏析 -诗词大全03-13
相和歌辞·董逃行,相和歌辞·董逃行张籍,相和歌辞·董逃行的意思,相和歌辞·董逃行赏析 -诗词大全03-13
杂曲歌辞·少年行,杂曲歌辞·少年行张籍,杂曲歌辞·少年行的意思,杂曲歌辞·少年行赏析 -诗词大全03-13
[推荐]且行且歌作文3篇12-14
且歌且行,足矣!作文(精选28篇)10-18
《山行》教案02-12
《山行》教案04-25
蝴蝶歌的教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