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时间:2024-10-12 19:20:58 晓丽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精选8篇)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研究蜗牛的资料,让学生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

  (2):通过对“研究蜗牛的实验”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

  (3):通过列表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培养学生比较、区分事物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分析研究蜗牛的资料过程中,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渐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在讨论“研究蜗牛的实验”中,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他合作。

  (3):通过学习“后天学习行为的意义”,让学生意识到主动积极学习对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4.教学重点: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5.教学难点分:

  分析蜗牛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

  二、设计思路

  导入新课→设置疑问启动思维→展示资料→交流成果→小结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出示一些动物行为的挂图,设置疑问启动思维。

  第一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组织学生阅读资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动物行为研究事例:蜗牛的行为研究(另:谈谈人类或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其间巡视、旁听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见解给予积极的评价并补充和完善,以达到教学目标。

  实验1的过程:

  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

  1.假设蜗牛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合理即可)

  2.实验控制的因素是光照,A端有光,B端无光。

  步骤3中A端、B端都有光,蜗牛停留的时间是随机的,没有明显异。

  步骤4中A端有光,B端无光,如果蜗牛喜欢黑暗的环境,则蜗牛在B端停留的时间应该长一些。

  师:在试验1的基础上我们再看实验2。

  试验2的`过程

  师:我们也做过类似的实验是什么呢?

  生:狗分泌唾液的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建立

  师:在此基础上来讨论活动中3、4的问题

  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3.步骤(1)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是伸展身体,这是涡虫的本能行为。

  步骤(4)中涡虫对强光的反应是收缩身体,这是涡虫的后天学习行为。

  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实验中多次给涡虫以“光照—电击”连续刺激,涡虫对“光照”形成了条件反射,强光由无关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

  4.实验1的先天性行为适应相对稳定的的生活环境。实验2中涡虫的后天学习行为能适应迅速改变的环境。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繁衍。

  师: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知道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同学们已经在课前看了书,现在我们根据书45页和25也上的内容阐述着两种行为的区别。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

  四、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野鸭的迁徙B、蜘蛛结网C、蜜蜂采蜜D、山雀偷吃牛奶

  2、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A、找到食物B、逃避敌害C、找到配偶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3、下列各项,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马戏团里狮子表演节目B、老鼠打洞C、小狗作算术D、蚯蚓走迷宫

  4、乌贼遇到危险时释放墨汁,对这一行为不正确的叙述是()

  A、是一种先天性行为B、是一种学习行为C、对个体生存有利D、是生来就有的行为

  五、小结: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鸟育雏蜜蜂采蜜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灰喜鹊喂养小杜鹃动物的本能是生下来就有的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同时也因为这些动物体内具备了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也就是生理因素成熟了。

  2.后天性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动物的后天性行为-山雀偷吃奶油、蚯蚓的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后天行为也复杂,而且后天性行为在动物的活动中占的比重也越大。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2

  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尝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能力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独立完成操作,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2、使学生能够模仿教材的探究实验,独立完成一些课下研究课题。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实验时同学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确立团结互助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教学难点:

  探究动物行为成因的实验及其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

  谈话式、演示式、启发式、实验式

  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行为的录像片或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观看视频材料。

  复习:

  1、运动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2、请用一句精炼的话概述骨、关节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

  3、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动物的行为主要包括哪些活动?(指动物的动作包括动物的爬行、奔跑、游泳、飞行等,还包括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的动作,甚至边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立不动、注目凝视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判断下列各种动作是什么行为?多媒体播放包括取食、攻击、防御、贮食、繁殖、迁徙等行为。

  导入: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都饲养过哪些动物?你所饲养的动物都有哪些行为?把你饲养动物的经历告诉同学们好吗?(让学生说说自己所养动物的乐事)。继续设问:同学说得栩栩如生,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好像就在我们眼前一样。那么小动物要吃东西、要睡觉,这些用你教吗?(不用)这些行为不用教,是生来就有的,我们把这样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而如果你想让小动物,如猫、狗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就费劲了。那么怎样使你的猫、狗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呢?(训练它)这就是说动物会学习,所以动物还具有学习行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板书课题。

  二.探究学习新课

  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定义

  A组B组新生儿会吃奶、刚出生的小猫、小狗会吃奶儿童用筷子吃菜,杂技团的小猫、小狗表演节目这些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这两种行为有什么不同呢?

  A组: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本能)

  B组:遗传因素的基础;环境因素的作用;生活经验或学习获得。(习得行为)尝试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进行比较,完成下面表格

  类别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形成(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获得途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控制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适应特征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的环境意义(生存)所必须具备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多,越(复杂),适应环境能力越(强)判断:下列动物的行为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小猫吃奶、鹦鹉学舌、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鱼的趋光性、迁徙行为(小猫吃奶、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蜘蛛结网、鱼的趋光性、蜜蜂采蜜是先天性行为;而大雁南飞、鹦鹉学舌是学习行为;迁徙行为两种行为都有)

  2.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意义

  过渡:为什么蚕生来会吐丝,而小猫却不会?先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遗传有关)。

  学生看书P32~33讨论:

  1)对比资料1和资料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有什么不同?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必不可少的行为。即对动物的生存繁衍意义重大。比如初生的小袋鼠发育不完全,如果不具备爬向育儿袋的本能,就不可能生存下来,而学习行为是动物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保证)

  2)对比资料3和4,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虽然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是出于本能,但这对于美国红雀来说,是一种浪费,因为它喂养的金鱼对本物种的延续没有任何意义;从另一个角度说,任何动物都不可能靠父母喂养一生,如果一种生物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生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等而被大自然淘汰)

  3)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吗?

  (有。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别,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师生共同解决以上问题,并达成以下共识:

  动物生来就有的,且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有利于动物生存繁衍;先天性行为有局限性,不能够适应环境的改变。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不同动物学习行为的能力不同,越高等的动物学习能力越强,学习形成的时间也较短;动物的学习能力还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繁衍意义重大。

  3.认识人类的自身学习

  动动脑:请同学们阅读书P37“狼孩”的故事,你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有什么新的认识?这对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人类的学习行为复杂、多样,这使人类更好的适应环境,并改变环境。作为中学生我们应抓住大好时光发愤学习,否则就像“狼孩”一样。教师启发:同学们说的很好,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人类是动物界进化等级最高的类群,人类的生存质量也更多地依赖学习行为。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学们应当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增长才干。

  三.练习:P37. 2、3

  四.小结:动物种类繁多,动物的行为形形色色,但是动物的行为具有共同特点,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一般有两种: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请大家一起来说说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五.作业:

  目标

  六.板书:

  第二节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定义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意义

  3、认为人类的自身学习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

  掌握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的特点以及各科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方案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动物的'行为有: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二、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如鸟育雏、蜜蜂采蜜、失去蛋的企鹅会把鹅卵石当作企鹅蛋来孵化等。

  三、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如山雀偷吃牛奶等。

  四、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

  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

  适应性

  造就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复杂的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主要的持为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课本例子

  母袋鼠与幼袋鼠、小鸟喂鱼、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白蚁、黑猩猩摘取香蕉、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六、作业

  1、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A、找到食物B、逃避敌害C、找到配偶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2、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马戏团的狮子表演节目B、老鼠打洞C、小狗作算术D、蚯蚓走迷宫

  3、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野鸭的迁徙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D、山雀偷喝牛奶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课标中要求学生明确动物获得行为的两种方式,学会区分动物的两种行为,初步把握两种行为的要领,但不能要求过高,因为学生还缺少一些基础知识,如什么是遗传物质他们并不懂。因此,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对两种行为的形成,两种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以及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进行了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本节从学习的过程中,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和深入体会。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对动物的趣味性为切入口,使课堂进入分析、探讨的认识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或掌握了一些动物行为的特征,这为新的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他们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由此确定了以下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动物获得动物行为的两种方式,并举例说明。

  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能说明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讨论、发言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积极地思考,从而提高学生进行研究学习的能力及交流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参与问题的讨论,学生能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珍爱生命,自觉尊重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动物的学习行为。

  教学难点

  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出于八年级的学生,根据此时期学生心理特征和对动物特征有相关的了解及对动物的兴趣爱好,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分组探讨+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设计

  为了全面地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的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已不是从前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从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引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把这一点作为我要突破的重点来处理,在教学中我主要进行如下:

  1、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新课。

  由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学生有很多熟悉,也许是经历过的事。如:家里养的小狗,这样就把学生们身边对动物行为的感受引入到这节课要讲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样让学生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兴趣。

  2、从熟悉的事例到陌生事例的分析,区别动物的行为。

  生活中的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要理解动物所产生的行为属于哪一类。因此我先让学生明白分类的依据。在这个基础上,我先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让学生谈谈动物所产生行为的看法,对此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去阅读资料、观察图片、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这样使学生在认识到判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觉能力。

  当学生对所认识的知识有所了解后,我请同学谈谈自己的分析过程,发表自己的看法依据。对同学们提出的看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溶入到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中。这样我就通过这个活动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所谓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促进者、指导者和协助者,而且是一个亲密合作的伙伴。当学生在探讨中出现错误时,老师应给予一定的引导,讲解及时纠正。学生在提出问题时,教师乐意地接受,并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分析、讲解。让我们的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增强了师生的合作精神,培养了感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我对每一位(组)学生的发言,都给予积极的评价,评价中注意关注和理解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让学生从评价中体验成长发展的快乐,从而受人赞赏而奋发向上。

  3、交流总结,体会感受

  课堂即将结束时,我总是要求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以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由于各自的感想体会不同,但从学生对课堂的知识的收获中,看到了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会尊重和欣赏别人的成果。这样通过对比,学会反思,认识到自己在今后不断学习的重要性。

  七、板书设计

  八、自评

  通过这一节,我觉得主要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但还是有不太如意的地方,比如在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会聚和发散作用的实验,这个实验其实应该是实际给学生们做一下,但是只是通过学生会以前的小学的回忆导出图片,进而说出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设计的不太好,准备的不太好。 还有一个不太理想的就是 没有用光的折射 说明为什么光经过凸透镜向中间 聚集,而凹透镜就向 四周 扩散,这也是一个疏漏的地方。

  总之,希望领导们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阐明动物的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研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教材中的资料分析,使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资料的内容,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课本所给资料图片的观察分析,使学生对动物界的“母爱”加深理解,具有热爱亲人的美好情感。

  2.对课本资料图片的观察,联系自然界中一些有趣的动物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研究兴趣。

  3.使学生认同动物的学习行为,结合学校省级课题《农村初中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试验与研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纠正。

  ●教学重点

  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使学生对一些动物行为判别。

  2.使学生能够阐明动物的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使学生懂得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和遗传性。

  ●教学方法

  讨论式、演示式、启发式、举例法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动物行为的影像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播放幻灯片,导入新课]

  教师采用谈话式教学法,边放幻灯片边和学生对话,借此组织教学。幻灯片是取食、繁殖、攻击、防御等行为。幻灯片观看完毕,组织学生分析,[继续观看录像,引申教学内容]在刚才播放的录像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使学生能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两点去区分:一是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二是动物的某种行为是否生来就有的行为。

  然后,引导学生对比课本所给资料所示的图片进行比较并讨论。最后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刚才,大家对课本的资料进行了讨论。现在,我们以小组形式交流一下各组的意见。

  第3组:我们认为小袋鼠如果没有爬向妈妈育儿袋的本能,它就不可能成活。所以,小袋鼠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是最基本的生存行为。

  教师:噢!你们认为先天性行为是最基本的生存行为。哪个组来说说对资料2的理解呢?好,第1组来说说。

  第1组:我们觉得蚯蚓走迷宫,这个迷宫是人为设置的,所以,蚯蚓最终学会了走迷宫是一种学习行为,学习行为要比先天性行为复杂得多,同样是生存,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适应性强。

  教师:很好,你们组认为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的适应性强。第7组再来说说对于资料3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第7组:我们认为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的金鱼喂食,它不辞劳苦就像一个慈爱的妈妈。

  教师:噢!你们对资料3得出这样的结论。也不错。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想想看,在你的生活中,有多少事情是妈妈含辛茹苦、不计辛苦为你不停付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永远记住:要热爱自己的母亲。好,现在我们还是回到课本上,接着讨论资料3和资料4,哪个组再来说说呢?好吧,让第8组说说看。

  第8组:我们组认为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毫无意义……

  至此,每个小组的讨论都各有特色或者毫无结果,或者转移主题,此时,教师应该最好地发挥自己的组织教学才能。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把移走的主题拉回来;另一方面,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分析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行为对于生物生存的意义,以培养学生学会随时总结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

  [小结教学内容,巩固练习,结束本课]

  师生共同总结,采用谈话式教学法,教师要向学生点明本课的重、难点,难点中的“让学生懂得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和遗传性”。在小结时一定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能力的差别取决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神经结构。神经结构高等则学习行为复杂,神经结构简单则学习行为也简单,而神经结构的简单与复杂又取决于各种生物的遗传素质,最终归结到结构与功能是相统一的这一辩证观点,从而树立学生全面辩证看问题的人生观点。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6

  教学目标

  本节教学内容在生物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为: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教材的内容上看,本课从观察宠物入手,从生活实际出发,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有关问题,提高认识,促进今后的学习。因此,确定本节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尝试编写探究实验报告。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加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鼓励创新;在问题探讨中,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探究实验的实施。

  难点:探究实验材料的准备和操作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动物世界》节目片段;经过整理的宠物行为观察日记及关键图片,并制作成课件;教材中“资料分析”中的图文制成的课件;动物行为相关资料课件;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关键步骤制成的课件,及采集和饲养资料;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和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布置学生准备。

  学生准备:整理过的宠物行为观察日记;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及记录;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查找有关菜青虫的资料。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思路

  知识源于生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动物有过接触,因此,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行为。通过课前一个月时间的观察和《动物世界》节目片段的精彩回放,增强了感性认识。因此从叙述观察到的动物行为入手,区分哪些是生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哪些是通过环境作用,由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再看资料分析材料,进一步学会区分认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然后探究一种动物的行为,加深理解动物行为的成因,最后播放《动物世界》精彩片段,拓宽视野,增强趣味性,收到课虽尽意未止的效果。

  动物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许多行为都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更为重要。因此教学中要以此为主线,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探究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提出和实施个性化的探究方案,肯定符合科学性的自主性探究活动,倡导创新,合作交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的只是引导、点拨、协助、积极参与的旁观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主动获取,积极探索,提高能力。

  课堂实录

  主讲教师:齐素杰

  学 校:盘锦市第二完全中学

  授课班级:八年六班

  授课时间:20xx年9月

  授课过程

  第一课时

  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片段,以此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喜欢这个片段吗?在这个片段中你看到了哪些动物的什么行为?同学们可以随便议论一分钟。

  生:议论。

  师:这些动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容易见到,我们非常感谢这个电视栏目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动物朋友,感谢那些科学工作者们,为我们大开了眼界,一饱眼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小动物,一个月前我们已经约定好,和这些小动物近距离接触,并把你观察到的小动物活动情况记录下来,进一步整理,做了这件事的同学请举手。

  生:几乎全部参加了这项活动,很兴奋地举起手来。

  师:很好。老师也很喜欢小动物,我也同样写了观察日记。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你的观察所得,让你编制的“动物世界”回放给大家,好吗?

  生:好。

  师:在交流过程中我们注意评判,谁的更细致,更生动,全班推选两名同学在班级交流。

  (孩子们讲得更起劲了,惟恐不被推举出来,因为日记里凝聚了孩子们辛勤的汗水与欢乐。几分钟后孩子们停了下来,表明交流完成,推举结束。)

  师:两名代表将你们的观察所得呈现给大家,语言尽量生动些,好吗?

  生:我观察的是奶奶家刚出生的三只小猫,它们全都是一身黑白相间的毛,那毛柔柔的,很可爱。刚出生的四五天,它们眼睛一直不能睁开,我想去帮它们把眼睛扒开,奶奶说不可以,要等它自己睁开才行。在这些天里,小猫几乎就知道吃、睡,一直不离开猫妈妈,把它从猫妈妈身边拿开,它就叫个不停,直到放回猫妈妈身边她才安静下来。猫妈妈的身体对它们来说,是世界上最安全,最稳妥的避风港。此时它们的活动空间就是这个窝,在妈妈身边钻来钻去的。猫妈妈经常用舌头舔小猫的全身,为它们梳洗打扮,希望它的孩子们漂亮,惹人喜爱。小猫吃奶的时候很不情愿让人靠近,猫妈妈会发出警告,那声音好有威严,令人生畏。五天后,三只小猫陆续睁开了眼睛,它们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随着视力的发育,四肢力量的加强,他们的活动空间加大了,试着到处观光,不放过任何一个“景点”。除了吃奶,还能吃烂粥,精力充沛起来,更活泼可爱了。近几天,我一到那里,叫它们三个的名字,它们就向我走来,象阔别已久的老朋友一样。汇报完毕。

  师:细心的观察,爱心的融入,使你多了三个猫朋友,恭喜你!

  生:我观察的是小鸡。我很幸运,两个月前邻居李奶奶家母鸡正在孵蛋,二十一天后我听到了小鸡的叫声,我赶紧过去看,窝里已经有七、八只小鸡了。这时刚好有一只蛋被啄开一个口,口越来越大,小鸡的头从里面探出来,它身上湿漉漉的,紧接着两只翅膀也出来了,后面的蛋壳对此时的它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了。它用翅膀和头部与束缚它的半截蛋壳抗争着,但仅仅几分钟它就成了胜利者,它试着站起来,抖了抖潮湿略显光秃的身体,可动作刚进行了一半就摔了一跤,它勇敢地站起来试着迈步,刚走两步又摔了一跤,看来要站稳、走路对它目前来说还真不容易,但它学得很快,一会的工夫就能走很快了。它从啄开蛋壳的那时起就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仿佛在宣布它的出世。因为它的出世过程被我一览无余,很巧,所以我叫它“巧巧”,在它翅膀上系条彩线便于和其他小鸡区别。鸡妈妈从窝里出来吃食了,咯咯地叫着,巧巧听了赶紧跟过去,啄食小米,喝水,仰脖咽下去,俨然象个吃喝老手。几天后,小鸡们已经能从窝里跳上跳下了,也能到院子里活动了,但是一听到大的响动就逃向妈妈身边。会被淘气的小猫追得落慌而逃;会从别的小鸡嘴里抢吃同一条虫子;会在吃的时候防着人家来抢。有一次巧巧在聚精会神地吃东西,我大声一喊,它被吓得打个趔趄,然后冲着我叫个不停,好象在和我理论。它们长得很快,现在羽毛丰满多了,每次我去看它们,都被它们围起来,尤其是巧巧,不知道它把我当成了妈妈还是食源了,紧跟在我身边,有时我突然停下,它煞不住脚,或撞我腿上或向后坐在地上。我先说到这吧。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实录

  (孩子们已经笑得不行了,我被他们同化了,呵呵。)

  师:好乖巧的巧巧,好顽皮的你,谢谢你带给我们的精彩回放。

  (看得出孩子们意犹未尽,但是时间关系只能到此为止了。)

  师:现在老师把观察过程中拍摄下来的.一组图片奉献给大家,看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观察到了动物的哪些行为?这些行为是动物一生下来就会的吗?

  生1:摄食行为,如鸡吃米。

  生2:运动行为,如跑、走、跳、爬等。

  生3:防御行为,如斑马看到狮子就跑掉。

  生4:繁殖行为,如母鸡孵蛋。

  生5:贮食行为,如蚂蚁将食物搬入洞中。

  生6:攻击行为,如雄象海豹为争夺领域而战斗。

  师:说得都很准确。哪些是一出生就会的呢?

  生1:小猫吃奶,小鸡啄食,睡觉等,是一出生就会的。

  生2:母鸡孵蛋好象也是生来就会的。

  生3:老师,母鸡孵蛋不是生来就会的吧,应该是和其他孵蛋的母鸡学的。

  生4:不对,单独养的母鸡也会孵蛋呢,我家养的那只母鸡已经孵过一次蛋了,它不曾和任何孵蛋的母鸡接触过,这说明母鸡孵蛋的行为是生来就会的。

  (通过这场争辩,母鸡孵蛋是否是先天性行为已然明了。)

  师:这是一场有价值的争辩,在争辩中我们找到了可信赖的答案,在学习方面我们需要这种探索精神。

  (既学到了知识,又鼓舞了士气,端正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更浓,自主性更强了。)

  师:生来就有的行为我们称它是什么行为?而由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叫什么行为?

  生:前者为先天性行为,后者为学习行为。

  师:是什么原因使它们有了先天性行为了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三十二页寻找答案。

  生:因为动物体内有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决定了动物生来就有这些行为。

  师:没有这些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否能建立起来呢?

  生:不能。学习行为要以先天性行为为基础,通过环境因素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师:回答得很好。请同学们在书中概念处做好标记。下面我们共同看一组资料片,边看边思考以下问题:

  1.区分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后天性行为。

  2.对比分析资料1和资料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3.对比分析资料3和资料4,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

  4.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吗?

  (学生观看资料片,思考,想好就可以回答问题了。)

  生:第一题,资料1和3是先天性行为,资料2、4、5是学习行为。资料1和3中小袋鼠和小鸟的行为都是不用学习就会的,是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而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钓取和摘取食物,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师:回答正确。

  生:第二题,资料1和2的动物行为都对动物自身的生存有好处,资料1中刚出生的小袋鼠如果爬不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就很难存活,所以幼袋鼠的这种行为是它存活的基础;资料2中的蚯蚓经过多次的尝试和错误后,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是对环境的适应,使它能更好地生活。

  生:老师,是不是学习行为越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呢?

  师:你想的很有深度,很好。谁能回答这名同学提出的问题呢?

  生:我想一定是的。比如说小松鼠学会爬树,在树上吃东西,做窝。这样就逃避了比它强大的动物捕获,适应环境生存下来。再比如说,猫学会用尾巴放到水边钓鱼,使它的食物来源更广泛。再比如说,刚才的资料片中大山雀学会偷喝牛奶,使它能轻易获得大量的、优质的食物,对大山雀们来说,无异于天上掉馅饼,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得更好。

  生:老鼠吃东西时戒备心很强的,它的一对鼠目不停的转,耳廓张开,随时准备逃离,它之所以有这些行为,也是它对环境的适应啊,因为以它为食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实在可观啊。

  生:还有,我们的祖先学会了钻木取火,少挨冻,多吃熟的食物,生活质量有了提高,比从前更适应环境了。

  生:我们的祖先还制造了火药,抵御侵略的能力增强。

  生:通过学习,科学家还发明了蒸汽机,利用产生的能量做好多事情。

  生:通过研究,人类利用仿生学制成了飞机,拓宽了活动的空间。

  生:在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也成功地发射了宇宙飞船,更深入地向未知领域迈进。

  师:对呀,你们说得太好了,简直是把人类──高等动物的学习史、发展史展现给了大家。人类同动物一样,正是在不断学习中进步,不断探索中前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人类的发展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每一项发明创造都凝聚了前辈们辛勤的汗水,印上了他们奋斗的足迹,做为青少年的我们,现在应该做好哪些事情呢?

  生: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

  生:努力学好每一科课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技能,争取将来有大作为。

  生:我们不但要搞好学习,还要有一颗爱心,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爱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地球。

  师:是的,学习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我相信,通过努力你们会实现你们的理想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师:如果没有这些学习行为又将如何呢?我们继续答题吧。

  生:第三题,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是种族延续的保证。但是资料3中小鸟喂鱼的行为对小鸟本身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并没有什么益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浪费。

  师:有道理。

  生:象这种哺育后代的繁殖行为是有阶段性的,到一定时期就会消失。如果动物没有学习行为,一旦亲体的繁殖行为消失了,就要忍受饥饿,生命将结束,物种将灭绝。所以只有先天性行为是不行的。

  生:要想生存,就得象大山雀那样,自己奋斗,寻找出路,才能不被淘汰掉。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实录

  师:那我们就做个不偷东西的大山雀吧。(孩子们都笑了。)接着看第四题。

  生:蚯蚓、大山雀、黑猩猩比较起来黑猩猩更聪明,思维更复杂,所以学习能力更强。

  师:在同样条件下培养黑猩猩钓取食物,它们的学习速度是否相同呢?

  生:不可能相同。

  师:对,不同种动物或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能说一说差别的原因吗?比如说:结构因素、形态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生:遗传因素。

  师:具有了遗传因素,子代就一定能象亲代那样吗?留做课后思考吧。回想本节内容,我们学到了什么?请总结。

  生:(三名同学)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及两者的区别。通过比较知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是种族延续的必要条件,而后天的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由此我们得到启示;人类要认识世界,就必须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师:大家总结得很全面、很透彻。今天的课结束了。

  生:作业。

  第二课时

  探究实验──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师:一起回忆探究实验有哪几个环节。

  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师:今天我们以菜青虫为例,探究动物的行为。我们先来熟悉我们的探究对象。

  生;(介绍菜青虫)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卵经过大约一周左右时间发育成的幼虫,它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为食,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长大后变为蛹,最终羽化成菜粉蝶。

  师:展示学生采集和饲养虫卵的录象片段。

  生:对照屏幕介绍采集和饲养过程。在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背面找到的虫卵,连同叶片一起采集回来,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饲养,4~5天相继发育成了幼虫。

  师:万事具备,开始分组实验。

  生;逐个环节进行。

  师:巡查。

  (掌握实验进行情况,对共性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讨论和完善计划”这个步骤,同学们的疑问比较多,有必要提请全班讨论,迅速解决。)

  师:出示讨论题。

  讨论题1:为什么要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直接从十字花科植物叶片上采集幼虫做实验不可以吗?

  生:不可以。因为我们探究的是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先天性的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如果直接用菜青虫做实验,它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后来学的就不能确定,实验的可信度降低。

  师:有道理。

  讨论题2:怎样对菜青虫卵进行隔离饲养?

  生:要模仿它自然生活环境条件饲养,如光照、温度、湿度、充足新鲜的食物等。

  生:要多取些卵,保证幼虫的数量。

  师:想得很全面。

  讨论题3:选择哪些种类的叶片较好?

  生:选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和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

  师:只选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可以不?

  生:不可以,要用其他植物的叶片做对照才能说明问题。

  师:选上面带毛或刺的叶片可以不可以?

  生:不可以,这样不能确定是毛或刺影响了菜青虫取食还是菜青虫根本就不取食这类植物的叶片,所取的叶片要和十字花科的叶片相似,软、光滑、阔叶等。

  师:讨论题4: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等应当一样大吗?

  生:要一样大,不要因为叶片的大小不同影响菜青虫的选择。

  师:讨论题5:滤纸的颜色要和菜叶一样吗?

  生:象上一个问题一样,要避免其他因素对探究问题的影响。

  师:讨论题6:用什么方式让菜青虫对不同的叶子或滤纸进行积极选择?

  生:要在菜青虫饥饿状态下实验,这时它会积极地去找食物,效果要好些。

  生:真叶和假叶与菜青虫的距离要相同。

  生:叶片还不能离菜青虫太远,要让菜青虫容易找到。

  师:很对。

  讨论题7: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做吗?

  生:是的,要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保证实验的严谨有效,更有说服力。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实验计划,让大家参考一下,好吗?

  生:

  1、挑选20条肥壮的菜青虫。

  2、准备大一些的培养皿。

  3、两片小白菜叶,两片菠菜叶,两片莴笋叶。

  4、将选好的叶片摆在培养皿的边缘,将20条菜青虫放在培养皿的中央,距叶片大致1 cm。

  5、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师:大家认为他们的计划如何,可行吗?

  生:可行。也可以把小白菜叶、菠菜叶、莴笋叶换成浸有十字花科植物叶汁液的滤纸和没浸汁液的滤纸。

  师:当然可以,请继续实验。

  生:开始实验操作。

  师:巡视,以积极态度旁观。

  生:观察很认真,记录很详尽。

  (实验结束了,结果已经出来。)

  师:针对实验现象,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

  生:菜青虫的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师: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实验用的菜青虫从出生就没和外界接触过,它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它出生后就会的,而不是根据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实录

  师:各小组表达交流实验中成败之处,互相借鉴。先谈失败。

  生:实验用时较长,可能是叶片不很新鲜,不很吸引菜青虫吧。

  生:我们用时也长了些,可能是滤纸浸得太湿了,叶的气味小了吧。

  生:我们开始时不小心,培养皿中滴上了水,菜青虫在里面爬行得很慢,也影响了实验速度。

  生:我们的20条菜青虫可能不饿,有12条在菠菜叶和芹菜叶那边呆了半天,不过没有取食行为,后来才慢慢爬向白菜叶那边,影响了我们实验的速度。

  生:我们取菜青虫时,可能拿捏得紧了一点,有几条直到现在也没爬向任何叶片取食。

  师:虽然我们有失败,但可贵的是我们找到失败的原因,这次失败是我们下次成功的基础,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哪些成功之处呢?

  生:所用的菜青虫数量比较适合,能说明问题。

  生:我们把小白菜叶、菠菜叶、莴笋叶做了修剪,形状、大小相同,但是并没混淆菜青虫的“视听”,最终它们各个都找到了小白菜叶,象做游戏一样,很有趣的。

  生:我们组是这样做的,选用了小白菜叶、菠菜叶、莴笋叶、芹菜叶还有浸入大白菜叶汁液的滤纸和被染料染成绿色的滤纸,为菜青虫设置了“迷魂阵”,可它们寻寻觅觅,最终还是找到了小白菜叶和浸有大白菜叶汁液的滤纸,边休息边香甜的吃起来。

  生:我们把菜青虫编为两组进行实验的,一组是比较大的菜青虫,一组是比较小的,把它们分别放入并排的两个培养皿,我们除了观察它取食哪类植物的叶,还比较了它们寻找食物的速度,大菜青虫爬行很快,找到食物也快,取食速度也快。由此我们想到:一定要让自己快些成长起来,让国家强大起来,否则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师:这么多的优点足可以使我们再做这个实验时锦上添花,并且有了这么深刻的认识。万物皆思均有得。我们要象刚才这名同学一样,做个有心人,善于思考的人。

  (播放《动物世界》精彩片段,结束课。)

  生:整理实验材料,填写探究报告。

  案例评析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科学,应该让学生多观察,有了感性材料,才能构建出理性的认识,才能将知识更好地内化。

  遗传物质的基础知识在前面已经有过介绍,因此本节的教学内容难度不大。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与学生的交流、问题的提出、对学生回答的评价等都努力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更多的驰骋的空间,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是享受,乐学亲师。而教师则以引导、点拨、协助学生为主。在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时都得到了老师的鼓励、积极的评价和引导,或语言,或目光,或肢体动作,使孩子们有勇气说,表现欲更强,更积极思考,更主动求知探索,这样常常收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课堂节奏上再快一些,资料再精一些,课上时间会更充分,这是本课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待改进。

  齐素杰老师的这节课很融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盘锦市的“定向自学、释疑探究、互测自结”的教学模式及魏书生的“科学、民主”的教育思想。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师创造了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使学生能够提出“是不是学习行为越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呢?”等有很高思维价值的问题。建立了新型的、和谐的、民主的、开放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知识的欲望才会如此强烈,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在进行心智的交流。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7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的内容是介绍动物的行为,并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概念的认识”,复习对比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方法等。引导学生学会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分以及分析各种行为对生物的意义是本节的重点。本节的难度不大,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讨论法组织课堂教学,发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认识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区别动物的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的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一种动物行为”的过程,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阐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难点:课堂实验的组织。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媒体

  表现生物不同行为的图片,培养的菜青虫或小鸡小鸭等小动物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学习行为为例思考小宠物吃东西、睡觉和学会到指定地点大小便这两种行为的区别,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总结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阅读资料分析的图文资料并讨论后面的问题,学会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分析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意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实验,并得出结论。各组进行交流,对比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阐明本组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创设情景:小宠物不教也会吃东西、睡觉,但要学会到指定地方大小便却很费劲,这是为什么?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书P32(文字和插图),引导学生讨论资料后面的问题,并强调动物不同行为对维持其生存的意义。教师事先培养菜青虫卵(培养过程中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上课前教师将培养好的菜青虫饿2~3天,以便于观察。课上,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分组,然后布置学生按照小组进行试验的设计和操作,并最后得出结论。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注意通过对课本几道思考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设计对比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七、检测:

  1、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A、找到食物B、逃避敌害C、找到配偶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2、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马戏团里的狮子表演节目B、老鼠打洞C、小狗作算术D、蚯蚓走迷宫

  3、下列几种动物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野鸭的迁徙B、蜘蛛结网C、蜜蜂采蜜D、山雀偷吃牛奶

  4、下列各项中,属于捕食行为的是(),防御行为的是(),繁殖行为的是(),迁徙行为的是()。A、狮子追捕羚羊B、一只母猪哺育者8只小猪C。黄鼠狼遇险释放臭气D、秋后大雁南飞

  5、观察与思考:

  (1)观察自家或周围家养的猫、狗、鸡、鸭等的.各种行为,与同学交流一下,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

  (2)你看过马戏团的动物进行表演吗?你能解释动物们是怎样完成这些表演的?

  6、资料分析:

  (1)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还能学会利用一根沾水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

  (2)若干年以前在英格兰,人们发现一只大山雀有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的盖,并偷饮了牛奶,它的这一活动,被其它的大山雀细心地观察过,后来过了不久,其他地区的大山雀也模仿学会了偷饮牛奶;

  (3)成年黑猩猩能够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如下雨时,它会从树上摘下宽大的树叶当伞用;人们把黑猩猩爱吃的香蕉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拿不到的,于是,它把几个木箱堆叠在一起,然后爬到木箱顶上,这样就可以拿到原来拿不到的香蕉了。试分析并与同学交流一下:幼猩猩、大山雀和黑猩猩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8

  课程名称

  生物学——动物行为学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定义,区分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掌握动物界中常见的先天性行为实例,并能列举并分析几种典型的学习行为案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对动物行为多样性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培养尊重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定义及区分;动物界中两类行为的实例分析。

  难点:理解学习行为如何帮助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动物行为视频、图片、图表等)

  小组讨论任务卡

  案例分析材料

  实验观察记录表(如有条件,可安排实地观察或模拟实验)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5分钟)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自然界中动物行为的视频(如小鸟筑巢、猴子使用工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行为是天生的还是需要后天学习得来的?引出课题《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新知讲授(20分钟)

  定义阐述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对比分析

  利用图表或PPT展示两种行为的区别,包括产生原因、表现特点、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等方面。

  实例分析

  举例说明动物界的先天性行为,如蜜蜂采蜜、蜘蛛织网等。

  分析学习行为实例,如黑猩猩使用工具获取食物、海豚通过训练完成复杂表演等,探讨这些行为如何帮助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互动探究(15分钟)

  小组讨论:分组发放讨论任务卡,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动物行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并说明理由。

  汇报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进行点评和补充。

  拓展延伸(10分钟)

  实验观察(或模拟实验):如果条件允许,可安排学生观察校园内或动物园中动物的行为,记录并分析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若条件有限,可采用视频资料或图片进行模拟观察。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行为对动物种群进化、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以及人类在学习行为方面的独特性。

  总结巩固(5分钟)

  知识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及重要性。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收集更多关于动物行为的资料,选择一种动物,撰写一篇短文,详细描述其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表现及意义。

  教学反思

  课后及时反思教学活动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后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相关文章: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导学案03-03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05-02

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05-06

第十二章第六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04-28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和矫正04-28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和性态度现状分析05-01

证券交易的禁止性行为05-01

如何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04-29

谈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培养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