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北师大六年级总复习教案之六(完结)
七统计与概率 统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准备怎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班的情况呢? (1)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全班交流后,选择3个问题开展调查。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3)实际开展调查,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4)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够得到到哪些信息? 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在以下方面引导:第一,调查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他们在以下比较感兴趣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没有采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第二,组织讨论需要收集那些数据以及收集数据的方法。第三,组织小组有效的开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活动。统计活动往往需要小组合作进行,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如何分工、如何实施调查和记录数据、如何整理数据等。第四,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充分的讨论。第五,引导学生回顾统计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统计活动中我们一般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 二、收集在生活中应用统计的例子,并说说这些例子中的数据报告诉人们哪些信息? 例如,调查我们班级近视情况,这个统计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统计观念,也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近视的原因,改善不良习惯。 也可以选择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姓氏、喜欢的颜色等开展统计调查。 重点应该让学生体会本次统计数据给我们带来的信息,从而引导我们做出相应的决策。 三、教师空间(针对班级情况适当补充)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 统计(第一课时) 统计的步骤: 一、调查问题的提出。 二、组织讨论需要收集那些数据及收集数据的方法。 三、组织小组有效的开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活动。 四、组织学生讨论整理数据的活动。 五、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 课后记: 统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收集统计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整理收集数据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理所学的统计图和统计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3、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数理统计意识,丰富统计方法,积累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 (1)在某一路口收集各种车辆10分钟通过的数量。(调查计数法) (2)收集珍惜动物的种类。(上网查资料) (3)研究黄豆发芽率。(做实验得到数据) (4)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颜色。(询问他人调查方法)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子并说明自己的调查方法,通过全班学生的交流,丰富学生收集数据的方法。 (注意收集数据方法多样性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恰当、合理的方法。) 二、出示教材第83页第4题图,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怎样整理六(1)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结果? 可以画条形统计图,并提出一些问题。 (2)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月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好处? (3)假如小芳买课外书用了20元钱,那么小芳的零花钱共有多少元? (4)除了上面的扇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你还学了哪些统计图?举例说明集中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教学时,教师要留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和整理。实际上,条形统计图可以使我们直观地看出各项的具体数量,便于各项目之间的比较;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出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 三、结合实例,说说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并收集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例子。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包含平均数的信息,全班交流对平均数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平均数的特点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刻画数据水平的统计量,其中平均数利用了每个数据,但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计算班级学生某学科的平均分) 四、总结 对于本节“回顾与交流”中的第5个问题,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作为新课去教知识,而应当放手让学生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统计知识网络,教师只是线索的提供者,具体工作应由学生来完成。同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统计的目的不只是单纯地计算统计量的多少,也不是制成统计图,更重要的是根据数据来解决问题、描述现象、预测趋势。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 统计(第2课时) 收集数据的方法:查阅资料、询问他人、调查、实验等。 统计的重要目的:根据数据解决问题、描述现象、预测趋势。 课后记: 统计(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消化统计图、表的特点,能够灵活的应用统计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应的判断和预测。 2、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灵活应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下图是某地区6—12岁儿童平均体重情况。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体重有什么变化?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女生在哪个年龄段平均体重增加最快? (3)平均体重的增加与年龄增长成正比例吗?试举例说明理由。 (4)从上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二、下图是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通过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得出哪些结论?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即可,这也是一次环保教育。) 三、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上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室外气温,并求出平均气温。请你填出星期三的气温。 日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平均气温/℃ 气温/℃ 25 23 20 19 21.6 四、李明家5月份支出及储蓄情况统计图如下: (1)李明家5月份伙食费共花了800元,李明家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多少元? (2)根据扇形统计图,把下表填写完整。 项目 伙食费 购物 水、电费 储蓄 其他支出 费用/元 800 百分比/% 40% 15% 在一次实验中,小青记录了一壶水加热过程中水温变化的情况数据如下。 水加热过程中水温变化记录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20 22 25 30 40 50 63 75 85 96 100 根据表中数据制作折线统计图,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未加热时,水温是 ℃。 (2)水加热到50℃时,用了 分。 (3)7分时,水的温度是 ℃。 (4)加热约 分时,水温达到了90℃。 (5)烧开这壶水用了 分。 六、某小组8名同学的体重如下表。 代号 1 2 3 4 5 6 7 8 体重/千克 48 50 52 53 53 53 53 50 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也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例子。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统计(第3课时) 习题答案: 课后记: 可能性(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 2、能够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重要性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情境一:一个盒子中装有5个球,4个白球1个黄色,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先任意摸出1个球。 情境二、随意抛出一个图钉,图钉落地。 情境三、转盘游戏,指针停之后,落在区域的代表颜色如下。 情境四、明天是晴天还是阴雨天。 根据上面四个情境回答下面问题。 (1)说说上面每种情况下所有可能的结果。 (2)教材第87页“回顾与交流”图1中,摸出每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3)教材第87页“回顾与交流”图3中,想使转盘转到海南各色区域的可能性为 ,可以如何修改转盘? (4)关于可能性你还知道什么?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图中每种情况下所有可能的结果,情境一可能有两种结果,如果把球编号,也可以说一共有5种可能的结果;情景二、随意抛出一个图钉,图钉落地,有两种可能;情境三的转盘游戏,转一次可能有4种结果;对于情境四,明天可能是晴天也可能是雨天,有两种可能。对于第二个问题,情境一,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 ;对于情境三,怎样使转到的红色的可能性为 ,学生思路可能会更广,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应给于肯定。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可以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可以通过实验来估计可能性的大小。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消除错误的认识,逐步建立正确的概率直觉。)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可能性(第1课时) 情境一 情境二 情境三 情境四 课后记: 可能性(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并能够计算出可能性大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建立正确的概率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修改游戏规则是指符合指定要求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口袋里有3个红球和2个白球,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那么,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 ,出白球的可能性是 。要使他们的可能性相同,可以怎么做? 教师空间: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 ,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 。要使摸出的红球和白球的可能性相同,有多种思路,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应给予肯定。 二、小华统计了全班同学的鞋号,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北师大六年级总复习教案之六(完结)】相关文章: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01-14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01-04
数学总复习教案11-16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01-15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12-31
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总复习教案12-14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模板10-17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10-17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6篇01-04
中考总复习 单项选择训练之A词类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