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九年级人教版教案-制 取 氧 气
本稿件;来自于中考资源网,更多详情请点击课题3 制 取 氧 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 教学策略分析】 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加以巩固。难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判断,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 教学准备】 1、教材中[实验2—5]、[实验2—6]以及“活动与探究”的实验仪器; 2、教学过程所需的投影片; 3、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展示一瓶五色气体,用什么方法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学生上台演示。 创设情境,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导 入 新 课 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得到氧气吗?你们能用这种方法制取一瓶氧气吗?(提示:从反应的速度、 条件、气体收集的难易 等方面考虑。) 思考、讨论、发言。 巩固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学会“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实 验 探 究 <过渡> 看来,利用光合作用的方法无法达到我们的目的,现在,我们来学习两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观察现象; 完成教材中[实验2— 5]的表格。 (引导实验) 教材[实验2—5]: (1)不加热过氧化氢时,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2)加热过氧化氢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3)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时,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讨论、比较与分析) 分别比较(1)与(2)、(1)与(3)两组实验的现象,可得到什么结论? 小组讨论,比较实验现象的不同,形成初步的结论。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培养观察能力,学习用对比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分 析 讨 论 (投影) 讨论: 1、二氧化锰有没有参加反应?如何来证明?你能设计实验来证实吗? 2、二氧化锰在实验里起什么作用?它有什么特点? (实验探究) 1、教材[实验2—6]。 2、补充实验:在[实验2-5](3)中再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提出各种猜 想,设计实验方案,师 生一起探究,验证猜测 的正确。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尝试用探究的方法来解 决问题。进一步体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分 析 归 纳 形 成 概 念 (归纳小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一: 过氧化氢──→水+氧气 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特点是:一改变,二不变。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 思考、记忆; 阅读“化学技术社会”,了解催化剂的作用。 在形成新知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化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过渡) 我们不仅可以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还可以加热一种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投影) 讨论: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两个反应是化合反应吗?他们有何特点? 回忆旧知,对比新知,分析、比较。 再次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掌握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 【板书设计】 课题3 氧 气 制 取 (第一课时) 一、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 (2) 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 2.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 分解反应:一变多。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时间:2010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启 发 提 问 引 导 探 索 上面我们只是知道了制取氧气的原理,现在,我们就利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引导探索) 制取氧气需要些什么仪器?应如何来组装这些仪器? (提醒: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以及收集气体的原理 等来确定。) 学生讨论、分析并画出 示意图。 通过对反应物状态、反应的条件、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比较以及是否溶于水来确定气体的制取装置与收集 装置,培养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设 计 装 置 根据你们的讨论结果,把你们所画的示意图与教材中的图2—17、 2—18对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为什么? (小结) (投影) 注意事项: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导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3、铁夹的位置在试管中上部; 4、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 对比、分析、探讨原因。 学会观察图示是一种基本观察能力,利用“找不 同”的方式更能加深印象。 实 验 探 究 (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 (思考) 1、实验步骤是怎样的? 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刚开始产生气泡时能立即收集吗?为什么? 4、实验最后应怎样操作?最后两步能颠倒吗?为什么? (投影)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小结) 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阅读教材中的“活动与 探究”。 动手实验、思考问题。 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独立实验,并在 实验中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让学生体验亲身实践的乐趣。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 验 探 究 (实验探究) 氧气的性质。 指导学生实验: 1. 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2、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引导回忆) 对比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完成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小结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小结)氧气的性质。 学生实验; 回忆、巩固实验的基本 操作。 让学生再次体验实验的魅力,享受实验的乐趣。 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总 结 思 路 巩 固 提 高 (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作业) 1. 课本习题; 2、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那么,你们能设计一套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的完整装置吗?画出示意图。 小结交流; 完成作业; 设计装置。 使学生在交流中记忆知识、发展和完善知识。 【板书设计】 课题3 氧 气 制 取 (第二课时) 4.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 (3)固定在铁架台上;(4)加热; (5)收集氧气;(6)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7)停止加热。 5. 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6.收集氧气的方法: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 7【九年级教案-制 取 氧 气】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取皮球教案02-10
冰中取糖教案04-01
制氧厂化验室管理制度(通用11篇)10-20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01-19
荒山变“氧吧”02-29
天然氧吧作文10-04
中班数学按数取物教案05-18
中班科学教案:水中取物01-09
取快递作文11-16
取绰号作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