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二上教案 登鹳雀楼
16、登鹤雀楼 教学目的、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 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诗句的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你能背给大家听一听吗? 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 3、揭题,解题:登:登上 鹳雀:一种鸟 鹳雀楼:楼的名称。(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谁能连起来解释一下题目呢?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鹳雀楼后,也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过渡: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他的诗。 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依靠 进入 欲望 穷人 目的 更好(指读、纠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 千里目:看到更远的地方。欲:想要。穷:尽。更:再 4.连起来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必须登上更高一层楼。) 四、指导朗读。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指名读,集体评议。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点指导: 入:与“人”的区别。 穷:部首是“穴”(穴宝盖)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 六、作业: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理解蕴涵的哲理,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背诵: 1、教师指图背诵,这样一首诗,你们能把它背下来吗? 2、介绍背诵的方法:边背边想,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练背古诗) 3、引背: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想到——。 4、指背、齐背。 二、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三、课堂练习 根据句意说出诗句 1、再登上一层楼。( ) 2、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了。( ) 3、想要看到很远的地方。( ) 4、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 二、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板书]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景(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想)【二上教案 登鹳雀楼】相关文章:
登鹳雀楼教案02-08
古诗登鹳雀楼的意思10-18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01-12
登鹳雀楼作文(精选11篇)09-11
登长城教案03-31
《登泰山记》教案02-15
二上园地教案01-20
《登幽州台歌》教案03-02
大班美术登长城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