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时间:2023-04-25 13:04:4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授课课题: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授课人:  张海燕  授课班级:高一(9)班——(12)班  授课时间:2008年9月17日 第一章  神奇的货币 全章概述 本章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本章分为2个框题: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 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授新课: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各种常见的具体因素。 2、懂得各种常见的具体因素影响商品价格的途径或渠道。 3、理解商品供给与需求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4、理解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 5、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6、懂得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7、知道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8、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能力目标 1、理解不同层次的因素如何影响商品价格的认识能力。 2、透过经济现象认识“价值决定价格”这一本质的辨证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三、教学难点:理解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讨论式、探究式方法为主,教师讲授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通过世界粮食价格涨落的两条新闻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并请学生讨论:新闻在说什么?粮食价格是怎么变动的?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思考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回答了粮食的价格先上涨后下跌,以及上涨和下跌的原因。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回应问题。 (二) 进行新课 1、 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 (1) 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2) 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 (3) 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教学过渡: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请回顾刚才新闻中对未来粮食走向的评价,里面怎么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论? 2、 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第一课讲到,价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既然是价值得表现形式,它的多少就应该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大小。所以说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价值大则价格高,反之则低。那么是由谁决定价值呢?和第一课的知识相联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页专家点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衡量价值?同一商品有多个生产者,价值大小由谁的劳动量决定?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的价值不是由某一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2) 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教师活动:请看课本P13页的相关链接,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3、 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教学过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4页名词点击,了解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教师总结: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 结论: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教师活动: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值量变化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不会。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请同学们思考:其意义在哪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4、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节所将内容,看看商品的价格究竟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供求关系变化引起价格变化,但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因此,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并根据供求状况来确定的,这就叫做市场形成价格。 (1) 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一个基本的公理:商品交换要求价值量对等,否则,交换就不会成功。货币产生后,交换就以价格相等形式进行。只要商品的价格与其价值是相符的,一切交换必定是等价的,但是,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是经常变化的,这是否违反等价交换原则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由于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商品价格总是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不会脱离价值无限上涨或下降。从某一次交换来看,价格与价值可能是不符的,但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符的。因此,等价交换作为一种原则、一种趋势和要求,始终被交换双方所遵循。 (2) 价值规律 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框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一经济原则就叫做价值规律。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要求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 (3)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三) 课堂总结、点评 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习俗等因素会改变供求关系状况,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价格变动,形成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2、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价格。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教学体会   本框学习价格形成的有关知识,教学中注意把握教学节奏,供求影响价格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可略讲,把时间主要放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等问题上,以免前松后紧。本堂课比较难,学生理解比较难,节奏可以放缓,不用过于着急。

【教案: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相关文章:

《神秘的礼物》教案02-11

黑色面纱下作文12-13

学前班数学教案:“货币的认识”09-29

幼儿园大班教案《认识货币》01-20

托班教案神秘的礼盒10-13

英美货币小知识05-04

揭开“雨后春笋”之谜作文11-18

幼儿园大班教案《认识货币》6篇01-20

幼儿园大班教案《认识货币》(6篇)01-20

大班科学神秘的恐龙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