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案

时间:2023-04-25 12:42:38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将相和》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将相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将相和》教案

  《将相和》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两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 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

  1、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

  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

  (1)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问题进行交流。如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2)提问:

  ①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

  ②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

  ③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自然段。

  (2)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

  (3)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4)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

  (5)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三、回归全文,总结提高

  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

  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后面一个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围绕“和”字来写。

  3、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四 学生演练,加深理解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演一演自己喜欢的故事。

  2、表演时,着重体会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讨论故事中的人物。

  《将相和》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读准词语“渑池、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的音;能在语境中理解“勃然变色、声色俱厉、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借助提示简要概括“渑池之会”的内容,知道渑池之会的功劳是二人通力合作的结果;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句。

  3、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能转述“负荆请罪”中将相二人的话,体会“和”的含义。

  2、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智勇双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情。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查找关于廉颇、蔺相如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35《将相和》

  2、理解课题:课题中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从课题知道课文讲什么?

  3、默读全文,了解“不和”的原因。

  (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4、指导朗读廉颇的话,引入渑池之会。

  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我碰见他,非得叫他下不了台!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渑池之会

  1、自渎3——8小节,想想:渑池之会这个故事围绕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渑池之会的内容,介绍乐器“瑟”和“缶”。

  3、再读3——8小节,划出蔺相如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想想他问什么这样说?

  4、理解蔺相如说的两句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出示句子:“听说大王善为秦声,请为赵王击缶。”

  “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

  理解句子:

  句一:“听说大王善为秦声,请为赵王击缶。”

  (结合学生的.交流,随即联系前文秦王的话和第二节蔺相如劝赵王赴渑池会的内容。)

  句二:“你我现在相距只有五步。再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

  (师补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

  (能从蔺相如的话中知道他这么说、这么做的原因,感受蔺相如在秦王面前不甘示弱、大智大勇)

  指导朗读

  5、小结:蔺相如是不是没有能耐,就凭一张嘴呢?看来廉颇说错了。

  ●负荆请罪

  1、齐读廉颇的话,并指名转述。

  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我碰见他,非得叫他下不了台!”

  2、自由读10——14小节,找找:蔺相如听到这话怎么做?怎么说的?

  3、理解蔺相如说的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正确转述

  出示句子:“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两个闹不和,别人不是就有机可乘了吗?”

  4、过渡:原来蔺相如对外不甘示弱;对内却处处示弱。不是因为怕,而是以国

  为重。

  5、联系上下文说说:廉颇“不应该”什么?于是他怎么做?

  6、理解“负荆请罪”的意思,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

  出示句子: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来到蔺相如门上。

  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负荆请罪。“负”的意思就是:背。

  7、想象说话

  廉颇二人见面会说什么?展开合理想象。

  三、总结全文、合为一体。

  从此两人结为知己,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你、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著名的历史故事——《将相和》。

  板书设计:

  35、将相和

  (完璧归赵)蔺相如 (渑池之会)

  以国家利益为重

  (不服气)廉颇(负荆请罪)

  教学效果反馈: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渗透“抓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特点”的学法指导,因此,学生能较为准确地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品读,如能抓住描写蔺相如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进行朗读、理解、体会,感悟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与爱国之心。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由于学生对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较为熟悉,因此,让学生以“我非常喜欢(或敬佩)蔺相如(或廉颇)”为开头,联系课文内容写一段话时,学生写得内容较为丰富,语言也较生动。

【《将相和》教案】相关文章:

将相和教案02-08

《将相和》教案02-19

将相和教案设计范文03-21

将相和教案(通用10篇)09-22

小学语文《将相和》教案设计范文08-26

《将相和》反思03-15

将相和缩写12-19

《将相和》缩写12-19

将相和作文07-20

将相和作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