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孤独的牧羊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1
教学目标:
围绕音乐《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感受这首作品的欢快活泼诙谐的情绪,并能根据音乐进行各种创编,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强化学生内在的音乐听觉感受,培养学生开朗活泼的'性格,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教学重难点:
以音乐审美中歌曲本身的内在美为中心,融洽音乐、电影、创编、表演、评价等教学活动为一体,有机达到教学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do re mi》的音乐声中学生进教室,师生问好
2、师:请学生观赏一段影片(播放《音乐之声》片段,介绍美国音乐故事片)
从影片的故事情节上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孤独的牧羊人》。
师:这些歌曲组成了影片的精彩部分,其中还有一首歌曲也非常好听,它是上校家里来了几位客人,家庭教师玛丽亚带领着孩子们表演的一段木偶剧,非常的诙谐、动听,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
3、播放《孤独的牧羊人》:听了歌曲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感受与体验
1、自主学唱歌曲
师:边听老师弹一遍这首歌的旋律,你们仔细地观察曲谱,并用"来"来轻轻地跟唱一遍。
2、听曲范唱,并轻声跟唱。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听一遍《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并试着把歌词唱出来。(播放课件)
3、歌曲中最有特点的是哪一句?("来咿奥都")"来咿奥都"是谁的歌声?讲解美国乡村歌曲演唱的特点。
4、播放歌曲,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模仿歌曲,并在"来咿奥都"处拍手。
三、创造与表演
1、小组编排表演,教师指导。(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对歌曲进行创编。在这里要引导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表演不仅仅局限于肢体语言,还可以以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2、小组展示表演。
3、小组相互评价,教师总结。
四、小结下课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2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尝试唱歌曲中衬词部分,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2、理解“孤独”,知道在孤独时,可采取唱歌等积极的方法使自己和别人快乐。
3、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音乐视频、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引出歌曲
组织幼儿听歌曲《叨来咪》,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吗?”
师:这首歌曲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他是一部和音乐有关的电影,里面还有很多好听的歌曲,如《孤独的牧羊人》。
二、完整欣赏歌曲,感知歌曲的旋律,演唱速度及衬词的活泼诙谐
1、播放视频,介绍歌曲名称《孤独的牧羊人》,理解“孤独”的意思。
师:哎,那你们知道“孤独”是什么意思?(寂寞、一个人、没有朋友、很忧伤、很可怜)那我们现在来听一下《孤独地牧羊人》这首歌曲,看看歌中的牧羊人是不是像小朋友说的那样。播放视频,听了这首歌后,你认为他是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吗?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2、完整欣赏歌曲,引导幼儿从歌曲的旋律、演唱的速度及演唱方式等方面感受音乐性质,理解“牧羊人”不是孤独的,而是快乐的'。
没听出来,没关系,我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一个牧羊人感觉自己特别孤单,就来到山顶上唱歌“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咿噢”,歌声嘹亮,城里的人们在远处就听到了这好听的声音,这时候城边的王子、挑扁担的农民、餐桌旁的人们、喝啤酒的人们都听到了他的歌声,这时一个小姑娘和她的妈妈听到牧羊人的歌声后,也用相同的歌声回应他。
现在咱们再来听一遍歌曲,但是是有任务的哦。你认为歌曲什么地方最有趣、好玩?(衬词“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咿噢”、低音处、唱歌中声音等好玩。)为什么?好像在做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教师示范演唱衬词“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咿噢”部分,请幼儿跟着学唱。进一步体验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为下一个环节的对唱作好准备)
三、出示相应的图片,分段欣赏歌曲,知道快乐的方法
1、欣赏歌曲第一段。师随音乐贴牧羊人、人们图片,画图谱,引导幼儿跟唱衬词。
提问:这个牧羊人到底是孤独的还是快乐的?(快乐的)他用什么方法使自己和别人快乐的?(通过歌声将所有人都吸引过来,用歌声给自己带来快乐)
2、、欣赏歌曲第二段。师随音乐贴王子、农夫、餐桌、啤酒图片,引导幼儿看图谱跟唱衬词。
提问:牧羊人的歌声都把谁吸引过来了?他们都听到了什么歌声?
3、欣赏歌曲第三段。师随音乐贴小姑娘、妈妈图片,引导幼儿看图谱跟唱衬词。
提问:谁用歌声回应了牧羊人?怎样唱的?
4、小结:
你在孤独的时候,除了唱歌还会用什么和他不一样的方法,使自己和别人快乐呢?
(引导幼儿说出:可以开玩笑、看漫画书、看电视、跳舞、找好朋友聊天、玩游戏等多种方法来排除孤独。)
5、播放歌曲,师幼边唱边跳,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曲,做一个快乐的牧羊人吧。
教学反思: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选自堪称经典之作的影片《音乐之声》。音乐以木偶为主要线索,贯穿始终,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各种形象,并通过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来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这首音乐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它的衬词部分,诙谐、有趣,又朗朗上口,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从幼儿角度出发,木偶剧的欣赏恰好是“投其所好”,木偶剧间接成为一种教学手段。从教师角度出发,要剖析音乐内部结构,找出幼儿的兴趣点——衬词进行模仿、创造,并帮助和引导他们领悟到音乐的深层结构(这首音乐表现的是牧羊人和羊群们之间的事情),挖掘幼儿的兴趣所在,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主动接受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生出新的课题。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3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能够随音乐拍出基本节奏,并能够用肢体动作表现。
2、能够运用乐器随音乐演奏。
3、感受集体合作演奏的快乐。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孤独的牧羊人》,音乐图谱,打击乐器。
【活动重难点】
根据音乐图谱,有节奏的演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了解音乐
在音乐《孤独的牧羊人》的背景下,教师带领幼儿走进教室,简单介绍音乐。
二、利用动作,感受音乐
1、欣赏音乐,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
2、个别演示表现音乐节奏的.动作。
3、结合笑脸图谱,感受音乐的节奏。
4、根据图谱提示,跟随音乐进行动作演奏。
5、分声部演奏。
三、打击乐器,表演音乐
1、整体演奏音乐
2、按教师指挥分声部演奏音乐。
活动反思
《纲要》中提出:给予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1、熟悉音乐
让幼儿在音乐背景下走进教室,初步感受,进而引领他们专注的倾听音乐的节奏。
2、用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
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让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孩子们很轻松的找到了很多很多的节奏形式:拍腿、拍手、点头、打口哨、打响指……
3、跟随音乐的旋律,孩子们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是,孩子们对音乐的表现力非常强。
4、出示图谱环节,孩子们接受的非常快,对笑脸所代表的意义很快就理解了。所以也能够比较快的接受和跟随图谱打出节奏。
5、打击乐环节中孩子们也是轻松的跟下来,演奏的很精彩。
教育活动的亮点:
师生互动配合默契,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教师积极准备充分,细致,对孩子的把握到位。
教育活动的缺点:
活动目标比较简单,缺少挑战性,如若在加大一些难度,更能够吸引孩子。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4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能够看指挥用打击乐器为乐曲配伴奏。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重点难点:
欣赏乐曲,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环境与材料:
1、幼儿已有了牧羊的概念,了解牧羊人。
2、播放这首乐曲,使幼儿熟悉旋律。
3、自制大乐谱,大羊、小羊、牧羊人、牧羊鞭图片若干。铃鼓、镲、双响筒、碰铃、三角铁。
4、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
一次备课
一、看图讲故事
教师结合音乐,边摆图片边讲故事(图片摆放格式按乐谱的格式):
[1—2]小节:"草地上走来四只羊"。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1—2]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每拍摆一个大羊图片,并试着拍一拍。
[3—4]小节:"草地上又走来七只小羊"。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3—4]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半拍摆一个小羊图片。
[5—6]小节:同[1—2]小节。
[7—8]小节:同[3—4]小节。
[9—10]小节:"牧羊人大步走来"。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9—10]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拍摆一个牧羊人的图片。
[11—12]小节:"牧羊人挥舞着鞭子"。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11—12]小节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拍摆一个牧羊鞭的图片。
[13—14]小节:同[9—10]小节。
[16—17]小节:同[11—12]小节。
[18—20]小节:同[1—4]小节。
[21—23]小节:同[5—7]小节。
[24]小节:"牧羊人挥舞着鞭子,把大羊、小羊赶到了一起"。教师讲完这一句,边哼唱[24]小节的旋律,边把牧羊人、牧羊鞭、大羊、小羊的图片摆在[24]小节相对应的位置上。
二、配乐器
教师启发幼儿根据音乐形象选配乐器。
三、演奏
1、在教师的指挥下看图谱演奏。
2、请幼儿做指挥,进行演奏。
活动反思:
上本课时,我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和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同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通过和学生一道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如:旋律模唱、体态律动、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大家在举手投足、分工合作演奏、创造性表演中鉴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让学生在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审美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获得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本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整体构思清楚,能从不同角度设计、穿插多种学习活动,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出发,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倡个性张扬。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并获得心灵感悟和情感体验。
3、积极构建民主、开放、合作的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教学的民主性。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感受美、表现美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不足的'是,
1、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感受乐曲的幽默和约德尔调的风格,所以拓展时选择影片中具有活泼快乐情绪的音乐进行欣赏,让学生感受这样的情绪,逐步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如果能找到更多的约德尔调的歌曲作为拓展欣赏曲目,效果会更好些。
2、课堂容量较大,有些环节学生探究的不够深入。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5
教学内容: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风趣、幽默的风格特点;了解约德尔唱法。
2、能力目标:启发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悟;能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感受“约德尔”的特点并能创编节奏为其伴奏。
3、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欣赏《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在欢快、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提高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歌声、拍节奏和舞蹈律动来表现出歌曲活泼幽默的风格。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表演热情。
2、学习歌曲中真假声结合的约德尔调的衬词唱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验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部音乐电影,它曾获得过第38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音乐等5个奖项,它的名字叫《音乐之声》,我们一起听听它的故事简介吧!(播放视频)
二、导入
师:孩子们,《音乐之声》是一部用音乐来讲故事的电影,它里面有很多经典的歌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孤独的牧羊人》(板书、PPT),这首歌讲述的是有一天上校家里来了几位客人,玛丽亚带领着七个孩子表演了他们精心编排的一场木偶剧,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初步感受歌曲
师:“玛利亚和孩子们表演的木偶剧精彩吗?”
生:...........
师:那你们是不是也想像剧中的木偶那样随着音乐起舞呢?孩子们,请和老师一起,跟随着音乐舞动你们的身体吧!(全首歌曲,“约德尔”的地方统一用一个动作表示)
师:孩子们请坐,现在请告诉老师,你觉得这首歌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生:(我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是快乐的、高兴的..)
师:孩子们,你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很强。是的,这首歌曲很幽默、诙谐,而且非常活泼,让人忍不住想跟着音乐一起跳舞。那么在这首歌曲里出现次数最多
的是哪句歌词呢?
生:来咿奥嘟......
师:是的,正是这句歌词一直贯穿整首歌曲,带动了整首歌曲的情绪。那这句有趣的歌词,它的旋律、节奏、音程关系有什么特点呢?
(PPT出示问题,黑板出示板书并解决)
(旋律:播放音频)
(节奏:板书“来伊噢都”)
(音程:简谱旋律线)
师:下面我们先听一遍音乐,然后一起找出它们的特点吧!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出示板书聆听、拍打)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句歌词的音程关系(PPT和板书)
师:什么叫“音程关系”呢?就是两个音之间的距离。do—re之间有两个音,就是二度;do到mi有三个音,所以是三度;do到fa,do、re、mi、fa一共有四个音,所以是四度。那么sol到sol’有几个音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音阶图)!5、6、7、1、2、3、4、5’八个音,所以是八度。那么sol到sol’之间就是八度大跳。林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在钢琴上把sol、sol’这两个音展示出来(其他同学跟着划旋律线)(师要有一个“跳”的感觉)
四、深入赏析,感知体验
1、师:所以像这样活泼跳跃的旋律和紧促欢快的节奏,以及七度以上的大跳这种夸张的演唱方式在西方被称为“约德尔”唱法。(介绍“约德尔”唱法。)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约德尔”的唱法吧!首先请同学们聆听一遍音乐,找出歌曲在哪几个地方出现了“约德尔”唱法。(PPT用红圈圈出来)下面请同学们跟随林老师一起学唱(指着投影的曲谱让学生原速跟学)(一定要全部唱准唱好唱顺)
师:林老师觉得这位同学学得很认真,你可以示范一次吗?
生1:..........(你演唱得真棒,谢谢你的示范)
生2:..........(你的声音非常好听)
生3:..........(你演唱得时候非常有自信)
师:孩子们,下面我们试着跟着音乐来演唱“约德尔”唱法,当音乐演唱到约德尔时我们一起演唱,当音乐在演唱其他歌词时我们只需要安静的聆听。(教师指导唱歌技巧,学生尝试“约德尔”唱法)【全首中文版】
2、师:孩子们,刚才你们的歌声非常好听,也很整齐。那你们是否有留意,这首歌曲都出现了什么人物?
【牧人、王子、行人、客人、饮酒的人、小姑娘、妈妈、(隐藏的小羊)】师:你的观察力很强。你们听,牧人演唱时的声音是这样的(师示范“牧羊人段的约德尔”)。请问你们可以模仿吗?(学生模仿)你模仿得很棒,那你们发现有其他角色吗?(PPT逐一出示)
【教师做动作引导学生按角色特点用不同的.音色演唱“约德尔”唱法】
3、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的棒。接下来林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角色再演唱一次“约德尔”唱法,当歌曲出现牧羊人的时候,请你们用牧羊人的声音进行演唱;当歌曲出现王子的时候,请你们用王子的声音进行演唱。(全首中文【PPT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的表演实在太棒了,林老师完全被你们的表演吸引住了,掌声送给自己。
五、拓展与创编
1、师:孩子们,我们刚才用歌声和表演的形式诠释了“约德尔”唱法,那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节奏型和小乐器来为它伴奏。现在请同学们看投影,林老师准备了这几条节奏型,我们先认识一下它们。(单个示范,学生模仿,解释休止符)
X四分节奏(da)
二八节奏()
八分休止符+八分音符()
师:林老师利用这几个节奏型创编出了一条节奏为“约德尔”唱法伴奏,请看(板书:X X Ⅰ 0 X X ‖)【示范、模仿、代入唱法】(全班用)孩子们你们的模仿能力真强。这个是林老师创编的节奏,谁能根据这三条节奏型创编出其他节奏?有谁愿意分享吗?(每一条板书and作简短评价)
【每一大组选一人】
生1:.............(你能举一反三,非常了不起,林老师想请你用双响筒把这条节奏打出来。)
双响筒X X | X ‖
生2:............(你的节奏也非常棒,林老师请你用响板把这条节奏打出来。)
响板| X ‖
生3:...........(你的节奏感很稳,用沙锤)
沙锤X X | X X ‖
生4:...........(哇,你居然用到了神奇的休止符,太棒了孩子!用铃鼓)铃鼓| X ‖
师:下面林老师想请四位乐器组的同学和大家一起打着属于自己的节奏为“约德尔”唱法伴奏,请注意不要被别人带跑了。(前三段中文版)孩子们你们的表演真精彩,由此可见,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聆听,我们也可以成为小小作曲家、小小音乐家。
师:孩子们,我们分别用歌声、表演、打节奏的方式来展示“约德尔”唱法。同学们的表现也很棒,但是林老师还是觉得不够精彩,所以林老师要把难度提升:让我们同时用歌声、节奏、表演的方式来进行最后一次展演。林老师先请几位同学来扮演歌曲里的角色............然后请四位小演奏家们在旁边进行伴奏。最后请同学们起立,让我们和小演员、小演奏家们一起完整地表演一次《孤独的牧羊人》【分发头饰、动作用开头的,演员用不同的音色演唱】【PPT的】
师:孩子们你们之间的配合真的是天衣无缝,林老师要对你们点32个赞!掌声送给自己!请小演员们回到自己的座位。孩子们,今天我们欣赏并表演了歌曲《孤独的牧羊人》,你们现在觉得牧羊人孤独吗?为什么?
师:是的,虽然牧羊人独自在山上放牧,身边只有几只小羊,但他并没有感到不开心、也没有沮丧。相反的,他热爱着大自然,热爱着他的工作,他用美妙的歌声和有趣的“约德尔”唱法吸引了许多人和他一起唱一起跳。所以他并并没有孤独。那么如此有趣的“约德尔”唱法是否只有西方国家的歌曲才有呢?答案就藏在以下这首《黄昏放牛》里,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播放黄昏放牛and简短介绍】
师:孩子们,在音乐的海洋里还有许许多多好听且有趣的歌曲,林老师相信终有一天你们也可以自由欢快地遨游其中。林老师最后想问一下同学们,在这节课里你们都学到了什么?有谁愿意分享一下?
1、音乐和表演也能拍成电影。
2、电影中的小朋友学音乐学得很开心,我也想学好音乐。
3、我会编节奏,会用双响筒(铃鼓)给音乐伴奏了。
4、约德尔唱法很有趣。
5、我和同学们跳舞很开心。
师:看来,同学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林老师有一个建议:回家后和家人一起观看《音乐之声》,再一次感受电影里美妙动听的歌曲,获得更多宝贵的感受,最后请孩子们起立,让我们完整表演一次《孤独的牧羊人》,在音乐声中有序的离开课室,孩子们再见!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6
活动目标
注意倾听录音音乐、教师演唱、观看电影资料、自己演唱等方式,感知、分辨牧羊人“唱歌”中独唱、齐唱、合唱的不同。
理解“孤独”,知道在孤独时,可采取唱歌等积极的方法使自己和别人快乐。
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性质,尝试唱歌曲中衬词部分,通过和教师对唱,进一步感受衬词的重复和趣味,体验歌瞳活泼、诙谐的风格。
活动准备
手提电脑、采集的“孤独牧羊人”录音和电影资料。
在此之前,最好幼儿已学过简单的两部合唱歌曲,有初步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歌曲
(1)你们知道“孤独”是什么意思?你们有过孤独时候吗?在什么时候会感到孤独呢?
(2)“牧羊人”是干什么的?在哪儿放羊?
教师通过问题帮助幼儿提取自己的已有经验来理解“孤独的牧羊人”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是“寂寞、一个人、没有朋友、很忧伤、可怜”。
(3)教师引导说:“今天老师给你们欣赏一首歌曲,名字就叫《孤独的牧羊人》。你{:门_仔细听听看,这个牧羊人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为什么?”
二、完整地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1)“听了这首歌,你们认为他是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吗?你是从那里听出来的?”教师引导幼儿从歌曲的旋律、演唱的速度、演唱者人数等方面感受出“牧羊人”不是孤独的,而是快乐的。
(2)欣赏歌曲录音:“你认为歌曲什么地方最有趣、好玩?学一学。为什么?好像在做什么事?”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感受最好玩的地方:衬词“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咿噢”、低音处、唱歌中声音等好玩。
(3)教师先演唱衬词“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咿噢”部分,接着请幼儿跟着学唱。满足幼儿对此部分演唱的需要。同时进一步体验其幽默性。也为下一个环节的对唱做好准备。
三、教师用中文完整地演唱歌曲
(1)教师演唱前引导:“这个牧羊人到底是孤独的还是快乐的.,这首歌里说的是什么呢?现在老师用中文来唱,你们仔细听歌词,说的和你听到的感受是一样的吗?”
(2)教师演唱后引导幼儿讨论:
①他快乐吗?他用什么方法使自己和别人快乐的?引导幼儿说出:通过歌声将所有人都吸引来,用歌声给自己带来快乐。
②你在孤独的时候,除了唱歌还会用什么和他不一样的方法,使自己和别人的快乐呢?引导幼儿说出:可以开玩笑、看漫画书、看电视、跳舞、找好朋友聊天、做游戏等多种方法来排除孤独。
(3)教师用中文与幼儿完整地对唱歌曲。教师唱歌曲叙述部分,幼儿演唱衬词“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咿噢”部分。
四、再次完整地欣赏歌曲,用英文演唱
(1)教师在欣赏歌曲前引导:这首歌曲有多人在唱,从头到尾唱的都是一样吗?你能听出有几种唱法?
(2)教师在欣赏歌曲后引导:什么叫二重唱?哪个地方是二重唱?
(3)教师分别让幼儿欣赏齐唱和合唱部分请幼儿分辨,感知、体验二者的差异。
五、欣赏电影
《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的片段。
观赏《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的片段。幼儿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活泼和幽默的风格。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7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熟悉节奏,知道乐曲分为三段,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2.能与同伴合作设计图谱,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不同乐段的不同节奏,并尝试用乐器为音乐伴奏。
3.体验与同伴合作用乐器为音乐进行伴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活动的重点是:熟悉掌握2/4拍节奏,体验与同伴合作用乐器为音乐进行伴奏的乐趣。
2.活动难点是:能与同伴合作设计图谱,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不同乐段的不同节奏,并尝试用乐器为音乐伴奏。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目标我在课前做了以下准备:
物质准备:《孤独的牧羊人》音乐、图谱、打击乐器。知识经验准备:提前让幼儿试听歌曲,对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课件,提问:小朋友,看,我们今天来到了哪里?(羊村)是谁出来欢迎的我们?(喜羊羊、美羊羊、慢羊羊)
2.师小结:今天青青草原要召开运动会,小羊们在准备运动会的开幕入场式,开幕式要跟着好听的音乐进行走队,也想邀请我们参加,想去吗?(想)
(二)完整欣赏音乐,知道乐曲名称,初步感受乐曲节奏。
1.完整欣赏音乐,提问:知道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吗?(《孤独的牧羊人》)
2.师:知道什么事牧羊人吗?
3.师小结:牧羊人就是保护小羊不受伤害,如果羊村有这样一位牧羊人就再也不用害怕大灰狼啦,入场式要跟着好听的音乐进行走队,现在我们跟着音乐试试吧。
(三)再次欣赏音乐,将幼儿分组,用踏步的方式探索不同的节奏。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喜羊羊组、美羊羊组、慢羊羊组)请幼儿跟着音乐想着自己扮演的小羊,根据小羊的特点进行踏步,探索节奏。
2.请幼儿示范自己小羊跟着音乐走出的节奏。
3.师小结:慢羊羊节奏是X-IX-I美羊羊节奏是XXI--I喜羊羊节奏是XXIXXI
(四)幼儿探索设计图谱,并合作用踏步的形式演奏图谱。
1.师:村长要求我们的图谱是第一段轮流走,第二段两队配合走,第三段再次轮流走。
2.幼儿根据要求分组制作图谱。
3.尝试跟着音乐和图谱分段练习。
4.幼儿共同合作完整的按照图谱进行踏步。
(五)运用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同伴合作为乐曲伴奏的乐趣。
1.分配乐器:村长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听的乐器为音乐伴奏,我们一起分配一下吧!(喜羊羊:响板;美羊羊:铃鼓;慢羊羊:碰铃)
2.幼儿跟着音乐运用乐器完整的为乐曲进行伴奏。
(六)活动结束:
师小结:在小朋友乐器的演奏下,这首《孤独的.牧羊人》变得更美妙了,孤独的牧羊人再也不孤独啦,让我们拿着好听的乐器回到教室为其他小朋友演奏一下吧!
大班打击乐《孤独的牧羊人》课后反思
《纲要》中提出:给予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现对本节活动进行以下反思:
1.创设青青草原举行运动会的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情境下,幼儿跟随音乐他不做动作,兴趣比较积极。
2.用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让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孩子们很轻松的找到了很多很多的节奏形式。跟随音乐的旋律,孩子们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是,孩子们对音乐的表现力非常强。
3.出示设计图谱环节,孩子们兴趣很高,接受的非常快,所以也能够比较快的接受和跟随图谱打出节奏。
4.打击乐环节中孩子们也是轻松的跟下来,演奏的很精彩。
教育活动的亮点:师生互动配合默契,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教师积极准备充分,细致,对孩子的把握到位。
教育活动的缺点:活动目标比较简单,缺少挑战性,如若在加大一些难度,更能够吸引孩子。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8
【活动设计】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新课改形式下的这句话成了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也成了幼教界教育理念的一大主流。幼儿不感兴趣的事物,即使我们教师花的心思进行揣摩,那也只能算是灌输式教育模式,到头来仍是事倍功半的成效,且有悖于新《纲要》精神。
《孤独的牧羊人》以其有趣、形象的木偶为素材,通过欣赏木偶剧的形式,融音乐于剧情的发展中,让幼儿在欣赏木偶剧的同时,主动接受了音乐信息,潜移默化进入音乐氛围中,为音乐教育开启了另一种形式的门。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处理,如:拎出音乐中诙谐有趣的“衬词”部分,进行细致分析,并赋予其角色形象,使音乐教育摆脱以往听赏式的传统教育模式,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有助于音乐活动的开展。
【活动目标】
1、能用不同的速度、音色表现歌曲中高音区和低音区两种不同音区的衬词分。
2、根据音符的高低位置,掌握衬词旋律,按角色的形象特点用相应的歌声演唱。
3、在学唱过程中体验师生合作的协调和快乐。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歌曲图谱、视频材料、钢琴、老山羊、小山羊图片;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之声》插曲《do,re,mi》营造音乐气氛
播放音乐,教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室,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调动气氛;
二、介绍剧情,观看视频材料
1、今天老师不仅给你们带来了好听的音乐,还有一样好玩的东西呢!
2、教师出示木偶,提问:这是什么东西?知道它是怎么玩的吗?你们有没看过木偶剧?
3、教师介绍剧情:老师今天带来的这个木偶人是有个牧羊人,他个他的羊群——老山羊和小山羊住在一个高高的山顶上,他没有朋友,觉得自己很孤单。但是他有一样爱好,就是喜欢唱歌,他的羊群们看到主人唱歌,也跟着唱了起来。他们的歌声非常好听,吸引了王子,登山的人们,旅店里的人,酒店里的人,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歌声吧。
4、播放视频,完整欣赏;
三、欣赏木偶剧,感知衬词旋律
1、完整欣赏后,提问:音乐里,唱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
2、你们的耳朵真灵,老师送你们两个大拇指。“来伊噢嘟”在这首音乐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衬词”。这首音乐里,好多地方都出现“来伊噢嘟”,那它们在每一个地方唱的都是一样的吗?
3、幼儿自由讨论,并尝试学一学;
4、播放两句衬词,让幼儿感受衬词的旋律;
5、幼儿模唱衬词,教师伴唱;
四、借助图谱,学唱衬词
1、老师还请来了五线谱和音符宝宝来帮助我们学习这些衬词。这五条线放在一起叫做五线谱,像豆芽一样的叫做音符。我们来跟它们打声招呼。
2、教师把这些音符请到了五线谱上,就能变出好听的音乐来。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音高。现在请你们猜一猜,位置高的音符唱的音乐高还是位置低的音符唱的高?
3、请你们比较这两张音符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音符往上爬的我们叫它高音区,它唱起来就像爬楼梯一样,一级一级往上爬。音符平过去的我们叫它低音区,唱起来像走路一样,平平稳稳的。
5、幼儿与教师一起做手势看图谱演唱一次。
6、这两句衬词分别表示赡养公公和小山羊唱歌的声音,请你们猜一猜哪句是老山羊唱的,哪句是小山羊唱的?为什么?
7、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老山羊老了,嗓子会发出怎么样的声音?小山羊呢?
8、用不同的速度、音色来表现衬词
A、高音区——小山羊
B、低音区——老山羊
9、观看视频,并模仿一下老山羊和小山羊的声音。
10、请孩子们到钢琴旁边,分别学习老山羊和小山羊的声音,男孩子当老山羊,女孩子来当小山羊,并请个别幼儿模倡;
五、师幼合作表现衬词,体验师生合作的乐趣。
1、小朋友们刚刚唱得特别棒,老山羊的声音都表现出沙哑、粗重、慢吞吞的样子,小山羊也表现出欢快、明朗、悦耳的样子了。下面老师请你们跟老师来合作,你们唱衬词的地方,老师来唱牧羊人的声音。
2、播放视频,师幼合作演唱歌曲;
3、有些小朋友还不知道地方是牧羊人唱的,哪些地方是羊群们唱的,不要紧,老师也请来了五线谱和音符宝宝来帮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4、出示音乐图谱,请幼儿找出老山羊和小山羊演唱的地方,并贴上相应的图片;
5、教师当牧羊人,男孩子当老山羊,女孩子当小山羊,一起演唱歌曲;
六、结束部分。
1、牧羊人现在还孤单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牧羊人再也不孤单了,因为他不仅有羊群们陪他一起唱歌,还有我们小朋友跟呢。现在老师请你们跟牧羊人一起表演吧。
播放音乐,教师摆弄木偶,幼儿边唱,边随意做动作,出活动室。
【课前反思】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选自堪称经典之作的影片《音乐之声》。音乐以木偶为主要线索,贯穿始终,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各种形象,并通过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来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这首音乐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它的衬词部分,诙谐、有趣,又朗朗上口,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从幼儿角度出发,木偶剧的欣赏恰好是“投其所好”,木偶剧间接成为一种教学手段。从教师角度出发,要剖析音乐内部结构,找出幼儿的兴趣点——衬词进行模仿、创造,并帮助和引导他们领悟到音乐的深层结构(这首音乐表现的是牧羊人和羊群们之间的事情),挖掘幼儿的兴趣所在,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主动接受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生出新的课题。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揣摩,《孤独的牧羊人》向幼儿展示的是一幅富有童趣的画面:一个孤独的牧羊人,通过自己那清脆而嘹亮的歌声吸引了王子、登山人、旅店里的人、喝酒的.人、小姑娘等。为什么他的歌声能达到这种效果呢?就是因为他的羊群们为他的歌声进行了伴唱,这句是其中的衬词部分。于是对衬词的学习便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单单学习衬词的演唱,形式过于单一,再继续深入挖掘其教材,我们会发现,原来可以赋予衬词相应的角色形象——老山羊的歌声和小山羊的歌声。从两种形象其自身的形象特征出发,以声音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对音乐理解的升华部分。让幼儿在学习掌握衬词演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生出新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的“指点迷津”了。
从幼儿的情感体验来分析,与教师合作完成一样东西,便是一次愉快的体验,由此也可以达到师幼互动的良好氛围。“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必要的,师幼师幼合作演唱歌曲,也将成为歌唱艺术中不容忽视的一种手段。
以上便是本人对此活动教材的粗浅分析,并在基础上做的一些艺术处理。可能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9
教学目标:
1、能用弹性的声音和幽默、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2、了解音乐剧和约德尔调特点。
3、通过欣赏、演唱接触欧美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对世界优秀文化了解的愿望和兴趣。
4、学会小组内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2、分角色表现歌曲,尝试自己设计歌曲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告知学生今天要选出金牌团队和表现优秀的同学,请每一位同学都要努力。
二、视频导入
观视频《孤独的牧羊人》
思考:作品中的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情感体验
三、新歌教唱
1、第一遍聆听听出歌词的演唱顺序
2、第二遍聆听生谈谈自己对歌曲印象最深的一句
生自由谈谈,师小结。
找出衬词有几处?哪几处是相同的?
唱一唱,用手画画旋律线,体会旋律的'特点
3、师生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
师演唱主体部分,生演唱衬词部分。要求生思考主体部分旋律有何共性。
4、生完整演唱歌曲师适时纠正
5、主体部分有几个角色?他们在做什么呢?
四、拓展与延伸
再次观看视频《孤独的牧羊人》
1、看看歌曲的演唱声音有何特点?
2、了解约德尔调的特点
3、了解音乐剧
五、活动与创造
尝试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六、 总结
七、评出金牌团队以及优秀表现个人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10
活动由来:
近一段时间在我们班级音乐活动中,为孩子们选择了一些“特别”的歌曲,这些歌曲在音乐表现方面都运用了“衬词”这种表现手法,如:《大马大马告诉我》中的“嘿格隆冬呛”,《猜一猜,什么牛》中的“呼呼呼”等等。孩子们对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学唱衬词部分,他们感到“衬词”既上口,又有趣,同时能增添对整个歌曲作品的表现力。所以,结合幼儿的兴趣点,我在收集这方面歌曲的时候,留意到《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其中的“衬词”部分从旋律、歌词等方面表现的非常有趣,希望能让幼儿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进一步来感受“衬词”在歌曲中的不同运用。
活动目标:
1、根据音符的高低位置,掌握衬词旋律。
2、能用不同的音色表现歌曲中的衬词部分。
3、在学唱过程中体验师生合作的协调和快乐。
活动准备:
《牧羊人》图片一张、牧羊人、老山羊、小山羊的纸偶,图谱,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活动室:运用歌曲:《郊游》做律动,把握2/4拍节奏韵律,指导幼儿动作规范有美感。
二、发声练习:
小音符带领幼儿进行音阶练习,运用背景图片,边爬山边唱出旋律。
1=a 1=b 1=c 1=d:1—2—3—4—5—6—7—ⅰ ⅰ—7—6—5—4—3—2—1
三、教幼儿学唱新歌:《孤独的牧羊人》
(一)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歌曲的主要内容。
(二)教师对幼儿提出相关问题后操作纸偶进行表演范唱。(请幼儿欣赏第一遍)
教师问:※“歌曲中都有谁?”(图片上有牧羊人、山羊、小山羊)
※“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高高的山顶上比赛唱歌。)
在与幼儿的互动问答中,引导幼儿理解歌词,教师根据幼儿的理解整理歌词。
(三)教师再次对幼儿提出问题后操作纸偶进行表演范唱。(请幼儿欣赏第二遍)
教师问:※“这首歌曲的的歌词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方式?”(歌词+衬词)
※“在这首歌曲的衬词中用到了哪些语气词?”(用汉字表示“来奥的”)
(四)分析作品:这首歌曲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牧羊人、山羊爷爷、小小山羊每个角色单独演唱。
第二部分:是这三个角色一起合唱。
(五)教师教唱第一部分中“衬词”的语气词(来奥的…)及旋律:出示阶梯状图谱,表现小音符八度跨越及上行下行的特点。
(难点)※先说衬词;※找对音阶位置唱准音;※再套入衬词演唱。
(六)教师教唱第一部分中“歌词”的语句及旋律:
出示阶梯状图谱,表现小音符八度跨越及上行下行的特点。引导幼儿发现每一句歌词的旋律都是一样的。※看图说歌词。
※幼儿根据图谱提示学习唱准“歌词”的旋律找对音阶位置唱准音。
※再套入歌词演唱。
(七)学习歌曲第二部分中合唱的衬词:
※教师范唱,幼儿倾听合唱部分的衬词。※学习合唱中衬词的语气词及旋律,分两句出示:“小音符住楼房图谱”先说语气词(来奥的…),再唱旋律,最后套入语气词(来奥的…)。
(八)听伴奏指导幼儿完整的进行演唱。
(九)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上不同角色对衬词部分进行处理,提高对歌曲的表现力。 ※教师提出问题:(请幼儿用语言描述并用声音进行试唱)“牧羊人的歌声是什么样的?”“山羊爷爷的歌声是什么样的?”“小小山羊的歌声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用适合的声音唱不同角色的衬词。牧人的歌声——很嘹亮的;老山羊的歌声——粗粗的、沙哑的、有颤音;小小山羊的歌声——细细的,嫩嫩的。
(十)分角色完整演唱歌曲:
※师幼合作演唱。教师演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幼儿演唱相应的衬词部分,再唱合唱。注意声音的变化:突出角色的特点。
※轮换角色(师与幼;幼与幼)合作演唱,要求幼儿衔接自然紧凑。
※进行表演唱,提高幼儿的表现力。
四、延伸活动:
※向幼儿介绍《孤独的牧羊人》歌曲的出处。(美国影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音乐作品)
※请幼儿欣赏电影中《孤独的牧羊人》歌曲的视频,感受经典名作带给人们的美的感受。
※有兴趣的幼儿可以在音乐活动区进一步学唱及表演。
活动评析:
在我设计的这个教育活动中,采用了多种教育方法,其中包括歌曲情景纸偶表演、音阶式图谱教唱学唱、分角色互动演唱,以及多媒体欣赏的方法。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视听结合,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幼儿能深刻的感受和理解音乐歌曲作品的内容。幼儿通过层层递进的图谱学唱,由浅入深的'学会了歌曲中的歌词、衬词和旋律。这样一系列的教学手法,充分的调动了幼儿学唱歌曲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幼儿体验、感受、表现、合作,提高了幼儿的歌唱表现力,效果较好。在这一活动的教具制作和使用方面,我用了很多的心思,注重情境的创设和细节的设计,如:发音练习融入到了背景图情景中;纸偶能够根据衬词的演唱来变化表情;相同旋律的音阶图谱选用相同的颜色方便幼儿记忆;歌词图片部分与绘图场景相结合起到提示歌词的作用;指挥棒起到了打节奏和学唱歌曲旋律的作用。这些教具运用使学习歌曲的活动变得简单易懂,使幼儿在其中恰到好处的学会了歌曲的重点和难点。我作为教师,在这一活动中起到了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我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教态,情绪饱满,幼儿在歌唱方面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相关文章: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09-01
《孤独的牧羊人》大班音乐教案05-04
大班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教案01-29
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03-16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孤独的牧羊人04-29
大班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教案9篇02-15
大班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教案(9篇)02-15
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含反思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