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

时间:2023-04-25 05:56:5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  一、考点分析  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总会提到“艺术特色”。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修辞方法、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 高考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涉及到了如下四个考点: 考点一:修辞手法 此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对偶、互文、比拟、借代、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等。 考点二:表达方式 此考点时有涉及。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主要考查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 考点三:表现手法 此考点是是个考查的重点。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高考中经常涉及的主要有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象征、比兴、互文、用典、倒装、渲染和烘托等。 考点四:结构技巧 此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难点,它往往与考查诗歌的炼字与句子的作用结合。古诗词的结构技巧,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也包括过渡、铺垫、伏笔等技巧。 具体阐释  一、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诗词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抒情,偶尔也会用到记叙和议论。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二、表现方法。主要包括:  (一)、与记叙有关的: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二)、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描写角度,包括立足点的变化,如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变化,包括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等。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工笔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立足城头,远望城外景致,土地荒芜,野草茂盛,清冷冷的山泉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落罢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移步换景,虽然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一衬托,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啊!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这首诗也可以说是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它句句写景,句句含情,铺陈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为了衬托、渲染诗人凄凉的心境,充分显示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三)、与抒情有关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情方法从题材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加以判断和区分。如果题材是描写景或物的,就要想到是否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达方式更容易区分,如果是抒情、议论,就是直抒胸臆,如果是描写人、事、景、物,就是寓情于事、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如苏庠的《菩萨蛮·宜兴作》:“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这首词的上阙寓情于景。开篇两句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以风、云、溪、谷的景物,从声、色、势、温等方面烘托、渲染出凄冷的气氛。然而三、四两句,所写的景物和给人的感觉与上两句迥然不同:鸿雁伴随着西下的夕阳缓缓飞回栖居之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此景给人以舒徐宁静的感受。上阙就是这样写出了风卷平野、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政坛的险恶,又从鸿雁寄寓了归心。下阙前三句直抒胸臆,开始写北斗星低垂于荒陂,点明方位。丹阳在宜兴之北,因而说“乡山近”。家乡既然很近,回去就比较容易,那写出回乡之思完全顺理成章。可是结拍两句却词意陡转,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词人的心意是:政坛既不可涉足,则只有借山而隐;宜兴之山亦是大好,又何以必归丹阳?“石亭春满枝”以景结情,写的是想象之景,是虚写,它在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真是语浅情深,意味深长,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四)、与思维有关的:联想、想象等。从非现实性(非眼前)材料与修辞(比喻、比拟、用典等)方面去判断。过去的、远方的材料,比喻、比拟、用典等所用的材料,多不具有现实性,是由此及彼联想、想象的。它与现实性材料构成虚实关系。如上面苏庠的《菩萨蛮·宜兴》一词,从上阙看,时间应该是冬季,所以才有北风、寒溪、冰谷、归鸿等景象,这是作者身临之境,但下阙末句却说“石亭春满枝”,联系上阙一比较,知道它是想象之景,那么,上阙是实写,这一句就是虚写,全词由实到虚,以景结情,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五)、与材料结构(诗句组合关系)有关的:比兴(起兴)、对比、衬托(烘托、烘云托月、反衬等)、映衬、象征、拟人化、移情(把人的感情付托于物象上表现出来,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位(从他人的角度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相生、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己、点面结合(以点代面)、以少胜多等。这里所说的材料结构,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从文章学的角度讲,所有的文章都是由材料组成的,一篇文章,不可能仅用一个材料,即使是一个材料,也有开头、经过、结尾之区别,也有感情高低之变化,这一切就会构成不同的组合关系,这些组合关系就是表现方法。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性质相同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就是类比;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性质相反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就是对比,有主次之分的就是反衬。具体到诗词,因为不能展开描写、抒情,往往一句诗,多不过几句诗就是一个材料,所以,诗词中的材料结构通常指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组合关系主要有:1. 一句诗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材料之间的关系;2.两个诗句之间的关系;3.一个诗句与两个以上诗句之间的关系;4.两组诗句之间的关系。据此,对以上那些表现方法的判断,应从分析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入手。如孟宾于的《公子行》:“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公子行》是唐代专写纨绔子弟浮华生活的诗题。全诗主要运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一是第一句两个材料,即以彩霞失色来反衬“锦衣”的华丽,“锦衣红夺”中的一个“夺”字,表现出锦衣色彩的鲜艳;二是一二句以火红的彩霞、明媚的春光与后面马蹄踏过麦田、青青的麦苗被踩烂的残破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彩霞春光的映衬下,后面的残破景象更显得伤心惨目,更能激起读者对贵族少爷的憎恶和愤慨。又如于武陵的《赠卖松人》:“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唐代的长安是高门贵族豪华竞逐的地方,买花是当时贵族社会的一种风尚。而诗题为“赠卖松人”,就从卖松人这一角度来着笔,慨叹的是长安只能够欣赏夭艳的桃李,松树的价值当然不被认识,这就构成了对比。其实,在这物象的背后,却隐藏着另一个材料——人,松树只是一个比喻。诗人所讽谕的是:一切象松树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决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的人重视,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象桃李一样趋时媚俗的人。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是讽刺,对卖松树人是晓谕,是劝告;而那种不希求荣利的心情,却是诗人的自寓。这就是典型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三、篇章结构。主要涉及的内容有:构思(巧妙、新颖)、点题(开篇解题、篇末点题)、开头(统领全文、为下文铺垫、埋下伏笔、与其他诗句构成比兴,对比、衬托、映衬、抑扬等)、过渡(承上启下)、思路(起承转合)、线索(人、事、景、物、情、理)、顺序(时间,空间上下、先后、远近、表里,逻辑事→理、事→情、情→理、物→理)、内容组合(层层深入、卒章显志及各种表现方法)、照应(内容照应、首尾呼应)、结尾(升华、总结全文)。如辛愿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相关文章: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11-08

音乐鉴赏教案02-15

淮村兵后 诗歌鉴赏03-05

音乐鉴赏教案优秀05-08

现代诗歌鉴赏《城墙与砖》05-16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08-04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4篇)06-19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0篇)04-27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12-29

《野望》鉴赏03-14

文章
代写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  一、考点分析  对文学作品的评价,总会提到“艺术特色”。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修辞方法、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 高考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涉及到了如下四个考点: 考点一:修辞手法 此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对偶、互文、比拟、借代、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等。 考点二:表达方式 此考点时有涉及。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主要考查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 考点三:表现手法 此考点是是个考查的重点。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高考中经常涉及的主要有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象征、比兴、互文、用典、倒装、渲染和烘托等。 考点四:结构技巧 此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难点,它往往与考查诗歌的炼字与句子的作用结合。古诗词的结构技巧,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也包括过渡、铺垫、伏笔等技巧。 具体阐释  一、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诗词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抒情,偶尔也会用到记叙和议论。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二、表现方法。主要包括:  (一)、与记叙有关的: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二)、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描写角度,包括立足点的变化,如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变化,包括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等。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工笔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立足城头,远望城外景致,土地荒芜,野草茂盛,清冷冷的山泉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落罢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移步换景,虽然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一衬托,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啊!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这首诗也可以说是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它句句写景,句句含情,铺陈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为了衬托、渲染诗人凄凉的心境,充分显示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三)、与抒情有关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情方法从题材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加以判断和区分。如果题材是描写景或物的,就要想到是否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达方式更容易区分,如果是抒情、议论,就是直抒胸臆,如果是描写人、事、景、物,就是寓情于事、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如苏庠的《菩萨蛮·宜兴作》:“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这首词的上阙寓情于景。开篇两句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以风、云、溪、谷的景物,从声、色、势、温等方面烘托、渲染出凄冷的气氛。然而三、四两句,所写的景物和给人的感觉与上两句迥然不同:鸿雁伴随着西下的夕阳缓缓飞回栖居之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此景给人以舒徐宁静的感受。上阙就是这样写出了风卷平野、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政坛的险恶,又从鸿雁寄寓了归心。下阙前三句直抒胸臆,开始写北斗星低垂于荒陂,点明方位。丹阳在宜兴之北,因而说“乡山近”。家乡既然很近,回去就比较容易,那写出回乡之思完全顺理成章。可是结拍两句却词意陡转,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词人的心意是:政坛既不可涉足,则只有借山而隐;宜兴之山亦是大好,又何以必归丹阳?“石亭春满枝”以景结情,写的是想象之景,是虚写,它在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真是语浅情深,意味深长,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四)、与思维有关的:联想、想象等。从非现实性(非眼前)材料与修辞(比喻、比拟、用典等)方面去判断。过去的、远方的材料,比喻、比拟、用典等所用的材料,多不具有现实性,是由此及彼联想、想象的。它与现实性材料构成虚实关系。如上面苏庠的《菩萨蛮·宜兴》一词,从上阙看,时间应该是冬季,所以才有北风、寒溪、冰谷、归鸿等景象,这是作者身临之境,但下阙末句却说“石亭春满枝”,联系上阙一比较,知道它是想象之景,那么,上阙是实写,这一句就是虚写,全词由实到虚,以景结情,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五)、与材料结构(诗句组合关系)有关的:比兴(起兴)、对比、衬托(烘托、烘云托月、反衬等)、映衬、象征、拟人化、移情(把人的感情付托于物象上表现出来,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位(从他人的角度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相生、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己、点面结合(以点代面)、以少胜多等。这里所说的材料结构,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从文章学的角度讲,所有的文章都是由材料组成的,一篇文章,不可能仅用一个材料,即使是一个材料,也有开头、经过、结尾之区别,也有感情高低之变化,这一切就会构成不同的组合关系,这些组合关系就是表现方法。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性质相同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就是类比;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性质相反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就是对比,有主次之分的就是反衬。具体到诗词,因为不能展开描写、抒情,往往一句诗,多不过几句诗就是一个材料,所以,诗词中的材料结构通常指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组合关系主要有:1. 一句诗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材料之间的关系;2.两个诗句之间的关系;3.一个诗句与两个以上诗句之间的关系;4.两组诗句之间的关系。据此,对以上那些表现方法的判断,应从分析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入手。如孟宾于的《公子行》:“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公子行》是唐代专写纨绔子弟浮华生活的诗题。全诗主要运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一是第一句两个材料,即以彩霞失色来反衬“锦衣”的华丽,“锦衣红夺”中的一个“夺”字,表现出锦衣色彩的鲜艳;二是一二句以火红的彩霞、明媚的春光与后面马蹄踏过麦田、青青的麦苗被踩烂的残破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彩霞春光的映衬下,后面的残破景象更显得伤心惨目,更能激起读者对贵族少爷的憎恶和愤慨。又如于武陵的《赠卖松人》:“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唐代的长安是高门贵族豪华竞逐的地方,买花是当时贵族社会的一种风尚。而诗题为“赠卖松人”,就从卖松人这一角度来着笔,慨叹的是长安只能够欣赏夭艳的桃李,松树的价值当然不被认识,这就构成了对比。其实,在这物象的背后,却隐藏着另一个材料——人,松树只是一个比喻。诗人所讽谕的是:一切象松树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决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的人重视,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象桃李一样趋时媚俗的人。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是讽刺,对卖松树人是晓谕,是劝告;而那种不希求荣利的心情,却是诗人的自寓。这就是典型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三、篇章结构。主要涉及的内容有:构思(巧妙、新颖)、点题(开篇解题、篇末点题)、开头(统领全文、为下文铺垫、埋下伏笔、与其他诗句构成比兴,对比、衬托、映衬、抑扬等)、过渡(承上启下)、思路(起承转合)、线索(人、事、景、物、情、理)、顺序(时间,空间上下、先后、远近、表里,逻辑事→理、事→情、情→理、物→理)、内容组合(层层深入、卒章显志及各种表现方法)、照应(内容照应、首尾呼应)、结尾(升华、总结全文)。如辛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