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广东版必修2:《逍遥游》(精品教案)
《逍遥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庄子及庄子的思想,学会读老庄的书;在现代社会乐观地生活;适当掌握一些文言的虚词实词句式等。 【教学方法】填鸭式、讨论式、自助餐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前一篇,我们学了林觉民的《与妻书》,感受了先烈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信念和牺牲精神。我们或许应该思考,人活着,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主要是为追求幸福。而人有两面,社会人和自然人;那么这幸福体现为两面:一、作为社会人的幸福;二、作为自然人的幸福。 作为社会人的幸福:为国为民为集体为社会,奉献力量,实现兼善之志;作为自然人:追求个体幸福与感受,为自己而活,活给自己看,时时舒展自己,独立的幸福体验。孔子曾问弟子之志,其他人都要治国安民,只有曾点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一叹,叹出了孔子心灵深处的梦——做一个治世的自由自在的人,于是那个名叫金人瑞的改名叫金圣叹了。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谈到人生的四种境界——主要侧重于社会人的角度来看;老庄的作品则是抛开社会人的那面幸福而谈自然人的幸福——而这一点,正是我们的教材和德育工作中十分欠缺的。 李白曾写过一首述志诗: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在诗中,李白以冲天而起的大鹏自比,表示自己志大才高,气魄非凡;即令时运不好,也决不屈服,表现了一种睥睨一切,虽败不馁的英雄气概。李清照词中亦有“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放之语。岳飞取表字“鹏举”。人们用“鹏抟”(喻指人的奋发有为)、“大展鹏图”(“鹏图”形容人的宏大志向)、“鹏程万里”(“鹏程”比喻人的远大前程)互相祝愿着,传达着不平凡的志向。“鹏”这个意象正是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今天,我们就学习庄子的这篇《逍遥游》。 一、了解庄子的散文的价值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我们将通过学习《逍遥游》一课,来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二、对文章字词句的疏通 (一)字词 1.字音识记:鲲、抟、谐、坳、徙、冥、阏、沮、枋、鷃、舂、朔、泠、蒿、翱、恶、发、知、决、数数、飡、蟪、蜩 2.通假现象:冥通“溟”; 飡通“餐”;反通“返” ;知通“智” ;辩通“辨” ;而通“能”; 辩通“变”; 有通“又”,反通“返”。 3.虚词、实词 怒而飞(怒:奋发) 志怪者也(志:记载) 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 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 之九万里(之:到……去) 之二虫(之:这) 众人匹之(匹:相比) 彼且奚适(奚:哪里) 是鸟也(是:这) 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 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 而后乃今陪风(陪:凭) 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 适百里(适:往) 以久特闻(特:独) 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 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4.词类活用 ⑴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⑵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⑶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5.文言句式 ⑴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⑵《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⑶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 ⑷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⑸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 ⑹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⑺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6.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二)文句(借助注解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说这只鸟在海翻腾激荡的时候,就乘风迁徙到南海。 2.《齐谐》是书名,齐国的志怪之书。文章是引此为证,说明鹏之高翔奋飞是有根据的。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意思是说:天色苍苍茫茫,究竟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由于它无限高远没有边际的缘故呢?大鹏朝下看也不过这样的罢。 4.“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知,通“智”。年,寿命。本句意思是说:小智不能理解大智 ,小寿命不能理解大寿命。 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译为凭什么知道是如此呢? 6.“而彭祖乃公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特,独。匹,比。彭祖,名铿,尧臣,封于彭城,历虞、夏到商,年八百岁,故以久寿见闻。全句大意:然而只活了八百岁的彭祖现在却独以长寿闻名。众人还都希望同他齐寿,不是太可悲了吗? 7.“汤问棘也是已。”汤,商朝的建立者,亦称成汤。棘,汤时的大夫。汤曾向棘询问有关宇宙的道理。原文是: 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 。穷发之北……”汤王有“物各有极,任之则条畅”的话,与《逍遥游》所持的思想一致。庄子肯定性重述其问,也是为论证自己的观点,同时运用鹏举万里而图南与斥 的“彼且奚适”之问对照,进一步说明“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 8.“此亦飞之至也” ––—这样也就达到了飞翔中最得意的境界。 9.“此小大之辩也” ––—这就是小智与大智的区别。 三、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泛读全文,回答问题: 1.教师:文中写了几次“笑”?各笑什么? 2.学生找出并回答。 明确:写了三次“笑”: 蜩与学鸠笑之、斥鷃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3.理解三“笑”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明确: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第三个“之”所指的对象是“知效一 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4.朗读第四、六、七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⑴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作者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⑵斥鷃为什么笑鲲鹏呢?作者对斥鷃的“笑”是什么态度? ⑶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作者对 宋荣子的态度又怎样?5.老师小结:蜩与学鸠嘲笑鲲鹏是因为它们眼界太狭窄,不理解鲲鹏的远大志向。 对蜩与学鸠、斥鷃、宋荣子作者都持否定态度,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文中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这种一一否定,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笑!本文可以说是:庄子“笑”万物! 6.问: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明确:一方面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另一方面是因为庄子要以“笑”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给生活在世俗中执迷不悟的人们以当头棒喝!引导他们改变人生观、世界观。 7.问:怎样做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游于无穷…… 8.哪种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为什么? 明确:“至人、神人、圣人”,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9.怎样理解这“无己、无功、无名”? 人的本质的一面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人与人的关系网之中。“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人间世》)关系网的束缚在客观上是存在的。要摆脱这种束缚,只有从主观上、自我上做功夫。把自我看得越重,获得自由的障碍就越大;把自我看得越轻,获得自由的障碍就越小;把自我视作不存在一般,做到如佛家所说的“去我执”,就可以解脱了。“至人无己”,正是这个意思。既然“无己”,哪怕它个密网宏罗。人把自己看得很重,主要在“功名”二字。在功名上的追求越多、越高,“我”就越膨胀。要做到“无己”,或要做到《齐物论》中的“丧我”,首先要放弃功名上的追求,做到“无功”“无名”。因此,“至人无己”三句下,宣颖《南华经解》评曰:“此三句一篇之主也。第一句又三句中之主也。”功名在人生中的意义,古今思想家的看法截然不同。 10.古今的名人有类似的思想么? 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忧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心颜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 板书设计: 四、文章的写作特点 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鲜明的对比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五、讨论《庄子》(逍遥游)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苏轼《赤壁赋》、李白、陶渊明、李清照 六、课外阅读: 郭沫若所说:“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庄子与鲁迅》) 1.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2.庄子《秋水》《庖丁解牛》 3.冯友兰《人生境界》 4.南怀谨读《逍遥游》【广东版必修2:《逍遥游》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02-06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01-07
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08-26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12-16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08-26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5篇12-17
逍遥游优秀教案02-15
逍遥游教案304-28
高一英语人教课标必修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教案04-28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通用11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