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窦娥冤》教案设计
《窦娥冤》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我国古代戏曲的文学常识。 2、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从而更好地领会《窦娥冤》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式:以点拨为主。 教学设想:1、本节课是第一次接触我国古代戏曲,所以,需要让学生了解古代戏曲的有关知识,以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本文。 2、排演课本剧,并观赏《窦娥冤》的戏曲影片,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鉴赏活动中来。 教学步骤: 一、 导语设计: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之和焦仲卿被焦母活活拆开,而双双徇情,他们的精魂化为鸳鸯。 《牛郎织女》中的牛郎和织女这对人仙相恋的有情人,被王母娘娘一条金簪隔到银河两岸。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悲剧的形式表达出来。那么,今天我们学习关汉卿的悲剧作品《感天动地窦娥冤》。 二、 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元杂剧是用北曲延长的一种戏曲形式,元杂剧有自己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的结构一般为“一楔四折”,但也有例外,如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五折。楔子,多用在开头,做全剧序幕。表演手段主要有“曲词”“宾白”“科介”。没折中曲词数量可有多少,曲牌可有差异,但必须用同一宫调(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同一韵。角色一般分为末、旦、净、杂,“末”是男角,分为正末、副末、冲末等。“旦”是女角,分为正旦、副旦、荼旦等。“净”即花脸,男女均有,多为丑恶、滑稽角色。“杂”是以上三种以外的角色,又可分为“孛老(老年人)”“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穷秀才)”等。宾白,即剧中任务的说白,可分为对白、独白、旁白、带白,多用口语。科介,主要是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所谓“一人主唱”即分别由“正末(男主角)”或“正旦(女主角)”担当,而剧本也因之分为“末本”“旦本”两大类。 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另外还有王实甫。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三、作家作品: 关汉卿,元代杂居的代表作家,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医生创作了60多种杂剧,保存下来的名剧有《窦娥冤》、《拜月亭》、《救风尘》、《望江亭》、《蝴蝶梦》、《单刀会》等18种。号一斋,或作已斋叟。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贾仲明的吊词[凌波仙]“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勾勒出一个关汉卿的简略形象。关汉卿不仅写作剧本,还亲自导演排戏,所以贾仲明吊词中还说“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四、学生朗读课文: 1、 正音: 前合后偃 负屈衔冤 嗟怨 罪愆 古陌荒阡 2、 古白话词: 行动些 哥哥行 兀的 也么哥 着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研讨课文: 1、 这一折的内容是什么?有几个场面? 第一场面,押赴刑场途中诉说冤屈、指斥天地鬼神的场面。 第二场面,走后街与婆婆诀别的场面。 第三场面,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的场面。 2、 朗读[滚绣球],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 点拨:因蒙冤赴刑而产生对天地的怨恨。她悲愤地质问“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她痛陈显示,指斥天地的不公、命运的不平,使“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这不公平的事实,摧毁了她对天地的敬畏和幻想,使她得出结论:“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她大声呼告,对天地加以否定:“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在绝望中愤而抗议,揭露人间普遍的不合理,否定掌握人间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天地鬼神的公正性。这里的天地是现实的象征,鬼神是人间统治者的象征。对鬼神的指斥,实际上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控诉、抗议,对封建法制的否定。 3、读至[鲍老儿],窦娥去刑场,本来走前街,为什么却要走后街,表现她什么性格特征?婆媳相间见,作者借婆媳的谈话交代了什么内容?与婆婆离别时,窦娥交代了什么?她的这番话表现什么?在剧情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 点拨:窦娥是怕婆婆伤心,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在与婆婆的谈话中,作者交代了她为了婆婆免遭拷打,屈招药死公公。她临刑之际嘱托后事,悲痛至极,“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一句,突出其悲惨的遭遇。却还劝慰婆婆不要烦恼哭泣,替婆婆设身处地考虑,一片孝心。这些充分展示了窦娥性格中善良的一面,并与前面所分析的她的反抗精神相映衬,使她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明,也为下文窦娥情感的总爆发,蓄足了气势。 4、课文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与窦娥的三桩誓愿有什么关系? (见板书设计) 五、研读“三桩誓愿”部分,理解课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1、窦娥为什么发出这“三桩誓愿”? 窦娥发出三愿前,依次讲出三句话:“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作者通过这多次的重复旨在说明:由于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才使得孤苦无告的窦娥惨遭杀戮,蒙此奇冤。安排“三誓”,是剧情发展的需要,是突出人物性格的需要,这种看似荒诞实则严肃的内容,不是封建迷信,是继承深化传说的手法,也是浪漫主义艺术处理的一个范例。幻想的世界产生于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并且是为反抗和否定现实世界而存在的。一个幻想中的实现,揭示了《窦娥冤》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合理性。 2、作者写两桩誓愿的应验,这在艺术性方面有什么效果?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不仅设计了三桩誓愿,而且写了两桩誓愿的应验。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有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清洁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板书设计:望帝啼鹃 苌弘化碧─→血溅白练 飞霜六月─→六月飞雪 东海孝妇─→三年亢旱【《窦娥冤》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窦娥冤反思03-14
《窦娥冤》教案01-31
窦娥冤教案01-04
《窦娥冤》教案15篇01-31
《窦娥冤》教案(15篇)02-15
《窦娥冤》教案(精选10篇)11-30
窦娥冤反思(常用8篇)03-16
《窦娥冤》教案(集锦15篇)02-15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05-08
《窦娥冤》教案范文(精选10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