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25 13:47:20 教案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二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教学设计(二篇)

《清平乐﹒村居》(小语五年级下册)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上片写农家老年夫妻在茅檐下喝酒谈天的情景。下片语言明白晓畅,"白描"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全词呈现出清新、宁静的风格,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的田园生活思想感情。

【教学理念】

1.重视朗读训练,突出学生对词意及文本的自身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以领会情感为经,以想象训练为纬,实现学生想象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学生想象、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并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词的内容相配套的情景图、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播放配乐朗读录音。

2、打开书本,大家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个别读;

(2)男女生赛读;

(3)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4)齐读。

三、熟读诗词,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词的节奏。

2、学生自由读词《清平乐·村居》,体会词的韵律美。

3、指名读上片,注意"翁媪"的读音。

4、介绍词的知识:词分为两部分,即上片和下片,并引出上片中的生字。

5、学习生字"茅、溪"和拆出来的"奚"。

"茅"(形声字)比较:茅(茅屋)矛(矛盾)

"溪"(形声字)指导书写:右下角的"大"字不要写成"小"。

"奚"组词-奚落,理解"奚落":还记得童话故事《丑小鸭》中那个经常被兄弟姐妹们的奚落的小家伙吗?(引导学生结合故事理解"奚落"的意思。)

奚落:嘲笑,捉弄。

用"奚落"说一句话。

6、把生字放入文中,打节拍再读上片的内容。

7、指名读下片。

学习"剥",强调它还有一个读音bō。讲解"剥"为什么在这里读bāo而不读"bō"。

学习生字"赖"("懒"一"忄"=赖)。

8、把生字放回文中,读下片的内容。

9、教师指导学生读整首词:诗词是讲究平仄的,平声就是"一声和二声",读时声音要拉长,仄声就是"三声和四声",读时声音要短促。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与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地喜欢、而且非常地--热爱、向往与羡慕。

五、引入文化渗透教育。

1、师:学了《清平乐﹒村居》,我们被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深深地陶醉,让我们记住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你们一定很想了解这位了不起的词人,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回到宋朝,去看一看词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多媒体出示)

介绍词人:辛弃疾,号稼轩,爱国词人,与南宋朝廷当权派发生了冲突,怀才不遇,42岁被罢免,长达20年之久,62岁被再次起用,不久罢归,68岁病逝。在这40余年间,大半时间不被重用。《清平乐﹒村居》是作者42岁遭受排挤、打击、罢免后退隐江南上饶闲居农村时所写。词人一直期望把一生贡献给统一祖国的事业,表面上悠闲自得,内心却愤愤不平,复杂矛盾。

2、作者就在离上饶不远的地方,在写这首词的前后一段时间,写了另一首词《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多媒体出示)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

眼前万里江山。

3、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并喜欢上宋词。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

翁媪:醉相媚好

大儿--锄豆

三个儿子:和谐安宁平静中儿--织鸡笼

小儿--卧剥莲蓬

《打电话》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打电话》(小语五年级下册)是一段惹人发笑、引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

【学情分析】

在学生对于相声并不陌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积累,激发起学生读相声的兴趣,并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相声语言的特点。

【教学理念】

教学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目标】

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文艺节目可以分成歌舞类、语言类等,其中语言类节目中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是相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则相声──《打电话》。

二、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特点

1.学生一边浏览课文,一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2.说说各自听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相声本身的特点,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这则相声的内容,教师都要充分的肯定。]

3.思考:相声有什么特点?

[教学中不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引导概括,比如:相声是两个人说的。(其实还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和多个人说的群口相声);相声的语言很幽默,引人发笑;相声不仅是说,还有唱…]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A.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B.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2.归纳: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畅所欲言: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熟读课文,尝试表演相声。

1.自由组合,练习朗读。

2.小组内尝试表演《打电话》。

3.集体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计时。

4.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

5.小结:相声以说唱等形式反映现实生活,它常常在最后"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让人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环境中得到启迪…

五、作业。

熟读相声《打电话》,想象当时的情景,用叙述的方式写下来,并表达自己对此种现象的看法。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04-27

《位置》的教学设计03-25

长城教学设计09-17

教学设计评语11-14

教学设计评语11-04

日记教学设计11-19

《日记》教学设计11-24

氧气教学设计04-28

an en in教学设计04-28

母鸡教学设计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