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26 11:50:13 教案 我要投稿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1

  一、教学背景:

  坐标曲线的绘制和读取,是近几年高考能力考核的一大内容,曲线图的绘制有着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有丝分裂知识点也是高考重要考点,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本课程以有丝分裂染色体和DNA变化为载体,讲授坐标曲线图绘制的一般方法,实现分裂重难知识点的突破并实现技能训练和提升。希望通过绘制方法的讲授和运用,让学生掌握曲线读取的关键点,关注坐标曲线关键信息,提升学生技能。

  二、教学对象:

  坐标曲线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其它学科的学习总更多的是关注曲线的有关信息点,在绘制曲线这一技能掌握方面仍需要提升。本课程通过微课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曲线绘制的一般步骤,强化学生细节意识,同时突破有丝分裂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这一知识点,通过讲授和训练,提升学生曲线绘制技能和运用。

  三、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

  1、掌握坐标曲线绘制的一般步骤。

  2、掌握有丝分裂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的转折时期。

  能力目标:

  1、形成坐标曲线绘制的思路并掌握有关要点。

  2、提升数形变化的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严谨细致的理科思维,培养学生细致的做题习惯。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坐标曲线绘制的一般步骤

  2、教学难点:具体情境下坐标曲线的绘制(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

  四、教学策略:

  1、通过步骤引导,问题串设置,逐层突破坐标曲线绘制的有关要点;

  2、通过运用训练,检测并巩固学生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

  (一)讲授:有丝分裂染色体变化曲线

  1、引入:明确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绘制曲线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讲授曲线绘制的一般步骤

  (1)定轴:确定坐标轴;标注名称、单位和数值

  问题:结合绘制要求,曲线的横纵坐标是什么?

  讲授:横坐标:时期;引导学生回忆有丝分裂时期划分

  纵坐标:染色体数量

  (2)定点:起点,终点,转折点等

  问题: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目是?终点是?

  讲授:起点为2n,终点为2n,这与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产生染色体数目相同的.子细胞一致

  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转折点,展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解,并分析有关数量变化,并完成坐标图关键点绘制。

  (3)连线:圆滑线条把相应的要点连结起来

  课件展示连线过程

  (4)标名称:横坐标下面标出该曲线的名称

  问题: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否已经是一副完整的坐标曲线图?

  讲授:坐标曲线绘制的最后一点要求并为坐标曲线命名。

  问题:曲线后期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讲授: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形成两条子染色体。

  3、小结曲线绘制的一般步骤

  (二)运用:绘制有丝分裂DNA数量变化曲线

  1、展示分析:二倍体生物核DNA数量变化

  2、列出表格,学生绘制曲线

  3、讲授有关要点:起点、终点、转折点;

  问题:DNA的数量变化为何是一条斜线?变化的原因?

  讲授:相比染色体变化,DNA复制需要较长时间,因为绘制为斜线。

  问题:末期DNA数量变化的原因?

  讲授:细胞一分为二。

  六、教学反思:

  本课程以有丝分裂染色体和DNA变化为载体,讲授坐标曲线图绘制的一般方法,实现分裂重难知识点的突破并实现技能训练和提升,技能训练的目标和知识目标达成度较高。课程通过微课教学的方式,逐步引导,讲练结合,帮助学生构建曲线绘制的一般步骤,同时突破有丝分裂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这一知识点,通过问题设置、引导等策略更好地整合了曲线绘制和有丝分裂染色体、DNA数量变化这两个知识点。

  本课程针对有丝分裂开展曲线绘制教学,但限于课时和容量的原因,没有开展其他类型的曲线绘制的训练,还不能全面考核学生对技能掌握程度,这也是日后微课教学模式需要继续探索的地方,如何利用微课教学即实现点的知识突破,又可以实现面的知识的覆盖,我将不断尝试。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2

  一、说教材

  如果把设计一堂课比作做一次美味佳肴,那么教材就是材料之源,因此我们一定要对它有深刻的理解,接下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一节细胞的增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细胞的分化进行良好的铺垫,因此本节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有清晰明了的掌握,下面我来谈谈我所面对的学生情况。

  本阶段学生已经知道细胞周期的特点,但是对有丝分裂过程还不了解,可以采用展示图解和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此外,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以及学生情况,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结构和功能观认识有丝分裂的过程。

  2、基于有丝分裂的事实,能够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进行总结。

  3、在学习有丝分裂的过程中,能够动手画出分裂期各个时期的'图像。

  4、感受生命的奥秘。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丝分裂四个时期的特征。

  【难点】区分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本节课重难点。

  本节课我将采用小组讨论法、问答法、讲授法展开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象和老鼠的图片。提问学生象与鼠个体大小差距悬殊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有的说是细胞大小,有的说是细胞数量的多少。接着我将讲解:动物个体的大小大多取决于细胞个数的多少。细胞分裂可以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有三种形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追问有丝分裂有怎样的特征呢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想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之前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

  1、细胞周期

  多媒体展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图和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表,提问学生细胞周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细胞周期的概念学生通过观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在师生共同总结下得出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显微照片,提问学生四幅图片显著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学生得出有的细胞的染色质绕成一团,有的染色体已经开始分离,有的则快要形成两个细胞。接着,我将展示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图解和视频,提问学生各时期特点并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生得出前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细胞两极出现纺锤丝构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丝连接在着丝点的两侧,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后期:染色体着丝点一分为二,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开始向两极运动,使细胞中两极中各有一套染色体,两套染色体相同,且和亲代染色体也相同。末期:子染色体到达两极,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膜出现,核仁重建,赤道板中央出现细胞板,将细胞一分为二。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总结口诀:膜仁消失现两体,形定数晰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极,两消两现重开始。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有助于集思广益,总结出相应知识点,便于突破难点,并且也体现了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3、有丝分裂的意义

  我会展示植物细胞的子细胞形成示意图,提问学生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卡片不难得出结果,我将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

  三、巩固提高

  我会提问学生有丝分裂哪个时期,染色体数目开始加倍这样设计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并进一步掌握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让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理念。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后尝试自己动手画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示。

  这样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巩固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并且锻炼学生的绘画和总结分析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节课我采用了总分式的板书,旨在清晰明了地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

  2、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

  3、区别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通过之前的学习,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体的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除了病毒之外,其他的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印象中的细胞是怎么样的呢?有没有人听说过有些细胞是能够通过肉眼看到的?那是什么?(鸵鸟蛋是最大的细胞)鸵鸟蛋真的是最大的细胞?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资料是怎么说的?(看资料)那我们应该怎么说才正确呢?(鸵鸟的蛋黄才是最大的细胞)。

  二、显微镜的发展历史:鸵鸟的蛋黄有10CM长,可以通过我们的肉眼看到,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像鸵鸟的细胞那样容易看到,对于我们体内的细胞,植物体内的细胞我们靠肉眼是看不到的,这就必须要通过一种工具来帮助我们观察这些细胞,那你们知道这工具叫什么吗?(显微镜)。显微镜,就是把一些微小的物体显示出来。那一开始是怎么有显微镜出现的呢?书本P40~41介绍了显微镜的发展过程,同学们先自己找出显微镜的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通过显微镜,我们能看到生物的细胞,并作出比较,那你们猜想一下,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是不是一样的?不同在哪呢?给你们时间自己找出书本上关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介绍。让学生认清植物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并简单介绍我们下星期做实验的植物细胞观察图。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介绍各部分的作用。

  四、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把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作比较,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叶绿体、液泡、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

  五、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异同点:进一步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点,让学生真正理解到两者的区别。做课后练习。显微镜下的气泡和细胞的区别。

  六、介绍典型的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教学反思:

  细胞的结构讲起来比较单调,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好像我们吃的西瓜里流出来的汁液和甜味来自细胞中的液泡,细胞膜是控制物质进出的,让有用的物质进来,没用的物质挡在外面,细胞产生的废物也排出外面。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内环境的概念,并能与外界环境区分开。

  2.描述内环境的组成以及成分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提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内环境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比较以及联系,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并能够与健康联系起来,注意日常生活的防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内环境的概念,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比较以及联系。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难点】

  内环境中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比较以及联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第一幅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第二幅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提问学生这两幅图中分别是什么细胞,并且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

  引导得出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可以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并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

  而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再次提问,血细胞又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明白了。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内环境概念以及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大家回忆生活中的`实例,手脚磨出水泡的情景,思考水泡中的液体是什么?

  其实水泡中的液体是体液中的一种。那么体液是什么?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思考血液是否为体液?

  血液并不全是体液,体液包括细胞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现在请大家在5分钟时间内,自主阅读课本的内容,找出细胞外液三者的存在部位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问刚才的问题,对于正确与否,一起来先看一段视频。请大家观看多媒体上播放的动态图,图中血液在不断流动,出现的箭头表示血浆、组织液以及淋巴三者之间的物质交换。在观看完视频之后,根据自己刚才看课本的理解并结合视频,尝试画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过程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的外界环境人们将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细胞外液的成分。

  细胞的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什么区别?认真分析课本中资料分析中血浆的化学组成,并结合下面的图1-2,总结出血浆的主要成分,进而思考血浆、组织液以及淋巴的成分又有何不同?

  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约1%)、蛋白质(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三者之间的异同。

  相同点有2个:都是液体环境,成分相似。

  不同点有3个:其中生活的细胞不同,三者所处环境不同,蛋白质的含量不同(其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余两种细胞外液)。

  环节三:拓展与应用

  引导学生回顾导入的问题,手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是组织液。

  接着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组织水肿?组织水肿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自由发挥。总结并解释: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症状称为水肿。当组织液生成超过回流时,就会造成水肿。引起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的因素主要有:毛细血管血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

  针对其中一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引起组织水肿进行分析。正常毛细血管仅允许水分、晶体物质(Na+、葡萄糖等)和少量白蛋白通过。但在病例情况下,通透性增加,会使大量蛋白质漏出到组织液中。结果,一方面血管内液体渗透压降低,另一方面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发生水肿。炎症引起的水肿,就是因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环节四:小结与作业

  本节课已经学习完成了,请一位同学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布置作业。内环境究竟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课后思考,下节课进行交流。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标本,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2、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仔细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情感目标:

  学生合作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及绘图。

  二、教学重点

  学会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难点

  学会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回忆显微镜使用的基本步骤。(请同学回答,并进行实际操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如何计算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有什么特点?如何移动玻片标本?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

  ②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成倒立的.像;

  ③学会移动玻片标本是为了辨别玻片上有无污点的存在和玻片标本在不在显微镜观察的视野中。

  情景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学会使用显微镜之后,一定想看看真实的细胞。我们把一个叶片放到显微镜下是看不到里面的细胞的。我们使用的显微镜是光学显微镜,只有将生物实验材料处理的薄而透明,让光线透过,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二)玻片标本的分类

  自主学习:这一环节由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并简单归纳得出:

  1、材料的处理:薄而透明

  2、根据材料取得方法不同,玻片标本的分类:

  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起的少量材料制成;有的生物非常微小,可以直接制成装片。

  3、根据保存的时间长短,玻片标本的分类:

  临时的标本和永久的标本

  (三)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制作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生阅读教材:

  1、实验的目的:

  教师简要介绍实验桌上的有关实验材料

  洋葱鳞片叶、新鲜的黄瓜、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2、以多媒体的展示,示范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并作简要说明。(学生动手环节,需巡视观察并及时进行知道纠正)

  3、由小组合作完成,结合导学案,并把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绘图。(强调绘图步骤)

  4、小组完成后,请同学总结回答。

  5、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绘制简图(展示)。

  6、学生整理实验桌和收好显微镜。

  (四)课堂总结

  学生整理实验桌以及清洁收显微镜;

  学生完成技能训练中的测量与计算;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概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各种植物细胞的观察,找出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提高观察、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植物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相互协调配合的关系,体会合作的重要性,感受生命的伟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难点】

  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功能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呢,我们学会了制作植物装片的方法,知道了其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我们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的装片观察到了完整的植物细胞,那么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大屏幕,这个就是我们之前所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显微镜下的照片,同样的,我也给大家展示出了其他植物细胞的显微镜下的切片照片,这个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植物细胞》。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首先,我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植物细胞有什么样的共同结构呢?一会我找同学来回答。(进行提问,进而进行各个结构的认识)

  细胞的最外层都有一层透明的薄壁——细胞壁

  紧贴细胞壁内侧还有一层膜,非常的薄,看不清楚——细胞膜

  细胞内有一个近似球形的结构——细胞核

  除了这几个结构呢,大家再来看一下,我们可以把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叫做细胞质,而细胞质中有一个大的`像气泡一样的结构,我们就把它称为液泡。而有些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中,还有一种结构,叫做叶绿体。

  以上这几种结构啊,就是我们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的关于植物细胞的模式图,是不是能够更加清晰的分清楚植物细胞的这几种结构了。

  2.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功能

  一个植物细胞中有那么多的结构,它们的功能都是相同的吗?对的,不同的结构有着不同的功能。现在我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然后小组进行讨论,看看你们小组能够发现植物细胞结构的什么功能?一会我请小组代表起来回答。

  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侧,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液泡中溶解着多种物质(西瓜甘甜可口的原因)。而这些结构只有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所以我们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多与同学、老师进行合作,才能让我们自己取得进步。

  环节三:巩固提升

  经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它们的功能,学习了新知识,大家就要学会学以致用,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大屏幕上的问题,首先是一个选择题,植物细胞的结构从外向里依次是,对,选c,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看来同学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非常的到位,第二题是一个填空题,需要大家进行结构名称的补充。

  环节四:小结作业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全部内容了,哪位同学能来说一下他学习到了什么新知识呢?(学生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植物细胞的结构,那么动物细胞的结构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大家课下思考一下,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

  四、板书设计

  以上是初中生物《植物细胞》教案,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7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观察植物细胞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对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归纳细胞结构要求很高,历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对该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这对以后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生分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使用显微镜的技能,这时要满足他们观察微小细胞的愿望,引导他们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同时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过细胞,因此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2、教学手段: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并采用复习、展示导入、教师演示与辅导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仪器

  五、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玻片标本的基本类型。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学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4、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难点: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显微镜结构和如何使用显微镜,利用显微镜走进了微观。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装片去观察一下活的细胞呢?

  (二)讲授新课

  1、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之前,我们先要进行对光,其目的是使外界光线通过反光镜的折射,穿过通光孔,到达物镜和目镜,最终我们才能看到放大的标本。

  2、在学习完显微镜之后,我经常看到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手指放在载物台上,想看看自己放大的指纹。甚至有的同学从头上拔下一根头发来想看看头发的显微结构。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3、如果我们观察的材料太厚了,光路就无法通过了。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样的生物材料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呢?有的同学会说,实验材料一定要薄。那么要薄到什么程度?我们观察的生物材料一定要薄到透光才行,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所观察的实验材料进行处理。

  装片:将能透过光线的标本直接放在载玻片上制成。

  切片:将标本切成薄而透明的切片。

  涂片:将液体标本涂在玻片上制成涂片。

  对于一些个体微小的生物我们可以直接做成装片。

  装片还可以按照保存时间分为永久装片和临时装片。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展示制作玻片标本的必备实验材料,载玻片、盖玻片、稀碘液等。

  1、我们今天制作的临时装片名称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我们选择的实验材料是洋葱鳞片叶。所谓临时装片,就是现场制作,制作完成后马上可以进行观察的装片,不宜长久保存,它是相对于永久装片而言的。

  2、同学阅读制作洋葱内表皮装片的步骤并用一个字概括每个步骤。教师再讲解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及操作原因

  第一步:我们要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一手拿着载玻片的两端,另一只手用纱布沿着一个方向擦拭。在擦拭盖玻片时,因为其非常薄,所以要注意在擦拭的时候,手不要用力过猛,小心不要把它弄碎!擦拭的目的是为了后期在观察装片时能够更加清晰。

  第二步: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当然,一定要注意“一滴水”的量,既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水太少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过多实验材料容易漂浮移动,另外,水溢出会弄湿载物台,甚至会污染物镜。(滴水可以让细胞保持原有形态)

  第三步:取材。我们今天选取的材料是洋葱鳞片叶。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制作临时装片的材料,紫色的一面为外表皮,另一面为内表皮。从它的内表皮上非常容易撕取薄而透光的一层表皮组织,我们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上划一个方形,边长大约5mm左右,用镊子从一角上把中间的一小块薄薄的内表皮撕下,这个就是我们要观察的内表皮细胞了。它只有薄薄一层细胞,非常便于观察。

  第四步:把撕下的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注意:因为洋葱内表皮表面有一层蜡质,为了防止产生气泡,一定将整个内表皮都浸润在水滴中,再用镊子把它展平,保证我们观察到的是一层细胞。(不展平可能使细胞重叠,不便于观察)

  第五步: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加盖玻片呢?

  因为我们的载玻片上有水,加盖玻片时候可以防止液体污染物镜,同时也可以使焦距聚焦在一个平面上。

  第六步:用吸管吸取少量的稀碘液,滴加在盖玻片的一端。

  第七步: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反复多次,直至标本被染色为止。用吸水纸另一侧吸引,可以使标本快速,均匀地被染色。(滴加的碘液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大家在制作装片时,记住擦、滴、撕、展、盖、染、吸这7个步骤,再注意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就可以制作装片了。

  展示其他生物材料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对比洋葱和黄瓜表皮临时装片的不同,说明不同的材料制作装片的方法不同。

  练习绘制细胞图

  2、生物绘图的原则就是真实,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什么就要用笔记录下什么,要符合实际,在此基础上布局要美观、整洁。

  3、首先要选位、勾轮廓图:依据显微镜下看到的实际情况,在绘图纸中央偏左侧的位置上,用铅笔轻轻勾画出细胞的轮廓。勾画轮廓的线条要一笔到位,不能来回的描画。图的大小要适中。各部分的比例要正确。

  4、接下来绘图、注字:在勾好草图的基础上,用铅笔准确、清晰地绘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图。

  5、绘图时细胞的明暗部位应用“铅笔点”的疏密表示,细胞核的颜色深,我们就用密集的“铅笔点”来表示。点点的时候,要让铅笔与绘图纸垂直,所点的点不能带“小尾巴”。图画好后要注字,字要尽量注在右侧,用尺子引出水平的指示线,字应尽量上下对齐,最后在图的下方注上所画图的名称。一张细胞结构图就绘制完成了。

  同学练习绘画细胞结构图,老师及时纠错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展示各种植物细胞的显微图片,(番茄的果皮细胞,菠菜叶下表皮细胞)。科学家们发现植物细胞的形态还有很多种类,但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我们知道了植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形态多样的细胞却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这些结构都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讲解各结构的特点(强调重点及考点,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细胞核染色最深等)

  提问: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吗?

  讲解绿色的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非绿色部分不具有叶绿体。

  (三)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让学生作为参照,从而发现自己制作的和老师制作的有什么不同,再进一步分析是哪儿出现了问题,原因是什么,以及怎样解决等。这个环节让部分学生说出发现的问题,大家一起分析,分析原因以及怎么解决。

  (四)达标检测:

  (五)作业布置:练习制作黄瓜临时装片

  (六)板书设计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过程与方法: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说出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教学重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复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再从练习题中导入: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如果变成像我们这么大的人?从一粒种子到一颗大树,小鱼到大鱼,小宝宝到成人,主要是我们身内的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从练习题中思考问题,思考细胞在我们的身体变化中发生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一)、细胞的生长

  1、细胞生长——细胞体积的增大

  2、细胞分裂——细胞数目的增多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的生长:新长出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但细胞不能无限制地增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二)细胞的分裂

  出示细胞的分裂过程(示意图)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在没有示意图的情况下再让学生复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三)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

  在细胞核里面有染色体,染色体的变化是怎样的?举出果蝇的例子:原本8条,分裂成4条,再2条??

  那怎样才能使分裂后的染色体数量与分裂前相同?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数量上先加倍,再进行分裂,从而保证它分裂后的数量与分裂前一样。像人的染色体是46条,加倍后是92条,细胞的染色体在分裂时两个细胞的染色体数量是平均分配的,就是一个细胞有几条?

  得出的结果是:1、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2、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结论: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三、小结

  提问:生物体的生长包括哪两部分?(注意:细胞分裂后的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

  1、细胞的生长

  (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不能无限地长大)

  2、细胞的分裂

  (细胞数量的增多)

  四、练习

  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_______和_______分不开的。

  2、细胞分裂的步骤应该是()

  ①细胞核分裂成两个

  ②②细胞质分成两部分

  ③在细胞中形成新的细胞膜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③②①D、②③①

  3、细胞分裂的结果,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这说明()

  A、DNA分子的数量没有发生改变

  B、DNA分子的数量可能会改变

  C、所含的遗传物质都不相同

  D、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已经加倍

  4、细胞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并转变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

  A、分裂B、生长C、成长D、分生

  进一步探究:

  如果细胞不按规律地分裂,会有什么结果?指导学生自学书本P60,解决问题:

  1、什么叫癌变?

  2、癌变如何导致的?

  如何预防癌变?

  教学反思:

  对于细胞的生长,学生易于理解,但对于细胞如何进行分裂,怎样由一个变成两个,学生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在这方面可以用课件把每个步骤分解,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对于细胞分裂的步骤有的学生还会弄混,应反复对这一问题进行复习、练习。对于染色体先加倍后再分裂这个概念,如果直接传授,学生虽然接受,但很不理解,对于这一问题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思考,分裂时人的染色体是不是由46条分裂成两个含有23条染色体的细胞,然后分裂成12.5条的染色体?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觉得不应该是这样分裂的,对于如何分裂后还保持每个细胞46条染色体,学生想到可以先把染色体的数量加倍,再进行分裂,这样分裂后每个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就跟原来的一样了。用这个方法启示学生,让他们自己找出方法,这样学生学得快,也记得牢。对于这节课的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量地生长这个问题我没有详细讲,因为如果按照书本用篮球和乒乓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比的差异而得出细胞不能无限量地长大,这个问题学生很难理解,现在还没有想到更好的方法让他们理解为什么细胞不能无限量地生长,觉得很遗憾。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能够简练概括并较详细复述文章主要情节。

  2、通过深入阅读分析人物特点,理解文章主题。

  3、懂得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的道理。

  教学重点

  概括并复述文章主要情节节,分析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1、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田小菲少年时的理想是能进北大学习,并在她13岁时实现了这个梦想。是不是所有的理想都会成为现实,所有的人都能品尝到成功的甘甜?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女作家秦文君写的长篇小说《男生贾里》中的一个节选《伟人细胞》。(板书课题、作者)

  2、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1)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意思,并把注释中的拼音标到文中相应位置,划出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合作学习:把自己有疑问的字、词举手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或者把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字词列举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3)强调重点字词:自诩荟萃茅塞顿开

  (4)学生展示课前从本文中摘抄的成语或精彩的四字词语。(两名学生展示,并带领大家齐读两遍。)

  二、整体感知,初识贾里。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贾里)

  (2)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大概内容。(课文记叙了初中一年级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曲折过程,阐明了从小事做起方能干成大事的道理。)

  (3)关键句质疑:

  课文中就有这样一句话:贾里弄不懂,“为什么平日他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生默读,思考:

  为了做伟人,贾里做了哪几件“可歌可泣”的事?“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指的又是哪一件事?……

  学生浏览课文,圈点,汇报。

  “可歌可泣”的行为:

  (1)“仇人”变朋友(2)追求“矮个风度”(3)打工计划失败

  “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主动要破书。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10

  一、说教材

  《细胞增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特点,学习本节课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为学生以后学习减数分裂及生物的遗传变异奠定理论基础。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谈谈我对学情的分析。

  二、说学情

  本节内容所对应的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而且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但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完善,对于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有一定困难,因此需要教师提供直观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

  过渡: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及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细胞形态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在探究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形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类的过程。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实验法这些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过渡:如何利用以上教学方法顺利的完成教学方法,这将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为大家详细的说明。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会展示大象和老鼠的图片,并提问学生一系列的问题:大象和老鼠哪个大他们的细胞大小又是怎样的细胞会不会无限长大我们由一颗受精卵长到这么大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引入本节课的课题—细胞增殖。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这一环节主要讲解两个知识点,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和有丝分裂的过程。对于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我会采用演示实验法,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书上所给出的表格,待实验做完之后提问学生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结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及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利用琼脂块类比细胞,通过颜色变化来模拟物质在细胞中的运输速率有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摒弃了满堂灌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并且突出了教学重点,初步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对于有丝分裂这一知识点的讲授,因为这一部分知识对于高一学生较为抽象,所以我主要采用的是直观教学法。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flash动画图,先让学生对有丝分裂有个大致印象,随后讲授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期又可以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分裂期各时期特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知识较为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在讲解时我会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各时期的模式图,让学生根据图自主阅读课本,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四个人为一组,讨论各时期的细胞变化特点,随后派学生小组代表回答,我会根据他们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这符合新课标所要求的.鼓励性评价,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之后师生共同总结有丝分裂分裂期的过程并且由教师展示分裂过程的顺口溜方便学生识记各时期变化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将有丝分裂过程这一抽象知识具象化,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他们消化晦涩难懂的知识。并且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总结归纳分析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升

  在这一环节,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绘图能力,我会请学生主动到黑板上板演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有助于学生将本节课知识内化,巩固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特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对于本节课知识的归纳,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针对这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提问,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及时的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达到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知识点的目的。在课下我会组织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分裂期各时期特点,自主绘制一个细胞周期内染色体、DNA数量变化折线图。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有丝分裂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12-17

有丝分裂教案12-16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整体优化设计12-11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探索12-07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石蜡制片的探讨12-07

NaCl培养液对植物根尖有丝分裂的影响12-07

低温预处理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12-07

离体与非离体条件对豌豆根尖有丝分裂的影响12-08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习报告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