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
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研究性学习教案
【教学理念】
充分运用目标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运用自主探究、讲座对比的方法展开学习,使学生在正确理解该课程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这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从而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研究性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内涵
2、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的是研究性学习,同学们看一看我们这本教科书是不是与其他学科的书有所不同?
它不像语文、数学、英语一看书就知道学的是什么内容,你们拿了一这本书是不是感到很含糊,究竟是学什么呢?同学们,看看这本书,它是研究性学习的背景材料与示例,所以说它不是一门学科,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好好的掌握这种新型的学习方法,把它应用到其它学科中去,从而提高我们学习效率。这种新型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目的在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的呢?首先,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叫研究?(深入细致的钻研)
(学生回答)
二、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的是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的接受或教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景和途径。
2、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表明了学习的基本方式。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内容。这包括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中与人交流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结果等等。
(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1、重过程。
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比如研究的结果,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设计一种产品、策划一次活动。研究性学习比较注重掌握调查、观察、实验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与现行的学科教学或必修课程的联系更密切一些,但它并不是一种知识教育。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2、重应用。
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又一基本特征。研究性学习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它与一般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根本区别。在学习形式上,研究性学习具有发现、探究的特点,在学习内容上,其侧重点在于问题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是具体的、有社会意义的。研究性学习还带有综合性的特点。即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予以解决;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学习内容可能是跨学科的。与一般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答问题(习题)的学习活动相比较,研究性学习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3、重体验。
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传统的学校教育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其教学过程基本上是间接经验的学习,这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掌握千百年来人类积累的丰富的知识体系。然而现代学校教育还需要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包括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直接经验的参与,这与学习者的个人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个人的观念体系。
4、重全员参与。
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重过程而非重结果,因此从理论上说,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中小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制定恰当的研究计划,实现个人的研究目标。全员参与的另一层含义是共同参与。
5、重合作交流。
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不同的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包括合作的精神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现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则又限制了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范围。因此,培养中小学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三、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教育要关注的是让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式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并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但在目前的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有困难的,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已成为定势,要实现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将研究性学习列入课程计划,使之有目标、有实施要求、实施渠道和评价标准,目的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观念的快速转变。
(三)原有的活动课实践的发展需要一个新的生长点。活动课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拓展了阵地,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的研究性学习的设置,为我们活动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四、怎样进行研究性学习
作为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①研究性学习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一是个人选择课题,二是组成课题小组,三是拟定课题计划,四是组织课题评审,五是开展课题研究,六是教师监控指导,七是形成成果报告,八是进行课题答辩。
这里我重点说说当务之急,选好课题,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计划和进行调查研究。
②先说选课题,选课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成败。课题研究有时候就是一槌定音。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题是否妥当,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成改。实际上选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过程。选题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选题能力。或者说一个人的研究能力首先就表现在选题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来说,选题比科研方法更重要。选题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这是研究性学习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年英国的哈雷仅掌握了三次哈雷慧星的行踪,就发现这是同一颗慧星,并预测出下一次回归的时间;而我国从春秋时代到哈雷同期,有关哈雷慧星的记载有31次,却从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中国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弱项。
什么是课题?课题是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选择课题要考虑实际需要,例如能服务于社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时代,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选择研究专题必须考虑专题的科学根据、研究价值和现实可行性。对于中学生来说,在选专题时,要特别注意量力而行,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还要考虑自己是否具备观察、测试、实验的条件。要考虑学习精力、兴趣爱好等主观条件和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客观条件。从我们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专题宜小不宜大,初学者最好是一题一议。题目缩小,论据材料容易收集,也降低了论文(项目)的难度。要选那些常被大人们忽视而又有重要意义的事物来进行探索研究。尽量在选题时不要走入误区。例如没有解答可能的问题(如:最后一只恐龙的诞生日),没有必要回答的问题(如:3000年11月5日温州天气怎样)或者可以产生无穷辩驳的问题(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课题的选择:"品牌与形象"→"服装品牌与个人形象"→"校服与中学生形象"。
③再说成立课题组。这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比较复杂的课题需要一个集体协作,有些事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俗话说孤掌难鸣。你不能一个人去造一个导弹,去建一座大楼。现代社会分工很细,专业性强,决定了集体协作完成。我们搞课题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会分享他人成果,学会尊重他人,要有协作精神。因此我们成立课题组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课题组一船以四到六人为宜。同一兴趣的人组成一个小组,能力互补。课题组分工要明确。组长要会当组长,组员要会当组员。
当然研究性学习还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个人独立研究,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还有一种是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学生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
④第三是制
【研究性学习指导教案】相关文章:
研究性学习教案04-28
研究性学习教案01-29
研究性学习总结12-30
研究性学习的总结10-10
研究性学习报告05-14
研究性学习总结11-12
研究性学习报告09-27
研究性学习计划12-22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03-21
关于研究性学习报告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