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课题实验 -工作总结
《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课题实验 ——工作总结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新课程理念。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还是“一刀切”的现象,对学生提出共同的要求,采取相同的手段,致使学生疲于应付、生吞活剥,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两级分化的现象。这种忽略学生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学思想与新课程理念是格格不入的。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2010年2月,我在乡镇教委、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申请并着力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科研课题实验,至今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在这期间,我对教育科研工作由陌生到熟悉,由迷茫到衷爱,这一年半的时间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个人的科研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下面就我在课题实验中所做的工作进行一下梳理和总结:
一、自立项以来所做的工作 准备阶段——理论学习
2010.1 ~ 2010、2
1、学习材料
(1)《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3)《分层教学的模式研究》
(4)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
2、学习笔记
3、体会有关分层教学的文章《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4、制定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实验阶段
2010.3 ~ 2010.7
(2010.3 ~ 2010.7 四年级下学期)
1、这一学期的课题实施计划。(第一阶段——初步实施阶段)
2、实验班问卷调查(实验前测)
3、撰写调查报告
4、依照实施计划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推进课题实验
课题依次为《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求复杂的平均数》
课题实验过程:1)实验前学生分组,安排座次。实验前座谈调查。
2)撰写分层教学教案;设计分层测试题、分层作业
3)执教《名数的改写》分发分层测试卡、成绩统计、评价,交流反馈。
4)写分层教学反思,对下一步实验提供一定经验。
5)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6、个案分析:坐在讲桌前的男孩
7)学期实验总结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2010.9~2011.1
(2010.9~2011.1 四年级上学期)
1、制订课题研究学期计划。
2、实施本学期的分层教学实验,共9次
《万以上数的写法》、《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积的变化规律》、《相遇问题》、《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商不变的性质》、《统计》,还有一次是分层复习的教学实验:复习《平行与相交》。课题的研究行动积极,准备充分。实现了教学分层,体现了学习差别,较好实现了因材施教、教育公平。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收集了有关过程性资料:分层练习、分层测试、及成绩统计,分层教学作业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相关图片、评价表等资料。并做好学生期中、期末成绩的统计及比较分析。
4、在《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统计》课题实验中过程资料还制作了分层教学课件
5、2010年11月为全镇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分层教学观摩课。
6、2010年11月为全镇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公开课一节。
7、撰写论文《对小学数学分层合作教学的新感悟》
8、撰写课题第二阶段研究总结。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实验阶段
2011.2 ~ 2011.7
(2011.2 ~ 2011.7四年级下学期)
1、制定这一学期的课题实施计划
2、实施本学期的分层教学实验,共8次
《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三角形内角和》
《小数的性质》
(求小数的近似数)
《名数的改写》
《求复杂的平均数》
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与《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3、收集了有关过程性资料:分层练习、分层测试、及成绩统计,分层教学作业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相关图片、评价表等资料。并做好学生期中、期末成绩的统计及比较分析。
4、《小数的性质》《求小数的近似数》《求复杂的平均数》的课题实验过程中还制定了相应的分层教学课件
5、论文:《浅谈小学数学分层分类教学的实施策略》
6、撰写第三阶段工作总结
二、工作中取得的成果 1、2010年12月提供镇公开课一节《复习<平行与垂直>》
2、2010年被评为镇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3、2011年6月论文:《《对小学数学分层合作教学的新感悟》获市一等奖
4、、2011年六月论文:《浅谈小学数学分层分类教学的实施策略》获省二等奖
5、2011年9月被评为区教学优秀教师
经过一年多年的实验和摸索,我所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实验中,我大受裨益,我的教学的班级成绩一直是全镇的前几名,上一学年度我班成绩喜获全镇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所教的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增强,成绩也因此都大大地得到提高,学习能力切实提高了许多。分层教学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上的作用比较明显。
经过一年半多的实验,我在所教的班级采取了分层教学方式,效果相对于没有实行分层教学前,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发现后面的C层学生少了许多,而尖子生却更多更尖,大家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原来在我们班有12名后进生,约占了全班学生的28%。到了这学期有3两名学生,数学成绩进步特别快,已经由C层跃升到了B层。C层学生人数降至全班的21%。B层有1人跃升到了A层。当然,也有1人曾由A层调至了B层,由于学习不够用心,不过最终还是回归了A层
在全镇的期末测试中,最高分一直都是在我班产生的。优生更优的学习状况更说明了这个班级是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集体。
尤其C类生四年级上学期是我班的任雪同学,数学总分是96分;四年级下学期是我班的孙晓涵同学数学总分是98分,戚小龙同学数学总分是95分。从中可以看出我班C层的学生的学习的进步很是明显,大家互相比学习的劲头非常足。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班学生的流动情况也很大,转入、转出的学生有几个,因此一些数据也都是在变化的。
三、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我研究这个课题的最初遇到了给学生分层标准找不准的问题。开始时,我凭借以前他们的测试成绩和自己对他们的客观认识来分层。每一册教材的设计编排的内容都很全面,有计算类的、解决问题类的、有统计类的、有图形类的等等。每一单元一个新内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在能力上的强项与弱项,比如说我班的孙锦涛同学他就是计算能力非常强,在学习计算类单元时,她的成绩总是很高,这个单元测试之后,我就把她分为A层。可是到了解决问题比例占得多的一个单元,她的成绩又会下滑很多,我又把她调整到B层。一个学期下来,他一段时间在A层,一段时间在B层,摇摆不定,在我们班像这样的学生,有时学习努力一下可能成绩就特别好,有时就马马虎虎,成绩下降。不层找不到一个标准,当时我也很挠头。渐渐地我就总结出一个用综合能力分层的办法,每一次单元测试都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带着一些,既对旧知进行了复查,对能对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检查。这样分层的标准就比较稳定,对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全权的标准。因为对学生学习成绩把握准确,对学生的辅导也就更有针对性,这样学生的进步也就更大了。
在搞科研的初期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刚开始,我是按学生所在层次来分座位,以为这样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课堂提问、课后辅导更好把握一些。没想到适得其反,在课堂上由于过度观注C层学生,给C层学生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总觉得自己与其它两层学生之间有距离,学习兴趣并没有多大的提高。给B、A两层学生造成了一种自我放松的心态,学习兴趣也不够浓。期中测试的成绩出来了,和同年级平行班级对比,成绩并没有提高。后来,我想分层不是表面功夫,表面从座位分了A、B、C三个层次,不如把分层的学生名单暗藏在我的心里,只要我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测试上做到心中有分层学生的数就可以了。的确是这样,座位又重新调整后,学生心中的隔膜也撤掉了,B、C层的学生更自信了。 由于进行课题实验的缘故,平时的课堂教学及练习、复习中,我也会自觉不自觉采用分层提问、分层评价、分层作业(练习的处理)等的实践。如现行小学数学课本编入的选学内容,选做题和思考题,就是为优等生提供的学习内容,应充分利用。如果优等生仍学有余力,则可再加大难度,可再设计一些开放性与实践性习题、或者设计难度较大智力题。让优等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课余时间为了提高优等生的学习热情往往是让优等生来做不少的综合题,这样较好的与中下游的学生做到学习同步,完成习题后共同订正,然而这样上游生的习题的订正采用互助交流解决(尽可能做到及时辅导)。但是还存在较多令人头痛的现象集中在C类生:大多数C类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学习效果较理想,单元和专项学习由于较多课堂的关注和个别辅导练习和测试成绩还较理想但是但是到了综合阶段如复习和单元测
【《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课题实验 -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课题总结[优秀范文]04-01
如何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11-23
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课题实验计划08-30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11-09
“提高学生英语言语技能”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12-15
提高数学教学论文11-04
数学教学课题研究心得11-22
如何提高创新能力11-09
垃圾分类推进会简报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