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成长

时间:2023-04-25 23:18:20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成长

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成长

海上明月发表于2010-12-14 22:10:00

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成长

当前,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研究中,涉及到"教师个人研究"、"同伴集体合作"、"专业人员引领"这三个核心要素。其中教师个人研究是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教师个人研究常用的形式就是教学反思。所谓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对自身的教育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而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的教师的过程。教学反思的基本出发点是探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究涉及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师生关系等),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教学反思具有研究的性质。就教学过程而言,教学反思可以有--

1、教学前分析--前瞻性反思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句名言:"如果要我不得不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这个观点对我们如何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同样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新课的教学前,必须充分地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的相关的知识经验,(也包括预见到他们可能碰到的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了解",以往大多来自教师的教学经验。但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班级和学生并不一样。因此,这种"了解",更多的还需来自于教师课前对学生的调查。如一位老师教"时、分、秒的认识",按照教材的要求,要让学生认识钟面、学会看时刻、掌握时和分的进率。知识点很多。对教材这一安排,老师进行了分析,并且课前作了调查,发现多数的学生已经会看时针、分针、12个数字以及大致的时刻,但是对"分"的概念以及"时"和"分"的进率关系还不清楚,同时教师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即学生在看接近整时和刚过整时的钟点时容易出错,于是把这几个方面作为教学重点,并加强了相关的练习,而对钟面的认识则做简单的介绍,使这节课做到了"省时高效"。由此我们可看到,教师经过教学前反思所形成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符合了班情、生情,也自然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学中生成--调控性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因此常会有一些意外的场面突现。这就需要教师有教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某校的一节课上,老师准备讲评练习卷,提前把卷子发了下去。上课时发现,以往铃响,教室就安静下来,而今天却反常,不少学生拿着卷子交头接耳。"学生为什么安静不下?他们有什么意见?到底是按自己原计划的思路讲评还是先听听学生的看法?"老师做了短暂的反思后,决定还是先听听学生到底在议论什么。于是几个学生举手说了,"老师,这道题您改错了,一千克鸡蛋约(8)个,我认为是对的。""我填的约是24个,我认为也是正确的!""老师,我在店里帮妈妈卖过鸡蛋,确实有的大有的小。""…."面对学生的各种意见,老师有些始料不及。她想:在改卷时几个老师商量过,答案可以填12-20之间。可现在学生这么多不同意见,如果都肯定,那以后碰到这样的题目,学生想填什么就填什么,老师还怎么批改呢?于是老师做了说明,"我们只是考虑一般情况,答案可以填12-20。"可是学生不依了,"那特殊情况也有的,我在电视上就看过,有一种鸡下的蛋很大。""对,少年报上也有介绍过。"面对学生坚持己见,老师心里一动。于是她说:"那么给你们一次机会,如果你能找到有关的资料证明你的答案也是对的,老师就给你改对。"学生欢呼起来。第二天,他们找来了各种"证据",有的跟着家长去菜市场实地调查,有的从网上、从书上找来了答案。还有个同学说,"老师,我想打电话到上海吉尼斯总部问问,您知道他们的电话号码吗?"在这一找"证明"的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态度的形成,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其价值远远超过答案本身。而老师也通过即时的反思,得到三点收获:(1)教学相长,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2)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3)过程有时候比结论更重要。

3.教学后总结--批判性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形式。它能使教师能够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的教学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以指导、改进后继的教学,并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评价的能力。

如一位实验班的老师在教新教材"平移和旋转"时。先是创设如下情景:前进中的火车、降落的直升飞机(课件)并提出问题,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学生众说纷纭:火车是直着走的,是靠车轮走的,直升机是靠螺旋桨升降的等等,老师花了不少的力气和时间,才把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物体运动的方向"上。课后教者就此进行了反思:为什么学生不能抓住情景所提供材料的实质?教师通过学习心理学中有关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特点,认识到"引导儿童学习概念时要尽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尽量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于是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他对原有设计改进如下:显示缆车、升降电梯、风车和吊扇。让学生观察后提问:"它们的运动都相同吗?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辨,很快对"平移"和"旋转"有了清晰的感知。教师通过对此教例的反思,并继续进行了相关的小课题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创设问题情境要凸现感知材料的典型性"的经验,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肯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他们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乏味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是使自己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转载)

【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成长】相关文章:

在反思中成长作文02-05

在反思中成长作文01-16

在课内比教学中成长04-28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和发展06-20

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04-28

尝试,让我不断成长作文05-08

我成长教学反思11-19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04-28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04-14

镜子中的数学教学反思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