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管理制度

时间:2024-10-25 11:35:17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教研管理制度

  在现实社会中,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拟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研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研管理制度

教研管理制度1

  幼儿园教研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保障幼儿教育质量。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1. 教研目标与计划:明确教研活动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教研计划。

  2. 组织架构:设定教研组的构成,分配各成员的职责。

  3. 活动实施:规定教研活动的开展方式、频率及参与人员。

  4. 评估机制:建立对教研成果的评价标准和反馈流程。

  5. 培训与发展:规划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和培训机会。

  6. 制度执行与监督:确保制度的执行,并设立监督机制。

  内容概述:

  1. 教研主题选择:涵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儿童发展等多个领域。

  2. 团队协作:强调教师间的沟通、合作与资源共享。

  3. 研究方法:包含观察、案例分析、实验等多种研究手段。

  4. 成果应用:鼓励将教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实践。

  5. 持续改进:定期反思教研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6. 资源配置:合理分配教研经费和时间资源。

教研管理制度2

  小学教研管理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研活动规划与组织

  2. 教研主题选择与实施

  3. 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

  4. 教学资源共享与交流

  5. 教研成果评估与反馈

  6. 教研制度的监督与执行

  内容概述:

  1. 确立教研目标:明确教研活动的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设计教研活动:制定年度教研计划,涵盖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研讨等活动形式。

  3. 培训与发展: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培训课程,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4. 资源共享:建立教学资源库,鼓励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优秀案例。

  5. 评价机制:建立教研成果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研活动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

  6. 监督与改进:设立教研管理小组,负责监督教研制度的执行,及时调整和完善教研策略。

教研管理制度3

  一、学期初,教导处、教研组要根据学校工作意见和教学计划,拟订好学校、学科教研组的教学研究计划和活动时间安排。

  二、每月由教导处主持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认真做好课改研究和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工作。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观摩课活动,课后要认真评课、讨论反思;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工作。

  四、建立各学科教研队伍,组织新老挂钩,以老带新,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五、有计划一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抽查学生作业,了解作业份量、难易程度和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六、学校要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青年教师要制订业务进修计划,中级教师以上要制订教学科研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七、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做好教研工作和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转正、调资、晋级、评优的依据。

教研管理制度4

  教研管理制度是教育机构内部管理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机制,旨在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并保障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

  内容概述:

  1. 教研组织架构:明确教研部门的设置、职责划分及人员构成,以确保教研工作的有序开展。

  2. 教研活动管理:规定教研活动的策划、实施、评估流程,以及活动频率和形式。

  3. 教师专业发展:设立教师培训计划,包括入职培训、专业技能提升和教学法研讨等。

  4. 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教学评估、反馈机制和改进措施。

  5. 教材与资源管理:规范教材选用、开发和更新流程,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6. 研究与创新: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7. 沟通与协作:促进校内外的教研交流,强化团队合作,共享教研成果。

教研管理制度5

  幼儿园教研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

  1.提升教学质量:通过系统化的教研活动,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幼儿的学习体验。

  2.促进教师成长: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和专业提升。

  3.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积极的`学术氛围,鼓励教师终身学习。

  4.响应教育政策:确保幼儿园教育与国家教育方针、标准保持一致。

  5.提高家长满意度:通过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增强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和满意度。

教研管理制度6

  一、培训目标

  1.逐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形成有利于教师岗位成长的“培养、培训、管理”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机制,构建学习化组织。

  2.继续进行新课程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具有现代理念,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3.继续进行骨干教师的培养,使我校各级骨干教师数量增加。做到学科、年龄、知识结构分布合理,使他们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科研教改的学科带头人。

  4.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使每位教师真正树立课程开发意识,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开发者。

  5.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和提高。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学科教学创新、德育工作创新和管理工作创新,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1.结合学校实际,较系统地进行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的培训。

  2.及时进行实践新课程的经验和反思交流会,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3.进行教科研基本知识、方法培训。

  三、培训方式

  1.以学代培大力倡导和鼓励全校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自觉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将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学校要广泛地通过教师自学、学历达标培训学习以及其他有专业特长培训学习等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

  2.以课代培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让学校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抓好新老教师的同上一节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年级教研课、校级教研课、课题汇报课、各类选拔竞赛课并及时进行评课,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3.以结对代培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特点,达到老带新、新促老、互帮互学、各得其所的目的。对教师新老结对,学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监督结对培训的过程,年终进行检查评估验收和奖励。

  4.以研代培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反思、学习、研究的自觉性。要求教师自主自立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人人有奋斗的目标。

  5.以会代培要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教学观摩展示会等,促进教师继续学习。在校内要组织教师教学经验交流、课堂教育教学技术展示会等,让教师在交流实践经验、探索方法、交流成果、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6.以考察代培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使教师们眼界开阔、思想解放、观念转变。通过学习、比较,在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东西,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研究及实践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结合本人的实际,提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建议、思路和方法。

  四、校本培训管理办法

  1.为使校本培训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规定每学年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2.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促进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由教科室专门负责)

  3.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内容涵盖学校集体培训、学科培训、情况记录、个人反思、自学笔记、有关材料、听课记录、优秀教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4.建立健全校本培训考核制度。学期末校本培训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

  五、校本培训的保障措施

  (一)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各学科要管理到位,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二)校本培训工作在“学校领导、各处室主任、教研组长”指导下开展。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各级部、各学科要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际,制定计划和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学科典型,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要帮助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并指导组织实施。通过培养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

  (四)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评估检查和督导力度,校本培训实行单独考核。学校要把此项工作列入教师教学工作专项考核。期末在所有学科、教研组、教师中,评选出先进教研组、教研积极分子。并在期末予以表彰、奖励。

  (五)对校本培训工作要做到人人重视,尤其是分管领导要做到层层管理,确保实效性。学校为校本培训专设培训经费投入项目,每年投资2万多元,确保校本培训年度经费的落实。

  德胜实验小学教师听评课制度

  为了解和掌握学科课堂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解决教学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特制定教师听评课制度。

  1.听课类型:

  我校听课类型分为:观摩课、展示课、汇报课和领导推门听课等类型。

  2.参与听课人员的听课节数要求:

  各类人员听课节数规定:校长不少于40节,分管教学领导30节以上,中层领导20节,教师不少于12节。

  3.听课的具体要求:

  (1)各听课教师应认真填写听课记录的各项要求:教学过程、环节简评、总评以及授课教师、科目、课题、时间等。

  (2)听课人员对授课教师的讲授内容、授课方式、手段、授课态度,学生听课情况、课堂纪律等应作出记录和评价。

  (3)听课过程中要虚心学习,尊重他人,遵守课堂规则,不做与听课无关的事。

  (4)分管领导和教研组长对参与听课人员做好记录。

  (5)本组教师有讲课活动时,教研组长要组织本组教师按时听课,为评课、教研活动作好准备,对无故不参加者,教研组长要作好记录。

  (6)听课教师的听课记录要作到真实,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按薛窑中学考核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4.评课的具体要求:

  (1)教师教研组长和行政分管领导必须组织评课。

  (2)教研组长每月检查一次本组教师的听课记录,并作好记录向分管主任报告。

  (3)要严格按评课的程序进行,不能流于形式,各教师要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并认真作好评课记录。

  德胜实验小学教学反思制度

  我校在新课程实施中特别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为了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制度:

  1.反思教学中的成功点。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抓住教学中哪怕是稍纵即逝的成功点,及时记录下来,坚持不懈,就能串起教学的闪光珠链。

  2.反思教学中的失误点。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善教者难避其失。如实记下失误点,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就能使教学:“长善而教其失”。

  3.反思教学中的疑惑点。教学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当堂提出的与课外知识相关的问题,老师未必能当堂一一作答,出现“卡壳”现象势必难免,这种“教然后知困”值得一记,以便钻研。

  4.反思教学中的思维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主导作用的引导和激发,注重记录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反映,教师就能置身于教学的动态系统中,从而不断调整教学,努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反思教学中的感悟点。通过追踪教学过程,审视教学环节,总结教学得失,从而会发现许多感悟,及时捕捉住,于教于学都大有裨益。

  具体实施办法:

  1.教师要加强对平时工作的反思,采取:“案例点评式”、“经验总结式”、“失误反思式”等形式,每学期的教学反思不少于总课时的40%。

  2.学校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检查,检查后返至教师个人手中,把优秀的教学反思推荐给全体教师。

  3.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提炼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自身反思水平。

  4.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思”、“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等。

  5.坚持教学前、中、后反思,教学前反思重在教学预测,教学中反思重在随机应变,教学后反思重在教学批判。

教研管理制度7

  小学教研管理制度是提升教学质量、保障教育公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它旨在规范教学研究活动,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通过集体智慧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优化课程设计,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内容概述:

  1. 教研活动规划:制定年度或学期教研计划,明确目标、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

  2. 教研组织架构:设立教研组,明确组长职责,确保每个学科都有专门的教研团队。

  3. 教研活动实施:包括教学观摩、案例分析、专题研讨、教学反思等环节。

  4. 教材与资源管理:对教材选用、教辅材料审核,以及教学资源共享进行规范。

  5. 教研成果评价:设立评价机制,对教研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鼓励优秀教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6. 培训与发展: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如参加研讨会、进修课程等。

  7. 沟通与反馈: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收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及时调整教研策略。

教研管理制度8

  教研室管理制度是确保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有效进行的'关键,它涵盖了人员管理、教学活动、科研任务、资源分配以及考核评估等多个方面。

  内容概述:

  1. 人员管理:明确教研室主任的职责,规定教师和助教的分工合作,制定新进人员的培训计划。

  2. 教学活动:设定课程大纲,规定教学质量标准,制定教学进度表,组织教学研讨会。

  3. 科研任务:规划科研项目,分配科研经费,监控科研进度,鼓励学术论文发表。

  4. 资源分配:合理配置教学设备,管理图书资料,协调实验室使用。

  5. 考核评估:建立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定期进行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评审。

教研管理制度9

  教研管理制度汇编旨在规范教学研究活动,提升教学质量,确保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它涵盖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设计、教学评估、学术诚信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学校或教育机构提供一套完整的管理框架。

  内容概述:

  1. 教师队伍建设:包括教师的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环节,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和持续学习。

  2. 课程开发与管理:规定课程设置的原则,课程内容的更新,以及教材的选择与使用。

  3. 教学实施:涉及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

  4. 学生评估:制定公正、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以反映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能力发展。

  5. 教研活动:包括定期的教学研讨、课题研究、教学观摩等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6. 学术诚信:强调学术道德,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环境的纯洁。

  7. 教育质量监控:设立质量保证机制,对教学效果进行持续监测和改进。

教研管理制度10

  一、加强教研组基本建设

  1.争创优秀教研组。

  2.开展教学基本功达标创优活动。

  3.定期进行全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

  二、指导教师提高有效教学能力

  1.有计划地学习有效教学的先进经验。

  2.开展有效教学的评比活动。

  3.培养有效教学的.典型。

  三、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化

  1.定期检查单元知识达标情况。

  2.定期开展期中期末质量分析活动,提出教学改进措施。

  3.学科统考、评比、竞赛成绩达普教前3名。

  四、根据学科特点,增强教学德育功能

  1.掌握学科知识结构体系。

  2.教学中自觉进行德育渗透。

  五、落实学科学生特长培养工作

  1.做到活动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四落实。

  2.第二课堂活动正常。

教研管理制度11

  小学教研管理制度旨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它涵盖了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资源管理、教师培训、教学质量评估、教研活动组织等多个方面。

  内容概述:

  1. 教学计划管理:明确课程设置,制定教学大纲,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国家教育标准。

  2. 教师发展:定期举办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科素养。

  3. 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等。

  4. 教学评估: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

  5. 教研活动:组织教研小组,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难题。

  6. 制度执行与监督:设立专门的教研管理部门,负责制度的执行与监督,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落实。

教研管理制度12

  教研工作室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教学研究工作,提升教育质量,激发团队潜力,确保教研活动的高效、有序进行。它涵盖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评估机制及改进策略等多个方面。

  内容概述:

  1. 人员管理:明确工作室成员的`角色和职责,设定招聘、培训、考核和晋升的标准。

  2. 项目管理:规定项目立项、执行、监督和验收的流程,强调项目周期管理和成果产出。

  3. 资源管理:优化设备、资料、资金等资源的分配与使用,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

  4. 评估机制:建立公正、透明的绩效评价体系,定期对工作室的工作成效进行评估。

  5. 改进策略:通过反馈和反思,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推动工作室持续发展。

教研管理制度13

  教研工作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教学研究活动,提升教学质量,激发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研组织架构与职责

  2. 教研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3. 教研成果的评价与激励

  4. 教研资源的管理与共享

  5. 教研工作的监督与评估

  内容概述:

  1. 教研组织架构与职责:明确各级教研组的构成、职能及负责人,确保教研活动有序进行。

  2. 教研活动的策划与实施:规定教研活动的主题选择、计划制定、参与方式及记录管理等流程。

  3. 教研成果的`评价与激励:设立合理的评价标准,表彰优秀教研成果,激发教师积极性。

  4. 教研资源的管理与共享: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知识传播,提升整体教研水平。

  5. 教研工作的监督与评估:定期对教研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教研管理制度14

  一、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

  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部下。按照"为了学校,在学校中进行,在教育教学中研究"的设计策略思想,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

  二、校本教研的形式及教研活动要求

  (一)校本教研的形式

  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行动研究"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信息交流等多种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

  (二)校本教研活动要求

  1、营造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阵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形成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各个教研小组必须作好教研活动计划并按计划组织了教研活动,做好活动记录,资料收集整理,活动总结工作。

  三、校本教研的促进措施

  1、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与对教师的年终考核相挂钩。

  2、每学期开展一次教研小组评优活动。

  3、对于优秀的教师个人,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4、引进竞争机制,把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吸收到教研员的队伍中来,给他分任务,压担子,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评选优秀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四、校本教研的后勤保障措施

  1、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树立为教学服务,为校本教研服务的意识。

  2、积极创造条件为校本教研工作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3、学校后勤应创造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4、保证经费投入,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五、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略)

  副组长:(略)

  成员:(略)

  职责:

  1、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指导各教研组,学科组,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

  2、具体落实校本教研工作,组织开展种教研活动。

  3、收集,整理学校校本教研资料,总结学校校本教研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建议。

  4、定期完成对教研组,学科组,课题组,教师个人的评价。

  5、适时聘请上级教研部门的领导来校指导校本教研工作。

教研管理制度15

  教研组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教学研究活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团队协作精神,确保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它通过明确职责、设定流程、建立评估机制,为教研组的日常运作和长远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内容概述:

  教研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架构:明确教研组的构成,包括组长、副组长及成员的角色与职责。

  2. 工作计划:制定年度和学期教研工作计划,明确教学研究的主题和目标。

  3. 活动管理:规定教研活动的频率、形式和内容,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

  4. 信息共享: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分享教学资源和研究成果。

  5. 培训与发展: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如参加研讨会、进修课程等。

  6. 评价与反馈:设立对教师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评价体系,定期进行反馈和改进。

  7. 协调与合作:强化团队协作,解决教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冲突。

【教研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教研的管理制度10-13

教研活动管理制度05-02

网络教研管理制度04-30

教研组管理制度10-03

教研室管理制度05-01

小学教研工作管理制度05-25

教研组管理制度05-29

教研教学资源管理制度08-26

学校教研管理制度(精选5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