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时间:2024-10-07 15:39:14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优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功能。拟定制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1、在主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本科的业务及行政领导工作。

  2、制定全院及本科医院感染控制计划,并负责贯彻落实、总结考评。

  3、组织贯彻实施有关医院感染政策及法规。

  4、制定全院及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制度、控制措施、实施方案并提交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定,主持日常的监督实施工作。

  5、定期向主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及监控情况。

  6、掌握全院医院感染相关信息,定期分析、总结和汇总,每季度通过《医院感染管理通讯》向全院公示。

  7、指导和参与检查医院各病区和特殊部门的消毒与隔离措施,负责环境卫生的细菌学监测管理。

  8、负责医院内消毒剂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导和管理。

  9、负责组织医院有关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消毒、隔离知识、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等的'培训。

  10、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并协调各科室和部门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

  11、对发生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如出现或高度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要立即亲临现场,及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及制定控制措施,必要时提请启动医院感染管理应急预案,并及时向主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情况。

  12、追踪国、内外医院感染管理理论水平的进展,结合临床实际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四、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做好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2、定期检查医院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3、负责医院感染发病的监测工作。经常深入科室了解医院感染控制情况,督促落实监控措施。发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应及时调查、上报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制止感染蔓延。

  4、负责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5、负责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的收集、登记、统计工作,并做好资料的整理与保管。

  6、每季度做好手术病人抗生素使用专项检查,每半年对各科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

  7、负责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

  8、经常深入科室,宣传控制感染知识,督导检查医务人员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工作;督促重点管理部位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监控措施,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9、掌握院内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动态。

  10、定期向科主任报告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和控制效果。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筹备工作。

  11、负责对医院的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购入、储存保管、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检查。

  12、努力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专业知识,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

  一、基本要求

  1、门诊相对独立,有明显就诊标志;设专人发放口罩和就诊须知,负责咨询、引导分流患者。

  2、“三区”划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设有效的隔离屏障,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洗手装置。

  3、门诊诊室三固定:人员相对固定,诊室内器械固定不能携带出室外,收集污物设施固定。

  二、防护要求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接诊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

  1、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⑴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⑵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⑶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⑷ 严格执行手卫生。每次接诊病人后,要更换手套或进行手消毒。

  ⑸ 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2、二级防护:适用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留观室、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⑴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⑵ 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⑶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⑷ 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3、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

  4、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三、消毒技术

  ㈠ 空气消毒:

  1、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

  ⑴ 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

  ⑵ 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2、需要时,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㈡ 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发热门(急)诊和定点医疗机构隔离病房、隔离病区内所有的物体表面、地面都应当进行清洁,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当先清洁,再进行消毒。

  1、清洁的一般要求包括:

  ⑴ 进行湿式清洁,动作轻柔。

  ⑵ 所有清洁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⑶ 清洁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湿擦各种物体表面,湿拖地面;抹布、拖把要分区使用,及时更换。

  ⑷ 工作人员进行清洁工作时,应当分区穿戴防护用品。

  ⑸ 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

  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规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可选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200mg/L~4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㈢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

  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等物品每周定期更换,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用后的上述物品用双层布袋封扎,可煮沸10分钟消毒或者使用25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

  2、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当立即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后,再清洗消毒;也可以使用专用清洗机清洗,水温80℃-93℃清洗10 分钟,烘干备用。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进行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 mg /L含氯消毒剂中 30 分钟,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0%乙醇或异丙醇擦拭消毒2遍,或整机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4、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浸泡于75%乙醇浸泡15 分钟,或者浸泡于0.2%过氧乙酸中10 分钟后,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㈣ 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

  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当使用专用容器盛放,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设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医疗机构,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可直接入污水池,适当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药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大于6.5ml/L。

  ㈤ 终末消毒。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出院、转院或者死亡后,患者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应当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是:

  1、空气消毒:无人条件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也可以用15% 过33氧乙酸7 ml/m(即纯过氧乙酸1g/ m)熏蒸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充分通,.

  风后方可使用。

  2、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后,使用250 mg /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作用15-30分钟。

  ㈥ 转运救护车的消毒和人员防护要求。

  1、转运救护车辆车载医疗设备(包括担架)专车专用,驾驶室与车厢严格密封隔离,车内设专门的污染物品放置区域,配备防护用品、消毒液、快速手消毒剂。

  2、转运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戴手套、工作帽、防护口罩和防护眼镜。

  3、转运人员接触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要及时更换全套防护物品。

  4、非负压救护车转运时应当开窗通风;负压救护车转运时应保持密闭状态,车辆消毒后打开门窗通风。

  5、转运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救护车辆必须返回急救中心(站)消毒后再转运下一例患者。

  6、救护车的清洁消毒应当先关闭门窗,再用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封闭1小时。

  四、医疗废物的管理

  在诊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3

  1、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制定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落实;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确定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重点,并组织实施。

  2、监督检查本科室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对医院感染可疑或确诊病例,可能存在感染的环节、传播途径进行监测,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3、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要按要求登记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除应积极治疗病人外,尚应保护现场,保存可疑污染来源物品和病人临床标本,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对法定传染病要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报告。

  4、按要求对疑似病人或确诊医院感染病例留取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

  5、制定本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防止耐药菌株产生,减少抗菌药物毒副作用和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

  6、极积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进行医院感染目标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7、参加有关医院感染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8、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严格监督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切实做好对卫生员、陪住者、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9、结合本科临床实际,开展医院感染科研工作。

  六、医院感染兼职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及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指导下,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计划的实施,对感染原因、感染环节、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监测,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降低科内医院感染发病率。

  2、监督和检查本病房医师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技术的应用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

  3、对疑似和确诊医院感染病人应及时送检标本,做到有样必采、正确采样,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判断可疑传播途径,采取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续发和蔓延。

  4、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苗头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和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协助专职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判断可疑传播途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展和蔓延。

  5、根据院方规定完成各种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的上报工作。

  6、在科主任领导下,组织本科室开展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七、临床医院感染兼职护士职责

  1、在护理部、科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指导下,监督、检查本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常规等的实施情况。

  2、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发现病人有院内感染征象,应及时通报主管医师,督促主管医师及时填表上报,并留取标本及时送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3、监督检查病房日常消毒、终末消毒、传染与感染病人、特殊多重耐菌株感染病人的隔离消毒管理情况。

  4、做好高危易感人群的保护性隔离工作。

  5、监督、检查病房配置和消毒药械使用情况,及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和管理情况。

  6、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人员的卫生管理与日常宣教工作。

  7、负责对本科病人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并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参加有关医院感染培训。

  八、医院感染兼职检验人员职责

  1、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检验科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测工作,并对检测结果按季度进行汇总、分析,或将资料提供感染管理科,汇总全科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对所在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全面述评。如发现特殊或有流行病学意义的微生物、多重耐药菌株时,应及时通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办公室)。

  2、规范检验方法,不断提高检验质量及效率,尽快为临床提供正确检验结果,并努力达到送检标本诊断的准确性和药敏试验的可靠性、实用性。发现标本收集和运送不符合要求时,应通知病房或指导临床重新采集标本送检。

  3、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全院有关空气、物体表面、消毒药械等细菌学检测工作。

  4、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应积极配合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做好有关样本采集及细菌培养,对可疑传染源、传播途径进行分析。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重视本科清洁、消毒工作,尤其对各种废弃标本处理,必须达到规范化、无害化处理,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

  6、支持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临床各科针对“院感”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或目标性监测,以期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和学术水平。

  九、相关职能科室的职责

  (一)医务科职责

  1、支持、协助感染管理科组织医师、医技人员,接受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2、监督指导医师、医技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

  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统筹协调、支持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科室、部门人员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的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与善后处理。

  (二)护理部职责

  1、协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2、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技术规程及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3、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根据控制感染需要,进行护士人力调配,实施分组隔离、分组护理。

  (三)药剂科

  1、负责本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管理,定期总结、分析和通报应用情况。

  2、及时为临床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

  3、督促临床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4

  1、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并且保证感染病例病原微生物检测率>50%。科室监控医生认真如实记录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登记表以及相关消毒情况。

  3、诊断明确的.感染病例,应于24小时内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历报告卡”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在出院病历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

  4、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每月进行归类整理,并将结果反馈相关部门。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6、临床医护人员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积极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途径,控制蔓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诊为医院感染暴发时,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进行上报。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5

  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及成员名单

  1.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医院感染特点,制订管理制度与措施,并组织实施。

  2.监控医生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按规定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病例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等相关事件。

  3.监控医生负责监督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及学习,及时学习上级和医院下发的与医院感染有关的相关文件及资料,每季度至少学习一次。

  5.督促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与标准隔离技术应用。

  6.监控护士做好对卫生员、陪住、探望人员的卫生学知识宣教与管理。负责本科室消毒隔离、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职业防护等工作。

  7.监控医生及监控护士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汇报,以及时正确处理。

  8.科主任及护士长做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负责人,负责全面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会议,对科内情况及时进行集中反馈。

  9.监控医生及监控护士要相互配合做好科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认真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的相关内容。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名单 科主任 (组长) 护士长 (副组长) 监控医生 职称 监控护士 职称 备注 如有人员变动,请及时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及时记录更换人员名单和更换时间。

  二、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年度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做好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一、组织管理

  1、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的三级组织。按时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

  2、结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实际要求,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

  二、教育与培训

  感控科将配合医务、护理部门开展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等工作。

  1、安排院感科专职人员及各科监控医生及护士参加省级及以上部门的医院感染相关培训1~2次,以提高医院感染防控的业务水平。

  2、每季度安排1~2次有针对性的对医务人员、重点部门人员、清洁工等不同工种的相关培训。年内进行一至两次的全员感控知识培训。计划见附件。

  3、每次培训后对培训工作进行评价,以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

  三、监测、报告及反馈

  1、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目标性监测。 2、监测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反馈及向医院感染委员会报告一次。

  3、协助药事委员会做好抗菌素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促进本院抗菌素药物使用的规范进行。 4、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对卫生部规定的耐药菌进行监测,每年汇总,分析细菌耐药趋势,以配合药事委员会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按规定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6、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每季度进行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四、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的报告及处置

  1、完善识别和报告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机制及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控制的流程。

  2、对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识别,分级报告及处理进行岗前培训和全员培训。使医务人员明确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报告的流程。

  3、完善紧急情况下物质的'储备及防护措施。

  五、手卫生

  完善本院的手卫生设施,并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六、病房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加强对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加强对医院感染隔离技术的使用。对各科治疗室的管理纳入质量考核范围。

  七、特殊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

  八、医院感染重点项目的管理

  继续按规定对医院感染重点科室如手术室、口腔科、胃镜室及产科的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九、职业暴露:加强对职业暴露的管理及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预防防护意识,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尤其是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发生。

  十、医疗废物、污水的管理 按规定进行相应的管理。

  年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

  1、计划安排专职及兼职院感染管理人员参加省级及以上医院的感染管理知识培训1~2次,包括医生及护士。

  2、院内培训计划 时间 内容 参加人员 授课人 上半年 下半年 根据医院安排进行新入职员工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 如有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专项培训要求,则随机安排培训的相关事宜。3、如有紧急事件发生则视医院总体安排另做相关知识的培训安排。并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临时增加培训的内容及进行相关培训后的考核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6

  1.医院感染管理领导组织

  (1)组织形式:

  1)3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2)组成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一般设主任(组长)1人,由主管业务的副院长兼任;副主任(副组长)1~2人,分别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兼任,或由预防保健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兼任。委员由医务科、内、外、妇、儿、传染科医师、检验科主任、药剂科主任、供应室护士长、手术室护士长、总务科科长等有关人员兼任,人数可视医院规模、性质、任务而定,一般委员会不少于10人,小组不少于6人为宜。

  (3)任务和职责: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以及省、市卫生管理部门防止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的规划,各项卫生学标准及管理制度。

  2)负责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考评管理效果,研究改进措施。

  3)负责对新建设施进行卫生学标准的审定。

  4)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供有关技术咨询。

  5)负责按规定向卫生主管部门填报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监测表。发生暴发流行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医院感染机构

  (1)机构设置:

  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二级机构,也是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由专职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医院感染各项计划的实施。2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可在预防保健科或护理部设立感染管理小组,由专职人员组成。

  (2)人员编制:

  1)医院感染管理科应设主任、副主任、专职医师和护师、专职或兼职检验师,并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科主任应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担任感染管理的医师,要求是医学院校公卫系毕业或临床医师经专门训练者;担任感染管理的护师,要求正规护校毕业,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经专门训练的护师以上人员。

  2)按照每人负责250张床位的比例配备医院感染监控护师。

  3)医院感染管理科在行政上属职能科室,在业务上属医技科室,具有双重性质。该科医护人员享有同级医护人员的一切待遇,如晋升、护龄、卫生津贴等。

  (3)任务和职能:

  1)在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拟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2)执行各项监控制度,每月监测、分析、报告发病情况和消毒效果。

  3)对医院感染流行及时调查分析,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发现暴发流行时必须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同时报告上一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4)协调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

  5)开展医院卫生学管理的专题研究,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6)开展全员医院感染在职教育,组织对监控人员的培训,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

  3.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为医院感染管理机构中的三级管理机构,由科(副)主任、病房监控医师、护士长和监控护士组成。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做好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主要任务是:

  (1)做好本科室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经治医师对于医院感染病例应于24小时内以报告卡的形式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一旦发现暴发流行,必须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做好本科室的消毒、灭菌、隔离工作,防止外源性感染。

  (3)遵守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做好微生物监测工作。

  (4)落实各种消毒隔离和感染控制制度。

  (5)实施本科室职工的医院感染在职教育。

  【监督检查】

  市、区卫生局每年组织检查,内容包括:

  1.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各级机构的有关文件、培训证书、职称证书等资料。

  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运作和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日常工作情况,如会议记录、各项工作记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隔离监测等资料。

  3.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制度、年度计划、再教育和培训等工作的文字资料,听取工作汇报,并给予效果评价。

  二、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1.临床医师发现所经管的病人出现医院感染时,须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登记表)”,并于两天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科室。出院时应在病历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上填写医院感染部位的诊断。

  2.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至少每2天一次下到病房和微生物室查阅、收集、核实感染病例。确系医院感染后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3.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周到病案室查阅所有的出院病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应及时进行登记,并反馈给漏报科室。

  4.各病区(科室)加强环境卫生学的自检工作,每月定期做好七项标本的监测(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空气、紫外线灯管)。特殊科室加强特殊项目的监测(如:供应室对高压锅的监测、血透室对透析器、透析液的监测等)。

  5.医院感染专职护士每月对重点病区(科室)(如:供应室、血透室、手术室、产房、爱婴区、外科病区、监护病房、治疗室等)进行微生物学监测,非重点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

  6.为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每月对本院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及流行病学分析,内容包括全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各病区(科室)的医院感染率,各部位的感染发生率,全院及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以及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等项目的统计、分析。

  7.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月把统计分析出来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各科室,并及时上报给主管院长和有关部门如医务科、护理部等,并帮助不合格的科室查找原因,提出控制措施。

  8.每月的医务例会上主管院长应在会上通报上个月全院医院感染的情况,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9.一周内发现同一病区(科室),发生三例同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病区应在24小时内及时上报给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并进一步做病原体的分型鉴定。如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部门应在24小时内上报给医院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同时上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小组)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制定控制措施。

  10.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以及各病区(科室)如监测出灭菌物品、消毒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等出现不合格的情况时应在24小时内查找原因,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小组)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监督检查】

  1.各病区(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要做好科室医院感染的日常监测工作。

  2.感染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统计漏报率,漏报率应<20%。

  3.成立消毒隔离小组,每月不定期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清洁、消毒,灭菌质量检查。

  4.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医院必须按规定逐级上报,对不报者将追究各级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应对本单位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储存、发放、使用和销毁等环节实施监督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合格和使用安全。

  2.医疗卫生单位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是获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包装上应当注明批准文号、厂名、批号、消毒方法、消毒日期和有效期,并附详细使用说明,介绍产品保存条件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3.设备科每次购置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进行质量验收,做到推销员证件、定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与生产企业相一致,查验每一批号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消毒日期、出厂日期和有效期,作详细登记并保存。

  4.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储存环境应保持整洁、干燥,要严格防止再污染。消毒供应室负责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发放工作,并作详细登记。各科室在领取后应按用途设专柜妥善保管。

  5.临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应认真做好查对工作,凡包装破损或过期产品一律不得使用。对产品质量有怀疑时,应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设备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科,监测其消毒效果。

  6.一次性医疗用品在使用后,必须及时进行消毒、毁形或焚烧,作无害化处理。受到严重污染的,应与生活垃圾分开存放,密封后直接进行焚烧处理。

  【监督检查】

  1.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每季度对设备科购置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卫生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等查验,持省级卫生许可证率须达100%,无不合格产品。

  2.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每季度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检查,是否做到及时消毒、毁形或焚烧。

  3.凡不按制度要求购买使用不合格一次性医务用品者按有关规定处理,造成感染者追究责任。

  4.医院感染科及卫生防疫部门每次检查到不符合标准物品要追查进货渠道,追究采购人员及主管人员责任。

  四、消毒剂管理制度

  【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消毒剂的使用品种,确定供货厂家。购置消毒液或更换消毒液生产厂家,必须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同意方可执行。

  2.供货厂家应具有医药部门和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

  3.药剂科每次购置消毒剂,必须进行质量验收,查验每一批号消毒液的检验合格证、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浓度、有效期和使用说明等,并做详细登记。

  4.由医院制剂室配制的各种消毒剂必须标明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浓度和有效期,并经过质检部门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临床使用。储存的各种消毒剂必须达到其相应的有效浓度,监测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其他科室不得擅自配制和稀释消毒剂。

  5.科室领回消毒液后应存放于整洁、阴暗避光处,每次打开后应立即密封,避免挥发和污染,影响消毒效果。盛装消毒剂的容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灭菌处理。使用消毒液前必须二人以上查对浓度、有效期、出厂日期及领回日期,并有签字纪录。

  6.临床医务人员应了解各种消毒液的性能、作用、有效浓度、作用时间、使用方法及影响因素,并严格按照对物品消毒与灭菌的要求程度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不得擅自更改。若遇质量问题,应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制剂室。

  7.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监督消毒剂的购置和配制,并指导临床使用各种消毒剂。应每月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临床上凡不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消毒剂,必须立即停止使用。

  【监督检查】

  1.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每季度检查药剂科购置的消毒剂,持省级卫生许可证率须达100%,配制的消毒剂必须经过质检,标明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浓度、有效期,无不合格产品。

  2.医院感染管理科或有关管理科室每月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检查,是否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有无使用不合格消毒剂。

  3.市、区卫生防疫部门负责对特别的消毒剂定期进行检测,并将结果反馈有关医院。

  4.凡不按上述制度购买、配制、使用消毒剂者为失职,按有关规定处理,造成院内感染者依情节严肃处理。

  五、医院污水、废弃物管理制度

  【制度】

  1.医院应有污水处理设施,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2.医院污水排放必须符合标准。

  3.无机废弃物应定点集中,定时清除外运。

  4.有机废弃物应采用焚烧处理。焚烧炉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有工作记录。

  5.焚烧炉排放的废气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监督检查】

  1.现场检查污水处理设施,是否有专人管理,每日消毒工作记录,每日余氯和每季度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2.现场检查有机废弃物的收集和焚烧处理过程。

  3.焚烧炉应由专人管理,设备应运作完好,工作记录完整。焚烧炉排放的废气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六、医院感染在职教育与培训制度

  【制度】

  1.对医院感染科专业人员必须加强在职教育,提高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业务素质,每月科内组织业务学习一次,每季专题讲座一次,每年外出学习一次。

  2.对医院感染监控员的培训。由各临床科室挑选有实际工作经验、有威信的医师和护师担任医院感染监控员,由医院感染科对他们进行定期业务培训。

  3.做好全员医院感染知识再教育,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普及教育,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培训方式可采用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文件、书刊或讲义,观看医院感染控制教学录像片,请专家作专题讲座,举办学术报告,医院感染知识考试等。

  4.凡在临床科室任总住院医师或即将晋升主治医师者,均应到医院感染科短期学习一周。

  5.新分配来院的'医护人员在岗前教育课程中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6.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专业培训班,对其他人员进行培训。如医生抗生素学习班、护士消毒灭菌学习班、行政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学习班、清洁工的保洁培训班等。

  【监督检查】

  医院每年定期逐项检查医院感染科专业人员及其它各类人员在职教育的各种记录。

  医院感染及其预防控制措施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均属医院感染。

  由于医院感染的感染源存在多样性,感染途径具有复杂性,感染人群独有的特殊性,使得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变得日益严峻与复杂。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中的一个重要为题。笔者就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一些情况,运用现代医学管理理论,对医院感染管理采取的措施略书浅见。

  医院感染严重影响着医院内人群的身体健康,为减少病人痛苦及经济损失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如:多种抗生素的使用使是耐药菌珠增多,如易感人群抵抗力低下、破坏性检查治疗手段、医务人员不严格的无菌操作、大型仪器和多种医疗用品的应用等均易引起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分为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是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员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的自身感染。外源性感染:

  指由环境或他人处带来的外袭菌群引起的感染,包括交叉感染,在医院内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如:由于手术室的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乙型肝炎流行等。常见的医院感染分为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伤口感染、病毒性肝炎、皮肤及其他部位感染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按照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②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④医院内所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⑤医院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

  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⑥医院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⑦制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⑧医院应当严格按照《无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无菌药物临床实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

  ⑨医院内应当按照医院感染诊断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历,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应当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历和医院感染的暴发,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处理和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病例检测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能否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爆发和流行的关键。能否在临床一线及时发现耐药细菌感染的流行是控制医院内耐药菌爆发和流行的至关重要环节。能否主动在现场发现消毒隔离,抗菌素引用等为题,并及时加以解决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环节。

  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措施,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了依据,有效地提高了医院卫生学指标的合格率,有效地控制了高危人群的感染,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推动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应穿专用工作衣及专用鞋,外出更换,每日刷洗消毒,工作服一经污染,必须马上更换。认真戴好帽子,需将所有头发装进帽内。在做治疗操作及诊检新生儿时,必须戴口罩。

  2.工作人员在接触婴儿前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在与感染性或传染性患儿接触时,应穿隔离衣,除先进行一般性洗手、戴手套外,接触后必须进行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3.为避免发生感染,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出入,室内只限于本科室及新生儿医疗护理直接有关人员。因工作需要,需按规定程序进入。探视新生儿应隔窗进行,有关情况应在接待日或通过电话询问。禁止在病区看随访门诊患儿。

  4.为预防环境污染,非必要用品禁止带入室内。新生儿室内的一切日常卫生清洁工作均应采用湿式。室内温度应在24~28℃,相对湿度应保持60%~65%。室内采用的十万级层流设备,每小时应保证换气20次。

  5.特婴室、淋浴室、配奶间、治疗室保持整洁,每日淋浴前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桌椅、工作台、小床等物体表面。地面每天湿拖二次,每月彻底打扫一次。

  6.对医疗器具进行科学的消毒和管理,是减少感染,杜绝间接传播的关键。

  (1)保暖箱:对连续使用的保暖箱,每日擦洗,每周更换,湿化水每日更换。使用过的保暖箱要把能拆下的部分全部拆下来后认真消毒和擦洗,可选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或250mg/L碘伏溶液擦洗消毒。感染症患儿用过的保暖箱应用高效消毒剂消毒。

  (2)呼吸器:在使用呼吸器时,尤其要预防呼吸系统的感染。气管内导管和吸引管使用时必须保证无菌,并严格实行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加湿器内的无菌水,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道、雾化器须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及时更换;

  (3)布类制品:新生儿所用毛巾、衣被、单子等消毒以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专柜保管,专柜应定期用消毒剂擦拭。换下的尿布、衣物应随即放入集中的污物袋(桶)内。

  (4)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配乳器具必须保持清洁消毒。消毒效果以未检出大肠杆菌和致病菌为合格。调乳前应认真洗手,配乳时戴口罩。

  (5)新生儿每天淋浴一次,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新生儿单独处置。新生儿使用的眼药水、药膏均一婴一用。

  (6)新生儿脐部护理每日1次,必要时做脐分泌物培养,防止感染的暴发与流行。

  (7)新生儿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暖箱等彻底清洗、消毒。

  7.有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对隔离新生儿认真做好隔离工作,隔离区的物品固定使用,用后双消毒。

  8.层流设备应由有关部门定期清洁、检测、保养和维护。以保证其层流达到应有的效果。

  9.工作人员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暂时停止与新生儿接触。病区应按常规做好每月消毒隔离的监测工作。

  探视产科、新生儿新规定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产妇及儿童非典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为加强产科、新生儿科的消毒隔离管理,我院对上述病房实行严格探视制度。现规定如下:

  1、 原则上不许探视。

  2、特殊情况确需探视的,在进入产、儿病房以及母婴同室区前须经体温检测,无发热、咳嗽等症状者,须穿隔离服、带口罩、手套、脚套后准予进入。

  新生儿病房、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1、非本室工作人员禁止入内,工作人员入室必须衣帽整齐、换鞋、戴口罩,接触婴儿(新生儿)前先洗手。每年查体一次,对换有乙肝或上感应暂调离。

  2、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地面、门窗等物体表面,紫外线消毒1小时;每周大消毒一次,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

  3、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处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4、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5、婴儿用眼药、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的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6、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7、严格探视制度,探视着迎着清洁衣服,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8、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7

  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定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住院病人实施监控,监控率达100%,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3、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遇污染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每日2次,遇污染时立即清扫和消毒。

  4、病人被服应保持清洁,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被褥、枕芯、床垫定期清洁、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被服,传染病人及疑似传染病人的被服放入有隔离标识的黄色袋中,送洗衣房单独消毒后再洗涤。气性坏疽、MRSA等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所用的器械、器具、物品均要进行消毒液浸泡—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符合《消毒技术规范》、《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床单位要采用床单位消毒机进行消毒,所用敷料放入专用塑料袋烧毁。病人转科、出院、死亡患者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5、病床湿式清扫,每天一次,一床一套(巾),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湿抹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遇有污染的.物体表面及时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6、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餐具、便器、痰缸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7、换药车或输液车上的无菌器械、罐、槽、盘等,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8、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一次,无菌物品抽样做细菌培养,每月一次,并有报告,结果存档。治疗室用的擦布及墩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

  9、餐具每餐后必须执行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隔离的患者必须使用一次性餐具。

  10、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溶液30分钟消毒,干式保存,每日更换酒精一次,每周清洗消毒一次,由专人负责。

  11、治疗室、配餐间、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抹布,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使用后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2、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接触污染物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或消毒

  13、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8

  (一)医院感染概述

  1. 医院感染的概念

  医院感染,也称为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或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是指住院病例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2. 医院感染的种类

  医院感染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如果根据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将医院感染共分为12类:下呼吸道、伤口、泌尿道、胃肠道、血液、皮肤软组织、骨与关节、生殖道、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眼耳鼻喉和口腔感染及全身感染。

  根据医院感染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将医院感染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切口感染、血液感染等。

  其中,呼吸道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占全部医院感染病人的半数以上,表明呼吸道在医院感染中具有高发的普遍特性,在医疗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这些部位保护,做好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引起该部位感染的操作。

  可采取的措施有:保持病室内空气洁净新鲜,提高机体防御能力,保护和隔离易感者;加强空气和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处理,及时隔离感染患者,隔离传染病患者;减少病室内人员流动。

  尿道感染主要是细菌侵入泌尿道引起的炎症,80%的医院的泌尿道感染与导尿有关,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导尿管污染或将尿道外口周围细菌植入膀胱;长期留置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因此,消毒和无菌操作应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根据感染人群的不同可分为病人发生的感染和医务人员感染等;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进行分类,将医院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内源性的医院感染又称自身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由于各种原因,病人遭受其本身固有细菌侵袭而发生的感染。外源性的医院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遭受医院内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

  3. 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

  主要原因包括: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菌制剂;②消毒、隔离和灭菌不严格;③院内交叉感染;④临床诊疗方式的改变;⑤人口老龄化;⑥领导缺乏重视。

  4. 医院感染的判断标准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①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②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③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④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⑤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⑥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①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②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③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④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 医院感染的特点

  (1)医院中病原体种类繁多、来源广泛:近年来我国医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常见病原体;革兰阳性球菌以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为主。不同年份观察革兰阳性球菌呈逐年增加趋势,但革兰阴性杆菌仍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2)流行的菌株具有耐药性,难以治疗:控制病原体耐药性的播散主要包括3个环节:减少不合理的抗生素处方;加强环境卫生控制;监测耐药菌株抗性的发展趋势。

  (3)污染环节多,控制难度大: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环境,在从事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医疗废水、废气和医疗废弃物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携带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和化学有害物,对这些废物的收集、处理稍有不慎,必然会危害人们的健康。

  (4)易感人群集中,抵抗力低,病死率高:调查发现,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和住院天数的延长,医院感染病死率增高。我们认为这与老年前期和老年患者往往病情较重、抗感染能力低下、住院天数延长及感染机会增加有关。

  6. 医院感染的危害性

  ①延长住院期限,增加费用;②加重病情,增加病死率;③扩大传播。医院的菌株具有耐药性,易使社会人群受到感染;④医院中工作人员的感染问题比较严重,如乙型肝炎、肺结核、SARS等。据相关统计显示,接触血液机会高的科室如外科、检验科、口腔科,乙型肝炎感染率高达30%~50%。

  (二)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发展及监测的常用指标

  1.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发展

  医院感染管理就是按照医院在医疗、诊断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感染等客观规律,运用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对医院感染现象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感染发生。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医疗安全最重要的一环。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虽然较先进国家相对滞后,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感染的研究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医院感染管理学逐步形成,并形成其自身的特点,包括明确的医院感染管理学概念、范畴、研究内容、基本理论和应用实践等,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医院感染发生、发展、预防和控制的客观规律。

  我国制定了很多有关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的规章性文件,如2001年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十一五”期间先后颁布了数十部相关文件,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和《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等。

  标志着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也已经逐步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对过去一些管理规定和监控办法做了较大的调整和完善。在医院管理的诸多环节中,医院感染管理直接体现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影响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卫生部《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中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作了详细的规定:

  (1)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重要的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

  (2)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医院感染部分)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住院床位总数在100 张以上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建立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程序与措施。

  (4)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将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定期考核与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定期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8)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9)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9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业务副院长领导下(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落实。

  3、医院职工应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断的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流行。

  4、各科室部门应认真执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的各项管理措施(按要求进行监测(资料保存完整。

  5、医务人员在进行诊断、治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隔离技术(不得违反操作规程(不得随意简化和变更操作程序。

  6、医院对各科室部门医院感染管理落实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测、监督、检查(综合分析(全面评估(进行奖惩。

  7、医院医疗范围的建筑设施应符合卫生学标准(新建或改建工程应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公审定后方可施工。

  8、对违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定而造成不良后果者(视情节轻重予以教育或严肃处理(情节恶劣并构成犯罪者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应责任。

  二、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

  1、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病例上报的有关规定(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杜绝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2、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医院感染可疑病例(可能存在感染的环节进行监督(并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3、各临床科室医师应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的分类及诊断标准》(对所经治的病人实施主动而连续的监测。

  4、对疑似和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留取临床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体的直接检查、分离、培养及抗原抗体的检测和药敏试验。

  5、对已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经管医师必须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要求项目填写齐全(字迹清楚(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统一回收,病人出院后应在出院病历首页“医院感染”栏内(如实填写。

  6、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应定期和不定期的深入高危科室(对高危人群实施前瞻性监测。

  7、一旦有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趋势(科室应立即上报不得隐瞒(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人员进行调查、采样(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

  8、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根据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和前瞻性监测资料(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各科室发病率、感染部位发病率进行统计(每季定期对上述各项监督资料及感染高危科室、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和反馈。

  三、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方法(对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进行经常地定期监测。

  (一)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监测

  1、每锅应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记录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等项目(以及灭菌操作者、检查者签名。

  2、每个灭菌包外应用化学指示胶带作暴露控制监测(胶带上应标明灭菌日期(责任人,包内应用化学指示卡作包裹控制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晨进行一次B—D试验(作为设备控制监测。

  3、每月应进行一次生物指示剂作载荷控制监测(生物指示剂应置于物品包裹的中心部位(新设备启用前或维修后均应监测。

  4、监测所用的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胶带、指示卡和生物指示剂必须是经卫生部批准并有卫生许可证的规定产品(所用指示胶带、指示卡、指示剂不得超过产品规定的有效期。

  (二)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程序监测

  1、经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的物品包外应有化学指示胶带(胶带上应注明灭菌日期、责任人(包内应用化学指示卡监测。

  2、每月进行一次生物指示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我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领导我院感染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我院感染工作,以住院病人和院内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实施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3、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资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控制在≤10%以内。

  4、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5、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6、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管理,预防医务人员的感染,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7、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积极控制。

  二、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1、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制定出该年度的培训计划。

  2、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及工勤人员都必须积极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

  3、不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

  4、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

  5、临床科室不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时,根据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6、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1、各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

  2、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并且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3、感染管理小组于每月30日后到各临床科室收集情况并签收。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四、洗手制度

  1、全院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洁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4)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2、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洗干净的手不得配戴饰物。

  3、医护人员使用肥皂洗手时,必须保证肥皂干燥。禁止将肥皂直接浸泡在不漏水的肥皂盒中。

  五、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1、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

  2、各诊室应定时通风,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3、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疗床单、诊疗巾要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每天由医生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4、所有急救器材必须在读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

  5、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湿化液。

  6、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手持部分应在罐外,浸泡液的高度为无菌钳轴节以上2-3cm处,浸泡液每日添加,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7、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戴口罩。

  8、传染病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肠道门诊应设立专用坐便器。

  9、急诊留观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应按要求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10、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理按《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

  六、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或手消毒液,每次注射前后应洗手或消毒手一次。

  2、注射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衣帽整齐并且必须戴口罩。

  3、注射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皮试),用后必须按相关规定将注射针头放入锐器盒内,同时注意搞好个人职业防护,防止被针头刺伤。

  4、室内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月定期做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cfu/m3。

  5、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6、治疗室使用的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无菌罐、无菌镊、盛碘酒、酒精瓶每周压力蒸气灭菌2次。对特殊感染病人应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

  7、抽出的药液、启开的静脉输用无菌液必须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七、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2、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

  3、凡遇有厌氧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必须换衣、帽、鞋并及时消毒处理。

  4、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做到随脏随换。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点衣被。

  5、病室内要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小时;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

  6、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7、治疗室、病房、厕所等的拖帕,应标识清楚,分开清洗,悬挂晾干,每周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8、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病人后及时消毒。

  9、弯盘、治疗碗用后及放入消毒液进行预处理浸泡消毒后,送消毒供应室灭菌后再用;体温计用后放入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

  10、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其它物品按病室消毒隔离措施执行。

  八、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1、治疗室布局合理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

  2、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3、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以上;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抽出的药液、启开的静脉输用无菌液必须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5、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含皮试);用后针头立即放入锐器盒内,针管及一次性输液器应专用容器内,其它医疗垃圾严格按《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分类收集,凡不能回收的`垃圾由后勤部统一进行处理。

  6、体温表应在消毒液中浸泡后冲洗甩干备用。

  7、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无菌罐、无菌镊、盛碘酒、酒精的容器每周压力蒸气灭菌2次。

  九、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划分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二者之间需设置缓冲区。

  2、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统一穿手术专用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衣,并换鞋或穿鞋套。

  3、无菌手术应放在污染手术前做。

  4、感染手术一律谢绝参观。

  5、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6、接送病人的手术平车必须注意及时换轮或消毒,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应一人一换。

  7、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8、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配制及使用方法,并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9、无菌物品的存放应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10、手术室清洁用具必须严格分区使用,不得混用。

  11、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应有消毒时间、操作人员签名等项目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登记。

  12、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广泛预防措施作好个人防护。

  13、所有手术后的垃圾,必须按照《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社会。

  十二、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供应室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源。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

  2、供应室工人必须经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员应持有上岗证。

  3、供应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墙上无灰尘、霉点、裂缝、蜘蛛网。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个工作室内物体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次大扫除。

  4、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的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

  5、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6、已灭菌物品应立即存放于无菌间。无菌室应干燥,室内、柜内清洁,无积灰。

  7、进入无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

  8、无菌物品接收时,应检查无菌包标记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洁干燥。

  9、灭菌合格物品必须有明确的灭菌标识和有效期,专室专柜存放,并且有效期不得超过七天。过期或有污染可疑的必须重新灭菌。

  10、无菌室每天空气消毒1次,每次60分钟,并有记录。

  十、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1、换药前必须按要求认真洗手、戴口罩和帽子。

  2、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内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3、保持室内清洁,室内物品及无菌容器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有专用拖把及抹布,用后消毒。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

  4、室内禁止放其它无关物品。

  5、无菌伤口与污染伤口必须分区换药。

  6、感染性敷料等污物应放入黄色垃圾袋内,每日作为医疗垃圾及时清运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1

  1、卫生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我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领导我院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我院感染工作,以住院病人和院内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实施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三、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资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控制在≤10%以内。

  四、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五、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六、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管理,预防医务人员的感染,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七、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积极控制。

  2、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一、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制定出该年度的培训计划。

  二、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及工勤人员都必须积极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

  三、不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

  四、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

  五、临床科室不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时,根据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六、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

  二、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并且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四、感染管理小组于每月30日后到各临床科室收集情况并签收。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4、洗手制度

  一、全院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洁洗手:

  (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二)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三)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四)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二、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洗干净的手不得配戴饰物。

  三、医护人员使用肥皂洗手时,必须保证肥皂干燥。禁止将肥皂直接浸泡在不漏水的肥皂盒中。

  5、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1、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

  2、各诊室应定时通风,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3、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疗床单、诊疗巾要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每天由医生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4、所有急救器材必须在读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

  5、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湿化液。

  6、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手持部分应在罐外,浸泡液的高度为无菌钳轴节以上2-3cm处,浸泡液每日添加,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7、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戴口罩。

  8、传染病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肠道门诊应设立专用坐便器。

  9、急诊留观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应按要求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10、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理按<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

  6、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或手消毒液,每次注射前后应洗手或消毒手一次。

  二、注射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衣帽整齐并且必须戴口罩。

  三、注射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皮试),用后必须按相关规定将注射针头放入锐器盒内,同时注意搞好个人职业防护,防止被针头刺伤。

  四、室内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月定期做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cfu/m3、

  五、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六、治疗室使用的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无菌罐、无菌镊、盛碘酒、酒精瓶每周压力蒸气灭菌2次。对特殊感染病人应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

  七、抽出的药液、启开的静脉输用无菌液必须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7、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二、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

  三、凡遇有厌氧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必须换衣、帽、鞋并及时消毒处理。

  四、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做到随脏随换。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点衣被。

  五、病室内要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小时;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

  六、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七、治疗室、病房、厕所等的拖帕,应标识清楚,分开清洗,悬挂晾干,每周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八、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病人后及时消毒。

  九、弯盘、治疗碗用后及放入消毒液进行预处理浸泡消毒后,送消毒供应室灭菌后再用;体温计用后放入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

  十、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其它物品按病室消毒隔离措施执行。

  8、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治疗室布局合理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

  二、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三、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以上;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四、抽出的药液、启开的静脉输用无菌液必须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五、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含皮试);用后针头立即放入锐器盒内,针管及一次性输液器应专用容器内,其它医疗垃圾严格按<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分类收集,凡不能回收的垃圾由后勤部统一进行处理。

  六、体温表应在消毒液中浸泡后冲洗甩干备用。

  七、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无菌罐、无菌镊、盛碘酒、酒精的容器每周压力蒸气灭菌2次。

  9、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划分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二者之间需设置缓冲区。

  二、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统一穿手术专用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衣,并换鞋或穿鞋套。

  三、无菌手术应放在污染手术前做。

  四、感染手术一律谢绝参观。

  五、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六、接送病人的手术平车必须注意及时换轮或消毒,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应一人一换。

  七、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八、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配制及使用方法,并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九、无菌物品的存放应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十、手术室清洁用具必须严格分区使用,不得混用。

  十一、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应有消毒时间、操作人员签名等项目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登记。

  十二、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广泛预防措施作好个人防护。

  十三、所有手术后的垃圾,必须按照<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社会。

  10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换药前必须按要求认真洗手、戴口罩和帽子。

  二、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内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保持室内清洁,室内物品及无菌容器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有专用拖把及抹布,用后消毒。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

  四、室内禁止放其它无关物品。

  五、无菌伤口与污染伤口必须分区换药。

  六、感染性敷料等污物应放入黄色垃圾袋内,每日作为医疗垃圾及时清运。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2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二、保持治疗室的整洁,每天进行清洁打扫,操作台面及地面用消毒液擦拭,空气用紫外线消毒。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未消毒处理。

  三、医务人员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操作前后要洗手,必要时戴手套及配戴防护镜。

  四、器械消毒灭应按照“去污染―清洗―灭菌”的`程序进行。一般诊疗用品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对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要严格进行消毒及灭菌。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做到一人一份或一用一灭菌。

  五、治疗用的棉球、敷料必须高压灭菌,用后焚烧处理,其它各种污物不准乱扔,应集中消毒或焚烧处理。

  六、每月进行一次空气、物表、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细菌培养,每半年进行一次紫外线强度监测。

  七、对紫外线灯的使用、消毒液的更换、细菌培养等活动应有文字记录备查。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3

  一、氧气必须符合卫生学标准。

  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注意无菌操作。

  三、无菌物品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四、每次治疗前后,舱内用诗乐消毒剂喷雾消毒,通风换气。

  五、治疗室每日用臭氧发生器进行空气消毒2次。

  六、患者应配备专用衣服、鞋子,每个疗程应更换1次。

  七、氧舱体表隔天清洁消毒,遇污染随时消毒。

  八、对危重抢救的患者,有伤口或气管切开者,入舱前应做彻底的`舱内消毒。传染病患者及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殊感染患者出舱后应严格终末消毒。

  九、地面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板两次;更衣室每天消毒1次;厕所每日打扫不少于2次,随时保持清洁无臭味。每周对治疗环境大扫除1次。

  十、每月进行舱内空气培养,空气培养不达标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落实整改措施,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4

  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业务院长领导下,由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按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组织实施,各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及兼职监控员负责日常工作。

  2、医院职工应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定,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3、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或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不得随意简化或变更操作程序。

  4、临床医生按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对所经治的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应完整、准确地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兼职监控人员于每月30日对本科当月院内感染监测资料进行汇总,认真填写“院内感染月报表”,于次月6日以前报院感办。

  5、各科室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并定期进行效果监测。

  6、一旦发生院内感染暴发,科室在迅速控制感染流行的同时,应上报院感办,并严格保存检品协助采样,由院感办进行检测,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隐瞒或拒绝采样。

  7、凡医院内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医疗卫生用品及消毒药械在购进前必须经院感办对其厂家进行“三证”审核,对其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合格后方可由相应的主管部门进购,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违反本规定自行购入,对使用中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医疗卫生用品及消毒药械,院感办将继续进行监督。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

  一、管理要求

  (一)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1、建立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病区负责人为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院感管理小组人员包括医师和护士,成员相对固定。

  2、管理小组负责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参照院感科制定的制度,结合本病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特点,制定适合自已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参照院感科制定的SOP和流程,根据本病区主要医院感染特点,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及流程,并组织落实。

  4、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定期对本病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自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做好相应记录。

  (二)工作人员

  1、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落实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手卫生、隔离、消毒灭菌工作遵循相应的规范要求,从事诊疗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遵循医院及本病区医院感染相关制度。

  4、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按照医院的要求进行报告。

  5、了解本病区、本专业相关医院感染特点,包括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6、遵循国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7、保洁员、配膳员等应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清洁、消毒等知识和技能。

  (三)与培训

  1、定期组织本病区医务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并做好考核。

  2、定期考核保洁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如清洁与消毒、手卫生、个人防护等,并根据其知识掌握情况开展相应的培训与指导。

  3、对患者、陪护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如手卫生、隔离等相关知识宣教。

  二、医院感染监测与

  (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1、配合院感科开展医院感染及其相关监测,包括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医院感染暴发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等。

  2、及时处理杏林软件上的预警病例,主动上报院感病例。

  3、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及时报告院感科,并配合调查,认真落实感染控制措施。

  (二)消毒相关监测

  1、根据病区采用的消毒方法开展相应监测。使用不稳定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时,应现配现用,并在每次配制后进行浓度监测。

  2、每年一次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

  3、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标准预防措施

  1、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清洁等工作时应戴清洁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卫生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如在置入导管、经椎管穿刺等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等医用防护用品,并保证光线充足。

  4、使用后针头不应回套针帽,确需回帽应单手操作或使用器械辅助;不应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废弃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专用锐器盒中;重复使用的锐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密闭运输和处理。

  5、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

  6、应密封运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

  7、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等)的患者、探视者、医务人员等应采取呼吸道卫生(咳嗽)相关感染控制措施。

  (二)手卫生

  1、配备洗手设施,包括洗手池、清洁剂、干手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设施位置应方便医务人员、患者和陪护人员使用;应有醒目、正确的手卫生标识,包括洗手流程图或洗手图示等。

  2、清洁剂、速干手消毒剂宜为一次性包装。

  3、有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性和依从性的自查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4、执行院感科制定的《手卫生管理制度》和《手卫生SOP》。

  (三)清洁与消毒

  1、执行院感科制定的《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2、按照《消毒管理办法》,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所使用物品应达到以下

  要求:

  a)进人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c)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应一用一灭菌;

  d)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1)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如弯盘、治疗碗等,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接触完整皮肤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监护仪导联、血压计袖带等应保持清洁,被污染时使用科室及时清洁与消毒。

  (2)湿化瓶、呼吸机管路、负压吸引瓶等集中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洁、消毒。

  (3)治疗车上物品摆放有序,上层放置清洁与无菌物品,下层放置使用后物品;治疗车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与消毒,遇污染随时进行清洁与消毒。

  4、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应保持清洁,个人专用。

  5、病房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按照院感科制定的《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执行。

  6、医用织物按《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制度》执行。

  (四)隔离

  1、根据疾病传播途径的不同,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或空气隔离措施,标识正确、醒目。

  2、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尽可能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确诊同种病原体可以安置同一个房间。

  (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的预防与控制按照院感科制定的SOP执行。

  (六)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1、应遵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2、对感染患者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并参考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等,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3、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4、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

  5、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应控制在术前30min?1h或者麻醉诱导期,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应合理。

  (七)消毒物品与无菌物品的管理

  1、根据药品说明书的要求配置药液,现用现配。

  2、抽出的药液和配制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应超过24h。

  3、无菌棉球、纱布的.灭菌包装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h;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不应超过4h。

  4、碘伏、复合碘消毒剂、季铵盐类、氯己定类、碘酊、醇类皮肤消毒剂应注明开瓶日期或失效日期,

  开瓶后的有效期应遵循厂家的使用说明,无明确规定使用期限的应根据使用频次、环境温湿度等因素确定使用期限,确保微生物污染指标低于100CFU/mL。连续使用最长不应超过7d;对于性能不稳定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配制后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h。

  5、盛放消毒剂进行消毒与灭菌的容器,应达到相应的消毒与灭菌水平。

  (八)—次性医疗器械的管理

  1、执行医院制定的《消毒药械及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管理制度》。

  2、—次性医疗器械应由医院统一购置,妥善保管,正确使用。

  3、一次性医疗器械应一次性使用。

  4、使用前应检查包装的完好性,有无污损,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5、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做好留样与登记,并及时按照医院要求报告;同批未用过的物品应封存备查。

  6、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处理,应按7.9中要求管理。

  (九)医疗废物及污水的管理

  1、应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

  2、医疗废物的管理应遵循院感科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四、职业防护

  1、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在工作中执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2、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并按照院感科制定的《职业暴露处理和上报流程》进行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05-25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05-02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0-2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新版12-08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热门】07-26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23篇)05-24

(精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07-25

医院感染工作管理制度10-3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3篇06-27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