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时间:2024-12-05 18:54:18 晓璇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通用14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洁消毒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通用14篇)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1

  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工作衣、口罩、帽子穿戴整齐,操作前要洗手。

  二、凡进入人体组织所用的各种穿刺针、导管、注射器要绝对无菌,采集标本时应执行一人一针一筒一带一垫,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要浸泡消毒或统一焚烧、处理。

  三、各种检验后的废弃标本的处理:微生物培养器皿应高压蒸气消毒后行清洁,血液、体液等标本应与消毒液混匀后一小时,再倒入下水道,实物集中焚烧处理。

  四、直接用于标本检测的器材,如玻片、吸管、试管、各类容器等,使用后必须先在消毒液中浸泡消毒,然后用流水冲洗,再进行消毒、烘烤。

  五、检验报告单保持规范、清洁,避免与标本、容器及其它污染物接触。

  六、实验台及地面应每天进行清洁,有污染时应随时消毒,可用有效的消毒液抹拭、拖擦。

  七、工作环境保持清洁,每天下班后进行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2

  1.工作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鞋套,戴防护面罩。

  2.签收过的标本应置于污染区操作台上的样品架上的,不得随意摆放。各种试剂和化学品均应贴有标签,放置于合适的位置,不与标本相碰。试验台上不放置不必要的物品。任何测试用的样品和试剂不宜置于桌面或架子的边沿,以防滑落打破,污染环境。一旦污染,先在污染区外周围倒入消毒液,逐渐向中心消毒处理;

  3.每次操作前用消毒纱布擦拭工作人员手指,再接触病人,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一巾」。

  4.所有被污染的针头、刀片、碎玻璃、采血管等利器必须放在一次性锐器盒中统一焚烧处理。

  5.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止法》进行管理。

  6.所有标本必须用1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60分钟后再进行排污处理。

  7.所有被污染的`一次性耗材、棉球、吸管、卫生纸、粪便、痰等标本连盒装入黄色垃圾袋,由卫生员统一收送焚烧。

  8.各种消毒液现配现用,每天监测浓度,有记录。门诊和病房检验发现传染病,应立即报告医务科和院感科,并采取隔离消毒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9.所有需要回收利用的试管、玻片、吸管等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消毒、浸泡、洗涤。

  10.检验科各检查室桌椅、器具、地面每日用1000 mg/L 84消毒液擦拭2次;空气消毒1次;每周大扫除1次。抹布、拖把专室专用。

  11.每天日常工作完毕后,所有操作台面、离心机、加样枪、试管架必须消毒、擦拭,工作台面、地板必须用1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洗刷3 ~ 5分钟。

  12.所有检验科发出的化验单必须用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方可对外发出报告(科室外自助报告机打印除外),紫外线灯必须定期进行监测。

  13.各室如有特殊要求需要消毒隔离者均按全国临床操作规程实施。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3

  一、内镜检查与消毒要求

  1、内镜室划分为清洁区、检查区、清洗消毒区,镜柜、贮存柜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无菌物品与一般物品分开放置。

  2、工作人员在操作、消毒内镜时应穿工作衣、戴手套(一人一副),对要求灭菌的内镜应按手术室要求进行穿戴与消毒。

  3、检查床单、枕套应每天更换,如有污染应立即更换。

  4、给患者检查时应做到一人一口圈、一治疗单、一弯盘;行活检时做到一人一钳,内镜注水瓶应每天清洗消毒一次,注水瓶内的灭菌用水应每天更换。

  5、内镜检查过程中如向活检孔道内注水,必须使用消毒注射器,注射器每天更换,所注入水为无菌用水。

  6、清洗消毒过程中所用的棉纱垫也应每日消毒,以防其隐藏病原微生物。

  7、检查结束后及时倾倒吸引瓶内污水,吸引瓶内倒入20xxmg/L含氯消毒溶液30分钟刷洗干净后瓶内倒入20xxmg/L含氯消毒溶液盖上吸引瓶盖备用。吸引管用以上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备用,管子老化应及时更换。

  二、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

  1、消毒液应按说明书规定进向活化和稀释,保证有效浓度和有效使用时间。每天使用前应检测消毒液的浓度,浓度合格方可使用,检查例次多时,应在检查中间进行一次消毒剂浓度检测,必要时及时更换。应有消毒液的检测的记录,记录应保存两年以上。

  2、每天检查前应先将内镜在消毒液(2%戊二醛)中浸泡消毒30分钟。为保证内窥镜管道的消毒效果,应拔去注水注气按钮,换上清洗专用按钮,以保证管及孔道内充满消毒液。浸泡消毒结束后取出内镜,在流动性冲洗槽内用水洗净镜身及管道内的消毒液后用消毒干纱布和75%酒精纱布擦拭镜身并吹干后备用。

  3、内镜清洗消毒方法:

  ①擦净与水洗:内镜检查结束后用纱布擦去附着的粘液,放入清洗槽内进行充分清洗。

  方法为:去除活检孔阀门,在流水下清洗镜身并反复抽吸活检孔道,再用清洁刷刷洗活检孔道2-3次。为保证活检孔道能充分刷洗,洗刷中必须两头见刷头,流水洗刷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

  ②使用酶洁液洗涤,预防有机物和蛋白凝固,避免注水注气孔堵塞和内镜表面发黄结痂。

  方法为:将送水送气按钮换成清洗专用按钮,再按①的'方法对内镜进行洗涤。酶洁液中见肉眼凝固物质即予更换,否则可每天更换一次。

  ③水洗:同样擦洗镜身和抽吸活检孔道,清除残留酶洁液。

  ④浸泡消毒:清洗后将内窥镜浸泡于消毒槽内,浸泡消毒10分钟,操作顺序同检查前准备。

  ⑤清洁水洗:用清洁水彻底清洗镜身和反复抽吸活检孔道,清除残留消毒液。如进行ERCP、EST术、治疗性内镜术(息肉摘除术、注射硬化剂等),要求活检孔道内抽吸灭菌水,每次量不少于300ml。

  4、内窥镜检查结束后的终末消毒方法:清洗消毒过程同上,但消毒液内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内镜附件的清洗消毒:

  ①重复使用活检钳:每天检查结束后集中灭菌消毒处理。方法:活检钳清洗后浸泡于稀释的适酶溶液中,用小牙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再将活检钳放入超声振荡器中,加清水振荡10分钟,清洗后挂起凉干或擦干,钳瓣处滴硅油以如润滑关节,处理完毕,将活检钳集中供应室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备用。

  ②一次性的活检钳使用完成后严禁重复使用并销毁。

  6、其他附件:如切开刀、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重复使用的治疗附件应用过程中接触破损粘膜的机会大,均应彻底清洗后进行灭菌处理。一次性的治疗附件使用完成后严禁重复使用并销毁。

  7、清洗刷:每次使用前必须在流动水中用手指揉搓刷头,以去除沾附的粘液等,使用后立即浸泡在消毒液中。全天检查结束后,置2%戊二醛内浸泡消毒30分钟后取出,悬挂凉干,减少细菌滋生。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4

  为保护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防止病原体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避免实验室感染,制定本制度。

  1、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无菌操作,静脉采血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不得随意丢弃,放入医疗废物专用袋。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报告单以打印单发放。

  7、检验科及实验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医务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操作场所配备速干手消毒液,安装洗眼装置。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6、储血设备应专用于血液及血液成分,每周清洁消毒1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培养皿细菌生长菌落<200CFU/m3且无霉菌生长。

  7、严格无菌操作,采血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并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8、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5

  一、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二、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三、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四、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五、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六、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1、内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2、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3、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

  七、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八、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九、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十、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十一、软、硬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具体详见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按《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

  十二、做好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2、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3、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6

  1.目的

  规范收购、前整理场地清洗消毒的操作行为,保证其生产环境、设备、设施等处于清洁状态。

  2.职责

  2.1车间主任负责贯彻落实该作业指导书

  2.2卫生班长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实施

  2.3车间质检员负责该作业指导书的监督检查

  3.适用范围

  适用于收购、前整理场地的墙面、地面、分级筛、跳豆机、去壳机、拣豆、输送线、提升机、水槽、工作台、刀、模具、刀板、剪刀、清洗池、塑料筐等的.清洗消毒工作。

  4.内容

  4.1收购、前整理场的清洗消毒分生产前、后和生产间隙进行。

  4.2清洁用品,包括塑料刷、扫帚、水池、塑料桶、自来水、100PPM含氯消毒水。

  4.3生产结束后的清洗消毒

  4.3.1清扫:应清除地面、墙面和各种设备、设施、工器具中的杂物、残留物。

  4.3.2冲洗:用扫帚等工具和清水进一步洗、扫、刷,清除一切设备、设施中的杂物、泥污等。

  4.3.3用含100PPM有效氯的消毒液对墙壁、地面、设备设施进行喷雾或浇洒消毒。1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清除消毒剂残留。

  4.3.4检查所有清洗消毒过的表面,如发现任何残留痕迹,重复4.3.1——4.3.3步骤操作。

  4.4生产前的清洗,每天开工前,分别用自来水对场地、设备、工器具进行冲洗。 4.5生产加工间隙的清洗消毒。

  4.5.1清除场地、设备、周转筐、工作台、工器具、清洗池中一切杂物、污垢等。

  4.5.2用自来水分别对上述设备、设施、工器具等进行彻底冲洗。

  4.5.3清洗池每使用1小时,必须彻底清洗换水一次。 4.5.4检查所有清洗过的表面,如发现任何残留痕迹,重复4.5.1 4.5.3步骤操作

  5.相关记录

  设备、设施、工器具清洗消毒执行、检查记录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7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校园不发生重大疫情和聚集性发病,特制定学校清洁消毒工作实施方案。

  一、物资准备

  总务处负责采购电动喷雾器、喷壶、84消毒液、酒精、棉布等物资。

  二、职责分工

  1、班主任为各班级责任人,负责班级内公共区域消毒工作。

  2、各教师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各办公室消毒工作。

  3、教务处负责各功能室的消毒工作。

  4、总务处负责学部、办公楼及校园内公共区域消毒工作。

  5、餐厅工作人员负责餐厅及外围公共区域消毒工作。

  三、具体实施措施

  (一)办公室消毒

  1、由各值日教师轮流进行开窗通风和卫生打扫,每日上午、中午、下午通风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2、消毒人员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每日上下午各一次,彻底对教师办公室进行消毒。

  3、桌凳、门把手等日常接触物品每日用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二)教室及功能室消毒

  1、地面保持整洁,无纸屑、无杂物;桌椅、物品摆放整齐,无积灰、无纸屑、无杂物。

  2、卫生工具摆放整齐,垃圾桶每日倾倒,不留垃圾。

  3、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每日上下午、晚各一次,彻底对各教室、功能室进行消毒。

  4、每日通风至少通风3次,上午大课间、午饭、下午大课间,每次至少30分钟。

  (三)卫生间消毒

  1、加强通风,及时清扫卫生间内所有垃圾和废弃物。

  2、用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自来水按钮、洗手台面等或用以上消毒液放入喷雾器中进行空间及表面喷雾至湿润,等待30分钟后开窗通风,清水洗净。

  (四)室外场所消毒

  每日对校园卫生彻底扫除,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每日上下午各一次,彻底对楼梯间、走廊等室外场所进行消毒。

  (五)门卫室消毒

  1、空气消毒: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或大新风,必要时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2、环境物品表面消毒:对地面、墙面以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表面如门窗、门把手、桌面、笔、垃圾桶等部位进行消毒,每天消毒2—3次。可选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3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或使用75%擦拭消毒,消毒后开窗通风60分钟后再进入。

  (六)卫生室(保健室)管理

  开学前

  1、卫生室由校医负责管理。卫生室管理制度、相关处置流程要张贴上墙。

  2、对卫生室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及所有物体表面消毒。通风换气:开学前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清洁。物体表面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500mg/L)对物体表面(地面、扶手、门把手、办公桌椅、诊疗床)进行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使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体温计、诊疗器械表面。保持卫生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清洁。

  2、卫生室保证防疫物资(消毒用品、诊疗器械、一次性手套、口罩、帽子、鞋套、护目镜、隔离衣等)配备充足,并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

  3、卫生室要设置洗手设施;

  4、设立(临时)隔离场所,位置相对独立,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暂时隔离。

  开学后

  1、每天对卫生室进行空气消毒及所有物体表面消毒,如(临时)隔离场所当日有隔离人员,在隔离人员离开后立即对(临时)隔离场所进行消毒和通风。

  2、物体表面消毒:消毒原则参考开学前卫生室(保健室)物体表面消毒部分。

  3、保持卫生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清洁,每天专人清扫并进行登记,规范医疗垃圾处理。每天医疗垃圾用医疗废物专用袋严密包装,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七)楼道、楼梯管理

  开学前

  1、对楼梯楼道进行彻底清洁,对楼道和楼梯的地面、墙壁、门把手、扶手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以上表面有污染时,可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消毒后保持楼道、走廊的环境卫生清洁,减少灰尘飞扬,每天专人巡查清扫并进行登记。

  2、因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保洁人员上岗前要接受使用技能培训,包括:配制和使用消毒剂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佩戴帽子、口罩、手套和护目镜等;学会在不同情况下配制不同浓度的`消毒液;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应避免过度消毒,并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所使用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消毒剂须现配现用。

  开学后

  1、每天对楼道楼梯进行彻底清洁2次,对楼梯和楼道的地面、墙壁、门把手、扶手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2、每天保持楼道楼梯的环境卫生清洁,减少灰尘飞扬,每天专人巡查清扫并进行登记。

  3、每天及时清运楼道、楼梯垃圾桶内的垃圾,可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八)餐厅防控

  1、提前做好预案。

  ①要制定安全预案,加强校内食堂和学生配餐管理,严格执行采购、储存、加工、售卖等环节的安全操作规范,守好食品安全底线。

  2、错时分发就餐。

  ①实行分时段错时就餐,学生间隔1米以上,避免人员聚集。

  ②一律实行分餐制,教职工和学生就餐时,餐具统一由工作人员配发,禁止自行取拿餐具,饭菜统一由食堂工作人员分发。

  ③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3、保障餐厅卫生。

  ①餐厅工作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手套,并与学生保持安全距离。

  ②食品留样、加工、消毒等按照规定执行。

  ③餐厅每日消毒2次,餐桌椅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洁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

  ④餐厅配备洗手液等保障手部清洁的物品。

  4、注重饮水卫生。

  ①学校加强水质监测,确保水质正常。

  ②教育引导学生自带杯具保持干净,不得将个人杯具转借他人。

  ③不饮生水,提倡喝开水,少喝或不喝饮料。

  ④一旦发现水质异常,要立即停止饮用,并及时向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5、加强就餐管理。

  ①学生就餐之前必须用肥皂、洗手液等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学校安排专人对各班学生清洗情况进行考核记录。

  ②就餐过程中禁止交谈、喧哗,避免交叉感染。

  ③学校要加强与集体配餐单位联系,督促落实送餐人员的健康管理和个人卫生防护。

  6、餐厅及外围卫生及消毒要求

  ①餐厅内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卫生清扫。

  ②泔水桶盖盖儿不裸露。

  ③学生餐桌及地面及时清扫。

  ④每天早中晚饭后对所有公共区域及物品(地面、楼梯及扶手、门把手、水龙头、桌椅)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

  (九)留观室管理

  1、留观室由相关负责人管理。留观室管理制度、相关处置流程要张贴上墙。

  2、留观室要经常保持通风状态,在隔离人员离开后立即进行消毒。物体表面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对物体表面(地面、扶手、门把手、办公桌椅、诊疗床)进行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使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体温计、诊疗器械表面。保持留观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清洁。

  3、留观室保证防疫物资(消毒用品、诊疗器械、一次性手套、口罩、帽子、鞋套、护目镜、隔离衣等)配备充足,并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

  4、相关责任人保持留观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清洁,每天清扫,规范医疗垃圾处理。医疗垃圾用医疗废物专用袋严密包装,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十)总务处负责具体的消毒指导工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使消毒工作扎实到位。

  四、注意事项:

  1、按需配比,严格配制浓度,在配液桶里配制好消毒剂后再加入喷雾器药桶或喷壶中。84消毒时,用原液按照1:100的比例兑水(半桶水倒入4盖),拖把、抹布浸泡20分钟。

  2、操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3、门把手等日常接触物品用75%酒精擦拭,如果使用频繁可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8

  为了做好本经营单位清洁用具的消毒工作,更好地履行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保障顾客的身体健康安全,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清洁用具在专用的洗消间(区)进行清洗消毒,并且有专用的清洗、消毒池(桶),分类清洗消毒。

  2、要定期将清洁用具如抹布、拖把等用消毒剂消毒并置于太阳下曝晒。

  3、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对清洁用具的`定期消毒进行落实并进行登记。

  4、消毒按顺序进行:消毒前洗净→消毒→冲洗→晾晒

  5、消毒后的清洁用具经晒晾晒干爽后,放于固定处。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9

  1、车站消毒工作由综合部负责,卫生室进行技术指导。

  2、车站安排专人,定期对车站进行消毒,尤其是重点场所(卫生室、洗手间、食堂等)。

  3、负责消毒人员应尽职敬业,不得懈怠。

  4、每次消毒后做好消毒情况登记,包括用药情况,消毒时间,次数等。

  5、卫生室随时对消毒情况进行督促与抽查,并做好记录。

  6、平时做好站内外的卫生工作,经常开窗通风。在传染病散发或流行时期,要加强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7、常规消毒与终末消毒相结合:常规消毒为每周一次,终末消毒为随时发现传染病疫情,随时消毒(一天2次)。消毒范围包括:办公大楼内的走廊地面与

  墙壁、楼梯扶手与窗台、厕所、办公室的'门把手、窗台、桌椅等。

  8、体温表等器材使用后,浸入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患者的呕吐物要用12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进行清理。发生红眼睛、肝炎等接触性的传染病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课桌椅,用1500mg/L的含氯消毒剂

  喷雾室内空间,并关闭门窗30分钟。发生流行性感冒、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应用食醋熏蒸,通风开窗。

  9、消毒方法:稀释消毒液擦拭、喷洒等。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10

  1、布局合理,临床微生物室应设门禁开关,入口处有标志,限制无关人员进入。每个工作区设有流动水和洗手设备、手消毒用品,作完毕后及时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

  2、微生物实验室需配备生物安全柜、蒸汽回收型高压消毒锅;对源于病人的原始标本如痰液等进行涂片或接种平板等工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生物安全柜安置位置符合要求。

  3、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规程。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表及地面进行保洁处理,湿式清扫,遇有污染时立即消毒、清洗。

  4、无菌间和超净台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洁、消毒2次。无菌间应配备空气消毒设备

  5、使用合格的`一次检验用品,用后无害化处理,并有记录。

  6、严格执行无菌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7、所有被污染的针头、碎片、碎玻璃、采血管等利器必须放在一次锐器盒中统一焚烧处理。一次耗材、棉球、吸管、卫生纸、粪便、痰等标本连盒装入医疗垃圾袋,统一收送焚烧。

  8、检验科各检查室桌椅、器具、地面每日用1000mg/l含消毒液擦拭2次,空气消毒1次,每周大扫除1次。抹布、拖把专室专用。

  9、无菌物品及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10、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11、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12、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13、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14、储血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分,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内壁进行生物学检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11

  一、医疗机构环境表面分类

  医疗机构内的环境表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医疗器械表面(如医疗仪器按钮或把手,推车,牙床等),二是卫生表面(如地板、墙面、桌面等)。其中,卫生表面又分为两大类:一是手很少接触的表面,如地面和天花板;二是手频繁接触的表面,如床栏、桌面、门把手、灯开关、病房厕所的墙面等。

  环境表面卫生等级分类分为清洁级、卫生级、消毒级。各部门了解所在科室卫生等级。

  二、清洁消毒方式

  根据不同的环境表面及卫生等级选择相应的清洁消毒方法。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消毒的'表面,可采用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实行一用已更换。

  三、相关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环境清洁执行人员(护士、清洁工)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预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环境卫生清洁消毒相关知识。实施清洁与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四、清洁消毒质量督查

  环境表面的清洁消毒应落实到人员并签名,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环境表面采样监测,督查清洁质量,并对结果进行反馈,督促科室改进。

  五、医疗机构开展内部修缮及装饰时,应有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对施工相关区域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

  六、重复使用的洁具应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消毒,并通风干燥保存。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12

  为了对教师、幼儿身体健康负责、创建健康卫生校园、避免食物中毒等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制度。

  1、每天早晨由各班打扫卫生包管区,做到地面无垃圾、无废纸、无其他污染物;

  2、专人负责卫生间的.冲洗清扫工作,保持卫生清洁,不能有明显的尿渍便迹;

  3、供水茶桶每天早上清洗,每周消毒一次;

  4、走道、楼梯每天两拖一扫(早上、中午上班前拖,下午离园前扫干净);

  5、垃圾筒每天清除一至二次;

  6、餐具每天清洗、过水和消毒;

  7、寝室、教室和楼道每天用紫外线灯杀毒约0.5小时;

  8、教导处、总务处和有关清洁工经常检查园所卫生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13

  1、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清洗消毒室与诊疗室应分开设置,通风良好。

  (1)清洗消毒室应配备相应的清洗消毒设备。

  a、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擦镜台、干燥设备、计时器,相应的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b、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

  c、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与储镜柜应分开。

  (2)诊疗室应设置合理,配备基本设施。

  a、应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b、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间段进行。

  c、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d、诊疗室的'净使用面积≥20㎡。

  3、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数相适应,清洗、消毒或灭菌应符合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原则。

  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抗湿罩袍或围裙、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帽子、手套等。

  5、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患者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包括水洗、酶洗、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包括消毒和冲洗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

  6、浸泡消毒或灭菌内镜的消毒剂应每日检测浓度并记录。

  7、消毒后的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活检钳及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14

  1、餐厅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应在25米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2、餐厅、包间要保持整洁,餐具摆台后或顾客就餐时不得清扫地面。餐具摆台超过当次就餐时间尚未使用的要回收。

  3、发现或被顾客告知所提供食品确有感官性状异常或可疑变质时,餐厅服务人员应当立即撤换该食品,并同时告知有关备餐人员,备餐人员要立即检查被撤换的食品和同类食品,做出相应处理,确保供餐安全。

  4、销售直接入口食品要使用专用工具分别传递食品,专用工具要消毒后使用,定位存放。传递食品与收款应分开(专人、专用工具),防止污染。

  5、供顾客自取的`调味品,要符合食品安全所必需要的贮存和使用要求。

  6、必须使用消毒后的餐饮具,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摆台上桌。

  7、设有充足的用餐者专用洗手设施,有符合要求的餐具保洁设施,提供的毛巾、餐巾等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8、端菜手指不接触食品,分餐工具不接触顾客,递小毛巾用夹具,用后及时收回清洗消毒,用过的餐饮具及时撤回,并清洁台面。

  9、及时做好台面、桌椅及地面的清扫工作,盛装垃圾的容器应密闭,垃圾及时处理,做好“三防”工作,保持整洁卫生。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清洁消毒管理制度06-07

食品用设备、设施清洁消毒维修管理制度10-04

疫情防控清洁消毒方案11-04

复学清洁消毒简报(精选10篇)12-14

消毒柜的选购知识-消毒柜的清洁与保养08-20

学校公共场所清洁消毒管理制度(通用17篇)07-18

复学清洁消毒简报范文(通用5篇)12-15

幼儿园开园卫生清洁消毒简报01-03

消毒管理制度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