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时间:2024-11-16 18:14:34 俊豪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精选18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那么相关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精选18篇)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1

  为贯彻落实《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精神与要求,确保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培养阅读习惯,发挥课外阅读启智润心的功能,为学生成长奠基。特制订《青岛51中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制度》。

  一、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原则

  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做好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以下原则:

  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二、进校园课外读物的基本标准

  (一)严格把关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进教导处严把审核关,由专人对进校园的课外读物须册册遴选,本本筛查。校园的课外读物须坚持以下原则:

  1.主题鲜明。体现主旋律,引领新风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彰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开拓国际视野,涵养法治意识。

  2.内容积极。选材积极向上,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价值。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3.可读性强。文字优美,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

  4.启智增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二)严格坚守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的准则和底线

  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推荐或选用为学生课外读物:

  1.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污蔑、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模人物,戏说党史、国史、军史的。

  2.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反华、辱华、丑华内容的。

  3.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的。

  4.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5.存在违反宗教政策的内容,宣扬宗教教理、教义和教规的。

  6.存在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

  7.宣扬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倾向的。

  8.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格调低下、思想不健康,宣扬超自然力、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存在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赌博、毒品、引诱自杀、教唆犯罪等价值导向问题的。

  9.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10.存在科学性错误的。

  11.存在违规植入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及不当链接,违规使用“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等字样的。

  12.其他有违公序良俗、道德标准、法律法规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三、进校园课外读物选取的基本流程

  对于进校园的课外读物,采取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的推荐程序。基本流程如下:

  (一)进校园课外读物每学年推荐一次;

  (二)由教导主任、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

  (三)由语文、道德与法治教研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四)学校教导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四、加强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

  1.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组织统一购买。

  2.做好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的指导工作。

  3.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4.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5.加强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

  6.对于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学校团委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

  7.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上报教导处,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2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xx〕2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规范管理课外读物,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含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我校现根据市教委专项会议精神,根据《徐汇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管理办法》和区局《指导意见》要求,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1.把握方向,守住底线。

  课外读物推荐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附件一)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

  2.梳理源头,分类管理。

  把控进校园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在采购图书资料时,必须严格审核图书供应商的资格条件,不得在未获得经营资质的书商处购买,不得善自在网店、微店、手机APP等线上渠道购买图书、教材与教辅材料。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必须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图书馆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

  1.增量提质馆藏图书,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必须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采购图书时,以教育部及上海市教委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为主要依据,以学科教师、图书馆专业人员、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为辅,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合理配置学生用书与教师用书的馆藏比例,严格区分学生书库与教师书库,充分满足师生课外阅读需求。

  2.收集阅读信息,挖掘数据价值

  利用图书软件统计功能,时收集学生借阅信息,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定期向学生发布推荐书目,同时为图书馆课程开发建设等积累数据,提供精准服务。

  (二)丰富课外读物资源,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前,学校课外读书管理工作组要按照《管理办法》加强审核,并将受赠图书清单及审核承诺书(附件二)上报区教育局国资中心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不得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红读等读书活动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学校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推荐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教师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家长购买课外读物、辅导书等一切资料。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获得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认可,并按照《管理办法》审核,报学校备案。通过后,图书馆将进行相关读物的购买,方便学生阅读。

  4.不鼓励学生自带读物进校园。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校园漂流书架及学生图书角内流通图书,必须由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后,方能上架。学生自带图书原则上不得进行漂流使用。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原则上学校每学年进行课外读物推荐一次,可根据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相关环节由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主导。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学校图书馆每学年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根据图书剔旧的相关规定与流程予以有效处理,消除不良影响。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课程教导、总务主任、学科组和图书馆等相关负责人共同组成的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校所有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并将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清单及审核承诺书(附件三)上报中教科、小教科进行备案。

  (二)加大经费投入,规范采购流程

  完善图书经费的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图书采购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切实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3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目标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办法》要求;

  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

  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

  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领导成立学校读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栗玉宝

  副组长:陈遵华、沈新兵、谢印杰、王大号

  成员:张继虎、徐大旺、吴百灵及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教导处要带领图书室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办法》要求,认真排查馆藏书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级部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要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二)强化管理,严禁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

  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十二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三)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

  各级部各班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四)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教务处要做好学校“书生课程”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书生课程建设委员会定年度计划、定工作方案、定阅读内容、定考核办法,强化课程实施过程管理,使书生课程尽早在本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书香校园建设。教务处要采取措施,组织各级部各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要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要内容之一,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

  语文学科组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五)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

  2、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

  3、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

  学校成立业务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4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新大桥中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要求:

  第一条把好图书馆课外读物采购关,做好馆藏课外读物排查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学校严格遵守上级部门对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相关要求,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图书馆、学生处、教研组协作,做好遴选和审核工作,把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关口。严格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对图书馆课外读物的梳理、调整、清理等工作。对于违反《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不得接受请托、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

  第二条强化管理,严禁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

  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管理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十二条负面清单”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管理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第三条加强图书馆建设,发挥主渠道阵地作用。

  学校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提升馆藏读物品质,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定期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等分享交流活动;优化校园阅读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读书征文活动。借助各类读书分享交流活动,在学校营造一种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生内在素养,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此外,加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学校切实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落实好相关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5

  为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校园,加强学生课外读物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特制订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制度,请全校师生遵照执行。

  1.严格读物管理。净化阅读环境,杜绝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读物资料流入校园。参照《教育部推荐新课标中小学课外阅读书目》,结合实际制定适合本校学生阅读能力的推荐书目,向学生推荐经典类和前沿类的'优秀读物。

  2.养成读书习惯。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以学校推荐书目为重点,为孩子购买一些适合的书籍,培养学生从小爱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

  3.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

  4.营造读书氛围。家长每天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分享读书成果,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5.建议给学生准备一本读书记录本,记录读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6.参加读书活动。教育孩子爱护图书,不随意损坏图书;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读书活动。

  7.加强图书室建设。加强我校图书室建设,定期更新图书,提高图书室的使用率。鼓励在教室设置图书角、图书柜等,方便学生阅读,丰富阅读体验。

  8.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6

  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挂你,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作用,威海市新苑学校特制订《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制度》如下:

  一、明确责任制度

  成立“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销售课外读物,禁止任何人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二、严格读物管理

  1.建立健全进校读物审查机制,不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校本课程不编写出版教材。

  2.学校给各位家长推荐的各学段“学生课外读物目录”必须是在国家批准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选择,每学年1次推荐,并由学校分管领导审核才可向家长推荐。

  3.各任课教师、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4.接受捐赠书籍必须先明确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

  5.不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三、优化阅读环境

  1.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爱读书、善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组织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

  2.教务处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推荐原则、程序按《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执行。要广泛开展阅读能力提升工程,以语文教研组为主体成立专家组,参照《教育部推荐新课标中小学课外阅读书目》,结合实际制定适合本校学生阅读能力的'推荐书目,向学生推荐经典类和前沿类的优秀读物。

  3.学校图书馆定期更新图书,提高图书馆的使用率。严格遵守图书室和班级图书增新剔旧和进室、进班审查制度,及时补充更新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

  四、做好家校沟通

  1.引导家长和学生从正规书店选用读物,不要选购和使用盗版读物,不要选购和使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读物资料,净化中小学的用书环境。

  2.学校每学年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经过严格程序筛选、推荐各学段学生课外读物目录供家长为孩子购买课外读物时参照,遵循自愿原则,不强制购买,学校不组织统一购买。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切实加强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五、强化督导落实

  学校严查各班乱征订、购买教辅资料和强制或推荐暗示学生在特定地方购买图书情况,一经学校发现将取消教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同时,建立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畅通社会和群众监督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本规定自20xx年9月1日起执行。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7

  为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范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进入我校的课外读物必须符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规定。

  二、原则上学校每学年推荐一次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程序为初选、评议、确认、报备四个环节。学校教导处、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员提出初选目录;各学科分管领导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审查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上报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备案。

  三、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向学生家长公开,自愿购买为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学校要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以外的课外读物进行指导。

  四、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六、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七、受捐赠的课外读物要明确来源,由学校进行审核把关,上报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备案。

  八、针对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九、落实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完善引进、岗位聘用、培训进修、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强化图书采购人员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

  十、对违反规定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理;需要追究其他纪律或法律责任的,依纪依法移交相应主管部门处理。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8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20xx]2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通知》、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稿)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学校,充分发挥图书馆教辅功能与知识育人功能。特制定以下五个制度。

  一、课外读物进校园推荐工作报备制度

  1、学校成立由学校校长、书记负责,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学科教研组组长和图书馆等相关负责人等共同组成的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校所有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2、各类进校园的课外读物须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课外读物推荐和选用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进校园课外读物必须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规定或存在《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

  3、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由学校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学科教研组组长、图书馆负责人、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初选目录推荐小组,形成初选书目,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4、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对初选书目进行评议,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5、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明确采购渠道,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局图工委审核备案。

  6、学校应向师生和家长主动公开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教师对学校推荐的书目负有导读责任。

  7、各级各类需要在校园内使用课外读物的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不得接受请托、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

  8、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由教师所在学科教研组组长认可,并按照《管理办法》审核,报学校管理工作组备案。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9、学校将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要求纳入校纪校规以及年级和班级公约等制度进行规范,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探索建立学生自带读物进校园自治管理制度。

  10、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切实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外读物读书活动审核制度

  为规范课外读物读书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从而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现制定课外读物读书活动审核制度。

  1、学校成立由学校校长、书记负责,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学科教研组组长和图书馆等相关负责人等共同组成的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校所有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2、课外读书活动的荐书原则

  学校对各级各类需要在校园内使用课外读物的活动都要审核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要求

  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学校每学年举办“读书节”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4、课外读书活动审核流程

  1、教导处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2、根据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活动教师因活动需要,向学生推荐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通过教研组商议并按照《管理办法》审核,报教导处备案。

  3、教师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及语文教师报备。等具体审核人审核符合要求,经教导处备案之后再带。

  三、课外读物教师荐书管理制度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管理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进课外读物,要严把12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1、学校成立由学校校长、书记负责,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学科教研组组长和图书馆等相关负责人等共同组成的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校所有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2、教师荐书原则

  课外读物推荐,要坚持五大原则的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需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以下原则。

  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满足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要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3、基本标准

  课外读物推荐要符合思想标准,进校园课外读物要符合以下基本标准。

  1)主题鲜明体现主旋律,引领新风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彰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开拓国际视野,涵养法治意识。

  2)内容积极选材积极向上,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的价值。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3)可读性强文字优美,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

  4)启智增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4、教师荐书的流程

  1)教师列出所需要的荐书目录。

  2)教师把所需要的书目报所在备课组和教研组审核。

  3)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根据《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进行审核并报教导处备案。

  四、学生读物自治管理制度

  为了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管理办法》要求,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学校制定了学生读物自治管理制度。

  学校将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要求纳入校纪校规以及年级和班级公约等制度规范,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

  1、建立组织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由学校校长、书记负责,政教处、各年级的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各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和本班语文教师和图书馆等相关负责人等共同组成的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校所有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2、班级工作内容

  1)班主任要对《管理办法》进行宣传,对十二种不良书籍要让学生知晓,对学生书籍进行一次大清理。

  2)每班对学生自治管理读物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3)每周定期对学生课外书籍进行清理,并制定相应的班级公约。

  4)班级成立班级学生读物管委会。

  3、制定相关的责任制度

  1)班级学生管委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定期清理学生所带书籍。

  2)对不遵守课外读物管理的同学,班主任要进行批评教育,品德等第降一级。

  3)对不听劝阻的学生要联合家长和学校进行批评教育,品德等第为不合格,并进行重点教育直至其改正为止。

  五、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备案制度

  1、学校相关受捐赠课外读物部门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的来源,确保合法性。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捐赠读物,一律不予接收。

  2、学校相关受捐赠课外读物部门确认受捐赠课外读物事宜背景,确保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3、在相关受捐赠课外读物部门初步审核后,学校组织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领导小组人员对受捐赠课外读物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审核,确保对捐赠读物的价值取向和适宜性严格把关。

  4、图书馆负责人如实填写《嘉一联中受捐赠读物进校园备案表》交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副校长、校长审核通过后,上交教育局图工委审核备案,审核通过后方可接受捐赠。

  5、总务处规范做好进校园课外读物的卫生管理工作,对各种渠道捐赠的课外读物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9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的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相关校园读物的管理制度。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博雅校园氛围。

  学校以图书馆为主阵地,扎实推进课外读物遴选配置和推广利用、加强各学科组与图书馆的联动,支撑和保障课程教学改革。

  1.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课外读物管理审核小组,加强组织保障,使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使本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成员由校长、书记、高校专家(家长代表)、课程教学部主任、行政服务部主任、语文教研组长、图书馆馆长等组成。

  2.规范配置流程,杜绝问题图书进校园。购买合法、正规渠道出版物是对进校园课外读物选购的基本要求。在市、区两级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指导下,学校多年来一直注重对采购图书源头的规范,严格审查供书单位实体书店资质,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问题图书进入校园。

  3.评议审核推荐书单。认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校图书馆的图书配置严格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文件规定,认真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并加强馆藏图书适宜性研究。审核小组负责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

  4.严格管理,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学校也接受校友和在校师生捐赠,所有图书均需经过审核小组的严格审核。对受捐赠的图书进行审查,凡进必审,关注“方向性”。由图书馆对受捐赠的图书完成消毒工作后,方可进入流通借阅环节。

  5.完善清查制度,结合资产剔旧每学期开展馆内图书清理工作,发现不适宜的图书及时下架。

  下一步,学校将以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和上海市教委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相关要求为契机,扎实把好课外读物进校关口,集全体师生之力打造优质的阅读生态圈,以“多读书、读好书”为目标,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10

  为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依据教育部印发《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组织机构

  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二、推荐原则

  (一)方向性。

  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全面性。

  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三)适宜性。

  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四)多样性。

  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五)适度性。

  中小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三、具体实施

  具体实施要求见《xxxx小学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制度》。

  四、管理监督

  1、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学校加强对图书馆购买、教师推荐、学生携带进入的校园读物管理。

  2、定期开展有关课外读物的问卷调查,及时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11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xx〕2号)的文件精神,为丰富学生阅读内容,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我校制定“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条例如下:

  一、成立课外读物审核管理工作组,负责组织我校进校园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1、成立审核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审核成员:

  2、成立审核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学科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

  二、全面落实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确保校园课外读物的规范性。

  1、根据实际需要做好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推荐工作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进校园读物必须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和启智增慧等标准。不得推荐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及公序良俗、道德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课外读物进入校园。

  2、在源头上加强监管,明确课外读物来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确定的图书目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组织任课教师和图书室人员初选目录,学科组进行审读、评议,审核工作组把关、确认推荐结果。禁止包括学校领导在内的全体教职员工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培训等方式销售课外读物,如有发现,学校将对其提出批评并进行相应处罚;对于受捐赠的课外读物,明确其出版来源,并对书籍内容质量进行严格审核把关。

  3、优化课外读物推荐程序,全面确保课外读物质量。课外读物每学年推荐一次,推荐程序包括师生初选、审核组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图书馆管理人和学生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向学生家长公示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预防家长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不推荐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的书籍。

  三、认真排查校园课外读物,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

  1、学生自查与互查。通过校会号召学生增强防范意识,号召学生自觉检查自己的.课外读物,发现问题或有疑惑的,应及时向班主任和学科老师汇报情况;学生互相借阅课外书籍时,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善意提醒,同时向老师报备情况。

  2、教师检查。班主任及各学科老师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学生所读课外读物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效干预,防患于未然。

  3、家长监管。通过家长会宣传学生课外读物管理要求,引导家长关注孩子所读课外读物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12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精神,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我校特制定以下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制度。

  一、管理目标

  (一)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

  (二)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

  (三)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管理原则

  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三、管理措施

  (一)规范课外读物推荐使用

  学校在进行课外读物的推荐与使用过程中,依据《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形成较为健全的遴选、审核和推荐机制。

  1.遴选。

  学校成立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党员教师、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图书馆管理员、家长代表等组成的读物审读专家,由审读专家遴选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

  2.审核

  (1)清单预审制。根据《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在教育部和专业机构推荐目录的基础上,以及近年来口碑好的课外读物中,选取相对适宜的图书进行初评,形成读物推荐清单。

  (2)确认审核制。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推荐读物目录,重点统筹数量种类,责任人签字后,读物方可进入学校。

  3.推荐

  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原则标准,审读专家库成员对每一本准备推荐的图书进行审读、评议,提出评议意见,形成学校推荐读物目录。

  (二)防止问题读物进校园

  1.全面摸底清查

  学校以学期为单位,教导处牵头,分期初、期中、期末三个时段对馆藏读物进行全面摸底清查,严格以《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的“12条红线”为依据,对课外读物及时进行把关遴选,去芜存菁,汰劣留良,保证读物的健康与营养。

  2.设立“图书观察员”

  1-2年级采用学科老师做“图书观察员”,3-6年级每班设立2名学生“图书观察员”,他们负责对班级出借、归还图书中的破损图书进行整理,就读物细节问题进行上报。

  3.发放告家长书

  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合理选择,明确课外读物的质量要求,营造健康向上的阅读氛围,形成家校最大的教育合力。

  (三)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1.读书月。每学年开展主题式读书月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2.约书日。建立“一周约书日”,由图书室统一策划,利用新建阅览室,结合图书漂流、拓展课程、课后服务等,全校联动,全体参与,基本确保学生的.每学期阅读量。

  3.日有三诵。晨诵、午读、暮吟,每次十分钟的经典诵读,使学生能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组织,加强保障

  学校成立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制度》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学科教研组长各班主任

  (二)注重宣传,严格管理

  各级各班要结合学校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三)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13

  一、总则

  1. 为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教育政策,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范围内所有课外读物的采购、审核、选用、捐赠、阅读推广等相关活动。

  二、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

  1. 成立课外读物管理领导小组

  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图书馆馆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

  负责制定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整体规划与决策,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

  2. 设立课外读物审核委员会

  由学校骨干教师、学科专家、图书馆专业人员以及家长代表组成。

  负责对拟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进行严格审核,依据相关标准判断读物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适宜性等是否符合要求。

  三、课外读物的采购与选用

  1. 采购原则

  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的原则,优先采购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发性大的课外读物,注重涵盖不同学科领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体裁形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同时避免读物内容过于高深或低俗,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采购,确保采购渠道正规合法,所采购的课外读物具有正规的出版发行资质,质量合格,无盗版、侵权等问题。

  2. 采购流程

  图书馆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需求和学生阅读兴趣,结合馆藏情况,制定年度课外读物采购计划,采购计划需明确采购书目、数量、预算等信息。

  采购计划经课外读物管理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由学校采购部门按照政府采购相关程序进行采购。在采购过程中,应广泛收集市场信息,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产品质量等进行严格审查,选择优质的供应商合作。

  采购完成后,图书馆应对采购的课外读物进行验收,核对书目、数量、质量等是否与采购合同一致,验收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并将相关信息录入图书馆管理系统。

  3. 选用标准

  思想内容健康:读物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无不良思想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知识体系科学:内容准确无误,逻辑严谨,符合学科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艺术表现精湛:文字优美流畅,插图精美得体,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审美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年龄阶段适宜: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其阅读的课外读物,确保读物内容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低年级学生可选用图文并茂、故事性强的读物,高年级学生可适当增加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难度稍高的书籍。

  四、课外读物的审核

  1. 审核流程

  学校图书馆或教师推荐的课外读物,需填写《课外读物进校园推荐表》,详细说明推荐读物的基本信息、推荐理由等,并提交给课外读物审核委员会。

  审核委员会收到推荐读物后,组织委员进行认真阅读和审查,从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适宜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填写审核意见。

  对于审核通过的课外读物,由审核委员会提交课外读物管理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进入校园图书馆或推荐给学生阅读。对于审核未通过的读物,应向推荐人说明原因,并禁止进入校园。

  2. 审核内容

  思想性审核:审查读物是否体现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是否存在违背法律法规、社会公德、民族传统等不良思想内容。

  科学性审核:检查读物内容是否符合科学事实,有无错误、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知识体系是否完整、准确、系统,是否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艺术性审核:评估读物的文学艺术价值,包括文字表达是否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情节设计是否合理新颖、引人入胜,插图、排版等是否精美协调、符合审美要求,能否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

  适宜性审核:考量读物是否适合本校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是否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匹配,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五、课外读物的捐赠管理

  1. 接受捐赠原则

  学校欢迎社会各界向学校捐赠课外读物,但捐赠的读物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关于课外读物的审核标准,确保捐赠的读物质量合格、内容健康有益。

  捐赠方应提供捐赠读物的详细书目清单、出版信息等资料,并承诺所捐赠读物来源合法、无侵权等问题。

  2. 捐赠流程

  捐赠方与学校相关部门(如学校办公室或图书馆)联系捐赠事宜,提交捐赠意向书和书目清单等资料。

  学校收到捐赠申请后,由课外读物审核委员会对捐赠读物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学校向捐赠方出具捐赠接收函,并安排接收捐赠读物。

  学校对接收的捐赠读物进行登记入库,按照图书馆管理规定进行分类、整理、上架,并向捐赠方反馈捐赠读物的使用情况和受益学生的信息。

  六、阅读推广与指导

  1. 阅读课程设置

  将阅读课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阅读需求,每周安排适量的阅读课时,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阅读课可由语文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编写阅读校本课程教材,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选取经典的课外读物片段或整本书作为教材内容,设计阅读指导方案、阅读活动安排、阅读评价标准等,使阅读课程更加系统、规范、有针对性。

  2. 阅读活动开展

  学校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读书节、读书月、阅读分享会、读书征文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参与度。

  组织阅读社团或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自主组建社团,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活动,如文学创作、阅读研究、图书编辑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特长和创新能力。

  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外读物带到班级与同学分享交流,定期更新图书角的书籍,提高读物的流通率和利用率。

  3. 阅读指导与评价

  教师在阅读课或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根据不同读物的特点和学生的阅读水平,引导学生掌握精读、泛读、略读等阅读方法,学会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进行阅读反思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

  建立科学合理的阅读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态度、阅读方法、阅读成果等进行全面评价。评价方式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升学推荐等的重要依据之一。

  七、监督检查与违规处理

  1. 监督检查机制

  课外读物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学校课外读物的采购、审核、选用、阅读推广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制度执行情况、工作流程是否规范、读物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阅读活动开展效果等。

  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的监督举报,对于收到的举报信息及时进行核实处理,并向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

  2. 违规处理措施

  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采购、选用不符合要求课外读物的相关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罚款、行政处分等处理;对于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社会影响的,依法依规追究其法律责任。

  对于捐赠不符合审核标准课外读物的捐赠方,学校将拒绝接收捐赠,并向捐赠方说明原因;对于已接收的不合格捐赠读物,及时清理下架,并要求捐赠方收回或进行妥善处理。

  八、附则

  1. 本制度由学校课外读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与国家或地方相关政策法规不一致之处,以国家或地方政策法规为准,并及时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完善。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14

  一、目的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校所有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包括各类图书、报刊、杂志、电子读物等。

  三、管理原则

  1. 方向性原则

  课外读物的选择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 适宜性原则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阅读需求,选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文字优美、形式多样、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课外读物,避免读物内容过于深奥、暴力、恐怖、低俗等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3. 多样性原则

  课外读物的种类应丰富多样,涵盖文学、艺术、科学、历史、地理、哲学、社会等多个领域,兼顾不同学科、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分级管理原则

  按照小学低、中、高不同年级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对课外读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明确各年级段适合阅读的课外读物范围和推荐目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阅读活动。

  四、管理职责

  1. 学校图书馆(室)管理部门职责

  负责制定学校课外读物采购计划和采购标准,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课外读物的采购工作,确保采购的课外读物质量合格、内容适宜。

  建立学校课外读物馆藏目录和图书管理制度,对馆藏课外读物进行分类编号、登记造册、上架陈列,方便师生借阅查询,并定期对馆藏图书进行盘点清理,及时更新和补充图书资源。

  组织开展图书馆(室)阅读推广活动,如读书讲座、读书征文、读书竞赛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室)资源开展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语文教研组职责

  负责制定各年级段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计划和推荐书目,结合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明确各年级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要求,指导语文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活动。

  组织语文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交流分享课外阅读教学经验和方法,探索适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模式和评价机制,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水平。

  协助学校图书馆(室)管理部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推荐优秀语文教师担任阅读活动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果。

  3. 班主任职责

  负责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图书漂流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家中的优秀课外读物带到班级图书角与同学分享交流,定期对班级图书角的图书进行整理和更新,确保图书角的图书资源丰富多样、适合学生阅读。

  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级课外阅读计划,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每日阅读打卡、读书分享会、亲子阅读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的阅读情况,争取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支持与配合。

  对学生带入校园的课外读物进行初步审查,发现有问题的读物及时与学生和家长沟通,要求学生将问题读物带出校园,并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告。

  4. 教师职责

  按照语文教研组制定的课外阅读指导计划和推荐书目,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并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合作阅读和探究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定期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和阅读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展和阅读需求,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五、课外读物推荐与选用

  1. 推荐主体与程序

  学校成立课外读物推荐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图书馆(室)管理人员等组成,负责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推荐委员会应根据本制度的管理原则和相关要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阅读需求,制定学校课外读物推荐目录。

  推荐目录的制定应遵循以下程序:首先,由各学科教研组、班主任和教师根据教学和学生阅读需要,广泛收集优秀课外读物信息,并向推荐委员会推荐;然后,推荐委员会对推荐的读物进行初步筛选和审核,确定入围读物名单;最后,推荐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入围读物进行评审论证,综合考虑读物的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适宜性等因素,确定学校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并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公布。

  2. 选用标准

  思想内容健康:课外读物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不良思想倾向和价值导向,不传播暴力、恐怖、色情、迷信等有害信息,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识体系科学:读物所涵盖的知识应准确无误,符合科学规律和教育教学要求,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升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文字表述规范:语言文字优美流畅、通俗易懂,符合小学生的语言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无错别字、语病和歧义等问题,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范例。

  艺术水准较高:读物在插图、装帧设计等方面应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和审美价值,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符合年龄特点: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心理特点和阅读能力,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课外读物,低年级读物应以图文并茂、故事性强的绘本、童话、寓言等为主,中高年级读物可逐渐增加科普读物、文学名著、历史故事等内容的比例。

  六、课外读物采购

  1. 采购渠道

  学校课外读物应从正规的图书发行渠道采购,如新华书店、具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网络书店等,确保采购的读物来源合法、质量可靠。严禁从非法渠道采购课外读物,如地摊、无证经营的书店等。

  2. 采购流程

  学校图书馆(室)管理部门根据学校课外读物采购计划和推荐目录,制定采购清单,明确采购读物的名称、作者、出版社、数量、价格等信息,并报学校领导审批。

  采购人员按照审批后的采购清单,在选定的正规采购渠道进行采购,并要求供应商提供正规的发票、图书清单和出版物质量检验报告等相关凭证。

  采购的课外读物到货后,学校图书馆(室)管理部门应组织人员进行验收,核对读物的数量、质量、版本等信息是否与采购清单一致,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协商解决。验收合格的读物应及时办理入库登记手续,并按照图书管理制度进行分类上架陈列。

  七、课外读物捐赠

  1. 捐赠管理

  学校欢迎社会各界和个人向学校捐赠课外读物,但捐赠的读物必须符合本制度的管理原则和选用标准。学校应建立课外读物捐赠管理制度,明确捐赠的受理部门、捐赠流程和捐赠读物的审核、接收、登记、保管、使用等环节的管理要求。

  2. 审核接收

  学校指定专人负责课外读物捐赠的受理工作,接受捐赠时应向捐赠者说明学校课外读物捐赠的管理要求和审核程序,并要求捐赠者提供捐赠读物的详细信息清单。

  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委员会对捐赠的读物进行审核,按照选用标准对捐赠读物的内容、质量、适宜性等进行评估,审核通过的`读物方可接收捐赠,并向捐赠者出具捐赠接收证明;审核未通过的读物,应向捐赠者说明原因,并妥善处理。

  3. 登记使用

  接收捐赠的课外读物应与学校采购的读物同等管理,由学校图书馆(室)管理部门进行分类编号、登记造册,纳入学校图书资源统一管理,并按照图书借阅制度向师生开放借阅。学校应在图书馆(室)显著位置设置捐赠图书展示区,对捐赠者的信息和捐赠图书进行展示,以表达对捐赠者的感谢和敬意。

  八、监督检查与问责

  1. 监督检查机制

  学校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监督检查机制,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对学校课外读物的推荐、采购、捐赠、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监督检查小组应制定详细的检查评估标准和检查计划,确保监督检查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2. 检查内容

  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是否按照规定程序推荐课外读物,推荐的读物是否符合管理原则和选用标准。

  课外读物采购渠道是否正规,采购流程是否规范,采购的读物是否质量合格、内容适宜,有无违规采购行为。

  课外读物捐赠的审核接收、登记使用情况,是否按照捐赠管理制度对捐赠读物进行管理,有无接收不符合要求的捐赠读物。

  班级图书角和图书馆(室)课外读物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学生阅读不适宜读物的现象,图书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图书借阅记录是否完整等。

  3. 问责处理

  对在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中违反本制度规定的相关人员,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处理;如因管理不善导致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并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xx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在实施过程中,如国家和地方出台相关新政策、新规定,本制度将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15

  一、目的

  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初中部所有课外读物的遴选、采购、审核、上架、借阅、清查等管理工作。

  三、管理原则

  1. 方向性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 全面性原则: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等多样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适宜性原则: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 多样性原则: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等,贯通古今中外。

  四、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1. 成立课外读物管理领导小组

  由校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长、各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图书管理员以及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

  负责制定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整体规划和相关制度,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2. 教学部门职责

  教导主任负责组织教师开展课外读物的推荐和审核工作,确保推荐读物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语文教研组长和各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协助教导主任,组织语文教师筛选和推荐适合本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并撰写推荐理由和导读指南。

  教师代表参与课外读物的推荐、审核和评价工作,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专业意见,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课外读物。

  3. 德育部门职责

  德育副校长负责课外读物与德育工作的融合,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汲取正能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组织班主任和德育教师对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情况进行跟踪和指导,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如沉迷不良读物等。

  4. 图书馆职责

  图书管理员负责课外读物的采购、编目、上架、借阅管理等工作,建立详细的图书管理台账,记录图书的出入库情况、借阅记录等信息。

  定期对图书馆的课外读物进行盘点和清查,及时清理破损、过时或不符合要求的读物,确保馆藏读物的质量和数量。

  协助教师和学生查找和借阅课外读物,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5. 家长与学生代表职责

  家长代表参与课外读物的推荐和监督工作,反映家长对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意见和建议,配合学校做好家庭阅读指导工作。

  学生代表收集同学们的阅读需求和喜好,反馈学生对课外读物的评价和意见,参与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策划和实施。

  五、课外读物的推荐与审核

  1. 推荐标准

  主题鲜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内容健康:无暴力、色情、恐怖、迷信等不良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文字优美:语言规范、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知识丰富: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具有教育性: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推荐主体与流程

  教师推荐:各学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阅读需求,推荐适合本学科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推荐书目需填写《课外读物推荐表》,详细说明推荐理由、适合的年级和阅读指导建议等信息,提交给语文教研组长。

  学生推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喜好,向班级图书管理员或语文教师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班级图书管理员收集学生推荐书目后,提交给语文备课组长进行初步筛选。

  家长推荐:家长可向班主任或学校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并说明推荐理由。班主任将家长推荐书目汇总后,交至德育处审核。

  审核流程:语文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对教师、学生和家长推荐的书目进行初步审核,筛选出符合推荐标准的读物,提交给教导主任。教导主任组织教学部门、德育部门以及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审核小组进行再次审核。审核小组重点审核读物的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等方面,确定最终的推荐书目,并报课外读物管理领导小组审批。经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后的推荐书目,列入学校课外读物采购目录或推荐给学生自主购买阅读。

  3. 审核要求

  严格审查课外读物的出版资质、作者背景、内容简介等信息,确保读物来源正规、内容合法。

  对涉及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等内容的读物,要进行深入的历史考证和价值判断,避免出现歪曲历史、误导学生的情况。

  关注读物的.插图、排版、印刷质量等方面,确保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要求,同时注意保护学生的视力。

  六、课外读物的采购

  1. 采购渠道

  学校图书馆的课外读物采购应选择正规的图书供应商或出版社,优先采购列入教育部推荐目录或经学校审核通过的推荐书目。

  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采购制度,确保采购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2. 采购流程

  图书管理员根据学校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阅读情况,制定课外读物采购计划,明确采购的数量、种类、预算等信息,提交给教导主任审核。

  教导主任审核通过后,报学校领导审批。审批同意后,由学校采购部门按照采购流程进行采购。

  采购的课外读物到货后,采购部门、图书管理员和教师代表共同进行验收,核对图书的数量、种类、质量等是否与采购订单一致,检查图书是否存在破损、缺页、印刷错误等问题。验收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图书管理员及时进行编目、上架,供师生借阅。

  七、课外读物的馆藏管理

  1. 分类与编号

  图书管理员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课外读物进行分类,并为每本图书编制唯一的索书号,以便于图书的排架、检索和借阅管理。

  2. 上架与陈列

  根据图书的分类和索书号,将课外读物有序地上架陈列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并设置明显的标识牌,方便学生查找借阅。

  定期对书架上的课外读物进行整理和维护,保持书架的整洁和图书的排列整齐,及时将归还的图书归位。

  3. 借阅管理

  制定完善的图书借阅制度,明确借阅的时间、数量、期限、续借规定以及逾期未还的处理办法等。

  学生凭借阅证借阅课外读物,图书管理员做好借阅登记工作,记录借阅者的姓名、班级、借阅日期、归还日期等信息。

  加强对借阅图书的催还工作,对于逾期未还的学生,及时通过班级通知、校园广播等方式进行提醒,督促其尽快归还图书,以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和利用率。

  八、课外读物的阅读指导

  1. 阅读课程设置

  学校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每周安排一定课时的阅读课,由语文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担任阅读指导教师。

  阅读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阅读水平,制定阅读课教学方案,明确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2. 阅读方法指导

  教师在阅读课上,向学生介绍各种阅读方法,如精读、泛读、略读、跳读等,并根据不同的读物类型和阅读目的,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制定阅读计划、做好读书笔记、学会思考和提问等,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通过开展阅读分享会、读书报告、小组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和体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

  3. 阅读评价

  建立科学合理的阅读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和阅读效果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阅读量、阅读态度、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收获等方面。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激励学生不断提高阅读水平。

  九、监督检查与违规处理

  1. 监督检查机制

  课外读物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学校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包括推荐审核、采购、馆藏管理、阅读指导等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的监督和举报,对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2. 违规处理措施

  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推荐、采购或使用问题课外读物的部门或个人,学校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通报批评等处理措施。

  对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十、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课外读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16

  一、引言

  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同时确保学生接触的课外读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特制定本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校范围内所有课外读物的引进、管理及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图书馆藏书、班级图书角图书、教师推荐读物及学生自带读物等。

  三、基本原则

  1. 健康性:确保读物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暴力、色情、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

  2. 适宜性:读物应与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及教育需求相匹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多样性:涵盖文学、科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

  4. 开放性:鼓励学生参与读物选择与评价,建立开放的反馈机制。

  四、读物引进与审核流程

  1. 初步筛选:图书馆、教师或学生家长推荐的读物需首先进行初步筛选,去除明显不符合健康性原则的读物。

  2. 专业审核:成立由语文教师、图书馆管理员及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审核小组,对初选读物进行内容、语言、价值观等多维度审核。

  3. 公示与反馈:审核通过的读物名单在学校公告栏及官方网站公示,接受师生及家长反馈,对有异议的读物进行复审。

  4. 正式入库:经最终确认无误的读物,方可正式纳入学校图书馆或班级图书角。

  五、读物推荐与借阅管理

  1. 教师推荐: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程需要,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并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2. 借阅制度:建立健全图书借阅登记制度,确保每本读物借阅有记录,便于追踪与管理。

  3. 阅读分享: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鼓励学生交流阅读心得,提升阅读兴趣与表达能力。

  六、读物更新与淘汰

  1. 定期评估:每年对馆藏读物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根据阅读频率、学生反馈及时代需求调整藏书结构。

  2. 淘汰机制:对于内容过时、破损严重或不符合当前教育导向的读物,实行及时淘汰并补充新书。

  七、监督与违规处理

  1. 监督机制:设立由学生会成员、教师代表及家长志愿者组成的监督小组,负责监督读物管理执行情况。

  2. 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本制度,擅自引入不适宜读物的个人或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直至追究责任等处理。

  八、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学校教务处所有。

  2. 随着教育政策的调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本制度将适时修订完善。

  通过上述管理制度的实施,旨在构建一个健康、丰富、开放的课外阅读生态系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1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丰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阅读兴趣,确保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全校范围内所有课外读物的引进、管理和使用,旨在营造健康、积极的阅读环境。

  第二章 课外读物的引进

  第三条 课外读物的引进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内容健康:读物内容应积极向上,无暴力、色情、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

  2. 知识丰富:涵盖文学、科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3. 适宜年龄:读物内容应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避免过于深奥或低俗。

  4. 正版保障:确保所有引进的读物均为正版,尊重知识产权。

  第四条 课外读物的引进渠道包括:

  1. 图书馆推荐:与公共图书馆合作,获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

  2. 出版社合作:与教育类出版社建立合作关系,获取最新出版的优质读物。

  3. 教师推荐:鼓励教师根据教学经验推荐优秀读物。

  4. 家长建议:听取家长意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点。

  第五条 课外读物引进前需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1. 内容审查:由学校图书管理员或相关教师负责,确保读物内容符合规定。

  2. 版权审查:核实读物的出版信息,确保为正版。

  第三章 课外读物的管理

  第六条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图书室或阅读角,用于存放和管理课外读物。

  第七条 课外读物应分类摆放,便于学生查找和借阅。分类标准包括:文学类、科学类、历史类、艺术类等。

  第八条 建立课外读物借阅制度,规定借阅时间、归还时间和借阅数量等,确保读物循环利用。

  第九条 定期对课外读物进行盘点和更新,淘汰陈旧、破损或内容不适宜的读物,引进新的优质读物。

  第十条 鼓励学生爱护读物,对于损坏或丢失读物的行为,应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章 课外读物的使用

  第十一条 学校应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如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鼓励学生到图书室或阅读角阅读。

  第十二条 教师可在课堂上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阅读并分享阅读心得。

  第十三条 举办读书活动,如读书交流会、读后感写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第十四条 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学校所有。

  第十六条 本制度如需修改,须经学校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 1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丰富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资源,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与综合素养,同时确保读物内容的健康性、适宜性和教育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全校范围内课外读物的选择、采购、审核、流通及管理等环节,旨在构建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校园阅读环境。

  第二章 读物选择与审核

  第三条 课外读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教育性原则:读物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及艺术鉴赏能力。

  2. 适宜性原则:内容需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心理发展需求,避免暴力、色情、封建迷信等不良内容。

  3. 多样性原则:涵盖文学、历史、科学、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鼓励学生广泛涉猎,拓宽视野。

  4. 时代性原则:反映时代精神,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

  第四条 成立由校图书馆管理员、语文教师、德育主任及家长代表组成的.“课外读物审核小组”,负责读物的初步筛选与审核工作。审核流程包括:

  1. 初审:对读物的内容、作者背景、出版社信誉等进行初步评估。

  2. 复审:组织专家或第三方机构对初审通过的读物进行更深入的内容审查,确保无不宜内容。

  3. 公示与反馈:审核结果在校内公示,接受师生及家长的反馈意见,必要时进行复议。

  第三章 读物采购与管理

  第五条 读物采购应遵循公开、透明、节约的原则,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版图书,确保图书质量。

  第六条 建立课外读物库,对入库图书进行分类编号、登记造册,并定期更新维护。图书馆应设置专门的阅读区域,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

  第七条 实施读物借阅制度,明确借阅规则、期限及损坏赔偿标准,鼓励学生有序借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四章 读物流通与利用

  第八条 定期举办读书节、读书分享会、作家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读物的有效利用与交流。

  第九条 利用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建立电子资源库,提供电子书、有声书等数字化阅读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第十条 鼓励学生参与图书推荐活动,通过学生书评、好书推荐榜等形式,增强学生参与感,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第五章 监督与评估

  第十一条 学校应定期对课外读物的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包括读物的受欢迎程度、学生的阅读反馈、阅读成效等,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第十二条 对于违反本制度,擅自引入不适宜读物或管理不善的情况,将依据学校相关规定追究责任,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学校教务处所有。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本制度将适时进行修订与完善。

【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课外读物进校的管理制度03-06

初中课外读物进校管理制度(精选5篇)01-24

中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制度03-07

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制度03-06

课外读物进校园审查管理制度(通用10篇)08-01

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总结范文07-23

课外读物进校园计划方案(精选7篇)06-10

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方案(精选9篇)05-31

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方案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