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政治制度

时间:2023-04-29 12:20:20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国的政治制度

三国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

三国的政治制度

三国鼎立

三国的创立者们,无论是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还是在外交中折冲搏蛆,无不以汉朝廷的名义行事,尽管汉朝廷只剩下一个作为摆设的皇帝。曹操在“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活动中,权势迅速上升.建安十三年,任丛相,独揽大政.建安十八年,受封为魏公,位在汉诸侯王之上,以冀州十郡为封国,在邺城建魏国宗庙社被.设置百官。建安二十一年,又进封为魏王,次年,建天子仪仗,距称帝代汉只一步之遥。但在恢复汉室权威的旗号下奋斗了2。多年的曹操,并没有跨出这一步.而是以周文王自处,将称帝代汉的任务留给王太子曹不(公元187一226年)。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遗令薄葬,次子曹王继为汉尽相、魏王,改年号为延康。十月,登坛受汉献帝“禅让”,称皇帝,以魏为国号,改元为黄初,以洛阳为都城,封汉献帝为魏山阳公。继王莽以后,再次用和平方式取得政权的合法性,这成为魏晋南朝及北朝后期权臣夺取帝位的固定模式。曹巫称帝建魏后,以汉室继承人自居的刘备在指责曹工为“汉贼”的同时,迫不及待地于次年三月称帝,以汉为国号,建都成都,因其仅据益州之地,史称蜀汉.或单称蜀。

据有长江以南的孙权因争夺荆州与刘备结仇,称藩于魏,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封他为吴王.孙权虽于同年十月自建年号为黄武,却不敢贸然称帝,招二国之兵,而且其内部与江东大族的关系还须调整。当一切条件成熟后,便于公元229年正式称帝,国号为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史书习以孙昊称这个政权,以别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昊国。

魏、蜀、昊三个鼎立的政权,仍奉行秦汉以来皇帝独尊的专

一、公建立及、肚翻

中国魏,南北朝政治史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制度大体沿袭汉制,而各有变通。在中央,魏恢复了曹操于汉末一度废除的司徒、司空、太尉三公,三公仍有部分参议朝政的权力,但主要决策权被曹操执政以后借以控制朝政因而权力猛增的尚书台取代。尚书令职权相当于宰相,下分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五曹尚书.负责各项政令。魏文帝曹王又改汉秘书令为中书令.增设中书监.以掌机密,魏明帝曹翻更加倚重中书监、令,以分尚书令决策大权。秦汉以来的九卿及所属官员.基本上成为尚书令、中书监下达的政令的执行者,汉代三公九卿分掌国家大政的制度不再推行。蜀汉初置垂相而权特重,后诸葛亮及其后继者均以尚书令之职总揽朝政,尚书令之权重于曹魏.吴则常置皿相,有时甚至分置左、右垂相,总领百官。

在地方,魏、昊沿用汉末以来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蜀因只有一州,实际上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三国均未给宗室封王以控制地方的权力。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曹魏还实行一种都督制,置扬州、青州、荆州、雍州、河北等都督,代表中央,统军驻守战略要地,一些都督还兼任刺史,这一制度为两晋南北朝各代继承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各代政治。吴除了郡、县制外,还在长江洽线及江南内地一些地方设督.每位督控制一块地方,进行军政合一的统治,以加强其在突然事件产生时的应变能力。

官吏选拔制度在这一时期发生重大变化。汉代实行察举、征辟制,曹操削平北方割据群雄时,急需各种人才.而战乱的局面使察举,征辟所依靠的乡闻评议难以实行,于是经常让中央官吏推荐其家乡的人才。曹王即位前,吏部尚书陈群吸取这一经验,创立九品中正制,在各郡设置中正,例由该郡任职于朝廷的官员

三国鼎立

兼任,中正将其本郡的士人根据才干、德行、家世等标准,评定为上上、上中以至下下九品,匕报司徒府备案,作为吏部选任官吏的依据。曹魏后期,又在各州置大中正,亦以朝官兼任,统辖郡小中正,对士人品第拥有更大的权力。九品中正创立之初,将东汉末已由地方大族名士操纵的选举权收归中央,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后来中正逐渐由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把待.对士人的品评也集中于家世即父辈、祖辈官阶爵位一项上,成为影响两晋南北朝政治的门阀士族阶层形成的催化剂,九品中正制也因此历两晋南北朝沿用不绝。:r孙吴虽没有这样一套完整的制度,由于江东大族作为其立国基础,大族出身的人实际上享有优先作官的将权。蜀汉因诸葛强调以法治国,官员选拔则更重实际才干。

上一篇: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  下一篇:生产车间规章制度范文

【三国的政治制度】相关文章:

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04-27

从政治制度视角看生态危机04-26

三国情作文08-16

说“三国”11-19

三国的日记02-07

三国的孔明04-30

看三国04-26

穿越三国作文08-31

品三国作文07-30

(精选)论三国作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