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2-11-10 02:21:03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集锦15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集锦15篇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册书主要继续讲述中国古代史自隋唐到清朝前期的知识,主要内容有: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5课,“和同为一家”;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第18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9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21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3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历史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册书的基础知识,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概念。

  2、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等方法培养学生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思想教育,以达到本学科思想教育的要求。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

  1、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注重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通过利用各种资源寻找历史,培养学生观察、考证能力。避免死记硬背,以减轻学生负担。

  2、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通过对有关历史知识的收集、整理,重新组织这些信息,提高分析、比较、归纳和综合能力。

  3、注重多层次、多方位地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深入了解身边的历史,进一步拓宽课本知识。

  4、进行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通过了解祖国的古文化成就、历史文化名人、英雄人物和事迹等,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5、教学手段多样化,经常使用电教手段、挂图等。

  四、教学重点:

  1、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贞观之治与女皇武则天、盛世经济的繁荣、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及作用、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2、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坛、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3、契丹的兴起及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和岳飞抗金、南方商业的繁荣、宋朝社会生活的几个重要方面。

  4、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5、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6、君主集权的强化、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班禅和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7、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8、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五、教学改进计划、措施:

  历史课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要从以前一味地强调课本知识中解脱出来,在讲解课本内容的同时,要适当地渗透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画、地图、表格、文献资料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努力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六、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8课时

  总结复习检测 2课时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6课时

  小结复习检测 2课时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8课时

  小结复习检测 2课时

  剩下时间期末总复习,准备期终考试。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

  初三的历史面临会考,可以说初三历史是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期学校安排我继续任教初三年级6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好初三历史会考这场攻坚战,争取在会考时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从现在开始就要积极备战历史会考。为了能给今年的历史会考打好基础,特制定初三历史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深度挖掘教材

  初三是新课改,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处理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备课,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度挖掘教材,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精髓,以便能更好的适应会考的灵活多变性。

  二、认真、全面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尤其是初三的历史。面对初中日益灵活的历史会考,备课是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吃透教材,灵活传授教材,对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要精打细算,认真设计好课堂的没一个环节。备好教材的同时,还一定要备好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三、狠抓课堂效率,注重知识的落实

  初三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课余不可能有时间背历史,这就要求上课时保证课堂效率,当堂的知识争取当堂掌握。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们力争:讲课内容少而精,线索简单而清晰,课堂给同学一定的时间当堂消化本节课的知识

  四、充分利用课外辅导,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生对于知识多数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这就更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在他们面前提醒,重复,也就是说我们要加大检查力度,使学生的脑子里始终都装着历史。将各班分成兴趣小组,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提问,教师利用自习时间进行抽查。

  五、加强与同一班级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

  初三的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情绪比较容易波动。对此,我们应和其他任课教师联系,时刻掌握着每个学生的状况,并且及时的对症下药,争取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3

  一、教材分析:

  初一历史第一册是政治思想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原始社会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共22课,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训练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三、实现教学目标的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4、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效率。

  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四、考核方式: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考试。本学期争取平均分达到及格水平,优良率和及格率能有所提高。

  五、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二册总共有22课,从隋朝的统一讲到清朝的统一,每课的内容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新教材主要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以历史发展的线索、重大事件和人物、经济、文化的重要史实为重点。本学期共十八周,共大约有三十二个课时左右,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六个课时。

  周次

  具体计划

  第1周(8.20xx8.24)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周(8.27xx8.31)

  第3课华夏之祖

  第一单元复习

  第3周(9.3 xx 9.7)

  第一单元测验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4周(9.10xx9.14)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5周(9.17xx9.21)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6周(9.24xx9.28)

  第二单元复习

  第7周(10.1xx10.5)

  第二单元检测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第8周(10.8xx10.12)

  第11课“伐五道,诛暴秦”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9周(10.15xx10.19)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第10周(10.22xx10.26)

  第13课两汉的经济发展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1周(10.29xx11.2)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2周(11.5xx11.9)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第三单元复习

  第13周(11.12xx11.16)

  第三单元测验第18课三国鼎立

  第14周(11.19xx11.23)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15周(11.26xx11.30)

  第16周(12.3xx12.7)

  第四单元复习第四单元检测

  第17周(12.10xx12.14)

  期末复习

  第18周(12.17xx12.21)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4

  一、教师自身状况分析:

  (一)教学优势:在历史教坛执掌教鞭的十几年,不仅使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也锤炼了我精练、准确、具有感染力的课堂风格和认真负责的育人态度。同时,十年来我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智力水平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使得我初步具备了因人施教的能力,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

  (二)教学劣势:我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适应我校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方面有一个过程,需要不断提高和揣摩。

  二是需要尽快熟悉学生的思维和心理习惯。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已基本适应,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且学习方法上有了改进,高二是高三提高和冲刺的积累阶段,必须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高二学生在历史认知上的层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掌握历史演进的规律,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的历史,鼓励学生在“史韵流香”的论坛上畅所欲言,发表属于自己的历史论辩,拓宽他们的历史思维,为高三巩固提高打好基础。

  教材简析:新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势必对我国中学教育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系列的高中教材突破了原来单纯以时间为顺序,以朝代更替为链条的编写模式,将大历史的发展和蜕变浓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几大脉络的演进过程中,历史不再是死板的记忆和背诵,生气与活力跃然纸上。要巩固他们的知识点,必须做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题,而做练习题不能以题海作为战术,而应做到“教师下海,学生上岸”精选精练,逐步提高。

  重点工作及措施:

  1、重点工作:本学期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主抓基础知识,每一单元的复习都以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脑子里有清晰的线索。

  (2)多研究一些习题,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习题,扎扎实实的做题。

  (3)培养学生的做题技巧,使之掌握考试的方法。

  2、措施: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变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会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每堂棵的具体安排1+2+1的模式。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检测本节棵学习情况。这样做到日日清。

  (2)及时单元检测,把本单元所复习的主要内容以试卷形式考察一遍。考完要及时进行试卷讲评。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1)复习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2)每复习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5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学生现状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个的历史教学工作。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不重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方案范#文.库整-理^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1.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

  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方案范#文.库整-理^准确。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运用灵活。

  2.加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前面分析的学生在知识迁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审题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

  (1)研究怎样实施问题意识教学,即怎样在复习教学中渗透问题意识,将教材中陈述性的史实,转换成问题性的素材,把说史变成问史和疑史,鼓励学生寻找史实之间的因果转化关系,把历史的知识序列变成史实的问题序列。

  (2)研究怎样提高学生理论认识能力,即学会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把理论观点转化为认识历史的思维方法,用以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3)研究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落实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即怎样把各种能力培养与具体的历史知识相结合,与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结合;怎样把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测试等各个环节和各种教学活动中,做到能力培养内容化、方法化、经常化,以期切实提高学生解答历史试题的基本能力。

  (4)研究采取那些措施和方法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能够正确理解`方案范#文.库整-理^材料信息的含义;能够准确概括提炼有效信息;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3.加强学生行文答卷的规范性

  初步设想通过老师明确要求和样卷展览、个别指导、限期做到等四个环节来落实加强学生行文答卷的`规范性的训练。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三个教学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一是放慢速度,夯实基础;二是理清线索,构建结构;三是注重能力,接轨高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全面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模式,以期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

  五、专业成长计划

  本学期继续努力学习,广泛涉猎本学科、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对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要有更明确的认识,并积极参加投身教研教改,把成果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2-4周:第一单元

  第5-6周:第二单元

  第7-8周:第三单元

  第9-10周:第四单元

  第11周:期中考试

  第12-13周:第五单元

  第14-15周:第六单元

  第16-17周:第七单元

  第18-22周:复习准备期终考试

  初步设想通过老师明确要求和样卷展览、个别指导、限期做到等四个环节来落实加强学生行文答卷的规范性的训练。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三个教学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一是放慢速度,夯实基础;二是理清线索,构建结构;三是注重能力,接轨高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全面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模式,以期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

  七、专业成长计划

  本学期继续努力学习,广泛涉猎本学科、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对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要有更明确的认识,并积极参加投身教研教改,把成果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八、教学进度安排

  第2-4周:第一单元

  第5-6周:第二单元

  第7-8周:第三单元

  第9-10周:第四单元

  第11周:期中考试

  第12-13周:第五单元

  第14-15周:第六单元

  第16-17周:第七单元

  第18-22周:复习准备期终考试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6

  一、指导思想、教学目的要求: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以课改精神以及学校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历史必修三和选修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历重大改革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并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对历史材料的阐释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材分析:

  1、本板块在高中历史中的地位:

  本学期讲授新课:历史选修(Ⅰ)-《历重大改革回眸》和历史选修(Ⅱ)-《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选修(Ⅰ)共有9个专题。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发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因此,学习和掌握历重大改革的史实,有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历史选修(Ⅱ)共有7个专题。民主与X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政治现象。知道X和民主出现的历史背景、了解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2、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历重大改革回眸》,使学生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历重大改革回眸》的重点放在中外古今重大改革的史实和评价。

  通过学习《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使学生掌握近代争取民主反对X斗争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思想流派、政治制度等基本史实,了解民主思想的起源与主要观点,辨别和比较不同流派的民主思想、不同表现形式的民主制度,收集历民主与X斗争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评价,形成历史的进步意识;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对阻碍历史进步的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统治持批判态度,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重点放在近代中外争取民主反对X的进程。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所负责的高二(22)班是文科班。其它(2)(3)(5)(24)班是理科班,其中三班是重点班班。理科班的学生大多数文科基础较差,对文化科不较重视。经过一年半的学习,虽有少数学生对历史有兴趣,也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和方法,从期末清远历史科统考成绩看,学生的总体成绩中等,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许多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有待提高。

  四、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准确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和海南省新高考的精神实质,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和模式。

  2、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备好每一节课。在备教材的同时,也要备学生,对基础不同的班级,备课时注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3、积极参与科组和年级的集体备课活动,认真与同科教师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4、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多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增强历史课的亲和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5、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科能力的培养。从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6、要“精讲精练”,重视抽象知识的讲授,对重点、难点知识要讲透。精心筛选练习题,做到每个单元要有一个练习题。练习后,要及时评讲和分析,并注意教会学生解答历史试题的方法。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7

  一、关于高考复习的整体构想

  本届高三历史班共有学生76人,其中应届学生70人,复读生6人,应届学生中有艺术类学生15人,班级的人数和艺术生的人数超乎正常,教学和管理难度很大。复读生中只有2人是历史类的复读生,另4人由物理科转为历史科。就高考成绩看,600分以上者2人,600分以下者4人,最低分为501分,整体势力较差。

  本届专业班人数多,底子差,落后面较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高考指标的完成都有相当难度。针对以上状况,20xx届教学工作的主体构想是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校园和级组关于20xx届高考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学生的基本状况和高考变化的新特点,认真研究教学和备考工作,力争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二、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设想:

  1、认真领会《考试说明》精神实质,明确考试资料和潜力要求。

  20xx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着重强调考查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潜力;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资料;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和学习潜力的考查,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此,我对本届高三历史专业班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设计和构想:

  从考试目标与要求来看,历史学科考试资料在持续前两年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一些新变化,其明显的变化能够用“增、减、挪”三个字概括。

  “增”是指中国史增加了东汉豪强地主、唐朝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早期的民族资产阶段和无产阶级、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帝国主义侵略和加剧、军阀割据局面的构成、护法运动、近代前期的思想、科技和教育、近代前期的文学、艺术和史学、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世界史增加了意大利统一、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三国轴心的构成等。

  “减”是指新删掉了几次农民起义运动、商文化的世界地位、江南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殖民的扩张、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经济的发展等。

  “挪”是指原有教材某些资料调整了顺序,给人更强烈的印象。例如,《考试说明》中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以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为主线编排,即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垄断资本主义构成时期的世界。美国的霸权政策调整后的顺序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和北约组织的构成、美国在亚洲进行的局部战争。

  2、探索建立知识整体结构的最佳方法,寻找知识考查的切入点。

  高考历史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寻找适合自己实际状况的最佳复习方法,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学科知识并进行学科知识的联想、拓展和迁移潜力的自我训练。由于各学科特点不同,复习方法侧重点也不同。历史学科侧重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鉴今,注意史论结合。可将现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点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资料,运用图导法建立知识整体结构。采用相关知识统整表、知识结构图解、知识结构螺旋形等方法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3、加强对专业的点拨和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科思维潜力。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教师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帮忙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读书和思考中联系实际,提出并解决问题。我想师生首先要重视对《考试说明》上所带给的题例和样卷、重视近两年高考文综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怎样考”(出题思路),从其参考答案中体会“怎样答”(解题思路、答案组织、文字表述等)。研究高考试题(典型的、适量的)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潜力的重要途径。其次,选用综合性的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题目中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表格、地图等)的判读和分析,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解题。第三,我们要求学生课外选取材料编制一些试题,并写出命题角度,考查的知识和潜力范围,答题的切入点和思路并拟定答案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试题思路的把握,构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表达。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培养

  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坚持史论结合。第五,在试卷分析时要结合教材抓住主干历史知识,理清线索,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理清因果关系和背景及好处,提升理性认识,构建较完整的历史知识网络。因此,试题分析时不仅仅要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确与否)、知其所以然(即该答案正确的原因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不然(该题之所以错的原因),最后还要把每个选项对应到教材中相应的历史阶段,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选项资料重新组题,以到达做一道选取题要得到多道题所能反映出来的信息量。第六,在复习中教师应用心创设出一些新情境的好题让学生在全新视角中观察历史问题,以活化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潜力。

  三、本学期教学的基本任务

  1、综合科完成中国历史上下册的教学,并适当进行相应的单元知识串讲。

  2、专业班的历史教学本学期完成中国古代史的新课教学和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的第一轮复习,其中下册因时间关系不能完成的部分在下学期开学后一个月之内完成。

  3、培养学生的自学潜力、阅读理解潜力、辩证思维潜力以及对历史事物认知和分析评判的潜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专业班全面强化基础,狠抓落实,同时全面加强历史思维潜力的培养和高考的针对性训练。

  5、抓好专业班的培优工作,确定典型,重点突破和提高。

  四、主要措施和方法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发挥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2、适当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课堂练习、课外作业以及质量跟踪检测,及时批阅和评讲,做好教学的反馈工作。

  3、很抓学生个案,个性注意加强对尖子生的辅导和后进生的提高。

  五、辅优补差

  1、学生来源:优生:各班历史科成绩前10名;

  后进生:每班后5名,总人数约60人左右,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确定名单。

  2、辅导教师:优生辅导:蒋长征

  后进生辅导:孙敏

  3、时间安排:下班辅导时间和周六下午,其中专业班优生辅导时间由级组统一安排。

  4、主要方式: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分班跟踪质量检测,定期反馈学习状况,及时整改。

  六、群众备课时间:

  每周二上午或晚上

  七、检测安排:

  综合科:每周五下午两节3:00—5:00

  专业班:周二下午或周五上午的历史连排时间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8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三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学科潜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培养和发展,为高等院校输送有学习潜能和发展前途的合格高中毕业生。

  文科综合测试强调考查学生对文科各学科整体知识的把握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潜力。教学中要表现注重学生思考、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往年的综合试卷,个性是北京自主命题以来的新特点,关注课程改革,转变教学观念,深刻反思我们教学中的得与失,以利于在新一年的高三教学中取得好的成绩。

  高三第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坚持以学科教学为主,弄懂并牢记基础知识,培养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基本技能与学科潜力,首先培养学生历史学科内的综合潜力。根据新形势下的考试要求,教学中应重视对知识系统和线索的梳理,重视知识问的横向联系,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熏陶培养学生做人所需要具备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中应以热点问题和长期以来被关注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问题为切入点,适当训练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的潜力。多与地理、政治老师沟通,共同研讨切磋备课,相互借鉴沟通,开拓视野,构成综合、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要讲究教学实效,也要尽可能使学生有参与体会的和感受,争取全面达成教学目标。

  本学期适当给学生安排一些阶段性练习,在选取试题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和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分析问题的水平。

  为使练习的效果切实有效,坚持统一练习的统一阅卷,共同研究探讨,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二、教学依据和教材使用

  根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普通高校对考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20xx年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xx年《考试说明》(教育部颁布)和《20xx年普通高等校园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进行教学。

  高三教学使用人教社必修和选修相关教材;鉴于目前教材专题式教学结构不利于初入高三的.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统一使用按时序性、通史体系编写《高1三总复习指导·历史》和《高三总复习检测·历史》。

  三、教学进度安排

  高三年级历史课按照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顺序安排教学工作。期中考试资料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期末考试资料包括中国史全部、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20xx高三历史教学计划上学期

  2

  3

  20xx高三历史教学计划上学期

  4

  20xx高三历史教学计划上学期

  四、备课组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周一下午第1节——第3节;

  2、活动地点:高三历史办公室;

  3、活动资料:

  (1)高三每周教学教材教法的研究;

  (2)每次月考试题的出题,考后的试卷分析;

  (3)学情的研究及个别学生的辅导方法研究;

  (4)高考大方向和新变化、新动向的研究;

  五、备课组日常工作实施细则:

  1、每周组织一次本组教师的群众备课活动,研读《考试说明》,探讨备课状况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及作业反馈的问题,集思广益,寻求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的良策。同时注意收集本学科新的教学信息,关注高考的新变化,关注区教研的新精神,及时交流。

  2、制定好本学科教学计划,提前分章节备课,落实到天;

  3、本备课组老师各项常规教学工作,主要围绕着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质量检测这五个环节来展开,认真用心完成每一环节的工作,多动脑、多研究,打团队仗、打智慧战。

  4、注重每次考试和试卷分析。每次考试落实到题、落实到人。

  5、用心参加区教研、校内外的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9

  一、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教会初入中学的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但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多。同时由于教材内容比上学期繁多,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较弱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方法和措施:

  1、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的、步骤,抓住教材的重点。课堂上体现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获,尽全力的开启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参与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知识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习,提高45分钟的利用效率。

  2、在教学过程中,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传授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纵横比较,穿针引线,使整个历史发展情况显得脉络清楚,思路清晰。同时,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着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课堂上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3.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4、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作用,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周次 具体计划

  第1周 第六学习主题 第1~3课

  第2周 第4课,第5课

  第3周 第一单元复习检测、第一单元讲评

  第4周 第七学习主题 第6~7课

  第5周 第8课 第9课

  第6周 第二单元复习检测、第二单元讲评

  第7周 第八学习主题 第10~12课

  第8周 第13课 第14课

  第9周 第三单元复习检测、第三单元讲评

  第10周 第九学习主题 第15~18课

  第11周 第19—21课

  第12周 第四单元复习检测、第四单元讲评

  第13周 从头回顾课程第6~7学习主题

  第14周 从头回顾课程第8~9学习主题

  第15周 期末复习

  第16周 期末复习

  第17周 期末复习

  第18z周 期末测试

  注:该进度未计算“五一”等假期,进度顺次向后推移。

  本学期,我将继续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自己的教学计划,争取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上取得佳绩。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初一历史第一册是政治思想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原始社会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共22课,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训练学生动手制作能力。

  三、实现教学目标的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4、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效率。

  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四、考核方式: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考试。本学期争取平均分达到及格水平,优良率和及格率能有所提高。

  五、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二册总共有22课,从隋朝的统一讲到清朝的统一,每课的内容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新教材主要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以历史发展的线索、重大事件和人物、经济、文化的重要史实为重点。本学期共十八周,共大约有三十二个课时左右,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六个课时。

  周次

  具体计划

  第1周(8.20-8.24)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周(8.27-8.31)

  第3课 华夏之祖

  第一单元复习

  第3周(9.3 - 9.7)

  第一单元测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4周(9.10-9.14)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5周(9.17-9.21)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6周(9.24-9.28)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二单元复习

  第7周(10.1-10.5)

  第二单元检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第8周(10.8-10.12)

  第11课 “伐五道,诛暴秦”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9周(10.15-10.19)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第10周(10.22-10.26)

  第13课 两汉的经济发展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1周(10.29-11.2)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2周(11.5-11.9)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三单元复习

  第13周(11.12-11.16)

  第三单元测验 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4周(11.19-11.23)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15周(11.26-11.30)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第16周(12.3-12.7)

  第四单元复习 第四单元检测

  第17周(12.10-12.14)

  期末复习

  第18周(12.17-12.21)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所任教的高三(1)是纯艺术班、高三(2)班是我校文科本科普通班、高二(5)、(6)是理科班,不管高三还是高二,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二卷答题不规范,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对于高三的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加强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对于高二的学生,及时了解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把握方向,掌握基本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和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加强学习成绩是关键。

  二、教学任务

  1.高三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

  2.高二完成历史必修三的教学任务,适应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

  三、备考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定在周一上午。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要搞好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要有记载,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系享,努力加强整体成绩。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之间要互相多听课多评课,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2.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加强课堂复习效率。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改进和完善“导学—发现”模式,用选择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进行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导析”逐步加强学生解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考点精析精练,分层教学,采取扶优培差促中间策略。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限时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通过考试题目的分析,让学生清楚高考十项能力要求,使学生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加强考试能力。认真做好每次考试质量分析,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基本对策,以试卷分析为依托,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学习方法中的不足,加强对优生的鼓励,激励其继续进步。

  4.加强信息交流的力度,使备考稳步前进。

  加强高考信息收集,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近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上海高考题,广东高考题,注意高考发展的趋势,还研究近20xx年的考试大纲,加强高考信息的交流工作与校级联系,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向老教师学习,加大备课组教研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吸取各位教师之优点。

  5.通过临界生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交流互信的气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对临界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两大题型的特点解题技巧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加强对学生一些史学观点训练;对部分心理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心身投入学习。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2

  本学期历史教研工作要继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继续树立与时俱进知难而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进一步确立 “以研促教”的思想,努力执行贯彻好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思路,结合学科特点,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历史课程新标准》为契机,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为宗旨,努力学习不断探索。针对我市学科师资现状,通过多种途径,以研育师,加快提高教师素质,为推进我市素质教育的深化而努力。为此,在历史教研活动中追求以下四个原则:①教材培训实效化;②教研工作课题性化;③教研活动专题化;④教师培训能力化。从而充分发挥教研室积极指导作用。

  一、教材培训实效化

  以课程改革以及新教材的实施使用为契机,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突出培训工作,注意培训的实效,把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在实施时,必须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以管理为保证,以质量为归宿”。忠实地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积极建设好校本课程,保证课程改革实验的完整性;组织好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不断探索课必中的问题,把握好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新教材的操作规程;加强管理,能把课程理想转变为理想课程,把政策的课程转变为学生的习得课程;按规律,扎扎实实抓好质量,使课程改革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注重教学骨干的培养,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努力做到课改工作研究化,课改研究过程化。

  二、教研工作课题化

  历史教研活动要立足于为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奠定基础,立足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素质,立足于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基于这三方面的认识,寻找历史学科师资状况和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难点,按教育科研的规范和要求,开展课题研究,重视经验的提升和规律的总结推广和应用,真正实现教研室提出的“以研促教”的工作 要求。本学期我们要结合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通过专题和课题研究,来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这样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及水平。为使教研工作课题化,我们确立工作目标是:

  ①继续以苏州市级课题“中学历史学业成绩评价模式探索”研究为抓手,努力探索历史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学校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将课题研究方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大教学时空,增强实践性,力求突出课题阶段性成果的实效性和示范性。

  ②针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程,结合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要求吴江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每人必须确立或参与一项教研教科专题研究,将课题由课题组辐射到全体骨干教师,以骨干教师来带动本校本组学科教研工作,从而形成校校有课题,教师人人都参与的课题研究的氛围。

  ③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课题研究的科学含量,力求教研工作课题化有一个阶段性成果。近几年我市历史教研成果显著,新人辈出。为提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准备将具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水平的课题成果或教学论文汇编成册,供全体历史教师学习和参考。

  三、教研活动专题化

  针对以往教研活动存在着弊端和不足,本学期教研活动力求实效性和针对性,每次教研活动都确立一个专题,注重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改革、实践性课题课程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下功夫,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教研活动专题化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 加强学习教育新理论,不管是哪一级的教研活动,教育理论学习是必备内容之一,尤其是现代教学方法、教育名家经验、多媒体网络资料等,要创设学习研究的氛围,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和研究。

  ②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加强示范课、新老教师的对比课、新课型的研讨课、录像观摩课的评议工作,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听课和评议。本学期将三个问题列为每次听课的必备内容之一,一是本堂课有哪些可供你可取之处;二是本堂课有哪些不足之处;三是你认为本堂课最好的教法是什么?

  ③教研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及作用发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较适当的教学目标,毕业班确立知识能力坡度,加大综合应用能力,高一高二要在新授课上好的基础上处理好“问题探究”的环节,加强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

  ④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紧紧依靠历史中心组和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联络广大青年教师,结合本市示范课活动和重点中学研讨会,使课堂教学模式走“模仿——创新——实效”之路,完善提高吴江市原来三种教学模式,要求骨干教师人人有模式,一般教师个个都参与,在此基础上,形成吴江历史教学研究的特色和风格。

  四、教师培训能力化

  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发挥群体的'力量,需要全方面、立体化地规划教研网络,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本学期要组织和协调好学校历史教研组、中学历史教改协助组、中学历史课题研究组、历史教学研究中心组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群体力量,搞好历史师资队伍建设。

  ①本学期要将教研组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积极指导教研组的业务工作,特别是在怎样开展好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实效性上深入研究,使教研真正促进教学,对新教师多听课多鼓励,注重师徒对子工作的形式新效果实。

  ②“中学历史教改协作组”是新教师快速成长的摇蓝,由于目前我市部分学校规模原因,跨年级上课教师较多,青年教师往往“单兵作战”。本学期我们把上岗三年左右、业务水平基础好的教师全部组织起来,确立学习和研讨的主题,结合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研讨,组织集体备课的形式,让他们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改经验,创设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给他们压担子,创机会,让他们更快成长。

  ③继续以中学历史课题研究组为骨干力量,努力探索历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围绕课题研究要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断提高课题组老师的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求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成绩评价这两个方面积极探索,以科研带动教学,提高整体水平。

  ④“历史教改中心组”要发挥教改的核心力量作用,要站在教改的最前沿,一方面我们提供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让他们加入名师、特师后备的行列,同时把他们的教学经验推广到各个学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学期主要活动安排

  1.精心准备和布置好高三历史复习计划,提出在3+1+1考试模式形势下,历史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2月底)

  2中学历史课题组课题活动。(2月底)

  3.高三历史中心组活动。(3月)

  4.初中历史评优课(3 月)

  5.高中历史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4月)

  6.初三历史教学研讨活动。(4月)

  7.重点中学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4 月)

  8.初三历史会考及阅卷工作。(5月)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3

  在本学期,担任七年级(6)个班的历史课,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工作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特点。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学内容《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的要求为依据。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六、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1.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和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全面完成历史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规定的各项具体任务,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

  2.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帮助学生认真学习,理解课表要求,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在教学方式上,着眼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努力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熟悉,相对来说容易融合到历史老师的教学习惯中,但一方面由于本学期重新分班,来到一个新环境,心理和作息习惯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上学期的历史教学中看到,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所以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仍应注重基础的培养和兴趣的培育。此外,学校推行学案制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喜欢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在制作学案的同时也制作PPT,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多媒体直观浅显、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三、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一)工作重点:

  1.总的要求: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精心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情、备学习方法。

  3.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4.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5.努力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操作能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具体措施:

  1.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

  (1)优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针对我校实行学案制的情况,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各个教学环节,得到全面优化。做到课前充分准备,课中高效落实,平时听评课开诚布公,课后认真反思提升质量。

  (2)努力尝试三种课型的模式

  结合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在教学中,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培养自己的教学习惯。

  第一种课型,新授课。它的基本环节:课标导航,制定学案,创设情境,模式学习→自主学习,自我检测→落实知识,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知识。

  第二种课型,复习课。它的基本环节: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拨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第三种课型,讲评课。基本环节:考情展示→个性纠错→典例分析→变式巩固→补偿训练。

  (3)进一步完善学案导学模式

  针对我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功能和“合作学习”的智慧共享,让全体学生能高效利用自主学习时间,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集中有限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消化重点、难点,解决思想、方法问题。课前精心编制的学案,充分发挥学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作用;课堂高效落实学案的导学功能;课后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延展功能。

  (4)在巩固环节上,力求做到每课一练,每单元一练。

  (1)每堂课最后留一些时间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做到每课一练。

  (2)每单元总结测查,把前面所学主要内容以试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每单元一练。

  (3)利用学校教导处、级组组织的月考、中段考、期末考,查漏补缺,让老师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知道得与失。

  2.虚心向科组的其他历史老师学习。

  根据科组的安排,教学结对子活动中,与夏培荣老师结成教学伙伴,互相之间多听课、多指导,加在备课、教学重难点把握、课堂语言表达、授课板书设计、作业批改、试卷讲评等教学过程所有环节的互相学习,促进我校历史学科建设的成长。

  3.充分利用科组教研活动,展开高效交流。

  历史科组人数少,高一年级历史老师就本人一人,集体备课的落实只能在科组教研活动或课后进行。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集体研究,做到课前一周认真准备,写好教案;课间向40分钟要效益;课后及时反思成败得失。

  四、教学进度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

  12、13——2、19第一单元第1课、第2课

  22、20——3、26第一单元第3课、第4课

  32、27——3、5第一单元第5课、第6课

  单元测试及讲评

  43、6——3、12第一单元复习、测试及讲评

  53、13——3、19第二单元第7课、第8课

  63、20——3、26第二单元第9课、

  73、27——4、2第二单元第10课、第11课

  84、3——4、9第二单元第12课4月5日周一,清明节3天

  94、10——4、16第二单元第13课、单元复习、测评

  104、17——4、23第三单元第14课、第15课、

  114、24——4、30期中复习迎考、考试与讲评

  125、1——5、7第三单元第16课五一劳动节3天

  135、8——5、14第三单元第17课单元复习、测评

  145、15——6、21第四单元第18课、第19课

  155、22——5、28第四单元第21课、自习第22课

  165、29——6、4第四单元单元测试6、16日端午节3天

  176、5——6、11第五单元第23课第24课

  186、12——6、18第五单元第25课第26课

  196、19——6、25复习迎考

  这一学期以来,在校领导和各位同事的真诚帮助下,我的工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面对新的学期,为了争创更加优异的成绩,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学生已适应了高中学习的难度与强度。同时也对我的教学风格适应了。我所教的高一六班和四班在上个学期的全市统测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多同学的'学习自觉性不够,不重视平常对知识的记忆,而只是在考试之前才看书。结果导致考试只能取得七十分左右的成绩而难以得高分,因此这学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得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必要性,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及智力的发展。充分发挥月考、期中、期末等考试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提高课堂效率:精心设计,精讲多练。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合理利用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结合自身及学生实际,制定适合本级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3、注意历史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适时补充一些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的小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力争使课上得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每堂课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让学生做练习以检测当节学习情况。做到日日清。

  5.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6、充分发挥个人自身优势,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在温暖安定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与安排,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确保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前进,促使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高二历史的'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对历史的基本史观有一定的了解,能运用现代化、文明、全球史观理解历史,世界历史能用“世界”的眼光来观察。

  本学期主要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教学任务,以及中国古代史部分教学任务;强化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训练,特别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学生情况分析

  岳阳县一中09届高二文科共7个班,这届学生高一会考采用开卷形式,历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班级之间和学生之间差异较大;学生学习历史方法较为陈旧。

  四、具体教学措施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课堂争取做到有形式有内容,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很好掌握学习内容。

  2、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帮助后进生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

  4、注重平时的练习和训练,尤其是要加强对每次测试试卷的分析及解题方法的指导。

  5、加强教育教学研究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的工作计划01-15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03-27

高三历史教学的工作计划11-30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01-05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0-31

高三历史教学与复习工作计划08-26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0-11

【精】历史教学工作计划03-28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热门】03-29

【推荐】历史教学工作计划03-29